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

民国报刊视阈下的国际伊斯兰世界


文章转自:中国回族学网

摘要:民国时期,国际伊斯兰世界对于回族知识分子群体的意义非同一般,不仅是其改革中国伊斯兰教不可或缺的宏观氛围,而且为其一系列革新理念与实践提供着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参照。文章以集中体现回族知识分子眼界和思想的资料文本——民国回族报刊为中心,对民国时期回族知识分子眼中的国际伊斯兰世界展开了多角度、分层次的探究。

关键词:国际伊斯兰世界;回族知识分子;民国报刊

民国时期,一批先进的回族知识分子不约而同地放眼全球,在对国际上伊斯兰教发展趋势及穆斯林国家现实状况产生客观、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深度思考国内伊斯兰教与回族社会的前途与命运问题,努力探索并积极实践,展开了一场卓见成效的国内伊斯兰教革新活动,从而有力地推进了回族社会向现代化方向的嬗变。可见,民国时期的国际伊斯兰世界对于回族知识分子群体的意义非同一般,不仅是其改革中国伊斯兰教不可或缺的宏观氛围,而且为其一系列革新理念与实践提供着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参照。民国回族报刊是反映回族知识分子认识国际伊斯兰世界的重要窗口和载体,因此本文以民国回族报刊为中心,专就这一时期回族知识分子眼中的国际伊斯兰世界加以探究,以期实现对回族知识分子开阔视野与先进理念的侧面考察,进一步深化回族知识分子群体研究。

民国时期,回族知识分子从国际视域出发,放眼全世界来考察伊斯兰教,探讨它的产生根源,分析它的历史与现状,了解它的人口数量及其分布,剖析它在各穆斯林国家中的发展情形及其在国际风云变化中的总体态势,等等这些都说明其对于伊斯兰世界的认识与考察来自多方面、多角度。概言之,回族知识分子认识和考察国际伊斯兰世界主要围绕历史与现状、民族运动以及时事动态三个不同层面而展开,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对于国际伊斯兰世界的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清晰认识。

关于七世纪起源于阿拉伯半岛的伊斯兰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及其核心信仰以及相应的教义、教法、教规等方面的探讨早在民国之前穆斯林学者便已展开了积极探讨。民国时期的回族知识分子在对这些问题进行继续探讨的同时,更多的是着眼于千余年来伊斯兰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及其所经历的曲折发展历程方面,尤其是注重对于当时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教国家”的人口数目、地理分布等问题的调查和考察。

翻开民国时期回族伊斯兰报刊会不难发现有不少此类文章,其中较典型的如马长清的《世界回教人口的统计》和马天英的《世界回教国家与回教人民分布略表》等,作者拿出专题探究的态度,在翻阅《世界地理》《世界年鉴》《阿拉伯民族问题》等相关书籍的基础上,详细绘制出世界各国各族穆斯林的地理分布和人口数量统计表;1另外,如《回教世界》《世界回教国家国势概况》等一些文章则通过文字素描的方式,对世界穆斯林人口分布情况进行了一定统计和介绍。2虽然在具体的数字上多有出入,但通过学者们的这些调查和统计,总体可以得出当时世界范围内穆斯林人口至少在三亿以上(也有认为四亿以上),约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大致认识。与此同时,对于穆斯林国家的地理分布及其在位置、物产上的国际重要性,学者们的考察则显得更为集中且全面。例如,有学者指出:“西起非洲西端,东至南洋群岛,南自印度河流域,北至新疆省天山南北路,均有回教民族之分布,中东诸国尤为世界的大本营。世界重大要塞,如直布罗陀海峡,达达尼尔海峡,苏伊士运河与南洋衢地的新嘉坡,均属回教世界的范围。世界已发现的石油矿,除西半球外,几乎尽在回教世界之中。苏联油矿以巴库一带最为著称,其地居民以回教徒占多数,巴尔干半岛之阿尔巴尼亚与南斯拉夫之一部以及中非洲各处,亦皆有回教徒之踪迹。”[1]有学者指出:“回教世界横贯欧亚非三洲之战略地带,西迄非洲西岸之大西洋岸,东达西南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南达赤道,北达苏联心腹地带之乌拉山重工业区,整个俄属中亚细亚是回教地带,整个中东亦是回教地带,整个中部与北部非洲是回教地带,整个巴基斯坦,整个印尼共和国,整个印度的孟加拉省,整个的新疆省,大部的甘肃省,大部的陕甘宁青都是回教世界。”[2]还有学者指出:“凡非洲北部欧洲东南部亚洲西部以及我国的甘新等省,印度的西北部,苏联的中亚细亚等都是信仰回教的地方,”[3]“回教世界是握着欧亚非三洲的枢纽的。世界交通以海峡和凿通的地峡为最重要。在回教世界中有两个 的海峡和一个凿通的地峡,在世界交通上尤其是欧亚交通上占有重要的位置。”[3]同时“回教世界是以出产石油 的,伊朗的卞伦河流域,伊拉克的摩索尔,是世界 油田之一,这是亚洲西部大油田的一部份,在阿富汗、土耳其、伊朗、伊拉克等国,都是很广的分布着,但以上述二处为最重要。”[3]

