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耶稣传
第七节增强信心的呼召
这段时间中,耶稣同他的 批门徒走遍了加利利,一个村庄又一个村庄讲道传福音。福音书上没有详细记录耶稣的行程,只是记载了几件特别的事,特别的地点。有一次他们来到了拿因,这是一个小城镇,平顶方形的房屋建筑在小山坡上,俯瞰着Esdrlon平原。同时我们也听见他们在拿撒勒聚集,进入那里犹太人的会堂,也到了迦百农以及附近的村庄。我们可以看到这一个小团体时常在加利利海附近聚集。有些时候他们也坐上一条小船渡到海的东岸。耶稣就在这个国家随时向要听他讲话的人讲道。他不再是陌生人了,他已经广为人知,而且他的声望已经很高,无论他去哪里都受到尊敬。
人民逐渐形成了他们自己的观点,很多人认为耶稣是一位先知,他们乞求他医治他们的病人,救活那些濒临死亡的人。
有一个麻风病人对耶稣说:“你若肯必能叫我洁净了”。耶稣医好了他。(马可福音1:40)
另有一次,耶稣和他的同伴们正在渡过加利利海的时候,忽然起了风暴。在这样一个四周是群山的低洼的海面上,气候常会有急剧的变化,在十几分钟内气候说变就变,平静的海面可以忽然掀起惊涛骇浪,撞击着海岸,冲击着海面的船只。这是常常发生的事。就在这么样的情况下,耶稣在船上不顾汹涌的海浪,居然在船上睡着了。船上进了水,好象是要沉没了。门徒们惊慌失措,连忙把耶稣喊醒。他说:“你们这些小信的人哪,为什么害怕呢?”于是他一声吩咐,风就立时止住,海也平静了。面对着这么一个突然就实现的风平浪静,门徒们不禁感到了一种神圣庄严的害怕。绝没有一个人会认为所发生的事是什么“巧合”。(马太福音8:23-27)
耶稣为什么要这样行事?毫无疑问他无论做什么都纯粹是出于善意,从他所做的每一件事上都可以得到证明。耶稣行事的作风是纯真面自然, 没有做作或是题外的花招,总是真诚而直率,中肯而发人深思。一般情况下他的目的总是要救人脱离苦难,医治他们的疾病,赶逐缠附他们身上恶*邪魔;同时他也希望使他的听众们能摆脱他们冷淡退后、停滞不前的束缚状态领他们进入一个信靠交托于上帝的境界。
耶稣的听众们不能不为他那庄严神圣的讲话所感动,不能不受他那光辉灿烂的赐恩和良善的品格所感动,他的道路正是在完成和实现旧约圣经里上帝的一切应许和预言:凡此一切都从根本上鉴定了耶稣自己和他的事工。而对于他的门徒来说,他们眼下还需要更多的帮助来加强他们的忠心。耶稣所行的神迹、奇迹恰正对此向门徒的心里提供了强而有力的准备,使他们更有能力作他的见证。而耶稣自己也正是为了发展门徒们的信心而施行这些神迹奇事,为的是叫门徒们的心灵更能交托、倚靠上帝和他自己。“信心”这个词不是常常出现在福音书里,尤其是每当耶稣行神迹时,不是常常提到“信心”这个词吗?
ThConfidncofaRoman
一个罗马人的信心
福音书中所记载的 的信心有一个 的例子就是一个罗马*官百夫长的信心,他的职位有权管理一百个士兵。当耶稣回到迦百农的时候,这位百夫长求耶稣医治他的仆人,因为他病的甚是严重:
“耶稣进了迦百农,有一个百夫长进前来说:‘主啊,我的仆人害瘫痪病躺在家里甚是痛苦。’耶稣说:“我去医治他。”百夫长回答说:“主啊,你到我舍下我不敢当,只要你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必好了。因为我在人的权下,也有兵在我的以下,对这个说‘去’他就去,对那个说‘来’他就来,对我的仆人说‘你做这事’他就去做”。耶稣听见就希奇地对跟从他的人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么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没有遇见过。我又告诉你们,从东从西将有许多人来,在天国里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席,唯有本国的子民,竟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耶稣对百夫长说:“你回去吧,照你的信心给你成全了。”那时他的仆人就好了。(马太福音8:5-13)
这位*人是个外国人,但是他敬畏上帝。他那可敬佩的正直诚实和信靠足可成为世世代代信主人的榜样。从百夫长的仆人得医治这件事上,可以清楚地看出耶稣是肯定地恩召一切人,不分种族、国界都被召进天国。
耶稣的门徒们慢慢地却是清楚而坚定地认识了他们老师的惊人的能力。他们已经见到他命令风和浪平静;他们亲眼看到了那些向他求医治的病人们都得到了医治;甚至有人向他报告不在跟前的一个瘫痪病人也得到了耶稣的医治。他们也见到了他驱逐了魔*,离开了被它附着的人们,就象在加利利海东岸边所做的那样。这一切奇异的大事都给门徒们造成了深刻的印象。多少世纪以来巴勒斯坦已经没有先知了。而现在,突然之间,上帝在他的子民中间显示起他的大能了。悠久的传统又在复兴了。
