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审美与修辞艺术(特邀主持人:谭学纯)
(来源:Ulysses,JamesJoyce)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年第3期I.9张治超,博士,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国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青年项目)“《尤利西斯》的元历史诗学”(AHSKQD)。乔伊斯对爱尔兰民族主义历史观的反思不仅通过《尤利西斯》的内容表达出来,还体现于小说的形式层面,这一点尤其反映在小说第7章。此章的四段演说词分别运用了隐喻、转喻、提喻和反讽4种修辞法来表达人们对历史的多元解读,前3段演说词暗含了19、20世纪之交爱尔兰民族主义者对于国家愿景和历史人物的虚构想象,最后主人公斯蒂芬讲述的寓言则成为对民族主义历史叙事的巧妙反讽。4段演说词中的修辞法不但使爱尔兰民族主义者能够扭曲历史、塑造出看似逼真的历史想象,也使斯蒂芬借寓言故事揭露民族主义历史叙事的虚构性成为可能。在乔伊斯笔下,修辞不再只是语言的装饰,它本身也构成不同版本的历史书写的意义来源。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历史;修辞;演说
乔伊斯的历史修辞法
———论《尤利西斯》的四段演说词
张治超
引言
詹姆斯·乔伊斯(JamesJoyce)的《尤利西斯》(Ulysses,)不仅是一本关于年6月16日都柏林市民生活的书,它还展现了20世纪初爱尔兰面对的多重历史图景,其中既有奴役和屈辱的苦难记忆,也有爱国者们所宣扬的光辉岁月。随着《尤利西斯》情节的推进,乔伊斯越倾向于“拿英语反复实验折腾”(王友贵,:15),整部小说的历史意识的表达方式随之发生改变,即从直白的主题争论逐渐变为更加隐晦微妙的形式策略。在《尤利西斯》的开头,作为主人公之一的斯蒂芬采用准哲学式措辞和别人谈论历史,每一句谈话都透露出对历史的反思。但随着小说的语言实验愈加放肆,斯蒂芬对历史的反思逐渐被文本的形式层面所承担。随着小说“形式的表意作用”(戴从容,:11)愈加强大,对历史的多种反思在文本形式层面也得到愈加明显的体现,特别通过第7章里4段演讲词运用的修辞法巧妙传达了对民族主义历史观的讽刺。尽管学者们早就认识到《尤利西斯》里历史意识和语言修辞之间的关联,但除了个别学者探讨古典修辞学对乔伊斯语言观和历史观的影响外(Spoo,:-),多数学者还是更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dl/7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