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巴勒斯坦 > 巴勒斯坦经济 > 末世系列04末后的教会和以色列
当前位置: 巴勒斯坦 > 巴勒斯坦经济 > 末世系列04末后的教会和以色列
04.末后的教会和以色列
(以下视频建议WIFI下观看;土豪也请用WIFI,省流量钱奉献!)
以下为信息的文字稿(喜欢阅读文字的可以选择)
谈过末后的世代、谈过末后世代的以色列、谈过末后世代的教会。现在要谈这个系列的完整主题,“末后世代的教会和以色列”
犹太人和基督徒关系的历史
我比较喜欢说“末后日子”的教会和以色列。犹太人和基督徒关系有长达近两千年,我知道犹太人的记性很好,他们记得很清楚基督徒过去做过什么事。但是老实说,是犹太人先对基督徒怀有敌意,从新约圣经可以得知,是因为犹太人敌挡基督徒,保罗和其他基督徒才会吃足苦头。但我也必须指出,基督徒一逮到机会,就会立刻向犹太人报复。在头几百年间,基督徒只能在口头上敌挡犹太人。但这几百年间,有些初代教父讲得很难听,他们在讲道中敌挡犹太人,他们也只能在口头上敌挡。后来君士坦丁大帝信主,基督徒有了*治势力撑腰,口头上的敌挡转变成实际的逼迫,要在*治上施压。要知道基督教刚开始是犹太人的运动,但在圣殿被毁之后,犹太人就和那些信主的犹太人画清界线。开始在犹太会堂的敬拜中,咒骂基督教是异端。君王坦丁大帝之后,犹太人的景况恶化,开始受到严重的逼迫。 犹太人被迫住在城市中的一小块区域。这种情形 发生在威尼斯,犹太人被集中起来,住在一栋建筑物内,那是战争时期的*火工厂,工厂名字就叫Ghetto。Ghetto这个字,如今用来形容一群人被集中到某个封闭地区。
我还记得去波兰造访,当年的犹太集中区(ghetto)有个犹太人带我参观那段可怕的历史。二十五万犹太人被挤在华沙的一小块地区。从那里有铁路通到特雷布尔卡,我们沿着铁路走,我还记得在特雷布尔卡集中营,站在许多犹太人的骨灰上,地上厚厚一层骨灰。走在那个地方,一定会踩在那些骨灰上。我和犹太人一起哀哭,所以,犹太人和基督徒互相敌对了几百年。我必须说是罗马大公教会,把两者的敌对带上高峰。先是十字*东征,原本是要藉*事行动来解放以色列的基督教圣地,让基督信徒摆脱穆斯林的辖制。但是十字*出发后,首先杀的竟然是犹太人。在德国的科隆,沿路上都在大肆屠杀犹太人和回教徒。甚至到耶路撒冷也是一样。所以中世纪基督信徒,留下的纪录实在可怕。如果你去以色列,请务必去参观一间博物馆。那间博物馆不在耶路撒冷,所以很多人错过了。是在特拉维夫的大学校园里,那间博物馆展示过去两千年来犹太人的遭遇。基督徒去参观之后,会觉得心碎,为自己感到羞愧。
其中一项生动的展示是,一走进博物馆大门,天花板上的投影机会把犹太人的脸孔,投射在地上。你一走进博物馆,就会踩在那些脸孔上。这让你有心理准备,去面对接下来要看见的景象,会让基督教教会很难堪。虽说当年是罗马大公教会唆使十字*东征,教宗是始作俑者。他们还成立宗教法庭,强迫犹太人受洗归入基督,否则就得丧命。许多犹太人,尤其在西班牙隐藏自己的犹太人身分,表面上假装是基督信徒来保住性命。十字*东征和宗教法庭其实是受到奥古斯丁的影响,他是北非希波的主教,他是 个相信基督信徒应该用武力来建立宗教的人。从这个信念衍生出十字*东征和宗教法庭。每个犹太人至今对这两件事仍记忆犹新。
