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

从中印三次战事,看印度式*气


*琼摄

从中印的3个“梁子”,看印度式*气

作者/*琼

大航海时代造就的几个老牌殖民帝国里,英国才是运筹帷幄,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的“老司机”。这位“老司机”撤退前搞的一些事、埋的一些雷,至今让不少地方还硝烟不断。

比方说 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老司机”赖在中东,热心张罗“英王陛下*府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国家”,此后这一带宗教冲突、种族冲突、国家冲突各种不安生,绵延至今。

在这个不短的“被搞事”名单中,印度也是其中之一。

印度殖民历史速瞥

印度文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年,这个国家南方被大海环绕;北边和西北边中亚诸国在忙着你吞并我,我吞并你,这一带迄今为止有着地球上最错综复杂的文明;东北边的中华帝国,被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遮挡了视线;其他几个小不点儿挤在空隙里,夹缝生存,看天打赏。

出于地理上得天独厚的安逸,印度文明多数时候处在休养生息中,多金有调性,西方人羡慕又向往,于是有了大航海时代,乘着季候风到印度来淘金淘香料,其中有一拨迷路的,跑去祸害了印第安人。

历史上的印度是个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国家。因为老没有人打他,于是他就忙着打内战,搞诸侯割据,年独立前夕,尚有56个土邦。没错,56个土邦!

好日子直过到阿拉伯人举着圆月弯刀来打劫。根据史学家对印度采用的分期法,印度历史分为印度教时期、伊斯兰时期和英国时期。英国人最稀罕这种分法,觉得自己行走在高潮。

穆罕默德们来来去去,给印度人贡献了第二大宗教——伊斯兰教,这种情形持续了大约年,从公元世纪到6世纪,也是印度近代民族大分裂的肇始。

穆罕默德时代对印度主要还处在“抢一把”就走的游牧形式,公元6世纪,印度终于沦陷了,他们的新皇帝是成吉思汗突厥化的后裔,伊斯兰教徒。凭借着从土耳其学来的火器和大炮,成功在印度改朝换代,实现了科技兴国。

这个时期的印度被称作“莫卧儿帝国”(Mughal,“蒙古人”的印度写法),莫卧儿结束了印度年的分裂,一直延续到英国殖民者来接手。而上一次统一,还是“戒日王”时代(公元7世纪),下面会提到,这个戒日王和中国文化有难解之缘。

英国从8世纪起来到印度,至年英国议会通过《印度独立法》,00年的殖民统治才告结束。《印度独立法》宣布从年8月5日起,成立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原英属印度被拆成了两个国家:信印度教的邦归印度,信伊斯兰教的邦归巴基斯坦自治领。

因为英国并不想给印巴以独立国家的名分,就用了“自治领”这个新词,而印巴也都不想单方面得罪英国,就居然接受了,甚至在独立后的印度,英国的《天佑吾王》在公开场合能一直唱到五六十年代。

国家独立不是“硬碰硬”打出来的,以及过程中的各种暧昧绥靖,埋下了*治不成熟的印度此后在国际形势面前的各种拎不清。

“老司机”英国撤走前干的另一件事是,没有把56个土邦的实际控制权移交给自治领*府,而是挑唆这56个土邦王公自己去站队——东西南北中,地水火风空,折腾去吧!

由于突然撒手的管理无序,来不及搬家的伊斯兰教徒和印度教徒,被淹没在宗教的世仇里,很短的时间内,遇害了50万到60万人。

中印到底打过几仗

一般中国人以为,印度老爱和中国怄气,是纠结96年的中印战争,是边界争议,是西藏问题,是中国与巴基斯坦小兄弟钢铁般的基情,是联合国入常的票选,等等,这种思维都毕竟太时髦了,而印度文明其实是很老派的。

先说说戒日王。戒日王(~约在位)曾经短暂统一过北印度,但他的辖区被中国记做“中印度”。唐僧玄奘跑去印度留学的后期,戒日王在首都曲女城主持各种宗教和哲学的辩论大会,玄奘大师代表他留学的“那烂陀大学”,拿了 名。然后戒日王就惊了,这等于说一个金发碧眼的插班生老外,在长安城参加科举考试中了文状元,千年等一回,不可描述。

玄奘大师出国留学是偷渡出去的,不是官派,回国前给当时的唐太宗李世民上了个表奏,说,臣在天竺这个地方,拿了各种荣誉,现在很想回国报效。天竺的皇帝向我打听您,说之前听过大名鼎鼎的“秦王破阵乐”,仰慕的不得了,臣代表我国*府告知,这个英明神武的秦王,现在已经是我国的皇帝了。

