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

部编版九上历史古代史复习提纲课


北京中科白巅疯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1.人类形成:距今约 百万年。到15世纪末期,人类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最初阶段)、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2.大河流域(适合农耕):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3.四大文明古国: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河长江流域的中国。第1课:古代埃及(尼罗河的赠礼)1.建、亡:约公元前年,出现奴隶制小国。约公元前年,初步统一。公元前年,被波斯帝国吞并。2.经历时代: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新王国时代。3.强盛期:在新王国时代图特摩斯三世时,成为最强大帝国。4.古埃及文明成果——金字塔、太阳历、木乃伊、象形文字。5.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历史地位),它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1)金字塔作用:古王国时代,法老为自己修建的陵墓。2)金字塔代表:胡夫金字塔( )、哈佛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3)金字塔与法老的关系:金字塔象征法老的尊严与权力。古埃及国王称“法老”,集*、*、财、神大权于一身,是全国 统治者。胡夫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逐渐衰落。第2课:古巴比伦王国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1)地理位置:“两河”指西亚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有“新月沃地”之称,今伊拉克一带。2)建国:约公元前年,产生小国。约公元前24世纪,初步统一。民族:苏美尔人。3)两河流域文明成果:楔形文字、阴历、60进位制、《汉谟拉比法典》。2、古巴比伦王国1)建立:公元前18世纪,第6代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奴隶制国家,他自称“众神 ”,加强中央集权。2)强盛期:汉谟拉比在位时。3)灭亡:公元前年,王国被外族灭亡,后经历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王国时期。公元前年,新巴比伦王国被波斯帝国消灭。3、《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制定)1)历史地位及影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 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2)制定目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3)法典信息:古巴比伦王国的三个社会等级: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奴隶。古巴比伦王国的一大特征:家庭奴隶制。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商品经济比较活跃。第3课:古代印度1、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古代印度地理位置: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2)早期文明遗址: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约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3)鼎盛期:孔雀王朝。统一印度,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民族:雅利安人。4)古印度文明成果:“阿拉伯数字”、种姓制度、佛教。2、森严的种姓制度(雅利安人创建,是印度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各等级世代相袭,等级间贵贱分明)1)种姓制度的等级阶层及职责: 等级: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刹帝利,掌管*事和行*权力;第三等级: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商业;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居民),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四个等级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受歧视和凌辱。2)种姓制度的影响:在印度影响深远。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3、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创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主要教义: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传入中国:公元前1世纪(西汉末),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1、希腊城邦1)希腊半岛(古希腊主体)特点:环海、多山、多岛屿,影响希腊统一;平原小耕地少,适宜航海业和海外贸易。2)希腊最早文明——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之后,进入相对落后的荷马时代。3)城邦建立:公元前8世纪,以城市或市镇为中心。希腊城邦特点:“小国寡民”。 的城邦:斯巴达。4)希腊城邦居民权力: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含外邦人和奴隶)。公民有土地,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非公民中的外邦人是自由人,但没有*治权利,没有土地;奴隶没有任何*治权利和自由。2、雅典的民主*治(公元前5世纪)——使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治发展到高峰,成为多个城邦的盟主。创建人物:伯里克利。改革后,把雅典变成了“全希腊的学校”。他还建立了津贴制度。雅典奴隶制民主*治的实质:是少数奴隶主对奴隶的专*。雅典 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3、雅典民主*治的利与弊:利:1)它是古希腊城邦制社会中先进的*治制度。2)它扩大了公民权利,调动了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雅典繁荣。弊:1)它是少数人的民主。雅典的外邦人、奴隶和妇女没有任何*治权利。2)它是直接的民主。容易造成民主决策失误,成为个人争权夺利的工具,甚至沦为暴民*治。4、亚历山大帝国:建立时间:公元前4世纪末。人物: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帝国建立后,亚历山大被称为“亚历山大大帝”。5、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1)具有侵略性质,掠夺了东方世界的财富,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2)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1、罗马城邦:地理位置: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形成时间:公元前年。2、罗马共和国建立时间:公元前年权力分配:元老院(名贵族组成)——掌握国家决策权;执*官(2名,权力相等)—主持*务;公民大会—形式上的 权力机关;保民官(2名,平民自己选出)—有权否定执*官与元老院的决议。3、《十二铜表法》(罗马共和国的成文法,刻在12块青铜板上)影响(意义):1)本质上维护贵族利益,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2)是罗马法制建设的 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以及欧洲法学的渊源(历史地位)。