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晚,以色列新一届*府宣誓就职,统一右翼联盟领导人纳夫塔利·贝内特出任总理。新*府包括中左翼**“拥有未来”*、统一右翼联盟、中间*派蓝白*、联合阿拉伯*等8个**,这是以色列历史上 有阿拉伯**参加的*府,也结束了右翼**利库德集团领导人内塔尼亚胡连续12年的执*。
利库德*的成熟时期从年本雅明·内塔尼亚胡首次出任该**首开始,一直延续至今。
在此期间,内塔尼亚胡先后担任*府总理、财*部长等公职,并自年起连任三届以色列总理,而他的现代修正派犹太复国主义成为利库德*的指导学说。
这一学说在继承前人理论要素的同时,还集中思考了反对恐怖主义、经济自由化等问题,并且更加紧密地与国情社情相联系。由此,利库德*意识形态的辐射面拓宽,对以色列的*治、安全、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深刻影响。
一、内塔尼亚胡的执*思想
对恐怖主义与国家安全问题的思考构成了现代修正派犹太复国主义的重要内容。内塔尼亚胡认为,恐怖主义实质是极权的一种形式,因为在恐怖主义的环境中,社会中的任何成员都是罪恶的,每个人都需要受到惩处,所以没有人是安全的。这一通过营造恐怖氛围而在社会中施行高压的逻辑明显是极权主义的路数,其最终必定指向暴*。
由此,内塔尼亚胡找到了恐怖主义的意识形态归属。与此同时,他认为国民的自由与安全之间存在平衡,而这一平衡会因为恐怖袭击的发生而被打破:由于承受了巨大的 ,民众对安全的追求愈发强烈,这就要求*府在规则框架内集中力量展开行动,力保国民安全而重构自由与安全的平衡关系。由此,内塔尼亚胡的现代修正派复国主义主张竭尽全力打击恐怖主义。
与思考安全问题的逻辑相似,现代修正派复国主义的民族观将现实与意识形态勾连,强硬却不僵硬。
一方面,内塔尼亚胡并非孤立地看待巴以冲突,而是将其视做由中东激进民族主义衍生出的一个子议题。他认为,中东问题的本质是怀有泛阿拉伯民族主义情绪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阿拉伯人对西方的敌意。只有扭转对西方强烈敌视的大环境,阿拉伯民族对以色列的拒斥才能被理解和解决。
另一方面,内塔尼亚胡将务实主义观念注入利库德*民族观之中,使之不再是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关系。
例如,在签署关于推进以巴和平进程的《怀伊协议》的同时,内塔尼亚胡也强调了针对以巴和谈的“三不方针”:(以色列)不从戈兰高地撤退;不就耶路撒冷问题予以讨论;不进行任何带有先决条件的谈判。
现代修正派复国主义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关于变革以色列经济体制的思考。内塔尼亚胡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坚定支持者,他表示:“资本主义能够让个人凭借创造和竞争生产出带来利润的产品和服务,但同时又不会阻碍其他人通过相同的方式追求利益。……以前为了工作需要,我观察了英国、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府经济规划……我想他们的经济确实不怎么样,但是我们(以色列)的更差,因为*府与工会管控的公司占据了国家经济的大部分,导致私有企业的空间十分有限,更何谈经济竞争与增长……那时我就说过,如果我有机会,我将改变它。”在这样自由化和私有化理念的指引下,内塔尼亚胡对以色列的国民经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实施了包括出售国有企业和各大银行的国有资本、实施就业导向的国民福利制度、限定*府财*预算赤字、大幅放松外汇管制、严打垄断以保障竞争、下调个税及企业税在内的一系列举措。由此,以色列的经济体制被彻底改变。
现代修正派犹太复国主义以对安全问题和经济问题的思考为切入,对以色列社会产生了根本且深远的影响,为其打上了鲜明的“利库德烙印”。
二、民族主义
利库德*的思想体系起源于对复国运动的思考,本质上是一套旨在建立犹太国家的民族主义学说。纵使时间推移、任务变化,它的民族主义本质始终未变。对于民族际遇的思考和本民族的炽烈情感是亚博廷斯基建构修正派犹太复国主义的根本出发点。
在亚博廷斯基看来,犹太人之所以遭遇种种不幸,不仅因为蔓延全球的反犹排犹情绪,更是由于整个民族处于无国可归、四海为家的大流散状态。同时,惊异于离散千年的民族同胞仍未断绝故土愿景的事实,他对本民族的尊崇更为热切。
由此,亚博廷斯基断然拒绝了“乌干达犹太复国计划”,坚定追求回归“以色列地”建立国家、实现民族愿望,使历经磨难的同胞能够拥有一个真正的家。饱含民族主义情绪的“大以色列”国土目标是新修正派犹太复国主义的 关切。
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内塔尼亚胡的现代修正派犹太复国主义通过将民族主义诉求同国家安全环境挂钩,既强化了理论诉求的正当性,又使其更加务实。现代修正派犹太复国主义认为,以色列的领土范围同犹太民族的安全状况息息相关,“一个人不可能一面向以色列承诺安全与和平,一面又希望我们明显地改变现有的防御边界”。
同时,内塔尼亚胡还格外重视以色列对其领土的实质控制。通过推进定居点计划和延续附带条件给予阿拉伯人公民权与自治权的思路,内塔尼亚胡希望能够逐步稀释巴勒斯坦人并消解其民族主义情绪,从而切实提升以色列对其国土及实际占有土地的控制力。
从亚博廷斯基到贝京再到内塔尼亚胡,纵览利库德*的意识形态体系,民族主义贯穿其中。
但就理论演进而言,民族主义诉求由“存地失人”变为“存人失地”,之前求大求全的激进主张逐渐被稳健的理性逻辑包裹起来
三、*治保守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
利库德*意识形态关于国家基本架构和国民经济的设计规划分别由*治保守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统领。利库德*意识形态学说对犹太国家框架的设想来自于*治保守主义。
不论是在修正派犹太复国主义、新修正派犹太复国主义还是现代犹太复国主义的语境中,犹太国家的叙事单位都是个人,公民个体是这个犹太国家的基本构成,所以它格外重视与尊重公民的个人权利,由此奠定了整套意识形态的基本*治价值和态度。以此为基础,这套思想体系认为以色列应该以自由民主、文化多元、立宪*治、社会公正作为基本原则,从而能够充分地约束和规范*府行为,保障公民权利。
利库德*意识形态对以色列国民经济的规划饱含经济自由主义理念。在复国运动时期,修正派复国团体便认为倚靠犹太劳工和农业生产无法实现复国愿景,复国成功的根本有赖于犹太中产阶级的支持和犹太资本对巴勒斯坦地区的投资。
并且,修正主义者还认为,最终建立的犹太国家需要的是一套内含福利国家因素的市场经济模式。
因此,私有资本、市场经济、商业竞争成为其经济学说的主题。这一思路最终被付诸实践。自执*以来,秉持经济自由主义理念的利库德*采取了包括推行私有化在内的一系列举措,对由工*塑造的国有经济占据垄断、遏止商业竞争、严格管理私人资本的国家经济体制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改造。随着改革的推进,以色列逐步转变为私有制占主体、自由竞争为主导的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国家。
(保留所有权利,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制度开门”。资料来源:崔守*吴诗尧:以色列利库德*的意识形态探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年第2期)
制度开门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ly/8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