这后半段不在表里,在玄奘法师弟子慧立写的《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这是表外表,话外话。

独具*治慧眼的戒日王,派出*队护送玄奘大师,和大量意识形态的载体(佛教画像、佛的舍利子和部佛经)回归大唐,也给李世民去了封要求睦邻友好的外交书函。历史很快会证明,他这慧眼开对了。

我们现在通行的《心经》和《药师经》都采用玄奘大师主持翻译的版本。戒日王对玄奘大师大手笔的馈赠和支持,对于印度古代哲学进入中国文化的基因库,功不可没。

收到这样的表奏,唐太宗李世民还有什么好说的,偷渡什么的不提了,赶紧给玄奘大师递话:你去,我没送你,你来,风里雨里,我也要去接你……

礼尚往来,唐太宗不久就派了外交使节去印度拜访,团长,是和天竺人打过交道的王玄策,融州*水县令——真是大海捞针出来的芝麻官。

王玄策自己写的0卷《中天竺行记》现已失传,但是可以推测,这趟差事应该还算不辱使命,于是过了几年,朝廷又派他去出使。

半道上戒日王死了,奸相篡位,王玄策这票人马就成了敌对势力。奸相把使团的30多人都抓了,独独跑了团长王玄策和副团长蒋师仁。

王玄策当县令可真是屈才了。逃跑掉的他到尼泊尔借了兵,去吐蕃借了00兵(真抠,白嫁给了他个文成公主),统共不到一个整编师的规模,折回去就灭了中天竺,帮戒日王报了国仇家恨,稍带手还讹了一把东天竺:

《新唐书》记载:“三日破之,斩首三千级,溺水死万人。阿罗那顺(就是上文那个篡位奸相)。。。。。。禽之,俘斩千计。。。。。。获其妃、王子,虏男女万二千人,杂畜三万,降城邑五百八十所。东天竺王尸鸠摩送牛马三万馈*,及弓、刀、宝缨络。迦没路国献异物,并上地图,请老子象”(插一句题外话:笔者在拉贾斯坦邦一个旧庙里,还真见过一尊太上老君雕像,不知和这事有关系否)。

不过严格意义上,这还不算是中印之间的 个梁子。

更早的,得从强横霸道的匈奴说起。

那会儿还是西汉,有这么一个落魄少数民族部落叫大月氏的,中国史书记载是“西羌”或“戎”的少数民族。

大月氏被匈奴驱来赶去,一路西迁,大约在公元前世纪,把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部下在中亚建立的大夏国给灭了,接着又把北印度统一了。

这是印度北方历史上第二次的大一统,第四次就是戒日王,英国人是第六次。

这个王朝叫做贵霜王朝。贵霜王朝是个什么阵势?丝绸之路横跨东西,历经四个强大帝国,从东往西,分别是中国、贵霜、安息、罗马。

财富是这样分配的:中国罗马是贸易终端,贵霜是中间商,安息呢,只管躺着收买路钱,这个古国的地理位置和现代伊朗部分重合。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本来是专门给大月氏首领送信去的,大意是说,匈奴把你爸爸的脑袋砍下来装酒,还一直欺负你们,我们联手做掉他们吧。

等张骞千辛万苦跑到大月氏那里,人家已经不叫大月氏,胸怀南亚次大陆,在建立贵霜王朝中了。

张骞没有完成这个外交使命,他就收集了其他很多情报回来给汉武帝交差,汉武帝据此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

贵霜不算是中国的少数民族部落,人家是印度的一个古代王朝。尤其贵霜王归化得很好,印度人信什么教,他就信什么教,印度人写什么文字,他就推行什么文字,像满清入主中华一样,他自我融入了。

这段历史和考古凌乱无序,但是印度主流历史学家并不排斥,尤其贵霜头几个国王还都比较文艺,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留下了丰厚高超的古代文化遗产,比如融合了希腊、波斯、印度三种元素的犍陀罗艺术。

公元90年,贵霜向汉皇求亲,求娶汉公主。那个时候,东汉刚刚建立,开国功臣林林总总,公主这档稀缺资源,内需都不够,哪里顾得上收什么“西羌戎狄”的女婿,就拒了。

于是,在南亚次大陆如鱼得水称霸一方的贵霜派了7万兵,翻过葱岭来巡山。

想想看,汉朝打跑了匈奴,匈奴撵跑了大月氏,大月氏打服了古印度各路诸侯,建立的贵霜王朝,从食物链最下面一端,往回啃能啃成什么样?