在反犹太人的行径中,新教徒恐怕同样有罪。我英国的教会有个犹太姐妹,她在奥地利的维也纳长大,她说她还记得小时候基督徒散会后走出教会时,看见她这个犹太小女孩,会向她吐口水,把她推倒在地。她花了很多年才克服记忆的伤口,决志信主。她后来在主里过世,但那些记忆都在。你若想向犹太人传福音,请记住这段历史。你必须克服犹太人对那段记忆的怀疑和害怕。要记住,纳粹大屠杀是发生在一个基督教国家。在一个叫德国的新教和天主教国家,犹太人在伊斯兰教国家,比在基督教国家受到的待遇好。这是个可悲的事实。我讲述这段历史,让大家有大略的了解。
但后来情况改观,纳粹大屠杀震惊世人和教会,大多数人不知道发生这么可怕的事,但有少数人知道却选择沉默。这个所谓的基督教国家犯下这么大的罪行,希特勒小时候还受过洗,以教会人士自居,这些全在犹太人的记忆中。但纳粹大屠杀震醒世人和教会,令人大吃一惊。怎么可能发生这种事?这么野蛮、未开化的行径,根本是集体屠杀,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见,目标根本就是在灭族。教会因此改变了立场。等一下我会说明,教会矫枉过正。虽然如此,纳粹大屠杀之后,教会不再一样了。以色列能在年建国,当然是因为年这个悲惨的大屠杀。所以短短六年内情况彻底扭转,犹太人颠沛流离两千年后,终于又有了自己的国家。世界地图上,再度出现以色列国。从此教会和以色列之间,基督徒和犹太人之间,有各种不同的反应。
大屠杀引起三个极端的错误反应
:取代神学
教导说教会是新以色列,说教会已经取代以色列。意思是说,对基督徒而言,旧约圣经只是历史,已经过去,以色列已经结束了,在神面前不再蒙恩,不再是上帝的选民,教会才是。教会中也许有几个犹太人,但大多是外邦人。我们是上帝的新以色列,上帝的注意力和眷爱如今放在教会,而不是以色列。这是从新约圣经时代开始最常见的看法。从罗马基督教会开始,传道人说:上帝不再理会犹太人了。所以保罗才会写信给罗马教会,激动的说:上帝已经弃绝犹太人了吗?断乎没有!这是希腊文中语气最强烈的用词。“断乎没有”! 不可能!保罗非常震惊,罗马初代教会竟然相信上帝已经弃绝祂的选民。上帝对以色列有未来的计划,在《罗马书》十一章,保罗继续往下说:指出上帝有未来的计划,要给祂古时拣选的民族,我们也在那个计划之中。我在先前那一讲曾经批评“时代论”,我把他们的看法叫做“双重取代神学”。他们说教会已经暂时取代以色列,上帝将来会逆转这情况,让以色列取代教会。将来有一天,当教会被提时,以色列会接管教会的事工,完成全球传福音使命。我把这个叫做“双重取代神学”。只有我用这个名称,但这和 种取代神学一样荒谬。
第二:犹太教可以使人得救
主张要和犹太人对话。从这个反应发展出“基督徒及犹太教徒议会”。我曾受邀去讲道,但那是一场双重性质的讲道。 次去也是 一次去。那个议会的宗旨是:基督徒不要把犹太人变成基督徒,犹太人不要把基督徒变成犹太人。彼此同意对方的信仰,都是通往上帝的道路,都能使人得救,这种观点叫做双约神学。说犹太人靠摩西得救,基督徒靠基督得救。这个神学观甚至吸引支持以色列复国的基督徒,他们不想向犹太人传福音,但愿意支持他们。
第三:我们看待犹太人为受害者
