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写在前:
在上一期三日禅的课程中,我们最年轻的一位学员是85后的富强同学。看到富强你会感觉他的人和他的名字一样,很有力量,一身正气,很阳光。课程结束后,他还非常热心的给大家寄老家的红薯干。富强做外汇交易,对于我这个金融盲来说,只是知道这个工作听起来很酷,也很有挑战。后来知道富强遭遇了被业内称为“黑天鹅事件”的冲击,损失不小。但是那次事件不久后见到他,看到他的心态调整的非常好。他这么年轻,能有这样的心态,便想约他和大家分享一下他的体悟,也许会对更多人有帮助。下面是他的分享。
文/周富强
收到班主任一禾的邀约,希望我能写点体会,我跟一禾说:“不知道咋写,我自知自己我执太重!”说实话很惭愧,自从去年11月上完三日禅课之后,除了每天抽点时间打坐一下,我又一心扑在了专业上。我就试着写写自己遇到挫折调整心态的经历吧。
我想三日禅的课程对我调整心态还是起到了很大的帮助的。
年01月15日下午,瑞士央行宣布放弃维持欧元对瑞郎1.20汇率下限,欧元对瑞郎瞬间暴跌超过点,后续在短时间内欧元对瑞郎跌幅超过40%。这次的黑天鹅事件,使得各大银行及其客户们损失了数十亿美元的资产。
消息公布的时候我正在外面打球,结果打完球回来一看,悲剧了---50万人民币的账户灰飞烟灭了。当天吃晚饭的时候感觉在吃糠一样!(说实话入外汇交易这一行6年了,能有今天这个局面非常不容易!)当天晚上洗澡的时候我就一直在给自己做心理暗示:自己应该庆幸自己是在29岁遇到这个事情,而不是在59岁,59岁遇到那就是真的栽了,毕竟没有几个人能像褚时健那样70几岁的高龄开始二次创业。然后该睡觉睡觉,第二天一早要坐高铁去北京参加17号时寒冰老师的课程。
17号的课程上,时寒冰老师分析此次黑天鹅事件:其实瑞士央行这么做是符合大趋势的,在美元要废掉欧元的战略布局下,瑞士央行成为少数的挺欧元派会死的很惨的,于是有了瑞士央行意外宣布放弃欧元兑瑞郎1.20汇率下限的一幕。这意味着的瑞士央行放弃了欧元向美元投降了!自己因为没有看透大棋局而付出了血的代价!
之后的一个星期里,我一直用“不破不立,大破大立”这句话来转换自己的心境---三日禅的课让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更深刻了。
其实我在14年11月31日第一次听时寒冰老师的课程后,就感觉自己的操作方法和思路都需要极大的改进!老师当时说:“投资应该是很轻松愉快的一件事件,如果你的投资做的很累,那你的方法一定有问题,人如果为了投资赚钱而牺牲了时间和快乐那是不值得的!”我当时也对此深有感触,这些年这条路走的太辛苦,牺牲了太多个人乐趣,是应该的换个思路做了。结果现在出了这一档子事,促使我更彻底的走向转型之路了---真所谓“不破不立,大破大立”啊!
奉上时寒冰老师博客里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金钱是上天赐予公心者的奖赏,人们通过奉献,获得上天的恩赐,但是,很多人主动把自己降级为金钱的工具和奴隶,我从没有见过这样的人能够富起来的。当然,在我们这片土地上,许多权贵依靠出卖官商勾结、靠抢劫和掠夺发了横财,而这种财富必然带来灾难。有人找我的时候我会提出,如果能帮他赚钱,他会拿出多少多少去做公益事业。俗世的思维常常是颠倒的。你与公心者交换的前提本身就是缺位的。公心之人,考虑别人的利益远胜于自己,但是,许多人对公心者设防,对掠夺者却不设防。许多人面对掠夺者,虽然憎恶,却又恨不能坐在那个掠夺位置上的人是自己。这是一种多么令人悲哀的现实!“
“我没有刻意追求金钱,是因为我的信仰,我相信上天会厚待公心者,当他(她)需要时,随时赐财富与他(她),事实上,近年来,我从未受到过金钱的困扰。财富的最高境界是用之即来,而不是占有它,追求占有财富就变成了金钱的管家。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虽然不买房不买车,却是少有的富有之人。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财富,比占有财富本身要重要得多。财富是工具,不是终极目标。我想,这是投资者首先应该明白的道理,这是保持平和心态的前提。否则,无论亏损还是盈利,都将在一种急剧波动的心态中上下颠簸,在喜悦和痛苦的快速变换中丧失自我。人的一生不应该在这样颠沛流离、惶恐不安的心态中渡过。”
(引用自时寒冰老师的博客)
东拉西扯说了那么多与三日禅没有关系的事情,其实我想说的是投资达到一定境界和修行是相通的。我现在用杨硕诚老师说的“果地修”的方法去看时寒冰老师的文章,感受他的心境。我自知自己学识浅薄、身上有太多的缺点,要去多读书,多读佛学经典,努力提高自己的修为!
编后记:把自己的思考写出来本身就是一种反思和提醒。对于分享者来说会有收获,对于阅读者来说也会有收获,在此再次感恩富强同学的真诚感言。我们也祝他在未来的生活中继续修禅心,体富足,享乐活!
想参加或者了解止观禅修课程可以致电
北京:010697721
深圳:-
点击左下角“阅读全文”即可填写报名表
赞赏
长按北京白癜风治疗哪个医院好白癫疯怎么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qz/1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