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

在中东,人人都是资深羊肉爱好者


8月8日,是立秋的日子,这一天的到来标志着北京闷热、潮湿的夏天即将结束,而一年中 的季节,秋天将要开始。在民间,这一天有“贴秋膘”的说法,据说需要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则被认为度过的是为“苦夏”。早年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为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 当然就是吃肉,“以肉贴膘”。而随着天气逐渐转凉,羊肉就逐渐成为了“秋膘”的主角,因其有“祛寒冷,温补气血、开胃”的功效,所以成了“滋补”的 。

及其精彩的那达慕大会。图:newscgto

但说起我的食羊经历,却并不愉快。羊肉并不是我家常吃的食物,在我刚工作的时候,羊肉更是给我留下了很大的“心理阴影”,那次是北京的媒体团受邀前往内蒙报道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我有幸一同前往,主办方非常热情好客,周五晚上我们刚到,就置办了一大桌较为清淡的“全羊宴”来欢迎我们,接下来的两天也是顿顿羊肉。用“物极必反”来形容当时的情况再合适不过,从没如此高密度高频率吃过这么多羊肉的媒体同行们纷纷求饶,一顿简单的蛋炒饭成了大家的梦想。随后到来的十一*金周,我又前往甘南旅行,下了火车到达兰州已是傍晚,为了赶第二天一早的大巴,我特意住到了长途汽车站附近。汽车站附近仅有一家小饭馆,本想饱餐一顿的我,却被伙计告知饭馆晚间只提供“羊肉煮面片”这一道菜,只是白水煮熟的羊肉很好的保住了它腥膻的原味,我只好挑着面片勉强吃了几口。在连续经历这两次羊肉的“暴击”之后,我便和它彻底说了再见。

约旦沙漠中的午餐

几年之后,我误打误撞的前往中东旅行。我的中东之旅 站是夹在以色列和伊拉克中间的小国约旦。去之前我对这个国家一无所知。等到达首都安曼,放下行李外出觅食的时候,我才注意到这里的食物主角是羊肉。

中东,位于欧洲、亚洲、高加索、北非的交叉地带,饮食文化在这里交流、碰撞、改良。早在 个波斯王朝期间,就已经形成了以米饭、牲畜、水果、香料为主的中东料理雏形。

游牧民族贝多因人和他们的骆驼

再看地形,中东有着辽阔的沙漠、呈带状的高山、大面积的高原及草原,以及冲积平原,错综复杂又差异极大。这样的地理形态为畜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再加上已经在这里生活了近年贝多因人,他们本就是游牧民族,逐水而居,绵羊和骆驼早就成为了他们日常的主要食物来源。

从高处俯瞰圣城耶路撒冷

除了地理和历史因素外,宗教原因也使得羊肉成为了中东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是三大宗教,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起源地,在这三大教派中的各类宗教庆典、宴会中,都不会缺少羊肉的身影。再加上犹太人和穆斯林不吃猪肉,鸡肉和羊肉更成了日常食物的主要部分。而因为前期饲养和屠宰的成本极高,导致牛肉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再加上20世纪90年代令人生畏的“疯牛病”,也使得牛肉在中东远不如羊肉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羊肉虽然是主角,但也少不了搭配它的灵*:各类不同味道、形态的香料,比如肉桂、胡椒、藏红花、豆蔻、叙利亚牛至等。有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些香料互相组合起来,就像中华料理中很多佳肴都由料酒、酱油调味一样,在每道菜中都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我在约旦旅行的时候,首先接触到的就是名为“DonerKebab”的菜肴,在国内它被我们亲切的称为“土耳其烤肉”——因为起源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地区而得名。在制作的时候,会先把混入香料的羊肉切成一片片的大片儿,随后一层层地叠放在长钎子上,直至顶端, 通过旋转的方式在红外线炉边均匀烤熟。

DonerKebab因为廉价美味,而广受欢迎。图:recipethis

吃的时候,店家会用电刀沿着圆柱形的外观片下羊肉小片,放入皮塔饼中,再塞进洋葱、西红柿、洋葱等蔬菜, 淋上一勺酸奶,就是一顿方便美味的路边快餐了。而在以色列的耶路撒冷,我还吃过豪华版的,除了一些常规食材外,本地人还喜欢在饼中加入“法拉费”(混合了鹰嘴豆、蔬菜和香料制成的炸丸子。)和鹰嘴豆泥,由于皮塔饼被塞进了太多食材,早已被撑得合不上嘴。趁热咬上一口,层次丰富味道分明:蔬菜清香、羊肉醇厚,丸子香脆,在加上中东香料特殊的味道,早年的“心理阴影”就这样被它治愈了。吃得最多的“沙威玛”。图:gimmedelicious除了中东“三明治”,我其实更青睐于“沙威玛”(Shawarma),它由烤肉、中东沙拉“塔布勒(Tabuli)”和加入了肉桂粉和丁香的米饭组成。 次看到的时候,我不禁感慨到,这不就是一盘有荤有素,营养均衡的烤肉拌饭嘛。这盘拌饭刚上桌,店老板便凑过来和我传授羊肉好吃的“秘诀”:“不可烤得过火,“柴”为大忌。”随后,他又指了指烤炉顶端,告诉我:“每次我都要放一块肥肉在上面,烤肉架旋转的时候,脂肪便会随着热气逐渐融化,层层流下,那醇厚的滋味便一点点渗透于羊肉之中。”而最让我念念不忘的则是在伊朗设拉子的街头吃过的烤羊肉串。那天,从旅馆出来,正在为去哪吃晚饭发愁,就看到马路对面一个破破烂烂的小店先是冒出了浓浓的黑烟,不一会儿就闻到了烤肉的香气。

