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

海底两万里第二十八章造访红海


60cm左右(保护眼睛,健康用眼)●转发朋友,一起学习。第二十八章第二部第四章红海(造访红海)这一章讲来到红海,介绍红海的地位置、大小、恶劣环境,名称来历,红海的动植物等,并将穿越地下通道到地中海。1月29日,锡兰岛在海天线上消失,鹦鹉螺号以二十海里的时速穿行在马尔代夫群岛与拉克代夫群岛之间的航道上,航道扑朔迷离,宛若迷宫。它居然绕基丹岛航行,这个岛是珊瑚岛,瓦斯科·达·伽马〔1〕于年发现,拉克代夫群岛十九个主要岛屿之一,地处北纬十度至十四度三十分,东经六十九度至五十度七十二分之间。〔1〕瓦斯科·达·伽马(—),葡萄牙航海家,曾任葡萄牙驻印度总督。我们从日本海出发至今,已经航行了一万六千二百二十海里,即七千五百法里。第十四章讲到,“根据巴黎子午线,西经一百三十七度十五分,北纬三十度七分,也就是说,距日本海岸约三百海里。今天11月8日,正午时刻,我们从此开始海底探险旅行。”阿龙纳斯和鹦鹉螺号是从日本海出发,开始探险旅行的。第二天,1月30日,鹦鹉螺号浮出洋面,已看不到任何陆地了。取道西北偏北方向,朝阿曼海开去,阿曼湾夹在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之间,是波斯湾的出海口。这显然是一条死胡同,不可能有通道。尼摩船长到底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我也说不上来。加拿大人对此颇感不快,那天他来问我,我们往哪儿走。“船长满脑子奇思妙想,尼德师傅,他带我们去哪儿我们就去那儿吧。”“这次奇思妙想不会把我们带多远去,”加拿大人回答道,“波斯湾没有别的出口,如果我们往里进,到头来我们还得急忙往回走。”“太好了!我们就有去有回,兰师傅,过了波斯湾,假如鹦鹉螺号想问津红海,那么曼德海峡恭候光临,随时准备为它提供通道。”“不用我说您也知道,先生,”尼德·兰答道,“红海并不比波斯湾开放到哪儿去,因为苏伊士运河还没有凿通,即使开通了,像我们这样神秘的船只也不会贸然在船闸林立的运河上去闯关。因此,红海仍然不是我们回欧洲要走的路。”“正因为如此,我并没有说我们将回欧洲。”“那您的意思是?”“我猜想,访问阿拉伯和埃及奇异的海域后,鹦鹉螺号将折回印度洋,可能穿越莫桑比克海峡,可能绕道马思克林群岛海域,然后抵达好望角。”“一旦到了好望角又怎么样?”加拿大人问,特别加重了语气。“那就好,我们将进入大西洋,我们对这片大洋还陌生着呢。啊呀!尼德朋友,这么说,这次海下旅行让您感到厌倦了吧?这么说,层出不穷的海底奇观您也玩腻味了吧?可我呢,如果就此草草终止这种旅行,我会后悔一辈子,能得到这样好的机会进行海底旅行的人毕竟寥寥无几呀。”“可您知道吗?阿龙纳斯先生,”加拿大人回答道,“我们被囚禁在鹦鹉螺号船上马上就三个月了。”“不,尼德,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所以我既不计算日子,也不过问时刻。”“但结局呢?”“时间到了就有结局。再说了,我们对此毫无办法,我们争来争去毫无用处。