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

故事丨世界遗产中的农业劳作从一碗米饭说起


那碗红米饭中的一粒米,除了承载着生存下去的意志,创造了诗意的家园以外,还凝结了守护我们餐桌上一碗饭、一方土平安和洁净的辛劳,以及辛劳后自然所给予的丰厚回报……

从一碗米饭说起

年4月某日,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我们热切地捧起那碗刚煮熟并端上来的红米饭,准备犒劳一日的行走。一对外地老夫妇却在小店里抱怨。老头子说,你们的饭太难吃,像石头一样硬得咯牙!小妹客气地回答,老先生,红米饭就是这样啊,对不起,我们店里只有红米饭呀。眼见二老付钱走人,桌上尚留未吃完的一桶红米饭,我的心里好像也生出许多小石头咯得心窝子难受。走上楼问同行的朋友,红米难吃吗?一行人回答说,不难吃呀,好吃。

我不禁产生疑问,为何在我们看来极有价值的、好吃的东西,在别人看来却恰恰相反呢?除了店家没有提供多种选择以外,这是不是与我们在遗产地工作中对与农业劳作相关的文化遗产价值阐释得不够到位有关?

事实上,老人想吃碗软的米饭没有错。但是红米对于梯田而言,却十分重要。没有红米,这二老来看的梯田,恐怕也不是梯田了。为什么?

现代的杂交水稻,在米以上的高山上很难存活,红米则可以。哈尼梯田所分布的哀牢山脉地区山高谷深,海拔变化约在米-米之间,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可以说,在这里,有时候出门早上穿短袖,下午穿棉衣;山下穿热裤,山上穿秋衣。当地百姓世代留种的红米米种,却拥有高于现代品种3倍的基因多样性,无论是气候还是其他自然因素的变化,都表现出良好的适应缓冲作用。

极端的地形条件和变化无常的气候,使得适应性极强的红米得以在自然竞争中生存下来,并在当地世居民族农耕文化的滋养下千年耕种不辍。为了维系红米的基因多样性不退化,千百年来,当地群众保持着定期交换谷种的习惯,维系了社区之间的交流与和谐。红米的种植及其背后的农耕制度和文化传统,不仅保障了粮食的稳定产出,还使得哈尼梯田这一独特的稻作景观得以保留至今。

但是,红米不只生长环境艰苦,而且生长周期较长,一般在天-天左右,比一般普通大米的生长周期长40-60天;它的产量也极少,最高只能达到每亩斤,只是普通杂交水稻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十分珍贵。形象地比喻,一亩海拔米以下的田地若产出一碗梯田红米饭,则可以产出二到三碗杂交水稻的白米饭,有些低海拔地区的杂交水稻甚至可以一年两熟。然而,在这样条件下,红米的种植又对土地的洁净性要求极高,需肥量也不大,如果施用现代肥料,则易导致红米感染稻瘟病。

极限的地理环境和苛刻的生长环境,使梯田的耕作除了最朴素、生态的农耕理念,现代的农业机械生产办法只有退让。可以想象,没有机械化的播种、耕种和收割,单凭人力,在这高山上,一碗红米饭从谷种到成熟,需要多少日夜的耕耘?但是,所有的守候和付出都会有答案。成熟后的梯田红米营养极为丰富,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和18种氨基酸,人体所不能合成的8种氨基酸中,梯田红米就含有7种;微量元素中,红米的钙含量是普通大米的3倍。其中,梯田红米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纤维质的含量也远远高于普通大米。

世界遗产中的农业劳作

除稻米外,在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我们还可以见到有许多与农作物、经济作物有关的景观,其中包括葡萄、橄榄、咖啡、龙舌兰景观等。以下作物的种植及其文化,在塑造景观、生活方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杰出合作和非凡创造:

稻米

在目前的世界文化遗产当中,稻作文化塑造的文化景观主要分布于亚洲地区,共有3处。这一类型的文化景观体现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美妙和谐。

图左: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

中国,年列入名录

图中:菲律宾的科迪勒拉水稻梯田

菲律宾,年列入名录

图右:巴厘文化景观:展现“幸福三要素”哲思的苏巴克灌溉系统

印度尼西亚,年列入名录

葡萄

葡萄园景观长久以来已经得到了国际的广泛认可,主要分布在欧洲地区。目前,约有11处与葡萄园景观有关的遗产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图1:拉沃葡萄园梯田