《后汉纪》记录,班超“乃遣数千兵。。。。。。伏兵遮击,尽杀之。。。。。。即遣使请罪,愿得生归,超纵遣之。月氏震怖,岁岁奉贡”。

除了以上两次战事,中印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往下都保持得很好,一直到了满清*府被推翻,中央*府一度对西藏事务失控,英国人乘火打劫在印度、缅甸和中属西藏边界划了条占便宜的麦克马洪线,中国*府没有承认。

前文说过,因为和英殖民者分手时的暧昧作风,新印度*府,缺乏对国际形势的明朗判断。新中国成立后,印度看中国在忙着 ,就零打碎敲把麦克马洪线突破了又突破,96年,中国随便派了点兵,到了德里旁边放了点冷枪就回国了,当时印度国会吓得开会讨论迁都。

大概是中方太随意了,就派了点边防*,还不是野战部队什么的。如果来个百万雄师过雪山,印度可能会输得比较得体,也就不会*气到现在啦。

印度对中国的*气情结

为什么印度对中国始终有一种特殊情结,这里做个粗糙的情感分析。

英国在印度虽然殖民统治了00年,除了刚开始野蛮进入时期的霸凌,中后期基本没有发生过大规模流血。

老牌帝国主义的英国在印度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代理人制度,大的*策直接和土邦王公接洽推行,小的事务交给代理阶层去贯彻处理,官僚制度也优于前朝,虽然是个殖民国家,始终是印度人自己在打理印度。

一次大战后,好的风水开始往美帝和苏俄那头漂移,老司机英国开始压服不住各方土地公、地头蛇。

印度本来就几千年都在打内战,56个土邦,各种宗教,杀来杀去。血与火的冲突,愈演愈烈,南亚次大陆渐渐成为火药桶,一个不小心就会爆炸。

为了避免伤及自己,国力渐衰的英国在二战前,决定退出印度,并且在此后若干年,和各方唱黑红脸,做交易,卖国民大会的席位,培植各种对立势力,让火药桶更加一触即发。

因为 几十年英国的战略部署,印度各方*治势力,习惯了英国人的拉拢和收买。

这个灿烂的文明古国,归阿拉伯人管,归突厥人管,归英国人管,历经苦难和屈辱,突然在年兵不血刃地光复了,民族自尊心空前膨胀。中国打个小日本,都打了4年,还要美苏出手。印度结束日不落帝国的殖民统治单靠游行,靠开会,居然就成了!

时间到了07年,越想越生气的印度,在边境又搞了点儿事,但你得理解他:边界上那点出出进进,在他几千年大分裂的历史谱系里,完全构不成 ,问那56个王公,谁清楚印度到底有多大,有多大?他们在乎的是名分,是心理感受。

年独立前,工业产量是世界第0,亚洲第,要铁路有铁路,要钢产量有钢产量,中国算老几?印度拉贾斯坦邦 的王宫博物馆,摆着一门得意洋洋的炮,吹嘘参加过打大清朝,记载着他们自以为的光荣过往。

中国和印度两大现存的古代文明,对地缘*治的认识,早在千年以前就已处在平和自信、守成自满的状态。以郑和下西洋为例,驾着世界上最强大的混合舰队,从30多个国家门前经过,最远曾达东非、红海和美洲,做点儿国家垄断贸易,解决点儿老兵复原问题。

让我们回到戒日王时代,留学生玄奘要回大唐了:

“法师以经像等附北印度王乌地多*,鞍乘渐进。后戒日王更附乌地王大象一头、金钱三千、银钱一万,供法师行费。别三日,王更与鸠摩罗王、跋咤王等各将轻骑数百复来送别,其殷懃如是。。。。。。作书,红泥封印,使达官奉书送法师所经诸国,令发乘递送,终至汉境”——《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两个疆域辽阔、物产丰美的巨大帝国,不慌不忙、比邻而居几千年,除了两次梁子和场规模不大的战事,几乎处于和平状态。这在野蛮进取的西方历史中,找不到范例。

那么这几十年的不平静,问题出在了哪儿?

显然,缺乏安全感的印度在重拾自信的进程中,和中国*气,是*错了对象。

作者*琼,专栏撰稿人,多次行走印度

深夜读书,一起远行。。。

苹果赞赏用户入口,长按识别







































山东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费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ly/829.html

蒙ICP备2023004182号-1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