感觉他们被剥削、被践踏,其实今天他们的*力排名世界第六,他们有原子弹,有蓬勃发展的经济,国家十分强大。两千年来头一遭,我们必须面对这个事实,以色列是世界强国。国家人口虽少,国家领土虽小,却已经跻身世界强国。世人都难以接受这种逆转的情况,世人原本很同情犹太人经历纳粹大屠杀,如今却对这个新兴强国开始充满敌意。我讲的是一般基督教教会,不是支持以色列复国的教会。但今天几乎各国的基督教教会,普遍都在敌挡以色列,我的国家英国是这样。英国教会曾经被上帝大大使用,来帮助以色列建国。如今却正式亲巴勒斯坦反以色列。像我这种仍支持以色列的人,在英国是占少数。我会支持以色列直到我死。
关于教会和以色列的五件事
,教会欠以色列的债需要还债。
上次我谈到全世界都欠犹太人的债,音乐、建筑、牙科医学等等。不管是哪个专业领域,都有犹太人在 地位。回顾廿世纪,对廿世纪影响 的四个人之中,有三个是犹太人。在我这辈子,影响全世界 的四个人是谁呢?达尔文、弗洛伊德、爱因斯坦、马克思。这四个人大大影响了廿世纪,其中三个是犹太人。达尔文不是犹太人。但爱因斯坦、弗洛伊德和马克思是犹太人。这些人大大影响了我的时代,真的。但我关心的是教会欠以色列的债。很多年前,大概是年,我们为犹太人办一场聚会。就在伦敦西北部芬奇利的一座公园里。公园里有三棵橡树,《创世记》这卷书引导我们来到这座公园。我们在那里搭了大帐篷,一座很大的帐篷,可以容纳几百个犹太人,因为芬奇利有许多犹太人。以至于公交车司机常会喊:特拉维夫站有人下车吗?然后犹太人会在北芬奇利站下车。撒切尔夫人支持我们这场聚会,但警察不愿意来保护这座帐篷。因为当时犹太人的会堂和墓园常遭到攻击和破坏,所以警察不肯来。说帐篷若被烧掉,我们自己要负责。但有几百个犹太人来了,我们在活动中还为他们准备了犹太餐食。然后我向他们传讲信息,主题是:如今外邦人该向犹太人还债了。没想到那卷信息录音带后来竟传遍各地,在犹太会堂和教会播放。甚至传到以色列总理那里。我很惊讶,那些话显然触动了什么。像是电灯插电,开关一开立刻大放光明。
那天晚上我永远难忘。当时有个犹太拉比,曾经在英国*队服役。他是 批解放德国达豪集中营的*人。我讲完之后换他讲,他说:今天晚上是我生平 次感受到希望,他举起一张自己的照片,穿着*服,站在犹太人尸骨堆成的万人冢上,如果你想听那篇信息还听得到。
那场聚会是我人生一个转折点,后来常有人跟我提起芬奇利的那场聚会。我在那场聚会中提醒基督徒欠了以色列的债。我们的圣经,是犹太人给的。若不是犹太人,我们不会有圣经。书写圣经的40位作者,有39位是犹太人。 一位外邦人是个医生。他记录的内容是从犹太人那里来的。圣经从头到尾都是犹太人写的。这是我们欠以色列的债。
耶稣是个犹太人,而且永远都是。我们的救主,万民的主,万王 、万主之主是个犹太人。我们能有教会,是欠了犹太人的债。十二使徒都是犹太人,初代教会的信徒都是犹太人,教会是从犹太人诞生的,我们欠了他们的债。耶稣说:救恩是从犹太人出来的。所以我们能得救,是欠了犹太人的债。这是很大的一笔债。我永远还不清,你也永远还不清。但如今所有教会,都该记得自己欠了债,欠了上帝古时选民以色列的债。
第二件事是:教会需要倚靠以色列
这点令人震惊。我们以为西方教会的存活,不必靠以色列,我们不需要以色列。很多教会完全不去想、也不去谈以色列。但读新约圣经时会发现,如果没有以色列,教会根本无法存活。上帝心中只有一棵橄榄树,就是犹太人这棵橄榄树。这棵树的树干是犹太人,树根是犹太人。教会是从犹太根吸取汁液,否则无法存活。很多教会根本没想到,自己是靠犹太人才能存活,并不是基督徒这棵树取代犹太人那棵树,而是有少数犹太枝子被许多外邦枝子取代,这是我所知道 的取代。外邦人被接到犹太人那棵树的老树干和老根。