我的好尼德,要是您来告诉我:‘逃跑的机会到啦!’那我会同您商讨对策。但现在情况不是这样,对您直说了吧,我不认为尼摩船长会下决心到欧洲海域去冒险。”通过短短的对话,大家可以看到,我已经成了鹦鹉螺号迷了,潜移默化,俨然是尼摩船长的化身。尼德·兰也无可奈何,只好嘀嘀咕咕地结束了谈话:“话倒说得头头是道,可依我看,哪里有束缚,哪里就没有欢乐。”阿龙纳斯三人讨论尼摩船长会把他们带到哪里去。尼德·兰想回家,而阿龙纳斯却兴致勃勃地想继续旅行,进行科学探险研究。又过了四天,到了2月3日,鹦鹉螺号造访阿曼海,速度或快或慢,潜水或深或浅地游荡着。它好像徘徊歧路,东游西逛,不知走哪条路好,但它从未跨越北回归线一步。离开阿曼海的时候,我们与马斯喀特城打了个照面,这是阿曼国最重要的城市。我很欣赏这个城市奇特的景观,四周有黑色巉岩簇拥,白色的宅院和城堡在黑岩的衬托下格外显眼。我看到了市内清真寺的圆穹顶,塔尖优雅别致,超凡脱俗,寺院清新爽朗,草木青葱。但这只是过眼烟云,鹦鹉螺号很快就潜入波涛汹涌的阴沉海域了。然后,鹦鹉螺号又沿着马赫拉和哈德拉毛一带的阿拉伯海岸航行,拉开距离六海里,沿岸峰峦起伏,几处古代名胜遗迹依稀可见。2月5日,我们终于开到了亚丁湾,海湾酷似漏斗,插进曼德海峡,让印度洋的海水灌进红海。2月6日,鹦鹉螺号在水面上航行,亚丁港在望。亚丁港城雄踞在岬角上,脚下只有一条狭窄的地峡与大陆相连,态势颇像难以通关的直布罗陀。年,英国人占领了亚丁港,并构筑了防御工事。我远远看见城里的八角塔清真寺,历史学家埃德里西〔2〕说,这座城市过去曾是沿岸最富有、商业最繁荣的货物集散地。〔2〕埃德里西,12世纪阿拉伯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我原以为,尼摩船长一旦到达这一点,便会往回走,但我估计错了,令我大吃一惊的是,他恰恰不这么干。1.一路自由漫行。2.亚丁的位置和比喻,告诉我们,过了亚丁湾,穿过漫德海峡就是红海。第二天,2月7日,我们开进曼德海峡,在阿拉伯语里,曼德海峡之名有“眼泪之门”的意思。海峡宽二十海里,长度却只有五十二公里,鹦鹉螺号如果全速前进,穿越海峡只用一个小时就足够了。但我什么也没看见,连丕林岛也不明下落,英国*府利用丕林岛加强亚丁湾的海防阵地。这里水道狭窄,英国和法国轮船太多,来往于苏伊士、加尔各答、墨尔本、波旁岛、毛里求斯诸线,航路拥挤不堪,鹦鹉螺号不便在这里抛头露面,只好小心翼翼地在水下潜航。中午,我们终于开始耕耘红海波涛。红海,这个圣经传说中的名湖,即使下雨也很难使水温凉爽下来,又无大江大河往里注水,而海水却在不断蒸发,就像被水泵把水抽走一样,水位每年下降一点五米!多么奇特的海湾,其环境闭塞,条件状似湖泊,说不定到时候会完全干涸的;就这点看,红海远不如它的两个邻居里海和死海,因为里海和死海量入为出,蒸发和入注的水量正好平衡,水位也就不会下降。红海全长两千六百公里,平均宽度两百四十公里。在托勒密王朝〔3〕和罗马皇帝统治时代,红海曾是世界商贸的交通要冲,苏伊士运河的开凿将恢复红海的重要地位,而苏伊士铁路的开通已重振了部分雄威。〔3〕托勒密王朝,即希腊化的埃及国家,为亚历山大大帝部将托勒密(一世)于公元前年所建,马其顿、希腊人掌握 权力,强盛一时。1.我们进入了红海。2.