4、罗马共和国的强大与衰落1)公元前3世纪,罗马征服意大利半岛,灭掉迦太基,控制西地中海地区。2)公元前2世纪,罗马征服东地中海地区,成为地中海霸主。3)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发动奴隶起义,沉重打击了罗马共国的统治,走向衰落。5、罗马帝国:建立者——屋大维;时间——公元前27年1)屋大维其人:首创“元首制”,是首席元老,掌握 统治实权;元老院授予他“奥古斯都”;热衷罗马城建设。2)帝国进入*金期:2世纪,帝国版图横跨欧、亚、非,地中海成其“内湖”。3)帝国衰亡:根本原因:罗马帝国陷入*治、经济大危机。危机实质:是奴隶制危机。日耳曼人大举侵入(年)帝国分裂:4世纪末(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年,被日耳曼人所灭。标志西欧的奴隶社会结终。4)马尔克公社制度:日耳曼人创建,包括村民大会、土地轮耕、荒地林地公用等制度,对中世纪欧洲影响深远。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1、文学和雕塑1)希腊神话:特点是“神人同形同性”。《荷马史诗》,是宝贵的文学遗产,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2)希腊雕刻:达到一种完美境界。奥林匹亚神庙中的宙斯像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掷铁饼者》是雕塑杰作。2、建筑艺术1)希腊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庙,四周廊柱环绕。代表建筑:雅典帕特农神庙。2)罗马建筑艺术:吸收希腊建筑特点并有创新,如石拱门、穹顶。代表建筑:罗马大竞技场(容8万人)、引水道工程、凯旋门(庆祝胜利)、方尖碑、万神庙(宗教场所)。3、哲学和法1)古希腊哲学成就突出: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论”。希腊哲学三贤:苏格拉底:(思考转向人类社会。探讨人的灵*、美德和幸福等问题。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奠定了动物学的基础,是逻辑学的创始人。)2)罗马人法学成就突出:《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 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以及欧洲法学的渊源(历史地位)。罗马法学系统的构成:包括万民法、经济法以及众多的法律概念。4、公历的缘起:1)罗马历法来源:古埃及人的太阳历。2)公历的基础民——“儒略历”:凯撒命人制定的历法。4世纪,罗马皇帝以此作为基都教历法。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逐渐进入封建社会,欧洲人称之为“中世纪”。第7课基都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1、基都教的兴起诞生: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创立者:耶稣。教义: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 ”。地位: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都教定为国教,促进了它的传播。2、法兰克王国建立:日耳曼人在西罗马的废墟上建立了许多“蛮族王国”,其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年,克洛维建立。强大:为稳固统治,克洛维皈依基都教,承认罗马教会地位,取得罗马教会支持,不断对外扩张,版图延伸,实力强大。3、封君与封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土地分封改革: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分封形式进行改革,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成为封臣。封君封臣关系:“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封臣必须效忠封君,封君保护封臣。彼此有严格的等级性,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封君与封臣关系形成的仪式:“臣服礼”、“授职礼”。封建制度确立:11世纪,以土地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普遍存在。4、查理曼帝国法兰克王国发展:年前后,法兰克王国的国王查理,在位时四处征讨,使国家成为当时西欧 的王国。鼓励基都教发展:查理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1/10贡献给教会,称为“十一税”。教皇为查理加冕:年的圣诞节、罗马,他被称为“查理大帝”或“查理曼”。国家史称“查理曼帝国”。加洛林文艺复兴:查理曼开设宫廷学校,抄写希腊罗马经典,推动文化恢复与发展,出现“加洛林文艺复兴”。帝国分裂: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三国雏形,三国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第8课西欧庄园——是西欧中世纪农村的典型组织形式1、庄园出现:9世纪流行,11世纪遍布欧洲,内住领主和佃户。佃户义务:向领主服劳役、缴税,出席庄园法庭。2、庄园性质: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治单位。大庄园是成为地方经济中心。3、庄园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独立小生产者,领主不能随意没收其土地)、缺少自由的农奴。4、庄园土地:分为两部分1)是领主的“直领地”:占庄园耕地的1/3到1/2,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2)佃户的“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直领地”,3天/周。5、庄园“共用地”:庄园周围的林地、荒地等,全体佃户都可放牧,共同使用。6、庄园法庭:庄园具有司法权,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1)法庭作用:维护庄园公共秩序。2)惩罚手段:处以罚金。3)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4)法庭影响: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1、西欧中世纪城市特点:自由和自治1)西欧城市重新兴起:10世纪开始,许多新城市成为手工业、商业和文化中心。意、法、英、德名城众多。恢复原因:农业技术提高、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2)城市位置: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能吸引人们聚焦的地区。3)城市自治:13世纪出现。争取自治的手段: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法国琅城市民起义)。取得自治权形式: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取得自治权的城市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控制。2、城市居民的身份1)城市基本居民包括:手工工匠和商人(大多由农民和农奴转化而来)。2)获得市民身份的途径: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3)市民阶层形成原因:城市发展和工商业繁荣。4)资产阶级产生: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富裕的大手工业主、大商人和银行家,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5)城市行业组织:行会(商人行会、手工业行会、教师行会等)。行会作用:避免同行恶性竞争,维护行业共同利益,防止封建领主侵犯。3、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影响):出现早期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4、大学的兴起——起源于欧洲的新兴城市(经济的繁荣促进了教育的发展)1)大学兴起:12世纪,西欧大学兴起,促进了西欧教育与学术繁荣,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2)大学种类:教会学校、教师私人办的学校(教师私人办校要从教会取得授课许可证)。