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

复兴之声失落的以色列支派在印度庆祝逾


位于印度东北部曼尼普尔邦(Manipur)的玛拿西支派──「玛拿西之子」(BneiMenashe)从3日起开始准备庆祝逾越节,其中包括在位于朱拉查普尔(Churachandpur)镇上的「回归以色列希伯来中心」(ShaveiIsraelHebrewCenter)制作无酵饼。

这个玛拿西族群的人数大约一万人,被认为是圣经中北国以色列十个失落的支派之一的后裔,特别是玛拿西支派。他们的祖先是约瑟的长子玛拿西。他生于埃及,是约瑟与埃及妻子亚西纳所生的长子(参创世纪十一章50-51节)。这个支派向以勇猛见称,他们的勇士包括基甸(参士师记六章15节)和耶弗他(参士师记十一章1节)。

玛拿西之子的代表性旗帜。(图/wiki)

这个支派在多年前遭到亚述帝国放逐到各地。他们的祖先在中亚及远东地区流浪了数个世纪;之后这个特殊族群往东走,来到中国,后来又进入印度东北部靠近孟加拉与缅甸边境的地区定居下来。

在放逐流浪期间,玛拿西之子仍遵循着祖先传下来的犹太教义,守着安息日、遵守洁食、以及庆祝犹太教节日。他们仍怀抱着一个梦想:总有一天要回到祖先的土地──以色列。

希留印度东北部的玛拿西之子期待回到以色列祖先之地。(图/翻摄自Shavei.org)

「回归以色列」组织的创办者兼主席麦可.弗瑞德(MichaelFreund)说:

「逾越节象征着犹太人民的救赎,这是一个让玛拿西支派深感共鸣的节日。在偏远的印度东北部地区,数千位玛拿西支派的印度犹太人会在逾越节当晚,坐下来举行传统的逾越节家宴,以体现出他们世代传承下来的盼望:回到以色列应许之地。」

「过去二十年来,我们已经将多名玛拿西之子的人带回以色列。」弗瑞德说:「目前仍有名待在印度的玛拿西支派族裔,我们希望明年能够让他们在犹太祖地庆祝逾越节。」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直到上个世纪,玛拿西之子仍保有犹太教的信仰,并在庆祝逾越节时遵循传统的一系列仪式,包括过节期间将任何带酵的面包从家中清除,以及奉上象征牺牲的羊骨。

此外,每个村子的祭司会朗诵一系列古老的祈祷文,例如〈米利暗的赞颂〉(MiriamsSong);这首诗歌呼应了圣经中关于出埃及记的记载,以及后续的故事,描述了他们的祖先如何从埃及人的奴役中解放出来,并且穿越红海,在日间云柱、夜间火柱的引导下来到锡安。

近数十年来,玛拿西之子渐渐采纳当代的犹太教义,并遵照当代教义的习俗来过节。

让我们再看看这部:纪录片迷案追踪以色列失落的10个支派:

公元前7年,以撒玛利亚为首都的以色列王国被强大的亚述帝国灭亡,其大部分居民即以色列人的10个支派,被集体强行迁移到亚述帝国的其他地区。从此,这10个离开巴勒斯坦的以色列支派在历史上消失。直到今天,仍然有人致力于寻找这些遗失的以色列支派的下落。

玛拿西支派漫长的返乡之路

失落的以色列支派将结束长达年的漂流

历经年来崎岖漫长的漂流,50位玛拿西支派的印度犹太人即将抵达以色列,这个以色列支派还有7,多人仍在印度等待返乡。

玛拿西支派的故事是从西元前73年开始,当时亚述帝国俘虏了玛拿西与其他以色列支派,并将他们重新安置在今天的伊拉克和伊朗。圣经告诉我们,他们被安置在「哈腊与歌散的哈博河边,并米底亚人的城邑。」(列王记下17:6;历代志上5:6)

躲避希腊人奴役逃往东方

根据圣经历代志上和其他资料来源显示,他们就一直待在当地,直到约西元前33年亚历山大大帝远征时期。当亚历山大开始征服波斯,为了躲避希腊人的奴役,玛拿西支派的人便逃往北方,然后逃向东方避难。

相传他们沿着丝路前行, 抵达中国,形成后来我们熟知的开封犹太社区中的一部分。根据开封犹太人的早期石碑,在汉朝时期(约在西元前06年到0年)中国就有以色列人。在年竖起的一座石碑上,详细记载着靠近乌兹别克(Uzbekistan)边界的中国西部地区,早就有犹太人存在。

年在印度进行的法医DNA检验虽未经过证实,但检测结果显示一些当地印度玛拿西支派妇女的女性线粒体DNA与中亚犹太社区妇女的DNA相似,因此这段历史成了这项DNA检测结果的 佐证。

乌兹别克位于中亚,而丝路就是一路从开封通向耶路撒冷,正好经过乌兹别克的中心地带。犹太人确实被视为丝路上最成功的商人之一。

在中国开封犹太博物馆的墙上还贴着一张地图,点出中国与中亚最早的犹太社区位置。这名作家在年访问开封期间,看到这张地图与石碑,同时拜访当地的犹太余民,并和他们谈论回归以色列的可能性。

根据年的开封碑文(KaifengStele),这个犹太社区认定他们的故乡是在中国西部,如同诗篇:8-10经文中的预言,是定居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外围地带。

