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东回国后,我有很长一段时间,在家休息,陪伴家人。这让我倍感亲情的可贵与难得。
在家休息这段时间,和自己五岁的儿子朝夕相处,却让我十分忧虑:
儿童玩具
每天刷牙、穿衣服总是说自己不会,要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帮他料理。
家里购买的拼装玩具,他总是要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先拼,不愿自己主动去试试。
每天玩得乱七八糟的玩具,让他收拾,总是询问怎么样收拾,不会自己思考怎么做。
这也许是爷爷奶奶、孩子妈妈的溺爱,根本没有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机会,也没有引导孩子独立去思考。
所以,当孩子遇见困难的时候,没有想过如何去解决,总是习惯于依靠别人。这种行为就是没有独立能力的表现。
玩玩具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还是教育方法和观念要改变。如何让全家人达成共识,齐心协力,我绞尽了脑汁。
突然,我想起了在巴勒斯坦做义工那件事。当一家人还围坐在晚餐桌上时,我讲述了我那段不寻常的经历:
当地慈善机构招募义工,我和同事也报了名。有一次,我和同事被分派到一个救助点,主要是向一些难民分发食品等物资。领队是巴勒斯坦当地人。
我们刚到,就看到一位瘦骨嶙峋的男孩朝我们跑来。顿时,我就动了怜悯之心,转身就去拿了车上的物品向小男孩走去。
玩具
领队看到了,对我大声呵斥:“干什么?放下!”
“领队这是怎么了,我们不是来做慈善工作吗?”听到领队的呵斥,我愣住了。
“你好,车上有很多东西,我们人手不够,你能帮我们搬下来吗?我们会付报酬的!”领队朝小男孩俯下身子,温和地对小男孩说。
小男孩还在原地迟疑时,又有不少孩子跑来,领队又对他们说了一遍相同的话。有一个孩子就尝试从车上往下搬了一桶饼干。
“非常感谢你,这是奖励你的!”领队拿起一床棉被和一桶饼干递给他,接着对其他小孩说:“其他人愿意一起帮忙吗?”
玩具
于是,其他孩子也都劲头十足一拥而上,没多久就卸货完毕,我们给每个孩子一份救济物品。
“对不起,我为早上的态度向你道歉,我不该那么大声对你说话!”晚上,领队来到了我们营地,对我说:“你知道吗?这里的孩子陷在贫穷里,不是他们的过错,如果因为你轻而易举就把东西给他们,让他们以为贫穷可以成为不劳而获的谋生手段,因此更加贫穷,这就是你的错”!
义工把东西给孩子,可要求他们以劳动获取。说实在的,这一天,我过得很不寻常。
玩玩具
领队的话,让我明白,家庭教育象给贫穷孩子发救济一样,那些东西即便是免费给他们的,也要让他们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得到,而不是轻易的给予。
所以,要改变孩子“习惯于依靠别人”,必须提升孩子独立能力。也就是在孩子遇见困难的时候,不是急于帮孩子包办解决,而是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机会,不断引导孩子独立去思考问题,让孩子学会独立去解决问题。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qz/14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