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

火箭炮隔离墙定点清除,以色列和巴勒斯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最专业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前几天,以色列的一个八*联盟组阁成功,内塔尼亚胡连续十二年的执*就此完结。

内塔尼亚胡为了阻止这八大*派组阁,上个月发起了对巴勒斯坦清真寺的围攻,引起巴勒斯坦人反弹,射出上千枚火箭弹,以色列就用铁穹系统拦截。

一时间风景美如画,就像放烟花。

巴勒斯坦的特点是一顿乱射,铁穹系统再厉害,总有漏网之鱼能打到你。以色列则是精确打击,比如,一个加沙居民接到以色列当局的电话,要求他迅速撤离,因为过一会他的房子就要被炸掉了。

说了这么多,很多人还是没搞明白,巴勒斯坦在哪?它和以色列是什么关系?

现在的巴勒斯坦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加沙,另一个是西岸。下图绿线画的是以色列,红线是巴勒斯坦,可以看出,巴勒斯坦被以色列包围,动弹不得。

原谅我这一生画图不

加沙地区面积平方公里,还不如中国城市的一个区,比如宇宙中心北京海淀区,就比加沙地区大。西岸大一点,因为在约旦河西边,所以叫西岸,就跟在*浦江东边的地方叫浦东一样,取名字图的就是一个方便。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仇,要从19世纪说起。

(一)仇怨的开始

现在以色列加巴勒斯坦地区,被犹太人称作应许之地,是上帝老儿答应给他们的,即使他们散居世界各地,也念念不忘。

到年代,犹太复国主义兴起,想回到巴勒斯坦重新建国。问题是这疙瘩已经被阿拉伯人占了,他们在这已经生活了上千年,总不能明抢吧?

犹太人 的超能力是什么?有钱。

他们于是跑到巴勒斯坦买地。地主可能是阿拉伯有钱人,也可能是外国人。这些人平时不在巴勒斯坦,把地租出去吃个租金,如果有人花五到十倍的价格买地,他们是求之不得的。

一些 的犹太家族,比如罗斯柴尔德,尤其积极地参与买地。

阿拉伯人当然反对卖地,但地主们是架不住钱的诱惑的。还有些阿拉伯民族主义者,一边高喊反对卖地,一边偷摸把自己的地卖给犹太人。

这是妥妥的阿拉伯奸细,简称阿奸。

这个操作很好理解,只有大家都来反对这事,他才能卖个更好的价钱。这就是早期的“限售”,供给减少,价格就会抬高。

地买来之后,犹太人自己耕种,把原本的阿拉伯佃户赶走,双方的矛盾就这样攒下了。

犹太人边赶走佃户,边打广告:俺们有钱,天天吃肉,来这里参与本地建设,你们阿拉伯人也能跟着咱喝汤。

然后就到了 次世界大战。巴勒斯坦这时候还是属于奥斯曼帝国的。奥斯曼强盛几百年,牛逼的时候一度围攻维也纳,差点就要打到西欧。这时候它的国运已经耗光了。

国家走下坡路,结盟都会挑错人。果然,奥斯曼选择了德国奥匈,没多久就被协约国打得屁滚尿流,英国随后占领了巴勒斯坦地区。

英国人 的特点是什么?搅屎。

一个好好的地方,他总能分出个七八块来,让这七荤八素互砍,自己在旁边苦口婆心:大家不要打了,听我一句劝,都是兄弟,世界和平最重要。

基于这个搅屎方针,英国人发布了一个《贝尔福宣言》,同意犹太人回到巴勒斯坦建国。在阿拉伯人中间打入一个锲子,让犹太人守着苏伊士运河。

有了这柄尚方宝剑,犹太人更大规模的移居巴勒斯坦,和阿拉伯人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在一个叫西伯伦的地方,发生了阿拉伯人对犹太人的屠杀。

英国人的习惯是,每有大事,必定派调查组, 有调查报告。文艺一点的说法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很快,英国人的调查报告就出来了,出了一个白皮书,说犹太复国主义导致一个没有土地、满腹怨言的阶层形成,这就是事情的根本原因。

犹太人炸翻了天,你无凭无据,不要乱说,小心我告你诽谤。犹太利益集团在伦敦疯狂游说,白皮书很快就被撤销了。英国首相还当着下院议员的面,宣读了一封给犹太复国主义灵*人物的信,深刻检讨忤逆金主爸爸的错误行为。

(二)分治

阿拉伯人没钱收买英国议员,只能有事没事就闹一下。小闹怡情,大闹伤盎格鲁-犹太利益集团。这帮人,就不能做个安静的看客,欣赏犹太人荣归故土么?