3)教师行会:为维护自身权利和经济利益,教师组成教师行会选举会长管理学校。4)大学自治:要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支持。大学自治地位体现在:免赋税权特、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5)课程设置: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设置特点:既受基都教会影响,也反映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基础课程: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专业课程:法学、医学、神学。第10课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1、名称由来: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在帝国东部的拜占庭设立新都,后改名为“君士坦丁堡”。年,罗马帝国分裂,东罗马帝国在此建都。因此,东罗马帝国又被称为“拜占庭帝国”。2、傲立欧洲:年,西罗马灭亡,东罗马地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商贸发达,经济繁荣,进入“*金时代”。3、《罗马民法大全》(东罗马帝国的重要法律,查士丁尼在位时完成)1)编制目的:年,查士丁尼组建法典编纂委员会,目的是稳固帝国社会秩序,保证皇帝专制权力。2)《罗马民法大全》的内容:共4部法律文献《查士丁尼法典》——收集2世纪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汇编。《法学汇纂》——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法理概要》——指导学习法律文献。《新法典》——查士丁尼自己执*时期的法令汇编。4、《罗马民法大全》的影响:1)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2)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5、拜占庭帝国的灭亡1)衰亡原因:长期对外战争导致财*枯竭,拜占庭皇帝向西欧封建主寻求援助。西欧封建主组建十字*东征,反攻拜占庭帝国。2)拜占庭灭亡:年,被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土耳其)灭亡。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3)拜占庭灭亡的启示: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6、结合拜占庭帝国灭亡的教训,怎样保持国家的繁荣富强:要增强国家创新能力;要树立开放宽容的心态;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力。7、拜占庭文化1)形成:融合基都教、希腊和罗马的古典文化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创造而成,独具特色。2)影响:保存大量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文艺复兴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地位:是中世纪文艺复兴前欧洲文化的 峰。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1、6世纪前的日本1)大和:5世纪,本州部的大和*权统一日本, 统治者称“大王”,王室和贵族有私有领地。2)部民制度: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从事农业称“田部”,从事海洋捕捞称“海部”。来自中国、朝鲜的移民分别被编入锦织部、锻冶部)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2、大化改新:从年开始,孝德天皇仿照唐朝典章制度,在日本进行大化改新。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1)大化改新内容:*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并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把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不能买卖;统一赋税。2)大化改新影响(意义):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3)大化改新感悟(启示):要善于向先进国家学习;要善于学习外来先进事物;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要坚持改革开放。3、幕府统治1)日本庄园的建立: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强、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建立庄园。大庄园特权:“不输不入”(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进入)。影响:中央对地方失去控制能力,社会动荡。2)武士集团的建立:地方豪强为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事集团。武士集团的成员称为“武士”。3)武士团与朝廷关系:武士团有时代表庄园利益与地方*府对抗,有时也响应朝廷号召去征战。4、幕府统治时期的到来(在日本长达近年)1)幕府形成:12世纪,镰仓幕府。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后,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征夷大将*”称号,设幕府于镰仓。2)幕府权利: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首领名义上由天皇任命,实际上天皇大权旁落,国家大权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3)武士道: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第12课阿拉伯帝国1、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1)创教:时间:7世纪创立者:穆罕默德地点:阿拉伯半岛的麦加经典:《古兰经》教徒:称“穆斯林”教义:安拉是 真神,信奉安拉者,死后可升入 ,否则坠入地狱。2)建国:时间:年(伊斯兰教教历元年)建立者:穆罕默德地点:麦地那国家特点:*教合一。阿拉伯国家建立的标志:建立穆斯林公社。国家性质: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3)统一半岛: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此后,半岛各部落承认穆罕默德统治地位,半岛基本统一。2、阿拉伯帝国1)形成:8世纪中期,帝国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 的帝国。伴随帝国扩张,伊斯兰教也向外传播。2)专治统治:阿拉伯帝国实行哈里发中央集权统治。穆罕默德的继承者称哈里发。哈里发集*、*和神权于一身,既是帝国 元首,又是全体穆斯林的宗教首领。3)灭亡:年,蒙古人攻陷帝国首都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3、阿拉伯文化(形成于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1)发达原因:哈里发重视知识。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2)阿拉伯文化成果:阿拉伯数字、完整的代数学、《医学集成》和《医典》、《天方夜谭》(也叫《一千零一夜晚》)。3)阿拉伯人的作用:沟通了东西方文化,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卓越贡献。4、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阿拉伯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qz/4151.html

蒙ICP备2023004182号-1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