介绍红海的大小、位置、环境等情况我大可不必挖空心思揣摩尼摩船长的心血来潮之举,他竟然决定把我们带到这个海湾来。但我毫不保留地支持鹦鹉螺号进入红海。它中速行驶,时而浮出水面,时而潜入水中,以避开过往船只,这样一来,我就可以在水下和水上观察这片奇妙的海域。2月8日,天刚蒙蒙亮,木哈港就在我们眼前亮相,城市已沦为废墟,炮声一响,城墙便会纷纷坍塌,只有几棵椰枣树七零八落,绿荫犹存。想当初,木哈港曾是商业重镇,市内有六个集市,二十六座清真寺,城墙宛若腰带,全长三公里,有十四座城堡坐镇其间。而后,鹦鹉螺号抵近非洲海岸航行,因为这一带海水较深。透过洞开的玻璃窗口,清澈晶莹的海水让我们大饱眼福,可以尽情观赏千姿百态、光彩夺目的珊瑚丛和披着绿色海藻皮毛盛装的礁岩断面。奇观异景,简直无法形容;千变万化,一言难尽,更不知从何下笔去描绘利比亚海岸成群的暗礁和林立的火山岛之间的万千景象了!正是在这一带,植形动物无不打扮得花枝招展,争奇斗艳,而鹦鹉螺号便不失时机贴近东海岸。这就是蒂哈马海岸,因为这一带是植形动物的温床,不仅在水下花团锦簇,而且在水上也纵横交错、枝繁叶茂,有的甚至冒出水面十几米,水上长势反而更为蓬勃,但不如水下色彩瑰丽,因为海水湿润,水温有利于植形动物的保鲜。就这样,在大厅的景观窗前,我不知度过了多少如醉如痴的时光!在大船探照灯的照耀下,我不知欣赏过多少海洋动植物新品种!扇形菌,深灰色的海葵,状似潘神〔4〕排箫的笙珊瑚,在石珊瑚孔洞中繁衍、底部有短螺纹的红海特产贝,以及数以千万计、我从未见识过堪称珊瑚骨标本的普通海绵。〔4〕潘神,希腊神话中的山林、农牧神,人身羊腿,头上长角,爱好音乐,发明排箫,经常带领山林女神尽情歌舞。在船中观察两岸的城市,和水中的各种动植物。海绵纲,作为水螅类动物的 纲,正是由这种奇形怪状、用途非常广泛的海洋产品构成的。尽管某些生物学家坚持认为海绵是植物,但它并不是植物,而是 一目的低级动物,是排在珊瑚后面的一种珊瑚骨。海绵的动物性质不容置疑,人们甚至无法接受古人所谓的动植物中间说。不过,我必须指出,生物学家们对海绵的肌体构造认识并不统一。有的人认为,这是一种珊瑚骨;另一些人,比如米尔纳-爱德华兹先生,则认为这是一种单一的独立的个体。海绵纲大约有三百多种类,大小海洋均有分布,乃至江河湖泊都可见到,因而有“河绵”之称。但是,海绵最钟情的海域是地中海、希腊群岛海域、叙利亚沿岸地带以及红海。这些海域是细软海绵滋生繁衍、生长发达的好地方,所产海绵每块高达一百五十法郎,如叙利亚的金海绵、柏柏尔国家的硬海绵等等。既然苏伊士地峡难以超越,受到阻隔无法指望到地中海东岸考察这类植形动物,那我只好在红海水域一睹为快了。于是,我把康塞尔叫到身边来,此时鹦鹉螺号正紧贴着美礁林立的非洲东海岸缓慢航行,潜水深度平均八至九米。这里生长的海绵奇形怪状,千姿百态,有的像把柄,有的似树叶,有的如球果,有的像指掌。渔民们称它们为花篮、花萼、线团、鹿角、狮爪、孔雀尾、海神手套,名副其实,恰如其分,而且更富有诗意,令专家学者自愧不如。海绵的再生能力很强,布满毛细孔的纤维组织吸进海水后,经过肌体的收缩运动,会不断地渗出粘糊糊的胶状液汁,滋润再生后的新细胞,然后排出体外。水螅体死后,胶状体便会变质腐烂,释放出氢氧化氨,只剩下角质或胶质纤维,家用海绵就是由这种纤维做成的,红棕色调,然后再根据不同的弹性、渗透性和耐泡性,派上各种不同的用途。