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治才能好 http://m.39.net/pf/a_7585947.html(本文约字,阅读需10分钟)
停火停火!!!
上一期我们说到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爆发了 次中东战争,在战事最紧要的关头,联合国神助攻般的要求双方停火28天。这28天里,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炮轰新亚特兰娜号,肃清了内部伊尔贡势力的分裂倾向,在贝京势力做出明确让步的情况下,以色列国防*的战斗力满血复活,终于在停火期满后多线出击,在所谓的“十天进攻”中,把阿拉伯人打得仅剩招架之力而无还手之心。
在眼看着以色列人马上就要翻身农奴把歌唱的关键时刻,联合国又来放大招了,他呼吁战事双方再次停火!所以,有时候,国际势力是否真的在关心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是否真的尊重战争焦土上的生命、是否真心为世界和地区和平贡献力量,真的需要好好考量。
以色列人心里十分不情愿,“这仗刚打了才几天又停,真是让人不过瘾”。仅仅过了10天,战局就完全扭转。十天的战斗,以色列不仅夺取了阿拉伯约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且从战略防守转为进攻。
但是,对于这次联合国呼吁的停火,围着头巾的阿拉伯人领导人心里其实是非常支持的,尽管他们心口不一,在嘴上依然逞强,表现强硬,明摆着就是煮熟的鸭子。目前这个战局,几乎就是他们自己作出来的结果,完全是属于自欺欺人、自作自受,因为自打战争开始的 天,阿拉伯国家就对自己取得的*事成就进行了虚假和夸张的宣传。
在开罗、安曼、贝鲁特、大马士革还有巴格达,一个接着一个的捷报被报道出来,所有阿拉伯人都在掐着指头算着犹太人被赶进大海的日期,这个时候如果哪个国家敢站出来承认被以色列打败,国内的*治动荡可能立即就会发生,学生走上街头喊喊口号是小事,暗杀和*变可就不太好玩了。
后来的事情证实了阿拉伯各国领导人的顾虑, 次中东战争结束后,在参与 次中东战争的五个阿拉伯国家中,三个国家发生了*变和暗杀。其实所有的阿拉伯国家现在都最想要的就是一个体面的停火借口,面子上能过得去就行,能够向国内民众交代。
第二次停火
个停火的是约旦,理由牵强但是确实是不得不停:弹药用完了。阿拉伯世界的其他武装力量,一看约旦先停了,其他几个国家一副义愤填膺、意犹未尽的样子,他们骂咧咧的经过几次“强烈抗议”后,也半推半就地接受了停火。这次停火时间比 次长,有三个月,但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在这三个月里,阿拉伯国家既放弃了主动进攻,也没有任何与以色列和谈的意愿,形成一种“既不讲和、也不动手”的奇怪局面。
这里有个小插曲,还记得哪位一直奔走在巴勒斯坦地区促成双方停火的那位联合国特别观察员内尔那多特吗?前面说过,他是偏袒以色列的,但是就在第二次停火期间的9月16日,他在自己的车里被4名犹太人枪手射杀。这件事震惊了国际社会,让以色列非常尴尬,虽然本·古里安粉碎了策划这次暗杀的犹太人恐怖组织:斯特恩帮,但是这4名枪手却一直没有找到,可能本·古里安根本不希望他们被找到。虽然内尔那多特死了,但是他的和平方案还是提交到了联合国大会进行讨论,但是得到的回复却是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共同反对。
如同 次停火一样,在第二次停火的三个月里以色列同样还在积极备战,买装备、拉人头、练战术。以色列大力推行移民计划,不断扩充*队和武器装备。到10月初,以*总数为9万多人,有多架飞机和16艘舰船。相反,阿拉伯国家在第二次停火期间内部矛盾进一步激化,战局每况愈下,到了不可扭转的地步。
10月15日,按捺不住的以色列*队破坏停火令,向阿拉伯*队发起进攻。这次进攻,以*主要目标是加利利地区和内格夫。为此,以*成功地发动了以色列版的“三大战役”。
以*坦克部队
以色列的“三大战役”
首先是“约夫”战役。战役发动前,埃及*队在内格夫的部署,他们的阵地只分布在几条狭窄的防御阵地内,毫无战略纵深。10月15日到21日,以色列*队针对埃*发动了“约夫”战役。15日下午,以色列空*首先袭击了加沙、马杰达勒、拉法和阿里什等城镇,破坏了埃*的通信体系和指挥机关,同时,通过袭击阿里什等地的机场,使埃及*队丧失了制空权。随后,以*在夜间发动进攻,在西线抢占了公路上的阿什克伦。
与此同时,以*在东线埃尔曼西亚以东实施突破,切断了埃*由马杰达耶到贝特贾夫林的横穿公路。接着,以*向埃尔曼西亚、法卢贾、伊拉克苏维丹要塞发动进攻,没有得手,转而向另一重要据点胡莱卡特发起进攻,并于19日夜间攻占此地。从而打通了通向内格夫的通道。21日,以*攻占内格夫首府比尔谢巴,这样,以*控制了除法卢贾和加沙地带以外的整个内格夫北部地区。
