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

以色列建国前的巴勒斯坦地区,因犹太人的增


巴勒斯坦地区现在是全世界最容易爆发冲突的地区,尤其自从巴以分治以来,经历五次中东战争,到现在依然子弹乱飞,成为 的火药桶,二战后,为了安抚受到迫害的犹太人,同时为了解决巴勒斯坦地区的矛盾,联合国决定停止英国在该地区的委任统治,通过决议案,巴以分治,这一年年。

次年,英国结束30年的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同时以色列在世界各地犹太财团的支持下迅速建立,而决议的另一方面,巴勒斯坦则没有及时建立起国家,同时,在周围的阿拉伯人组成联盟,妄图扼杀以色列,从此这里就没有宁静过。

在以色列建国以前,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奥斯曼帝国时期,一是英国委任统治时期。当然在奥斯曼入主之前,这里的历史更加混乱,城头变幻大王旗,始终是各部族、势力的争夺核心,因为牵扯到一个重要的城市,耶路撒冷,不管是回教、基督教还是犹太教,都把这里当作圣地,恰恰,这三教都没办法互相包容,天生排外,争夺就是你死我活。

先是,犹太人 失败,公元前多年就彻底失去了国家,到了东汉时期,因为有犹太人反对罗马人,在失败之后罗马人把这里的大部分犹太人驱逐,被驱逐的犹太人不得不到处流浪。此后这里波斯人、亚述人、罗马人、蒙古人、阿拉伯人都曾经来过这里,大概唐朝时期,阿拉伯人崛起,并且建立了阿拉伯帝国,巴勒斯坦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耶路撒冷成为圣地之一。

后来,但是奥斯曼人崛起之后,建立起横跨三州的奥斯曼帝国,他们成功地把巴勒斯坦地区纳入麾下。宣称东罗马继承者的奥斯曼人虽然是穆斯林,但是对犹太人和其他的基督徒没有过多的干涉,除了征收相对高额的税之外一切都好。

奥斯曼统治期间,这里不仅有犹太人、基督徒、也有大量的阿拉伯人,因为三家都是被统治的,社会地位差不多,命运相似,所以内部之间没有什么大的冲突,各部族之间的上层甚至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这种局势一直持续到年,奥斯曼帝国急速衰落。

衰落的奥斯曼,对边疆羁穈地区的控制更加力不从心,本来他们在这里只是收税,征发劳役,甚至当地都是委任他人管理。这一些人的管理办法很简单,从地主手中收税,而其他的人则受雇于地主。不管是阿拉伯人还是基督徒、犹太人,绝大部分都是平民,没有土地,他们的日常就是给地主种地,然后换取一些报酬。

当时没有主权概念,也没有领土的说法,对普通人来说,无非是地主是谁、对于地主来说收税的人是谁。这种情况好几百年都没有变,因为奥斯曼人打趴了阿拉伯人,也摧毁了东罗马,对欧洲一直是进攻状态,似乎只要奥斯曼人没有衰落,这样的生活方式会一直持续下去。

日中则移,年攻占东罗马,随后封锁交通要道,因为奥斯曼人封锁陆上和地中海的交通,欧洲人不得不开辟新航线,哥伦布发现美洲,于是迎来地理大发现,美洲的白银涌入欧洲,穷得不可开交的欧洲一下子成了暴发户,只要肯努力,当时就能迅速致富,于是,短时间内欧洲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随着财富的累积,吃不饱的欧洲人一下子吃撑,饱暖思淫欲,文化、教育、技术等各方面都飞速发展,商品贸易纵横全球,流亡在当地各地区的犹太人也因为善于经商而赚得盆满钵满,成为社会上的富裕阶层,不再受到太多的歧视,有钱能使*推磨,因为全球的开发,和资本的成长,犹太人在这一些区域先后翻身。

翻身后的犹太人并没有忘乎所以,而是居安思危,他们固执地认为,千百年来受到的歧视、 是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国家,所以,富裕之后的他们资助各路有理想复兴犹太国家的人和组织,不过,欧洲没办法落脚,只能在世界其他地方选一个地方,但是能选择的地方不多。

当时非洲是欧洲的殖民地,很多犹太人觉得乌干达是一块不错的地方可以在那里复国,而且比较可行,但是有狂热的犹太人则认为必须要在故土复国,哪里就是巴勒斯坦地区,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他们开始有组织资助犹太人迁回故土。大概年,在这里建立 个回迁定居点,这地方是从阿拉伯地主手中买下来的。