这些海绵珊瑚骨粘着在礁石和软体动物的贝壳上,甚至可以附着在水草的枝杈上。它们见缝插针,无孔不入,或花枝招展,或婷婷玉立,或倒挂金钟。我告诉康塞尔,采集海绵有两种办法,或用网捞,或用手采。手采当然要用潜水员,手采效果更可取,不会破坏海绵的角质纤维组织,自然就可以卖出好价钱。与海绵共生的还有许多其他的植形动物,主要有体态优雅美观的水母;软体动物的主要代表是名目繁多的乌贼,奥尔比尼认为乌贼是红海的特产;爬行动物以海龟属的维氏龟为代表,这种海龟肉质细嫩而富有营养,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1.重点讲解海绵纲动物的归属、种类、样子、采集方法。2.讲解与海绵共生的其他动物。这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博学多知。红海鱼类品种繁多,历来引人注目。鹦鹉螺号的拖网打捞上来不少鱼,不妨把最常见的罗列如下:鳐鱼,其中有一种鱼身椭圆,砖红色,身上有大小不等的蓝色斑点,因长有一对齿状尖吻而很容易辨认;银背阿尔纳克鱼;尾部有斑点的魟鱼;啤酒杯鱼,披着两米长的宽大斗篷在水中飘荡;嘴里不长牙的无齿鱼,这是近似角鲨的软骨鱼;身长一点五英尺的驼背鲀,背顶有鳞板突出,状似驼峰;鼬鳚,名副其实的海鳝鱼,银白色的尾巴,淡蓝色的脊背,褐色的腹部镶白边;三色松鱼,身有金*色的浅纹,竟有法国国旗的三种颜色;身长四分米的加氏鳚鱼;风流倜傥的鲹鱼,身上有七道黑横纹,蓝*双色鳍,金银鱼鳞满身;还有锯盖鱼,*头火鲻鱼,樱嘴鱼,隆头鱼,鳞鲀,虾虎鱼等,以及成千上万的其他海鱼,我们穿越海洋时大都见识过。讲解红海品种繁多的鱼类,体现了作者的博学多知,表现了大海的丰富与伟大。2月9日,鹦鹉螺号漂浮在红海最宽阔的海面上,在西海岸的萨瓦金与东海岸的孔菲扎之间,两岸直线距离一百九十海里。当天中午,尼摩船长测定方位后,便登上平台,我正好也在上面。我已打定注意,若打听不出他今后的行动计划,我决不会轻易让他下去。而他一看见我,便立即走了过来,风度翩翩地递给我一支雪茄烟,并对我说:“太好啦!教授先生,红海好看吧?海中掩藏的宝藏奇妙无穷,您都一一看得过来吗?红海的鱼呀,植形动物呀,海绵花圃呀,珊瑚森林呀,还有海边城市遗址,您是不是也有所领略?”“是的,尼摩船长,”我答道,“鹦鹉螺号妙不可言,十分适合这类研究。啊!这是一条聪明的船。”“没错,先生,鹦鹉螺号聪明、无畏、坚不可摧!它既不怕红海的暴风骤雨,也不畏惧红海的潜流和暗礁。”“的确,”我说,“红海环境恶劣是榜上有名的,如果我没有弄错,在古代,它就臭名远扬了。”“名气臭得很啊,阿龙纳斯先生。古希腊和拉丁历史学家们没人说过它的好话。斯特拉波〔5〕说,在风季和雨季里,红海航行尤其艰难。阿拉伯人埃德里希曾把红海称作科尔珠姆湾,说红海沙滩埋没过多少过往船只,无人敢在夜间航行。他不客气地说,红海是飓风肆虐之海,那里暗礁凶岛星罗棋布,无论是在水下还是在水上,对航海人‘有百害而无一利’。不错,此类言论,在阿利安〔6〕、阿加塔希德〔7〕和阿特米德罗斯〔8〕的著作中都可以找到。”