新约圣经里报导的神迹奇事,在这里不能一一尽述,读者很方便从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中读到详尽的记载。读者很容易看到耶稣行神迹医好病人以后,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是吩咐人们不要为他传名,要保密不要宣扬,免得他所做的善工给人造成对弥赛亚的错误观念。撒玛利亚妇人就曾有过这种错误观念。
任何人读到福音书上所记载的耶稣所行的事,都会深深地感受到这一切事都带着感人至深的能力。耶稣在世的时代这些事实对于早期的基督徒们是大大地加强了他们的信仰。晚近的世代中,信徒们若不留心耶稣所行的这一切神迹说明了福音具有更高更大的功效,那么就会造成可悲的误解。我们只能从全而上去认识这一切神迹都说明了耶稣心中那庄严伟大的良善仁慈;而同时这一切神迹也都令每一个诚实的信徒检验自己对耶稣信心的深度,因为耶稣显他的神能神权医治人的病体,他也借此机会预备他的门徒接受他所赋予的救恩的使命,那就是耶稣是医治人身体的救主,更是医治人心的主,他是医治整个人(身体和灵*)的救主。
一个瘫子的信心ThConfidncofaparalytic
耶稣在迦百农彼得的家里,清清楚楚地医好了一个瘫子。这个人不仅仅是身体得到了医治,整个人都得到了医治。巴勒斯坦地方的民房直到现在还保留古老的建筑方式。房顶是用芦苇杆整齐地排好,上面覆盖着麦秸,所以很容易就可以把这种房顶打开。这种房屋现今在约旦河流域还能见到。请看他们是怎样打开房顶的:
“过了些日子,耶稣又进了迦百农,人听见他在房子里就有许多人聚集,甚至连门前都没有空地。耶稣就对他们讲道。有人带着一个瘫子来见耶稣,是用四个人抬来的,因为人多不得近前,就把耶稣所在的房子拆了房顶,既拆通了就把瘫子连所躺的褥子都缒下来。耶稣见他们的信心就对瘫子说:‘小子,你的罪救了。’有几个文士坐在那里,心里议论说:“这个人为什么这样说呢?他说僭妄的话了。除了神以外,谁能赦罪呢?’耶稣心中知道他们心中这样议论,就说:你们心里为什么这样议论呢?或对瘫子说你的罪赦了,或说,起来,拿你的褥子行走,哪一样容易呢?但要叫你们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权柄就对瘫子说:‘我吩咐你起来,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那人就起来,立刻拿着褥子,当众人面前出去了,以致众人都惊奇,归荣耀与神说: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事。”(马可福音2:1-12)
我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当时的实况,就懂得在场的人们为什么那么兴奋激动。耶稣宣布:那个人的罪救了!而且宣布:他(耶稣)在地上有赦罪的能力和权柄!“但要叫你们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权柄……”在耶稣以前,上帝不曾给任何一位先知宣布赦罪的权力。那些在座的律法博士、文士们大感困惑。耶稣在这里说到“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权柄”,句中“人子”是指耶稣自己,此名词含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以后我们再加以讨论。
耶稣经过加利利的时候,另有一些人加入了他的门徒行列。一天,他经过一个税务所,他留意到一个税吏马太(又名利未)坐在税务所里,他呼召了马太,马太就起而跟从他了。这是 次一个受人轻视的、还有着不正直的生活的人,悔改归正而跟随了耶稣。很多人效法了马太的榜样,将来的许多世纪中还会有更多的人效法这个榜样而跟从耶稣。
信者的迟钝
几个历史学家曾误认为耶稣早期的事工只是在对他有热心而且欢迎他的人中间进行。实际上这是对事实的严重歪曲。已经证明耶稣有时向广大的人群讲道。例如,他就经常趁群众聚集在会堂中时,或是还有许多人远道而来聚集在他周围时就向他们讲道。在其他场合,人群数目不一定很多。当他在迦百农医好那个瘫子时,在场的人数室内室外不会超过50到人,抬瘫子的人从房子的另一边,爬楼梯上了房顶。在场的人们听见了耶稣称赞他们。他们都感到惊奇而且赞美上帝。但是除了他的真门徒之外,随着人们的兴奋与激情淡然消失而又怀疑起来。人群中的大多数并不真正相信他,他们持观望态度。
不仅如此,真正的反对意见正在滋生。对于“礼仪的洁净”问题就出现了 次冲突。我们已经注意到法利赛人和其他一些虔诚的犹太人是多么重视避免礼仪上的不洁净。耶稣对于这些禁忌却很少重视,尤其是当这些禁忌关系到任何人的生存安危时。他与名声不好的人同席吃饭。在他呼召马太跟随他那一天,他和他的门徒们和一些税吏以及一些被看作是罪人的坐在同一张桌子边,这就激怒了法利赛人。他们不能原谅他竟与社会上被唾弃的人混在一起,他们不能原谅他不注重他们律法上讲的礼仪的洁净。这在他们眼中是看作他们宗教上的大事呀!就在当天,法利赛人质问他的门徒说:
“你们的先生为什么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饭呢?耶稣听见就说: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经上说‘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这句话的意思你们且去揣摩,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马太音9:11-13)
施洗的约翰和苦行主义的门徒们也都对耶稣的门徒不遵守虔诚的犹太人常常遵行的禁食而感到惊奇。耶稣回答他们说,他有着另一种不同的新的信息,是比禁食要重得多的。当耶稣与门徒们在一起的时候,门徒们应该欢乐,当他离开门徒们的时候才是他们禁食的时候。
“那时,约翰的门徒来见耶稣说:‘我们和法利赛人常常禁食,你的门徒倒不禁食,这是为什么呢?’耶稣对他们说:‘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时候,陪伴之人岂能哀恸呢?但日子将到新郎要离开他们,那时候他们就要禁食。没有人把新布补在旧衣服上,因为所补上的反带坏了那衣服,破的就更大了。也没有人把新酒装在旧皮袋里,若是这样,皮袋就裂开,酒漏出来,连皮袋也坏了。唯独把新酒装在新皮袋里,两样就都保全了。’”(马太福音9:14-17)
我们决不可曲解了以上这些重要的话。虽然耶稣和他的门徒在当时没有遵守关于禁食的规定,但是在我们的时代可是应该注意遵守这些刻苦的生活方式的。耶稣在世时,有时同他的门徒一起被请去到一些富人家中作客,但是他们本身却是过着普通人民的生活,而且还经常忍饥挨饿,居处无定,生活是很清苦的。耶稣回答一位想要跟从他的文士说:
“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马太福音8:20)
门徒跟随耶稣的经历中,喜乐固然是充满喜乐。但是可并不排除生活的艰苦啊!
信者的使命
这一小组门徒特别关心教导那些极需教导的群众。耶稣的门徒是一个快乐的团体,他们在耶稣(是他们的老师)的领导下,抱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互相团结一致,做讲道工作。虽然他们在当时尚未认清耶稣到底是谁,没有认识耶稣的奥秘;但是有他亲切的同在,有他的恩言教诲实在是恒常的祝福。
“他看见许多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于是他对门徒说要收的庄稼多作工的人少,所以你们当求庄稼的主打发工人出去收他的庄稼。”(马太福音9:36-38)
在这个时期,耶稣是和他所拣选的十二位门徒相伴,他差遣他们去完成他的使命。所以这十二位门徒也被称为“使徒”。“使徒”这个词在希腊文的原意是“被差遣的人”。
“这十二使徒的名,头一个叫西门又称彼得,还有他兄弟安得烈,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腓力和巴多罗买,多马和税吏马太,亚勒腓的儿子雅各和达太,奋锐*的西门,还有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马太福音10:2-4)
这是耶稣 次差派他们去传道。他们的初次任务是仅限于在巴勒斯坦境内,向他们同宗的人群传讲天国的信息;这个信息是在向全世界传讲以前先向他们传讲的。耶稣吩咐他们不要为不必需的包袱行李所拖累,甚至连两件外衣都不要带。
“耶稣叫齐了十二个门徒,给他们能力权柄,制服一切的*,医治各样的病,又差遣他们去宣传神国的道,医治病人,对他们说行路的时候不要带拐杖和口袋,不要带食物和银子,也不要带两件褂子,无论进哪一家就住在那里,也从那里起行,凡不接待你们的,你们离开那城的时候,要把脚上的尘土跺下去,见证他们的不是,门徒就出去,走遍各乡宣传福音,到处治病。”(路加福音9:1-6)
门徒所担负的使命是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身体上的问题,道德上的问题。这一切问题都要求他们在上帝的恩佑之下尽他们一切力量减除受难者的痛苦。在那个时代,疾病还不象现在这样被人们所认识,所区别。当时有许多疾病被认为是*附着了,比如癫病。以后的时代对于这种病就有了较好的认识。但是耶稣按照当时人们所能懂的讲道,直到这种说法不影响他的主要信息,门徒们的使命就是讲道叫人悔改。
“门徒就出去传道叫人悔改,又赶出许多的*,用油抹了许多病人治好他们。”(马可福音6:12-13)
下期预告
章第八节问题及答案
圣经人物分享系列
章第六节我们在天上的父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sc/5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