导致犹太人迁回的主要原因不是犹太人的富裕,而是欧洲人掀起的反犹太运动,因为巴尔干战争,率先俄国嫌弃反犹太人运动,随后波及很多其他区域,没有家国的犹太人成群结队,成为各国权贵捞取利益的加码,于是他们自发、或者在别人支持之下组图回到巴勒斯坦,很意外的是,哪里没有过激的反应,身处绝望之中的犹太人看到了希望的火花。

随着 个吃螃蟹的人的成功,在其他各地生活不如意、抱着复国理想的犹太人在犹太财阀的支持之下回到故土,然后从地主手中买下各种土地,要么建成定居点,要么租给当地的佃户来收租,当地人的生活并没有受到多少影响,除了犹太人越来越多,即使这样,也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冲突,即使有冲突,也不是种族和文化、宗教引起,反而是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小事。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一战前后。

当然,随着犹太人的增多,这里部分阿拉伯人觉察到了会导致什么结果,但是无法阻止,他们首要目的先是对方奥斯曼人,既没有财阀支持购买那一些土地,也没办法阻止当地地主出售土地给犹太人。

犹太人定居点的建立、增多速度非常快,犹太人越来越多,于是,他们开始自我封闭,不再和其他人进行不必要的交流,逐渐变成犹太人社区,当地形成了界限分明的文化区域,这是关键一步,以犹太人为主的社区的如此之快的建立,但是对于狂热的复国主义者,还有那一些财阀,仍然觉得速度太慢,他们希望光复犹太人的国家。

这一些人主张犹太人优先,购买的土地、开设的工厂等不能雇佣阿拉伯人,并且强制执行,激进的人士对不实行的人要么冠以叛徒的称号,要么恐吓,迫使对方就范。最终,犹太人改变了千百年的传统,当地的人被迫流亡,像曾经的犹太人一样,他们失去家园,土地、财产。

当然,他们大多数人本来也没有,这一些都是地主的,他们本来以为,不过是换了一个地主而已,他们还是太天真,他们需要为此买单。随着犹太人的激进升级,阿拉伯人的激进措施也越来越明显,从争执变成暴力冲突络绎不绝。

面对混乱的趋势,只想收税的奥斯曼没有任何办法,反而犹太人的钱财可以贿赂各种官员来为他们开绿灯,*令在这里变得一文不值,当地有地位的阿拉伯人想得先搞掉奥斯曼人,这样就能拥有权力,甚至认为犹太人会帮忙,而奥斯曼人则觉得阿拉伯人不太听话,犹太人会帮他们打压,所以,在这种错误认知中,犹太人的势力越来越大,人数越来越多。

参与一战的奥斯曼被战火搅得一筹莫展,增加了当地税收和劳役。是的阿拉伯人反对奥斯曼的声音越来越大,英国开始渗透当地,为了开辟第二战场,不管是阿拉伯人、还是犹太人,都积极拉拢,后者也都把希望放在英国人身上,总觉得英国人才是自己大救星。

因为奥斯曼的战败,巴勒斯坦地区成为托管的地方,并且被授权给英国委任统治。年,战争基本上结束的时候,英国贝尔福就发表声明,表示支持犹太人在这里复国。同时,英国人又对阿拉伯人表示,他们将支持阿拉伯人的利益,然后,又向法国等表示,在这里维护欧洲人的利益。

这种两面三刀的结果就是混乱的根源,但是各方都把英国人的承诺当作自己合理的来源,而忽视英国人的奸诈,只取对自己有利的,对另一个完全忽略,有组织、有经济做后援的犹太人的希望和阿拉伯人一样很快瓦解。

英国根本没有任何实施支持的想法,他们只是想和稀泥,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这就等于英国人出卖了他们的承诺,所以,激进的犹太人开始进行暴力活动,针对英国人,也针对阿拉伯人,最典型的就是大卫王饭店事件,而阿拉伯人开始自卫,冲突升级的结果随着二战加剧。

德国的反犹运动让犹太人更加渴望建立自己的国家,二战以及结束后,大批犹太人为了逃避希特勒前往巴勒斯坦,使得犹太人势力和阿拉伯人的势力持平,为他们建国打下基础。正因为希特勒的问题,犹太人的苦难被全世界看到并且安抚,而阿拉伯人的苦难没有人管。

二战后,焦头烂额的英国人在无法平衡两者的矛盾的前提下,放弃了委任统治,转交联合国决定,最终形成两国方案,以色列乘机建国。从年, 个定居点开始,到年,犹太人用五十七年的时间完成了年的梦想,同时把自己受过的苦难转嫁给巴勒斯坦人。

文心雕爷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ly/8325.html

蒙ICP备2023004182号-1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