〔5〕斯特拉波,古希腊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6〕阿利安,古希腊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7〕阿加塔希德,古希腊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8〕阿特米德罗斯,古希腊地理学家和作家。“很明显,”我解释说,“那是因为这些历史学家未能搭上鹦鹉螺号航行。”“没错,”船长笑着回答,“就此而论,现代人并不比古代人先进。找到蒸汽机械动力居然要花好几个世纪!谁知道过一百年后,能不能出现第二艘鹦鹉螺号!进步太慢了,阿龙纳斯先生。”“的确如此,”我答道,“您的船比时代超前了一个世纪,也许超前了好几个世纪。这样的秘密却将同它的发明者同归于尽,真是大不幸啊!”阿龙纳斯与尼摩船长交流红海的恶劣环境,和鹦鹉螺号的无往不前。尼摩船长没有回答我的话,沉默片刻后,他说:“您刚才对我提起古代历史学家关于红海航行危险的言论,对吧?”“不错,”我答道,“不过,他们的恐惧感是不是言过其实了?”“是,又不是,阿龙纳斯先生,”尼摩船长回答我说,我仿佛觉得他成了红海的当家人了,“现代船只建造条件良好,船体坚固,靠蒸汽动力机械可以掌握方向,在红海航行并没有多大危险,但对古代船只来说,却是险象环生,凶多吉少。设身处地想一想,古代最早的航海家乘木船渡海要冒多大的风险,他们的船板全靠棕绳拼接,用捣碎的树脂填塞木版缝隙,然后涂上海狗油脂。他们甚至没有测定方向的工具,只是凭感觉在不太熟悉的水流中随波逐流。在这样的条件下,不发生海难事件才怪呢。但是,在我们的时代,那些来往于苏伊士和南部海域的客运和货运轮船再不必害怕红海的怒涛了,即使顶着季风航行也不再担惊受怕。现在船长和旅客出发前不必再祈求神灵的保佑,回来后也不必携带花环、头扎金色彩带到附近的神庙去顶礼膜拜、感恩戴德了。”红海对古代航海有极大的风险,对现代航海不再有风险,因为科技的发展。“我赞成您的看法,”我说,“我好像觉得,蒸汽把水手们心中的感恩之情都给吹掉了。不过,船长,您似乎对红海有专门的研究,您能不能告诉我红海名称的来历?”“关于这个问题,阿龙纳斯先生,至今有多种解释,您想知道14世纪一位编年史家是怎么说的吗?”“洗耳恭听。”“这位史学家说得天花乱坠,声称红海是以色列人过后才得名的,当时追逐以色列人的法老*队葬身红海,就是因为摩西祈祷的结果〔9〕。〔9〕典出《旧约·出埃及记》。摩西带领以色列人逃出埃及,来到海边,把耶和华赐予的手杖伸向大海,海水立刻自动分开,退出一条通道让以色列人通过,法老*队急忙追入海底,摩西等以色列人上岸后即再次伸出神杖祈祷,海水重新合拢,法老全*覆没,鲜血染红了海水。红海由此得名。作为奇迹象征,海水变成殷红,从此名正言顺,红海别无他名。“这不过是诗人的解释,尼摩船长,”我回答道,“我不会满意神话的解释。因此,我想听听您个人的意见。”“那我就谈谈我个人的看法。依我看,阿龙纳斯先生,我认为红海这个称谓应是希伯来语EDROM的译名。古人之所以叫它红海,是因为这里的海水有一种特殊的颜色。”“可是,直到现在,我看到的只是清澈的波涛,没有任何特殊的颜色嘛。”“毫无疑问。不过,往海湾里面走,您就会看到这种奇特的现象。我记得我曾看到图尔湾赤红一片,简直像血湖。”