有一次事情又闹大了,英国照例派调查组,同样出报告,这次的名称是《皮尔报告》。报告说,阿拉伯人喜欢这沙漠好风光,犹太人中意下雨如过节的感觉,就这屁大点地儿,根本容不下两个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不如一分为二,各自安好。

阿拉伯人自然强烈反对,老子生于斯长于斯,为啥就得把土地匀出去?犹太人表面上也不满意,因为分治方案没有把耶路撒冷给他们。不过,他们实际上是不反对的,糖要一颗一颗吃,土地也只能一点一点吞。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道理,他们是懂的。

阿拉伯人继续往大了闹,英国人受不了,只好放弃分治的想法。得,咱限制犹太移民数量,不让他们买土地还不行吗?别闹,亲。

这对阿拉伯人是重大利好,想不到他们居然拒绝了。

当时管事的叫穆斯林 理事会,里面大部分人都同意英国人的提法,但高级教法说明官坚决抵制,因为英国人反对他回到故土,他只能流亡黎巴嫩。

就这样,放弃分治的决策被拒绝了。但限制犹太人购买土地的*策还是生效了。“限购”能管住这帮精明的金融家吗?不能。

犹太人会找一个阿拉伯代理人,让这哥们把土地买下来,再让他写张欠条,说欠犹太人一大笔钱。犹太人将这哥们告到法院,他说老子没钱,于是被宣布破产。这样,哥们名下的土地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用来抵债了。

犹太人因为自己的经历,没办法对阿拉伯人搞种族灭绝那一套,他们最想的是把这帮人转移出去,放到广大的阿拉伯地区。此时他们最羡慕谁?张无忌,因为他会乾坤大挪移。

二战之后联合国成立,大家开会讨论巴勒斯坦的事,结论还是分治,分别成立犹太国家和阿拉伯国家,耶路撒冷置于联合国监管之下。犹太国家占巴勒斯坦的55%,阿拉伯国家占44%。

阿拉伯人出离的愤怒,再次拒绝分治。犹太人喜笑颜开,后来的以色列 任总统,此时发表演讲,高喊:“我们是一个自由的民族。”

(三)战争、难民

不久,以色列国正式宣布成立,周边的阿拉伯国家立即对其宣战,这就是 次中东战争,后面还有四次中东战争要打。阿拉伯国家各怀*胎,一盘散沙,很少能打过以色列。

战争中,以色列趁机赶走了很多阿拉伯人。在一个叫戴尔亚辛的村庄,全村人被杀,包括妇女和儿童。邻村人瑟瑟发抖,饭菜还在桌上就往外跑,想着先出去避风头,过段时间就回来。

犹太人被德国人折磨得 ,转过头他们把阿拉伯人操弄得飘飘欲仙。

联合国派了一名瑞典伯爵做调解员,到耶路撒冷去出差。调解员认为耶路撒冷应该按最初的分治方案,处于国际监管之下。这种想法跟犹太人的不同,他们觉得耶路撒冷是自己的,关国际监管毛事?虽然你是调解员,但你不肯改变意见,又不愿去死,那犹太人只好帮你了。于是调解员被刺杀了。