在考察人口分布、地理位置、物产资源的基础上,学者们还对伊斯兰世界错综复杂的*治组织和*治关系进行了一番考察,并做出如下归纳:“从*治的关系来看,在回教世界中可分为下列数种:1、独立国家——如土耳其、伊拉克、伊朗、阿富汗、埃及、阿剌伯联合王国(内志与汉志合并而成);2、委任统治地——外约旦、巴勒斯坦、叙利亚;3、殖民地——索谋利阑、(分属英法意三国)、以里特里亚、亚丁、哈连拉毛、俾路支、印度西北部等;4、半独立酋长国——叶门、阿锡尔、阿曼;5、自治共和国——土谷曼、乌兹别克、塔吉克(以上为联邦共和国)、哈萨克、吉尔吉兹(以上自治共和国)、喀喇卡尔己克自治区。”[3]进而分析认为“回教分布之广,可以知道回教分布的连带关系,可以知道回教信徒之多,并可知道回教信徒中民族之复杂。回教世界在世界交通上占据极重要的地位,回教世界更有极重的矿产。这些因素,使回教世界中的*治关系,弄得微妙复杂,使回教国家的主权弄得破碎支离。”[3]

近代伊斯兰思潮及其直接影响下伊斯兰民族复兴运动的开展,是民国时期回族知识分子认识伊斯兰世界的又一层面。民国回族报刊上大量刊发这方面的文章,为学者之间各抒己见、交流看法提供了话语平台。限于篇幅,本文仅以《新穆民》上刊发的《伊斯兰民族的复兴运动》一文为例。