“出现这种颜色,您是否认为是微生物海藻造成的?”“是的。这是一种紫红色的胶状物质,是由红色束毛藻的胚芽分泌出来的,每平方厘米就约有四万个胚芽。我们到图尔后,您也许就可以遇见这种景象。”讲红海名称的神话来历,和科学解释。“这么说,尼摩船长,您不是 次带领鹦鹉螺号光临红海的吧?”“可不是,先生。”“刚才,您谈到以色列人走出红海而埃及人却葬身红海,那么,敢问您是否在海底发现过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遗迹?”“没有,教授先生,有冠冕堂皇的理由。”“什么理由?”“那就是,摩西带领臣民走过的地方,现在已经积满大量泥沙,就是骆驼跋涉而过也湿不了大腿。水浅难行船嘛,更不用说我的鹦鹉螺号了。”“这是什么地方?……”我问。“这地方在苏伊士往上一点,海峡过去是一个很深的港湾,当时红海一直延伸到咸水湖。现在,且不论这条通道是否出现过奇迹,反正以色列人曾经在此大举渡海,最终抵达‘希望之乡’〔10〕,而法老的*队也确确实实是在这个地方葬身鱼腹的。因此,我想,如果在泥沙里进行挖掘,一定可以发现大量古埃及兵器和用具的。”〔10〕典出《圣经》。先驱亚伯拉罕七十五岁时,听到耶和华的召唤,上帝要他离开祖居,到迦南另建新居。迦南便是他的“希望之乡”。后人常用此典故来指向往的安居所在。“那当然,”我回答道,“应当寄希望于考古学家,只是迟早的问题,苏伊士运河凿通后,地峡上就会建起新的城市。但对于鹦鹉螺号这样的潜水船来说,运河毫无用处。”“没错,但对全世界却很有好处,”尼摩船长道,“其实古人早已明白,沟通红海和地中海的交通对商贸活动至关重要,但是他们却怎么也没想到要挖一条直通的运河,他们把尼罗河当作中转站。如果传说可信的话,连接尼罗河和红海的运河很可能是在舍索斯特利斯〔11〕时代就开始挖凿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公元前年,尼科〔12〕启动运河开凿工程,引尼罗河水流经阿拉伯半岛隔海相望的埃及平原。沿着运河上溯而行需要四天时间,河床很宽,两条三层桨战船可以对开。希斯塔斯普之子大流士〔13〕继续开凿,工程可能在托勒密二世时期竣工。斯特拉波亲眼看到了运河的通航。但由于布巴斯特附近的运河起始点到红海之间的坡度不大,一年中只有几个月可以通航。一直到安敦尼王朝〔14〕,运河一直用于商业运作,之后运河被废弃,泥沙堆积,再后来,哈里发欧麦尔〔15〕下令修复, 又于至年间,被哈里发曼苏尔〔16〕填平,目的是想阻止敌人通过河道运送粮草到反抗他的穆罕默德·本·阿布杜拉那里。在远征埃及时,你们的波拿巴将*就曾在苏伊士沙漠中发现过古运河工程的遗迹,而且在返回哈加罗特前几小时,突然受到潮水的冲击,差点葬身鱼腹,出事地点就在三千三百年前摩西曾经扎营的地方。”〔11〕舍索斯特利斯,古埃及第十二王朝法老,舍索斯特利斯三世曾远征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并开挖运河。〔12〕尼科,又称尼科二世,古埃及法老(约前—前)。〔13〕希斯塔斯普,古波斯帝国行省总督,其子大流士一世为古波斯帝国国王(前—前)。