联合国划给以色列的土地是55%, 次中东战争结束之后,以色列控制了78%的土地。

那些逃跑的阿拉伯村民,在局势稳定下来之后,准备回家继续过日子,以色列只对他们说了一个字:“滚”。

这些不得不滚的人,被以色列称为“渗透者”,听起来是间谍,其实他们只是想回家的农民、手艺人、小商贩。

当然,故乡已经回不去了,这就是巴勒斯坦难民的由来。

以色列对境内阿拉伯人的*策,学的是搅屎棍英国的套路:分而治之。具体就是寻找少数民族中的少数派。

比如德鲁兹派,就和犹太人达成了非交战协议,切尔克斯人和贝都因人也都获得了优待。以色列国防*还建立了一支少数民族*,德鲁兹派后来还和犹太人一样服强制兵役。

德鲁兹派对试图返回家乡的阿拉伯人毫不留情,是“阿拉伯团体背后的利刃”。

合作者对以色列也很重要。谁打算攻击犹太定居点,他们藏在哪?这些都依赖于阿拉伯合作者提供的信息。

怎样找到合作者呢?

以色列治下的阿拉伯人需要各种许可证:工作交通许可证、商业执照、枪支许可证。没有这些,基本寸步难行。为了这些东西,还有金钱奖励,就会有很多人站出来,出卖自己的同胞,换得三五斗米和一两寸方便。

合作者就像韭菜,难免被自己人割掉,但只要以色列施的肥足够,就能不断冒出来新韭菜。

到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又控制了西岸和加沙地区。

这次战争只打了六天,以色列先发制人,大获全胜。这极大地鼓舞了犹太人的信心,在美国的犹太复国主义组织从低调走向高调,开始明目张胆为以色列站台。

战争之后,很多巴勒斯坦人跑到以色列去打工,资本主义的花花世界把他们镇住了。自己乡里面是熟人社会,这里是一派法制社会的景象。虽然是给敌人打工,干的也是一些粗活,但看在收入高的份上,也就忍了。巴勒斯坦的经济开始发展。

(四)阿拉法特的法塔赫

巴勒斯坦人在斗争过程中,成立了一个叫“法塔赫”的组织,首脑是阿拉法特。法塔赫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的派别,可以姑且认为法塔赫就是巴解组织。

阿拉法特出生于埃及,老爸来自加沙地区,老妈是耶路撒冷名门。他就读于开罗大学,参与过 次中东战争的作战。

巴解组织成立之初是个恐怖组织,鼓吹敢死队的荣耀,到处搞袭击。这种做法很聚人气,法塔赫得到广大阿拉伯人的支持。

以色列也不是吃素的,追着巴解组织打。先是把它从巴勒斯坦赶到约旦,又从约旦赶到黎巴嫩。 黎巴嫩也待不下去了,只能迁到突尼斯。突尼斯在哪?在北非,已经远离巴勒斯坦了。

以色列的特点,是和敌人比强硬。你扔石头,我就丢手雷,你搞 炸弹袭击,我就用炸弹袭击你的居民区,你发火箭弹,我就用阿帕奇直升机发导弹。得到敌人高层的行踪,就定点清除。巴解组织就这样被一步步逼到了外国。

阿拉法特和伊拉克的萨达姆是好兄弟,萨达姆经常赞助经费给巴解组织。海湾战争开打的时候,巴解组织站在伊拉克一边,阿拉法特要挺他的好兄弟。

事实证明,这是个错误的选择,美国人没那么好惹。伊拉克战败后,巴解组织受牵连,经费极度紧张,实际上已经破产。

这时候,以色列正在找巴勒斯坦方面搞和平谈判。打太久,大家都疲了。

一开始以色列人不准备找巴解组织谈,认为这是帮极端分子,只会玩炸弹,他们要找温和派。后来通过情报,摸透了巴解的困难,就欣然接触起来。虚弱的谈判对手,总是比较好说话的,因为它硬不起来。

巴解组织经济困难的情报是谁递出去的呢?是巴解负责安全的官员的一名助理。这个助理是以色列摩萨德的特工,他在阿拉法特副手的办公室装了窃听器。

巴以双方在克林顿的撮合下,签了《奥斯陆协议》,约定以色列5年内从加沙和杰里科撤出,巴解组织接管以色列撤离的区域。

两边的强硬派都对这个*协议不满。

巴勒斯坦方面不满的是哈马斯。巴解组织跟以色列谈和平,自然就放弃了恐怖袭击,哈马斯于是扛起暴力的大旗。年,还发起了针对以色列平民的 次 式炸弹袭击。之后,这种暴力方式就被肆无忌惮地使用。

