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

熊姣用肌肤才能听见的ldquo树木之


树木的声音是用耳朵去听的吗?生物学家告诉我们,不仅如此。包括皮肤在内,我们身体的每一处感官对于倾听“树木之歌”都十分重要。而理解了人与大自然生命网络之间的联系与共生,才真正听懂了树木的歌声。

撰文

熊姣

戴维·哈斯凯尔是美国的生物学教授,研究生物演化和动物保护,尤其是森林里栖息的鸟类和无脊椎动物的保护。在他的著作中,始终在强调生命网络,强调生物之间肉眼可见的联系,或者是更细微的、更难以察觉的联系。他的第一部著作《看不见的森林》之所以受到读者欢迎,主要在于它以精准细致的描写,把这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体现出来。第二本书《树木之歌》的中译版,同样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插图仍然是为《看不见的森林》配图的自然笔记作者年高绘制,不同的是更着重表现生态和场景。这本书虽然也是从树木出发,但是观察的对象相对分散,思维发散性更强。它以空间坐标为轴心,选择了世界上不同地方、不同生态环境下的十几种树木,来研究这种存在和延续了上亿年的联系:树与周围环境中的各种生物,包括与人类之间的联系。《树木之歌》观察和记录的对象,已经不单是森林里的树木和栖息在这里的其他生物,而是辐射到更广阔的领域,把不同地区的人、社群、民族国家和整个人类共同体包括进来。

《树木之歌》,[美]戴维·乔治·哈斯凯尔著,商务印书馆年7月

《树木之歌》中生命网络的联系,包括好几个层次。这里只简单地讲两个层次。

1衣服会阻碍我们听树木歌唱?

第一个层次,是延续《看不见的森林》的观察方式,将自身融入到环境中去,安静地倾听和记录生物与周边环境的联系。树木覆盖地球表面,为各种生物提供庇护所,是各种关系发生的基础。最明显,就是从最低等生命到最高等生命组成的生物网络;细菌、真菌、昆虫、鸟类等非人类物种都是这个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表面呈现为矛盾冲突的形式,也就是经常说的生存斗争——我们很容易看到一些激烈甚至可怕的冲突,而且雨林中的生物战争不单是蛇、食人鱼之类,大多数生物斗争发生在感官无法察觉的尺度上,需要靠更细致的、科学解剖式的观察才能够体会到。因为“人类的感官被调教成只感受那些能发出巨大响声的生物”,我们会选择性地只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jj/680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