第三件事是:教会需要记住从以色列来的危险
你没有想过从以色列来的危险,可能会损害教会?我来解释一下。上帝在西乃山上和摩西立的约,在基督徒身上已经失效、也是多余,这是新约圣经说的。但上帝和亚伯拉罕立的约,仍然存在,这是上帝起誓立的约,仍然有效。这个约应许亚伯拉罕和他的后裔一块土地,但上帝加了一句话,祂对亚伯拉罕说:祝福你的,必要蒙福。咒诅你的,必要受咒诅。上帝会赐福给人,也会咒诅人。祂会医治人,也会击杀人。上帝有公义,也有怜悯。祂有爱,也有恨。我们很容易忽略上帝的另一面。上帝也会咒诅人。祂说:咒诅我的百姓,就是咒诅我。祂说:这群百姓是我眼中的瞳仁。眼中的瞳仁,就是眼球上的虹膜。你若照镜子看你的虹膜,会看见像颗苹果。中间深色的地方,就像苹果的梗,那是眼中的瞳仁。上帝在告诉你:这是我身上最敏感的部位,眼球上的虹膜,是全身最敏感的部位。上帝给我们眼皮,一有东西碰到虹膜,眼皮就会立刻闭上。
在希伯来文中,“眼皮”和“保护者”是同一个字,上帝是我们的保护者,祂是眼皮。以色列是祂眼睛的瞳仁,是祂眼球上的虹膜。一有人碰到祂最敏感的虹膜,祂就会闭上。这是上帝眼中瞳仁的意思。我对这个感受非常深刻。因为我说过,我太太曾罹患致命的癌症,癌细胞长在她的虹膜上,长在她眼睛的瞳仁上,所以才会那么严重,我才会这么清楚。医院听诊断结果时,我还不知道下个主日要讲什么主题。我问上帝:我该讲什么?我太太罹癌住院,可能会死,我可以讲什么?上帝说:讲诗篇篇。我看了一下那篇诗篇,发现每节经文都在讲眼睛,每一节都是。
首先说:我要向山举目;再来说上帝不打盹,日夜看顾以色列;然后说上帝要保护你。三次说上帝保护以色列,然后说上帝是保护者、是眼皮,祂会保护你。我讲了这个主题,然医院给太太听。医院,在二次大战期间,经常治疗战斗机飞行员,治疗飞行员脸上严重的烧伤,技术精湛的外科医师。常常需要重建战争期间受伤飞行员的脸部。我太太住的那区病房,都是动眼睛手术的病人。我对太太说:你一定猜不到,我这个主日讲什么主题,我讲眼睛。结果一个礼拜后,我载太太去加拿大落基山脉,我们在那里向山举目。医院里有个纽西兰护士,才信主两个月,她给我太太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诗篇篇。
所以上帝的眼睛对我们有很深的含意。上帝的眼皮,保护者,一有东西碰到祂眼中的瞳仁,眼皮就会闭上。我相信祝福以色列的教会就会蒙福,但咒诅以色列的教会,不管是有意或无意,就会受上帝咒诅。这就是我所说教会从以色列来的危险。我们可以祝福以色列,然后蒙福;也可以咒诅以色列,然后受咒诅。这是上帝和亚伯拉罕及其后裔所立的约。这世上有些国家和帝国就曾经咒诅以色列,后来从世上消失。回去看看埃及,今天没有埃及人了。今天的埃及都是阿拉伯人,没有埃及人。埃及原本是古代国势最强盛的国家,他们盖了金字塔,我不知道他们怎么办到的。他们当时统治世界,如今却不在了。
