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通信学院03级校友张可专访
校友简介
研究领域:
信息论与编码、信息安全
无线通信技术
无线网络流建模及分析
教育背景:
现今:武汉理工大学讲师
11/-:葡萄牙波尔图大学理学院计算机系/电信研究所,理学博士,
09/-06/: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免试保送)
09/-06/: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通过转院系考试)
09/-06/:上海大学文学院
谈从文学到通信
“人要有所准备,抓住机遇,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张可原是在文学院学习,通过转院系考试转到通信学院,她觉得通信专业发展好,在上海大学通信是很好的专业,而这也是女生比较适合学的理工科专业。
在文学院的学习是比较轻松的,张可开心地说道她过得逍遥自在,然后长胖了很多,并笑道这是她最胖的时期。到了通信,她需要补大一课程,修课修的满,学习忙且课程压力也大,当时还有嵌入式竞赛和科技竞赛,而她却说大学阶段搞好这些就是在锻炼自己,这是有意义的事情。上课时认真听讲、记笔记,考试的时候复习笔记和书,她说功夫要下在平时,考前突击几天缺点是速记速忘,因此平时的学习对考试的帮助才更大。
说保研华科大
“考研是踏板,对未来工作有帮助,会影响人生第一份工作,不想搞研究的人不建议读博。”
当时要保研的时候,张可叙述道通信学院很多都是本地生,而本地生都想保研到上海高校,这对她这个外地生无疑是一个机会。她说:“机会都是靠自己抓住的”,当时她联系了一位外校老师,经过努力后免试保研到华中科技大学。
在学习期间,张可一直很勤奋努力,努力学习的结果是课程的每个知识点都能讲出来,她也非常乐意给其他同学讲解题目。张可对于考试也给予我们一些建议:考试复习的时候多看看平时记录的笔记和书,不要为考试而复习,不要看着以往的试题来复习,需要对书上的知识有所理解,理解后才能形成记忆,考试不是试题的积累而是基础知识的积累。
道留学葡萄牙
“我们不能延长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拓宽人生的宽度和深度。”
张可怀着忐忑的心情第一次出国,中国人在葡萄牙相对较少,第一年的生活较孤独,不过葡萄牙也有中国组织,接触后慢慢地与外国同学一起娱乐、吃饭。在求学期间她曾被派到英国学习,在英国的学习是一种大密度工作,要投入很大精力研究,还需要发文章和参加国际会议,对她来说每一件事都是小阶段小阶段的突破。
张可讲述了她在留学时期有趣的小故事,她的导师有五个学生,其中有一个印度学生和一个巴勒斯坦学生,印度学生是一个疯狂工作、过晚上时间的人,他可以连续2天2夜工作,这可能是难以想象的。说道巴勒斯坦学生,当时那位学生来中国开会,对中国的印象不是很好,接着他在Facebook列举了中国不好的方面,张可看到后则在Facebook上与他公开争论了几回合,并与他绝交了一年之久。
张可说道在那个时候,巴勒斯坦学生说的事情确实是中国存在的问题,然而他这样做造成很多人对中国的误解,这时,就激发出她强烈的爱国心,张可笑着说在国外你的爱国心很容易被激发,华人们会一起唱国歌,澳门回归大家也会唱国歌,心里一直存在着浓烈的爱国情怀。
论工作与生活
“能多尝试就多尝试,不要害怕挫折,要丰富自己的经历,对人格的塑造很有帮助,玩的时候好好玩,工作的时候好好工作。”
张可甜蜜地笑着说当时葡萄牙留学回来去武汉理工大学任职讲师的一个原因是她的男友在武汉,她考虑到在葡萄牙可能不能得到很稳定的工作,不能达到她的追求。自由的生活是她的向往,对于她来说做一名大学老师其实更轻松一点,有了自己的时间支配,再也没有导师安排工作,过的更加自如一些。
在生活上张可是带着自己的孩子玩耍,她已经有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孩子,她希望多陪伴孩子,对孩子进行早教。她的生活就是空闲时间陪伴孩子、做做瑜伽,随处都是美好而惬意的生活,过得非常幸福充实。
END
通信学院校友分会
通信学院团委学生会
采访文字:钟心琳
编辑:李泽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qz/10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