其次是“希拉姆”战役。巴勒斯坦北部的加利利地区一直由法齐·卡伍吉所指挥的“阿拉伯解放*”所控制。10月中旬,卡伍吉*队利用以色列*队同埃及*队作战之机,对夏吉克至阿贝德地域内的以*发起进攻,夺得了一部分控制权。来而不往非礼也,刚刚摆平了埃及人的以色列*队随即实施了“希拉姆战役”,企图把卡伍吉的*队全部消灭或完全赶出巴勒斯坦。10月28日至30日,以色列*队展开了“希拉姆战役”。
以*派遣两支部队,分别从南面和西面实行佯攻,然后以东西两路兵力夹击。30日,以*攻占加利利,并有少数部队进入了黎巴嫩,一直打到黎巴嫩利塔尼河两岸,夺取了黎巴嫩境内15个村庄。而以*在“希拉姆战役”中几乎没有什么损失,可见“阿拉伯解放*”真的愧对“解放*”这三个字。
阿拉伯*炮兵阵地
是“霍雷夫”战役。在“约夫”战役中,内格夫北部的埃*虽被击退,但以南的内格夫沙漠与西奈半岛的埃*依然占据了一些地区。11月19日埃*从加沙地区进入内格夫沙漠,12月7日,对以*阵地发起佯攻,但被以*击退。12月22日,以*出动5个旅,向埃*发动了 规模的一次进攻,即“霍雷夫”战役。战役从年12月22日打到来年的1月7日进行。由伊加尔·阿隆上校指挥。以*先以戈兰尼旅对加沙地区实行牵制性进攻,阿隆师主力从比尔谢巴方向进攻奥贾,企图占领阿里什。
以色列空*再次轰炸了加沙和阿里什机场,从而掌握了制空权。戈兰尼旅沿海岸公路挺进,22日夺取了加沙南侧8公里制高点。12月23日,阿隆师主力从比尔谢巴开始向阿里什方向进攻。进攻的路线选择了一条由比尔谢巴至奥贾的一条被沙漠湮没的罗马时代的古道。这完全出乎埃及人的意料。埃*没有想到,以色列已秘密将这条古道修成可通行轻型装甲车辆的道路。因为埃*判断,以*将沿海岸公路进攻,因而对奥贾方向戒备不严,使得阿隆主力部队奇袭获得成功,27日占领了奥贾,并立即向沿海公路派出一支机动部队,28日攻占了阿布奥格,转而进攻阿里什。正当以*准备给埃*进行决定性打击时,英国要求以色列从埃及领土上撤出。年1月7日埃及要求停战,以色列同意了埃及的要求,双方停止了战斗。以色列通过“霍雷夫”战役,除了加沙狭长地带外,把埃及*队完全赶出了巴勒斯坦。
狼狈的阿拉伯国家
那么这三大战役打完后,战场形势又是如何呢?晓机长建议各位,一边听着节目,一边打开百度地图对照,以前晓机长也不明白中东地区的地理状态,做完这几期节目,忽然感觉对比中东地区七零八碎的版图,“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真的是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的每一名成员值得骄傲并珍惜战略优势。
阿拉伯*队
回到正题,以色列人左突右击,阿拉伯人调门比谁都高、认输比谁都快,不信请听晓机长继续讲下去:
埃及在*事失利的情况下,于年2月24日在希腊的罗得岛签定停战协定。根据协定,埃及承认除加沙地带外,以色列占有整个内格夫地区。边界重镇奥贾非*事化,埃及在离奥贾14至17英里内不得设立阵地。
外约旦和以色列的停战谈判3月2日也在罗得岛开始,4月3日,以色列、外约旦正式签订停战协定,“阿拉伯*团”在中部55英里长的战线上平均后撤2英里,以色列承认外约旦与约旦河西部的巴勒斯坦合并。通过协定,以色列控制了越过卡梅尔山脉到埃斯雷德郎和加利利山谷的战略公路,解除了阿拉伯人对特拉维夫和哈德腊东部沿海平原的*事威胁。
伊拉克拒绝和以色列谈判,但表示遵守以约协定。以约停战后,伊拉克*队即撤出巴勒斯坦。唉,这不是拒绝谈判,这是谈都不用谈,直接拱手相让的节奏啊!
以色列和黎巴嫩的停战协定于年3月23日签定,协定规定以原来巴勒斯坦和黎巴嫩之间的边界线为分界线,双方各建立非*事区,以色列*队撤出黎巴嫩村庄。
以色列和叙利亚之间的停战谈判与年4月12日在边界举行,7月20日,双方签订停战协定。
至此,经过一通纵横捭阖,以色列基本在中东地区站稳脚跟。巴勒斯坦战争——也就是 次中东战争——从阿拉伯出兵开始到以色列和叙利亚签订停战协定为止,共历时15个月,战争以阿拉伯国家的失败,以色列获胜而告终。战争中,阿拉伯国家*队死亡1.5万人,以色列*队死亡约人。除加沙和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外,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4/5的土地,计2万多平方公里,比联合国分治决议规定的面积多了多平方公里。
战争后,以色列鸠占鹊巢,将6万巴勒斯坦人赶出家园,沦为难民。联合国所规定的阿拉伯国未能建立。战争激化了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阿拉伯国家同美英等西方国家的矛盾。
从此,中东战乱不断。中东成为恐怖主义的热土,巴勒斯坦人用接二连三的悲壮而卑微方式, 性人体炸弹袭击以色列人,并制造了震惊世界的“慕尼黑惨案”等*治恐怖事件。一直到40年后的年,独立的巴勒斯坦国才宣布建立,获得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个国家的承认,*府办公地点位于约旦河西岸的拉姆安拉。
欢迎您的收听,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ly/7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