汉朝将*李广利在西元前年的一次*事远征中,在此地发现犹太人。汉帝国在西元二世纪开始走向衰败,随着汉朝*队开始从西部地区撤*,犹太人也跟着迁徙到中国偏中部地区;因为他们宁愿接受汉朝统治者的保护,也不愿生活在鞑靼人的统治下。因此,他们向东迁徙,来到今天称为甘肃省的地区。根据布玛拿西支派的人的说法,这个支派是在西元31年移居到开封。

汉朝之后的朝代历经内乱外患以及与周边外族的争战。从玛拿西支派人的描述告诉我们,他们后来被迫漂流,而且中国皇帝拿走他们的圣书,也就是《妥拉》(指摩西五经)书卷。

在失去《妥拉》之后,又再次漂流。对于这段时期,我们所知不多,除了根据他们的传说,在他们去到印度和缅甸之前,有一段时间是住在洞穴内。因此,他们被称为「新隆」(Shinlung),意思是洞穴之谷,是他们曾经的避难居所。

中国皇帝取走圣书英国宣教士赠送译本

他们定居在印度东北部的米佐拉姆邦(Mizoram)和曼尼普尔邦(Manipur),他们没有任何圣书或书写历史,但他们的祭司以口述方式持续将他们的传统传承下去,其中包括举行礼拜的仪式,一直到十九世纪初。

年,英国宣教士获准进入该地区,在那里重新发现这个族群。由这些浸信会宣教士率先报告,他们可能发现以色列消失支派(LostTribes)的后裔。

玛拿西支派人流传着一项传说,即使中国皇帝拿走他们的圣书,有一天,有白人会归还此书;那名白人会是从欧洲来的基督徒宣教士。

随后在19世纪末,威尔斯大复兴差派宣教士抵达当地,在这个地区,许多人很快就接受基督教信仰,也包括许多新隆人(Shinlung)。

然而,这些宣教士发现,有一群人的口述传统是直接出自创世记,例如大洪水和戏剧性把人的语言分开,还有与圣经人物吻合的族长故事。这很可能就是为何他们会欣然接受宣教士提供的圣经。

当英国宣教士将圣经翻译成当地语言并教导他们阅读后,玛拿西支派人喜出望外地发现,他们的故事、传说和歌谣都符合圣经记载。在他们看来,这证实他们就是玛拿西支派的后裔,而且某些族人也决定持守他们的以色列传统。

在年代,有一小群玛拿西支派人决定要移居以色列,并试着徒步前往以色列,但后来没有成功。但他们的确设法与印度大城市里的犹太社区取得联系。以色列拉比阿维查尔(EliezerAvichail)听到这群人存在的消息, 就产生兴趣。他在年代冒险前往该地区,希望了解这群人的身世。

古老歌谣与远古圣经事件有关

阿维查尔 带了一名以色列作家哈尔金(HillelHalkin)一同前往,他的知名作品《越过安息日的长河》就在讲述他自己找答案的过程,希望发掘这群人的真实身分。

从玛拿西支派人代代相传的习俗与传统中,他们发现某些集体歌谣,是早在他们接触宣教士之前就存在,这些歌谣都提到与以色列远古时代有关的圣经事件。

例如,一年一度的西普伊节(FestivalofSikpui)是玛拿西支派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要等到全族唱完一首圣歌,节日才算开始。圣歌中清楚提到出埃及记中的离开埃及、云柱与火柱,以及红海分开。

在《这是首古老之歌》(ThisSongisOld)纪录片中,哈尔金坚持认为这首古老的集体歌谣,对他而言,就是证明玛拿西支派人具有以色列血统的 例证。

「归回以色列」(ShaveiIsrael)组织的符瑞德(MichaelFreund)后来成为支持他们在以色列土地上回归犹太大家庭的重要推手。瑟法底(Sephardi)首席犹太拉比阿马尔(ShlomoAmar)在年4月接受玛拿西支派是以色列血统的主张,主要因为他们虔诚信仰犹太教。他的决定也让玛拿西支派人更容易取得以色列入境许可。

批1,位玛拿西支派人已在年抵达以色列,还有另外7,00人在印度焦急地等候漫漫回家之路,而他们漫长的旅程与等待即将要画下句点。

(新闻出处:ICEJNEWS、霍华德?弗劳尔)

热点回顾:

以萨迦备用平台+国度联结+代祷留言

《彰显神的祝福》前言01-15章(完整版)

《如何运用属灵的恩赐》完整版1-14章

免费领取电子书《七座山异象》职场转化系列

创4:40-神必差遣他的使者,使我的道路通达!-约书亚

神所爱的:离开玛拉苦水,进入以琳甜水的赐福循环/恩来

不要活在别人的话语/思想里-乃要活在神所赐的异象和梦想中/apple

0“1”年的五大先知性祝福藉着“福戒”来临到您!!!AlefTav-??神的签名01年:进入大祭司祝福的四个特别启示!两首排名 的福音歌曲来打破黑暗和释放祝福!路得的“安息”:在对的时机被带进一个丰收的旅程/apple

十分震撼-谨慎话语和所常在的环境:一位牧师的实验引人思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ly/7191.html

蒙ICP备2023004182号-1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