我想到亚述帝国,他们留下壮观的纪念碑。但亚述咒诅以色列,如今不在了,消失了。我想到巴比伦帝国,不在了;我想到希腊帝国,不在了;我想到罗马帝国;不在了。历代以来的国家和帝国都是。后来希特勒大举杀害上帝的百姓,他不在了。他本想在德国建立第三帝国,他说要建立一千年的帝国,但不到20年,他就化为尘土,帝国也跟他一起灭亡。要从历史学到教训。至今只有一个国家仍在,就是许多帝国咒诅的以色列,英国也是一样。年,英国洗手不干,说受不了以色列,说不要再保护以色列。结果不到五年间,大英帝国就瓦解了。如果违背亚伯拉罕之约的国家会灭亡,违约的教会也一样。教会如果敌挡上帝的选民,就会有危险。
第四件事是:教会对以色列有责任
末世渐渐接近,我们必须记住:我们对以色列有什么责任?我指的是以色列民,不是以色列地或以色列国,因为人比国家重要。有一半的犹太人仍在美国和其他地方,我想的是人民,我们对以色列民的责任,首先是支持他们。这个立场会越来越不受欢迎,越来越难坚持。但我相信上帝要我们支持以色列。支持以色列的人会越来越少,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已经越来越不坚定,其他国家纷纷离弃以色列,圣经说以色列 会落单。
1:教会必须支持以色列
我很高兴看到,即使在年代初期,纳粹大屠杀刚展开时,德国仍然有一些牧师支持以色列。其中一个牧师叫保罗.史奈德,他的教会位在柏林市郊,他是我敬佩的英雄。他讲道反对希特勒,他支持以色列。他的教会警告他,拜托别再讲这些,他们会来抓你。连市议会都求保罗史奈德牧师别再传讲这些话,免得为自己、家人和教会招来祸害。但他仍继续传讲。有一天凌晨四点,盖世太保通常在这个时间抓人,他被抓走了,上了德*的卡车,被带到集中营。从此和妻子永别,他付了代价。
我有他从狱中写给教会会友的书信,有个词经常出现在他信中。我一一画了底线,几乎每段都会出现这个词。那就是“喜乐”、“喜乐”。他在集中营里写的信竟然充满喜乐。我记得使徒保罗从狱中写信给腓立比教会,那卷书信也是充满喜乐的字眼。你们要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要喜乐”。而他人竟是在狱中,史奈德后来死在集中营。但我很期待见到他,我要和他握手。对他说:你信靠主,支持祂的选民。在犹太人不受欢迎时,你支持他们。今天在美国支持以色列,虽然还不用付代价,但将来有一天,支持以色列的人,会付上代价。在我的国家英国已经是这样了,支持以色列的人会被视为疯子。所以我们的 个责任,就是支持上帝的选民。他们是我们的未来,我等一下会解释。
2:其次教会要与以色列一同受苦
等我们进入大患难,受苦最多的两群人,将是基督徒和犹太人。苦难会把我们连结起来,让我们合一。我心目中有个英雄,是个女宣教士。她去刚果宣教的年代,内战正打得激烈。她和一个修女被叛*抓去,两人不断遭到叛*士兵强暴。她这个基督徒宣教士跟一个天主教修女躺在地上,两人都遭到士兵轮暴。她说:当你处在那种情况下,不会在意彼此属于什么教派。这句话我永远忘不了!她们一起为主受苦,这才是最重要的。基督徒和犹太人在大患难时期受苦时会连合起来。这种经历最能够让基督徒和犹太人连合。
3:教会有责任向犹太人传福音
我相信很多基督徒忽略了这个责任,根本想都没想这件事,但这是我们的责任。当我们说“基督”时,这不是耶稣的姓,我们都把这当作耶稣的姓,彷佛“耶稣”是基督教名字。“基督”是祂的姓,但“基督”不是一个名字。“基督”意思是犹太人的王-“受膏者”。这是希伯来文“弥赛亚”的希腊译文-“受膏者”。你每次说“基督”这个词都要想到:你是在讲“犹太人的王”。
