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

百日探索第六十一课善牧的比喻


百日探索第六十一课善牧的比喻

各位亲爱的听众朋友你们好。我们今天谈谈耶稣称自己是善牧的比喻(若10:1-18)。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比喻的内容。

“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凡不由门进入羊栈,而由别处爬进去的,便是贼,是强盗。由门进去的,才是羊的牧人。看门的给他开门,羊听他的声音;他按着名字呼唤自己的羊,并引领出来。当他把羊放出来以后,就走在羊前面,羊也跟随他,因为认得他的声音。羊决不跟随陌生人,反而逃避他,因为羊不认得陌生人的声音。”耶稣给他们讲了这个比喻,他们却不明白给他们所讲的是什么。

于是耶稣又对他们说:“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我是羊的门;凡在我以先来的,都是贼和强盗,羊没有听从他们。我就是门,谁若经过我进来,必得安全;可以进,可以出,可以找着草场。贼来,无非是为偷窃、杀害、毁灭;我来,却是为叫他们获得生命,且获得更丰富的生命。我是善牧:善牧为羊舍掉自己的性命。佣工,因不是牧人,羊也不是他自己的,一看见狼来,便弃羊逃跑——狼就抓住羊,把羊赶散了,因为他是佣工,对羊漠不关心。我是善牧,我认识我的羊,我的羊也认识我,正如父认识我,我也认识父一样;我并且为羊舍掉我的性命。我还有别的羊,还不属于这一栈,我也该把他们引来,他们要听我的声音,这样,将只有一个羊群,一个牧人。父爱我,因为我舍掉我的性命,为再取回它来:谁也不能夺去我的性命,而是我甘心情愿舍掉它;我有权舍掉它,我也有权再取回它来:这是我由我父所接受的命令。”(若10:7-18)

在这个比喻当中,“善牧”指的就是耶稣自己。那么我们来先看一看,关于“牧者”在旧约已有多处记载了,比如说在旧约当中,天主称自己是“牧者”,默西亚也被称为是“牧者”,甚至以色列的民族,他们在*治方面或者是宗教方面的 ,也被称为是牧者。而以色列民族则称为天主的羊群。所以耶稣讲这个“善牧”,我想我们是蛮能够理解的,另外还有一处,也可以说明这一点。那就是在巴勒斯坦这个圣地,从北边的贝特尔,一直到南方的曷布隆,这一带大约有70公里左右,他们都是以畜牧业为生。所以耶稣讲这个比喻,为他们是真实的,一目了然,一听就懂。

在比喻当中所说的“门”,指的是耶稣。听到“门”,我们会联想到,在若望福音14:6,耶稣所说的一段非常重要的话语,耶稣说,“我是道路、真理、生命,除非经过我,谁也不能到父那里去。”我想意义是相通的,因为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上,需要有一个目标,有了目标之后,我们就必须要有一条道路达到这个目标。那么,这个目标到底是什么?就是我们来自天主, 要回到天主那里去,因为天主是我们生命的根源,也是我们生命的归宿。但是要到这个根源去,我们就必须要有一条道路可循。世界上的道路非常的多,而且有很多是歧途,只有一条真正的道路——耶稣基督。当你找到了这条正确的道路之后,自然,你就会找到真理,而这个真理 要带给你的,就是真正的、永恒的生命。

那么,“门”的意义也是一样的。我们如果能找到这个“门”进去的话,那么我们就能够找到道路、真理和生命。在这个比喻当中,也告诉我们非常安慰的一句话,那就是耶稣告诉我们,祂说:羊听他的声音,祂按着名字呼唤自己的羊,并引领出来等等的。我想这一句话为我们是莫大的鼓励和安慰。很多人自己觉得好像各方面都不如人,因此相当的自卑。但是我们在信仰方面大可不必如此,因为不管我们在人前多自卑,多不如人,我们也是耶稣基督的羊群中的一只羊。也许是只小羊,也许是只病羊,但是耶稣认识我们,祂呼唤我们的名字。

这是要告诉我们:每一个人在天主耶稣基督的心中是非常宝贝的。我记得我母亲活着的时候,有一次,她对我讲这么一段话,她说:“谁敢碰我的女儿啊!因为为我来讲,每一个女儿就是一颗宝贵的珍珠”。当时我听了相当的感动。这个真实的比喻也是在告诉我们,在耶稣基督的眼中,我们是非常的宝贵的,所以我们 不能够自暴自弃,哪怕是我们犯罪了以后,也不应当自暴自弃,只要真心悔改的话,天父依然会接纳我们。

