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

世界的孤儿犹太人的以色列建国史


在读《奥斯维辛—一部历史》时,作者就在书的后半部分挖了一个坑。奥斯维辛虽然最终被苏联红*解放了,幸存下来的犹太人也得到了国际社会各方的帮助得以回到自己的家乡,继续生活。但当他们回到家乡时家乡已不是临走时的家乡了。西欧的各个国家并没有因为战争的结束、犹太人遭遇而接纳他们。种族歧视仍然根植在人们心中。很多犹太人为了坚定的信仰,不得不再次踏上流浪的旅程,下一个目的地就是应许之地—以色列。

公元年,随着罗马帝国的侵略,犹太人被赶出了巴勒斯坦地区,开始了长达年的流浪之旅。我曾看过一个书评说,这世界上有两个流浪民族,一个是吉普赛人,他们选择了占星术。于是他们至今仍在流浪。另一个是犹太人,他们选择了经商。

随着商人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犹太人积累的财产也迅速膨胀,社会地位也不断攀升。这让很多本地农民产生嫉妒,认为犹太人都是靠剥削和压迫获得财产。也因为 次世界大战期间,犹太领导在一些决策上出现失误,仇犹的情绪达到了顶峰。很多欧洲的平民由于战争失败的耻辱,不得不找一个替罪羊来背负这个创伤。二战的到来,也让国家必须提高*费支出,但是一战的阴影还没有散去,很多国家经济还是持续的低迷,有钱却无权的犹太人就成了支持战争的牺牲品。

二战中大约有万犹太人惨遭屠杀,战争结束他们的信仰也依然不被接受,回到他们的应许之地成为很多犹太人最终的决定。他们回到沙漠中的巴勒斯坦,刚开始时,那片地区就是一片荒凉之地,和很多犹太人原本生活的地方有很大的差距。最初一代人,他们向当地人买地,种植果树、开凿水渠以及建立自己的社群。一切都是从无到有。至今,中东地区的大部分国家都依然是贫困国家,以色列是该地区 的发达国家。

从建国初期,以色列就面临着源源不断的危机。来自周围阿拉伯国家的威胁、来自本国巴勒斯坦人的威胁、来自叙利亚、伊朗等国家的威胁。这些威胁让以色列从建国的第二天起就开始了战争。从最开始的 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到六日战争以色列都实现了以少胜多的奇迹。通过这几次战争,犹太人开始有了安全感,开始认为自己能在巴勒斯坦生存下去。

可是赎罪日战争,又把所有犹太人带回了毁家灭国的恐惧中。在犹太教最重要的安息日这一天,大家都放假回家团聚了,这也是以色列*队在一年中最脆弱的时候,埃及和叙利亚就在这一天向以色列发动了战争。以色列被打的措手不及,连连败退。由于国际组织的不断干预、加上中东国家又停止了继续攻击。这给了以色列*队时间备战。最终,双方的实力都达到了势均力敌,在签署了和平协议以后,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迎来了短暂的和平。

以色列从建国起就开始了战争。在称赞他们战争实力的同时,《我的应许之地》展示了以色列从建国起就要面对的问题。占领巴勒斯坦后,原本的居住在这些地区的巴勒斯坦人、阿拉伯人全都变成了难民,他们的房屋、土地全都被没收。这些人应该怎么安排。犹太人甚至也学到了德国纳粹的办法,建立起了集中营来管理难民。以色列地处中东的心脏之地,他们的信仰是犹太教,包围他们的邻居大多数都是穆斯林,面对宗教的冲突,他们怎么融入中东地区、怎么保证和平和国家的不被侵略。犹太人在流浪年后,被划分为极端传统的犹太人、俄罗斯的犹太人、阿拉伯国家的犹太人还有德系、西班牙系犹太人。在他们中也存在着歧视链、西欧国家的犹太人认为其他的犹太人都要低一级。他们在反对种族歧视之后又开始了对自己同胞的歧视。

读到 ,我突然觉得每一个国家的建立都是一部辉煌的史诗。都是在无数人牺牲的基础上迎来的胜利。但是每个国家的发展都会面临很多问题,歧视链的问题不止在以色列,在当今的任何一个国家都能找到。邻国的威胁也不止在以色列,只要有邻国就会有邻国的威胁。以色列的建国也不是简单的靠 批到达巴勒斯坦犹太人的坚毅、果敢、开拓精神就成功的。背后还有犹太人的国际影响、对外国的*治策略等因素。

《我的应许之地》是一本比较客观的书,没有英雄主义、没有自吹自擂,而是站在一个局外人的位置上,对所有的线索进行整合。给读者呈现一部完整的以色列建国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ly/4693.html

蒙ICP备2023004182号-1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