保罗在《罗马书》中也说:他欠犹太人的债,他必须优先传福音给犹太人。我们不管去哪个国家宣教,都应该照这个顺序传福音。先传福音给犹太人,如果犹太人不听,再转向外邦人传福音。但福音首先是传给犹太人的,上帝的新约是要给以色列家犹大家,这是上帝起初的本意。虽然犹太人会 信主,但我们有责任向他们传福音。
我有很多机会向犹太人讲道,甚至去过犹太正教会堂,那里很难进去。但我每次去讲道,一定会讲弥赛亚耶稣。他们知道我会讲,他们知道我是基督徒会讲这个,所以我一定都会讲。他们知道我爱犹太人,知道我讲这个是出于爱。我不是要提醒他们过去受过多少苦,我不想挖掘过去。我是想跟他们分享福音的好消息。
第五件事是:教会应该记住教会和以色列共同的归宿。
圣经有件事讲得很清楚,就是外邦人的日子有一天会结束。上帝已经订好数目,将来要让多少外邦人进入祂的国度。使徒保罗说等那个数目的外邦人都进入后,上帝的注意力会再度转移到犹太人身上。起初跟随基督的,是犹太人; 跟随基督的,也会是犹太人。犹太人在起初归主,在末世也要归主。你知不知道公元70年圣殿被毁时,耶路撒冷有四分之一的犹太人信耶稣?他们全逃出被围困的耶路撒冷,因为相信耶稣的话。耶稣早就警告他们要逃离耶路撒冷,甚至不要回家收拾行李,要赶快逃走。而信耶稣的犹太人,请原谅我不喜欢把犹太人叫做基督徒,我称他们为信主的犹太人。在公元70年犹太信徒相信耶稣的话,在罗马*队围困耶路撒冷的时候,所有信耶稣的犹太人都离城,渡过约但河,来到一个叫佩拉的地方,他们全都活下来。但留在耶路撒冷的犹太人都死了,耶路撒冷遭围困,景况凄惨。为了活命,妇女必须煮食自己的孩子。犹太史学家约瑟夫描述了那凄惨的景况。信耶稣的犹太人则逃过一劫,因为他们听从耶稣的话。
初代教会对犹太人影响极大。根据《使徒行传》记述,有成千上万人信主,连在那段期间都是。等外邦人信主的数目满足之后,圣经说,上帝会开始把犹太人带进来。是不是很令人兴奋?所以外邦人的日子会结束,然后犹太人的日子又会重新开始,他们在 会归主。以色列全家要得救,我们要成为一个新造的人,然后我们会永远住在一个城市里,那城叫做新耶路撒冷。在大门和根基上会刻24个名字、24个全都是犹太名字。不会刻马丁路德的名字、不会刻奥古斯丁的名字、不会刻加尔文的名字、不会刻戴德生的名字。刻在上面的是24个犹太名字。所以你 会住在一个叫新耶路撒冷的犹太城中。
圣经 描述以色列的神与百姓一同居住在新地上。我实在无法想象,但我非常期待。那一天和那个地方,多么令人期待!犹太人和外邦人一起住在新耶路撒冷。城墙上、城门上和根基上刻了24个犹太名字,那是我们未来的归宿。我们将亲眼见到上帝的面;上帝的儿子也会在那里,到那时,不再有太阳、不再有海、不再有罪、也不再有性。我告诉你,到时候你根本不会想念这些,你会兴奋到忘记这些。因为你会跟主在一起,跟天父和祂的儿子在一起。永远住在那里,直到永远。永永远远都住在一起!阿们!
DavidPawsonIHOPKCGoodTV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jj/6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