瑞士,年列入名录

图2:皮埃蒙特葡萄园景观:朗格洛艾洛和蒙非拉托

意大利,年列入名录

图3、6:勃艮第风土和气候

法国,年列入名录

图4:圣艾米伦区

法国,年列入名录

图5:皮库岛葡萄园文化景观

葡萄牙,年列入名录

橄榄

除单独的葡萄园景观以外,部分地区的景观还以葡萄和橄榄等果树的种植传统为背景。

图左:阿马尔菲海岸景观

意大利,年列入名录

图中:史塔瑞格勒平原

克罗地亚,年列入名录

图右:橄榄和葡萄树的土地——南耶路撒冷巴提文化景观

巴勒斯坦,年列入名录

咖啡

21世纪,咖啡逐渐成为当今社会中人们的重要饮品。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有4处与咖啡的种植有关。这一类别的遗产主要分布拉丁美洲地区,上百年的咖啡种植深刻地影响了当地的景观形态与文化传统。其中,古巴的西恩富戈斯古城、蓝山和约翰·克罗山虽不是以咖啡种植传统为主要价值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但西恩富戈斯古城是中南部加勒比海岸的咖啡生产中心;而蓝山和约翰·克罗山则是因其反殖民主义文化和生物的多样性列入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也使得世界著名的蓝山咖啡更加珍贵和意味悠长。

图左1:哥伦比亚咖啡文化景

哥伦比亚,年列入名录

图左2:西恩富戈斯古城

古巴,年列入名录

图右1:古巴东南第一个咖啡种植园

古巴,年列入名录

图右2:蓝山和约翰·克罗山

牙买加,年列入名录(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龙舌兰

龙舌兰的种植和酿造所形成的文化景观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当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墨西哥龙舌兰景观和特基拉的古代工业设施因龙舌兰的种植而发生改变。自16世纪以来,人们就用这种植物生产龙舌兰酒并用它酿造各种饮料和织布。列入名录的遗产包括龙舌兰种植地、酿酒厂、工厂、酒坊、小镇和考古遗址等。

龙舌兰景观和特基拉的古代工业设施

墨西哥,年列入名录

在农业技术方面,许多世界文化遗产所反映出的古代世界农业技术革新和成就依然延续,至今仍具有重大意义,其中包括土地利用技术、水利修筑技术、灌溉技术、畜牧技术等。

灌溉技术

山地灌溉

中国,哈尼梯田文化景观

年列入名录

旱地灌溉

阿曼,阿曼的阿夫拉贾灌溉体系

年列入名录

种植技术

浮园耕作

墨西哥,墨西哥城与赫霍奇米尔科历史中心

年列入名录

湿地开垦

巴布亚新几内亚,库科早期农业遗址

年列入名录

水利技术

城市供水及农田灌溉

伊朗,舒希达水利系统

年列入名录

农田排水荷兰,金德代克(小孩堤防)-埃尔斯豪特的风车

年列入名录

游牧和畜牧技术

游牧生活

蒙古国,鄂尔浑峡谷文化景观

年列入名录

草原和湿地家畜牧养

匈牙利,霍尔托巴吉国家公园

年列入名录

一方面,一系列活态的与农业技术相关的文化遗产,除了从景观角度让现代人一窥千百年来农业生产生活的究竟,也从农业生产系统等另一角度提供了现代人类了解、继承生活家园的渠道,并借此让人汲取遗产资源的营养、学习和反思处世生产、生活的发展哲学。另一方面,作为已经成为遗址类景观的农业遗产,这一类的农业遗址为人类贮存了古代农业发展的“物证信息,为后世了解过去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如:发现了一万年前葫芦种子以及玉米穗残粒的瓦哈卡州中央谷地的亚古尔与米特拉史前洞穴(墨西哥,年列入名录),被认为是美洲大陆上最早进行植物栽培以及最早的人工栽培玉米的证据。

如今,在《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下,类似于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这一类与农业相关的活态文化遗产,其土地利用价值和景观形成已经得到了认可和宣传,但其背后维系景观的农业劳作系统、文化等因素的价值,却鲜为人道。回顾过去几十年的社会发展,田野家园成为乡愁,食品安全和土地污染成为心病,农业人口结构逐渐向老龄化发展,部分农村无序建设引发混乱……单从景观、土地利用等方面已无法阐释承载着传统农耕文明价值的文化遗产内涵。目前,联合国粮农组织推动的GIAHS项目为部分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系统与发展协同的动态保护视角,但我们仍需要探索更多的可能、加入更多的力量。

回到故事开头

回到故事开头的那两位老人身上。我们若能在告诉他们欣赏美景的同时,告诉他们红米的渊源及其丰富的营养,同时引导他们更多地







































白癜风品牌影响力医院
偏方制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jj/189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