豪华版的烤肉串,还会配有加入了藏红花的米饭一起食用

我犹豫再三,终究没忍住好奇,把脑袋伸进了门帘儿,发现一名伙计正在偌大的烤肉架前热火朝天的忙碌着,架子上整整齐齐的排列着二十串肉串,是为“kufta”——会先把羊肉剁成细细的肉泥,再混入洋葱和各类香料腌制数小时,随后均匀、松散地穿在钎子上, 放在木炭上大火烤制而成。我看着从肉串中渗出的羊油滴溅在炭火之中,发出“嘶嘶”的声响,更觉美味难挡。虽然无法进行语言交流,但伙计也看出了我的渴求,他从左边的铺子拉来一把破椅子,又从右边要来一张刚出炉的大饼,我就坐在几乎快要散架的操作台前,点了三大串肉串,学着本地人的吃法,从肉串上扯下一块羊肉,再撕下一块大饼,把肉和饼一起放入口中的那一刻,我就知道它不会让我失望:被木炭的香气撩熏过的羊肉有着更浓重特殊的气味,而火候也把控得恰到好处,每一口都是鲜嫩多汁又滋味十足。就这样一口肉一口饼,只吃得我大汗淋漓,心中还不忘暗暗赞叹:在这里,随便一家小馆的伙计都是真正的羊肉制作专家啊。

巴勒斯坦地区赶羊的少年

而在一直不大太平的巴勒斯坦地区,食物除了满足日常生活需求外,更是起着慰藉人心的作用。在这里,家庭关系联系得非常紧密,通常一大家子都会住在同一屋檐下,而他们也把“好好吃饭”看得及其重要,因为这是在乱世下,为数不多的可以和至亲的人享受快乐时光的机会。在伯利恒的郊区,我住进了沙发主人Mehdi的家。这天恰巧是周二,正是穆斯林的周末,再加上我这位远道而来的沙发客,使得Mehdi的妈妈一早就在厨房忙活起来。午餐时分,Mehd先在繁杂美丽的地毯上铺上一张塑料餐布,随后大家便围绕着餐布席地而坐。这时,Merhdi的妈妈也把她的看家菜,Makloubeh放在了餐布的正中间。

Makloubeh倒扣在盘子里的样子,像极了蛋糕

这道菜从名称到制作都相当有意思:“Makloubeh”意为“倒扣”。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它是混合了米饭、羊肉、炸茄子和西红柿的烩饭。但是制作起来却是相当麻烦:首先把羊肉小火煮熟;然后把茄子煎熟,吸掉其中的油分,待用;再把大米和肉桂、黑胡椒、橄榄油和盐混合均匀; 在深底锅中放上一层新鲜的西红柿打底,上面铺上一层刚煮好的羊肉,随后铺上一层大米,再放上一层炸过的茄子,直到所有食材都依照此顺序码放完毕,倒入之前煮羊肉时的水,直至距离顶部3厘米为止, 盖上锅盖,用小火煨熟。 上桌,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也是凸显这道菜名字意义的时候,拿出一个比锅大一些的盘子,把这一锅菜小心、完整地倒扣在盘中,再撒上一些切得极碎的欧芹和葡萄干、榛子等干果在表面, 配上酸奶食用。光看卖相,就已经感到非常新奇了,我学着Mehdi的样子,从上到下挖了一大勺放在盘中:本来肥瘦相间的羊肩肉,已经在蒸煨的过程中充分地释放了丰腴肥美的膏脂,香浓醇厚的肉味挤满了米饭的缝隙,鲜美滚烫的酱汁也见缝插针地浸润在茄子和西红柿的周围,乍吃起来,有些神似我们的新疆手抓饭,但是因为有了各类香料的“助力”,口感则要厚重不少。这时,我想到朋友一段哭笑不得的经历:他是一名素食主义者,在摩洛哥旅行的时候,他经常吃蔬菜库斯库斯(couscous)。在街边的一家小饭馆内,他照例又点了一盘,“天真”的老板以为他是因为没钱才迫不得已选择吃素,于是“好心”地在他的盘子里藏了几块羊肉作为“惊喜”。后果可想而知,他尖叫着质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而老板更是一脸委屈。讲完了这个故事,Mehdi挑挑眉毛,说道:“在中东,人人可都是 羊肉爱好者。”

扫一扫







































银川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白癜风医院乌鲁木齐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qz/3039.html

蒙ICP备2023004182号-1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