在这个比喻当中,耶稣讲:羊进入到门了以后,可以找到草场。我想这个“草场”指的就是教会。关于草场,我们不妨听听圣咏第23篇,对基督徒是非常熟悉的,而且常常唱的这首诗歌:

“上主是我的牧者,

我实在一无所缺。

他使我卧在青绿的草场,

又领我走近幽静的水旁,

还使我的心灵得到舒畅。

他为了自己名号的原由,

领我踏上了正义的坦途。

纵使我应走过阴森的幽谷,

我不怕凶险,因你与我同在。

你的牧杖和短棒,

是我的安慰舒畅。

在我对头面前,你为我摆设了筵席;

在我的头上傅油,使我的杯爵满溢。

在我一生岁月里,幸福与慈爱常随不离;

我将住在上主的殿里,直至悠远的时日。”

这首圣咏真的令我们感到非常的舒服,也感觉到非常的亲切和安慰。也就是说只要我们能进入到耶稣这个门里面——在教会当中,我们真的能够找到很多很多的力量,得到很多的休息。

曾经提到过芥菜子的比喻,在芥菜子的比喻当中,听众朋友一定还记得它的内容,祂说:天国就如同一粒芥菜籽,这个芥菜子虽然是种子当中最微小的,肉眼可能都看不到的,那么小的一颗种子,但是当它埋在地里,后来发芽、长大、变成一棵树,飞鸟可以在上面栖息。这个芥子指的当然也是教会。教会在初期,把祂顶立起来的那十二根基石,是非常软弱的宗徒,他们甚至有的出卖了耶稣,有的背叛了耶稣,而且教会经过很多很多的教难,但是教会还是屹立不摇,还是在全世界不断的发展扩大当中,让多少的灵*能够在这个教会里面,找到了真正的心灵的安息!所以关于草场或者是芥菜子,我想比喻的作用是一样的。

但是我们不能够否认,这些羊群当中,有的羊是迷途的羔羊。因为耶稣讲:祂带领着他的羊群,可是羊群有的不听他的话,后来迷途了,但是耶稣还是千辛万苦, 还是把它寻找回来。就如同我们在以前讲过的“迷途羔羊”的比喻,也许听众朋友当中有的还没有听过,现在我们不妨再简单地温习一下。

耶稣说,有一个牧羊人,他早上带了一百只羊出去牧放,傍晚回来的时候,一数发现丢了一只,只有九十九只回来。在这种情况之下,照理说在深山荒野里面,羊 不会丢失的,第二天再去找也不迟。但是因为他是一个善牧,因此他把九十九只羊放在羊圈里面,然后在悬崖峭壁中,找到了这一只丢失的羊,把它扛回来,不但扛回来,而且他还请了他的邻居、亲戚朋友一起来祝贺。因为迷失的羔羊已经找回来了(参阅路15:1-6)。

这个比喻当中的那个牧羊人,说的是耶稣自己。那只迷失的羔羊,指的就是一个罪人,这个罪人因为不听耶稣的指引,不合群,滥用了自由, 丢失掉了。但是当它丢失的时候,耶稣并没有忘记它,还是千辛百苦的寻找, 终于找到它,还请邻居们一起来庆祝,虽然有点太夸大、夸张了一点。但是,这里要表达的就是:耶稣在这个比喻中, 所说的那段话:“我告诉你们:同样,对于一个罪人悔改,在天上所有的欢乐,甚于对那九十九个无须悔改的义人。”(路15:7)这里正好验正了刚才我们所说的,在耶稣的眼中,每一只羊都是珍贵无比。耶稣的爱真的非常感人,而且在今天的比喻当中,耶稣说:我为我的羊舍弃了自己的性命,我心甘情愿的自由自愿地舍弃,为的是要自由自愿的再把它收回来。(参阅若10:13-18)

在今天的比喻当中,另外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的,那就是耶稣所说的,一个佣工跟一个善牧不同的地方。他说良善的牧童,当狼来的时候,他会为他的羊群舍弃自己的性命,而保护他的羊的性命。但是,佣工,当狼来的时候,他就会跑掉,因为他是靠这些羊而活的。所以耶稣讲:贼来,无非是为偷窃、杀害、毁灭(若10:10)。