作者周邦式在文章中回顾了十六世纪至十九世纪期间伊斯兰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认为伊斯兰民族一方面由于“为他人所侵略或压迫”而失去*治上的独立地位,另一方面“伊斯兰自身的原有精神,也是一天一天的丧失起来,所遗留的,只是一些形式上的末节,所有从前慷慨悲欢扬鞭策马的勇武气概,在后来的伊斯兰民族中,已不复多见。”[4]在此内外原因的共同作用下,“致各伊斯兰民族在十九世纪时完全进入了一种黑暗沉闷的状态中间。”[4]对于作为近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开端的瓦哈比运动及其 瓦哈比,文中进行了着重阐述:“这一运动的 ,叫瓦哈布(Addel,Mahap)。他觉得伊斯兰本来是整个的。后来不幸分成各种派别,最 的,有什么艾卜哈尼发派,玛利克派,韩伯力派;其他的小派,更不计其数。各派相争,有如水火,而且大家都只注重一些烦琐的教律,而置古兰经微言大义于不顾。他大声疾呼,痛诋当时一般伊斯兰民族的堕落情况,唤起他们恢复伊斯兰古代的热情和精神。他主张推行伊斯兰教义,以团结全世界的伊斯兰民族。凡是伊斯兰民族,不问他们的种族如何,国籍如何,乃至派别如何,都应当在原始伊斯兰教义之下,联合起来,以便求得伊斯兰民族的复兴。”[4]同时指出,这个运动的性质“不仅是一个宗教的运动,而且还是一个*治的运动。因为当十九世纪的初叶,正是欧洲经拿破仑战争的损失而极力向东方伊斯兰国家压迫以求补偿的时候。瓦哈布一般人一面感觉伊斯兰民族精神的衰落,一面又感到伊斯兰民族的生存成了问题,所以结果就融合宗教热和爱国心而使这一运动成为恢复伊斯兰精神解放伊斯兰民族的神圣同盟。”[4]对于瓦哈比运动的影响及此后兴起的泛伊斯兰思想及运动,文中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阐述:“伊斯兰民族的复兴与运动,就因为瓦哈布*人的努力宣传,渐渐的普及于各伊斯兰民族中间,甚至中非州的各黑种民族,也受其影响。到了十九世纪的末叶,又有名叫狄买伦的,提倡泛伊斯兰运动(Panislamism)。”[4]“所谓泛伊斯兰运动,是说世界上所有的伊斯兰民族,都要以伊斯兰教义作为思想的中心和行动的标准,而 的目的在摆脱帝国主义的枷锁,恢复伊斯兰民族过去的光荣。狄氏常说:‘伊斯兰并非死物,而是能适应一切精神的需要和一切时代的要求的。’他又说:‘伊斯兰的主旨,在赞成统治者的权力建筑与法律的尊重和人民的公意之上。’这两点便构成了他的泛伊斯兰主义。”[4]

此外,马学仁的《伊思兰民族运动研究》、梓生的《回教民族复兴运动——世界之一大问题》,等等,以及诸如《泛阿拉伯民族主义》(希古译)、《泛阿拉伯运动》《泛回教运动》(均为穆君译)、《伊伯尼骚德再建阿拉伯记》(迪心译)等一些由回族知识分子翻译过来的西方穆斯林学者的作品中都对伊斯兰教教派分立、部分教法在流传中失却真义,以及瓦哈比等人领导的试图改善这一状况、推动伊斯兰教重新振兴的民族和宗教复兴运动等内容有不同的角度的涉及和论述。

通过对近代以来以恢复伊斯兰教本来面目、回归《古兰经》为根本宗旨的伊斯兰复古主义、瓦哈比思想以及强调穆斯林大团结的大伊斯兰主义(或称泛伊斯兰主义)等伊斯兰思潮及由之而掀起的各穆斯林国家的近代民族复兴运动的回顾和探讨,知识分子群体逐渐形成了对世界伊斯兰国家及其民族复兴之路的主流趋势的清晰共识。有学者甚至更加明确地提出:“近代世界回教民族运动的形态,大别之可分为二。其一是消极的,受动的。不但要由他们的本地驱逐欧洲的优越势力,并且要排除欧洲文明的一切要素。另外一种形态,是进前采用西欧的生活技术,*治制度,经济组织。*事能力,以及其精神文化,藉以抬头于国际*治水准之上,是一种积极的冲动,此二种冲动,或同时,或并行,或独行,或前后相继而发生作用。”[5]这种认为伊斯兰民族运动存在消极、积极两大倾向(即被动排斥欧洲文化与主动采用欧洲先进技术和制度),且这两种倾向交替并行、同时发挥作用的学术观点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回族知识分子对伊斯兰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已有了一定程度的宏观把握。

回族知识分子在报刊杂志上以连篇累牍的消息报道、新闻评论、时事分析等多种形式,表达着对国际时局变化与各伊斯兰教国家 动态的高度共同







































影响力白癜风
中医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ly/2233.html

蒙ICP备2023004182号-1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