以色列的反对派更极端,直接暗杀了自己的总理拉宾。在以色列,做个爱好和平的总理,是要付出生命代价的。

虽然阻力重重,但阿拉法特还是带着流亡突尼斯的小伙伴回到了故土,成立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让兄弟们都身居高位,过上了好日子。

乱世之下,阿拉法特是怎么掌控局势的?

是控制住钱。

只有自己能签支票,其他人都不行。

世界银行设立了一个“巴勒斯坦发展与重建经济委员会”,主要功能是向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提供援助,阿拉法特任命自己为主席。

垄断水泥、电力、烟草的进口。一吨水泥的价格是74美元,其中17美元进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17美元流入阿拉法特的私人账户。

有了这些钱,他就能收买挑战者。

第二是招募囚犯进安全部队,让无业游民进入各部委和机构。这些乱七八糟的人本来落魄不堪,现在有了铁饭碗,自然感恩戴德。

第三是让机关部委的职责重叠、矛盾,阿拉法特就可以居间调解。

通过这三招,阿拉法特稳坐钓鱼台,缺点也很明显,就是民族权力机构战斗力薄弱。

这时候,形成了以色列、民族权力机构、哈马斯的三角关系。哈马斯搞恐怖袭击,以色列要打击,民族权力机构在中间和稀泥。

民族权力机构经常抓人,这些人分为三类, 类是以色列想抓的人,第二类是它自己想抓的人,第三类是为了安抚以色列而逮捕的人。大部分被抓的,都属于第三类。

以色列为打击哈马斯,派摩萨德特工到约旦,向哈马斯*治 的耳朵喷射了致命的神经*剂。结果任务暴露,2名特工被抓,4名特工逃到以色列驻约旦大使馆。

为交换特工,以色列释放了哈马斯的创始人。哈马斯在巴勒斯坦人气大涨,巴解组织因为和以色列配合,越来越不得民心。

可以说,哈马斯是以色列和巴解组织的共同敌人。

(五)尾声

以色列很早就想建隔离墙,把巴勒斯坦人围起来,不让他们随意出来捣乱。随着局势发展,他们终于开始行动,用八米高的混凝土墙,圈住巴勒斯坦人。

阿拉法特 的日子也是在被圈禁中度过的,以色列人把他困在一个小地方,环境恶劣。随着身体条件恶化,他被转移到巴黎就医,陷入昏迷后死亡。

阿拉法特死后,接班的是阿巴斯。这哥们到现在还在位,巴勒斯坦人对他的评价是:既无能又与欧美串通一气。

加沙和西岸两个地区,对以色列重要的是西岸,那地方有很多古代犹太人遗迹,耶路撒冷也在西岸。加沙就不一样了,鸟不生蛋,加上这个地方的阿拉伯人太多,以色列就从加沙撤*了。

以色列一撤,哈马斯就迅速掌握了权力,成了加沙地区的扛把子。民族权力机构继续在西岸维持治安,替以色列打工。

以色列现在备受指责的是,在西岸地区建犹太人定居点。根据联合国决议,西岸是属于巴勒斯坦的,以色列根本不应该待在这个地方,更不用说建定居点了。

联合国经常开会,要谴责以色列建定居点的行为,大部分都被美国投了否决票,有时候美国实在受不了以色列,也偶尔同意谴责一下。

现实的情况是,犹太人少,素质高、组织好、装备精良,阿拉伯人多,派系分裂、内斗不止,巴勒斯坦被隔离墙包围,与外界的联系被以色列控制,生存空间越来越少。

巴以之间争夺同一片土地,和平对这两个民族来说,实在太过 。

全文完,欢迎点赞和“在看”,感谢耐心的阅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qz/8656.html

蒙ICP备2023004182号-1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