听众朋友可以回想一下,在不久之前,美国德州所发生的所谓的大卫教派的悲剧,这个叫做“考雷什”的教主,他是一个很极端的人,也是一个宗教狂,狂躁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他自己本身带领着将近一百来个教徒,他们来自美国的各地,还有来自澳洲和其他国家的人。他们到 把自己完全毁灭掉了。这是一个很大的悲剧。他到底是不是善牧呢?因为如果是善牧的话,是要千方百计的、想办法去保护他的羊群,而考雷什不但把他们毁掉, 也把自己毁掉。所以这里就验证了,他的确是狼,并不是真正的善牧。致使好多的家人,好多的亲戚朋友,他们的子女,他们的父母或者他们的朋友,后来葬身火窟,就是因着他的错误的带领,这是不应当发生的一种悲剧。

在这个比喻当中的第三点,那就在16节所说的,也是值得我们想的。耶稣说:“我还有别的羊,还不属于这一栈,我也该把他们引来,他们要听我的声音,这样,将只有一个羊群,一个牧人。”我们知道今天在基督宗教里,有很多的教派。比如说除了天主教,还有基督教(新教)。天主教是自从耶稣创立的,到现在已经将近年了,基督教(新教)是在多年前。因着天主教的一位奥斯定会的马丁路德神父,因他不满教会当时的一些不完美或者是黑暗的地方,不听从、也不服从教会的训导, 他分裂了,造成了日后的很多不同教派的产生。所以我们可以讲这是一个分裂的弟兄。我们的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曾经有一次到德国去,直接到马丁路德所创立的,那个路德教派去拜访他们,跟他们交谈。后来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曾经向全世界宣布,教廷或者是我们天主教,要对马丁路德当日的举动,做一个重新的评估。我们可以讲马丁路德,他是出自一个好心和爱心,但是他是生不逢时,所以将来到底怎么样的定论,历史总会有一个公正的批判。不过不管怎么样,在27年前召开的梵蒂冈大公会议(就是全球的天主教会议),人们提出来一个“合一运动”。这个合一的运动主要的就是指天主教跟基督教(新教)之间的这种分裂,我们应当借着彼此的交谈、合作、沟通慢慢走向合一之道。在今天的比喻当中,耶稣很清楚的说“将只有一个羊群,一个牧人”。那就是说只有一个教会,“一个牧人”就是耶稣基督。所以我们应当为教会的合一,热切的祈求天主的降福和帮助。

一点可以谈的就是,关于圣召的需要。每年的五月,有一个节日叫做“圣召节”。我们教会是非常需要神父或者是修女。当然更严格来讲,“圣召”指的就是神父。我们知道,耶稣基督初创教会的时候,拣选了十二个门徒,教会称之为宗徒,也可以讲是 批神父。因为耶稣基督到世界上,祂愿意让我们人参与我们自己救赎的工程和事业,我们应当做一份的贡献。同时,耶稣因为在巴勒斯坦那么广阔的地方,交通也不方便,祂在人性方面,需要很多的助手。也因此耶稣建立了,所谓的“司铎制度”——建立的宗徒。而且耶稣不久之后要受难升天,祂已经开始的救赎事业,需要借着教会,然后借着圣神、借着宗徒们来延续。因此从那个时候开始,教会就一直在鼓励青年男女,能够响应天主的召唤,当神父或者当修女。我们现在环顾全世界,圣召的数目慢慢在减少,因为过去教会有很多保守的地方,包括司铎的生活,所以慢慢的就不再吸引更多地年轻人。另一方面是因为现在年轻人有自己的理想,都变得相当的现实。关于这些需要牺牲的奉献,为他们来讲理想太高,太过遥远了。再加上今日全世界人口慢慢在减少当中,所谓的减少,并不是一个总人口数,而是指很多的年轻夫妇,他们不愿意生一大堆孩子,有的只生一个到两个,叫他们奉献出来,谈何容易。但是事实上教会必须要延续下去,所以我们应当祈求天主特别降福,让有更多的青年男女能够参与,而且他们应当是良善的牧童,诚如耶稣一样的,来共同建立教会,延续传教的事业。

今天我们就分享到此结束,谢谢您的收听。

本文是由弟兄姊妹们听音频打字并校对后的成果!非常感谢他们的辛苦付出,愿天主降福他们!

打字转录:快乐霏儿姊妹

编辑校对:虚姊妹、MariaGuo姊妹

燃烧的火焰

赞赏

长按







































南昌 的白癜风医院
南昌 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ly/2499.html

蒙ICP备2023004182号-1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