〔14〕安敦尼王朝,前期罗马帝国的第三个王朝(96—),前后共历七位皇帝统治,是罗马帝国的稳定鼎盛时期,有许多水利工程遗迹犹存。〔15〕哈里发,阿拉伯语音译,意为继承者或代理人,伊斯兰教和伊斯兰国家 的称号。欧麦尔是穆罕默德的第二位继承者,四大正统阿里发之一。〔16〕曼苏尔(—),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说得好,船长,开凿运河,沟通两海,把西班牙的加的斯与印度之间的路程缩短九千公里,古人不敢做的壮举,雷赛布〔17〕先生却做到了。不久的将来,他一定会把非洲变成一个巨岛。”〔17〕雷赛布(—),法国外交官、工程师、企业家。年成立“苏伊士运河公司”。年苏伊士运河竣工通航。年成立“巴拿马运河公司”。“是啊,阿龙纳斯先生,您有权为您的同胞感到自豪。这是一个为民族争了光的人物,他的业绩胜过那些最伟大的船长!开始的时候,他同其他人一样,遇到了许多麻烦和波折,但他天生意志坚强,最终大获全胜。想起来却也令人伤心,这么大的工程,本应该是一项国际性的合作工程,本足以让当权者流芳百世,可最终只能靠一个人的能力去取得成功。因此,光荣属于德·雷赛布先生!”“对,向这位伟大的公民致敬。”我回答道,尼摩船长刚才慷慨激昂的讲话语气让我大吃一惊。介绍红海摩西的历史事件,和运河典故。“很可惜啊,”他又说,“我无缘带你们穿越这条苏伊士运河,但后天,你们可以看到塞得港的长堤,那时,我们已到地中海了。”“上地中海?”我嚷嚷起来。“是的,教授先生。很吃惊吧?”“让我吃惊的是,后天就到地中海了。”“真的吗?”“是真的,船长,自从我上了您的船以来,我不得不养成一种习惯,对一切东西都不大惊小怪。”“那这次何来吃惊呀?”“我对鹦鹉螺号可怕的速度感到吃惊,如果后天要到达地中海,您就必须沿着非洲海岸航行,绕过好望角,突飞猛进才行!”“谁告诉您要环非洲航行,教授先生?谁说绕道好望角了!”“除非鹦鹉螺号能陆地行舟,除非它能从地峡下面钻过去……”“就是从地峡下面过去,阿龙纳斯先生。”“从下面……”“没错,”尼摩船长沉稳地回答,“长期以来,大自然就在这狭长的地峡下面做好了人类如今正在其地表上做着的文章。”“什么!有通道?”“是的,有一条地下通道,我命名为‘阿拉伯地下水道’。地道始于苏伊士城,直通培琉喜阿姆湾〔18〕。”〔18〕培琉喜阿姆湾,古埃及地名,今塞得港附近。“这么说地峡只是流沙构成的了?”“流沙层相当深。直到五十米深处才有坚硬的岩石层。“这条通道是您碰巧发现的?”我问道,心里越来越莫名其妙了。“碰巧加推理,教授先生,甚至可以说,推理多于碰巧。”“船长,我姑妄听之,但耳朵不肯接受。”“啊,先生!历来就有充耳不闻的人。这条通道不仅存在,而且我已经利用了好几次。若无这种经验,我今天岂能来冒险钻红海这个死胡同。”“恕我冒昧,敢问您是如何发现这条通道的?”“先生,”船长答道,“彼此不再分离的人之间不存在任何秘密。”我没有理睬他的弦外之音,只等待尼摩船长说下去。“教授先生,”他对我说道,“生物学家的简单推理导致我发现了这条通道,而且只有我一个人知道。我曾发现,红海和地中海有些鱼种完全一样,如鼬鳚、松鱼、鱾鱼、狼卢、银汉鱼、飞鱼等。事实不容置疑,我便寻思这两海之间是不是有沟通的可能。如果有通道存在,地下海水势必从红海流向地中海,因为红海水位比地中海高。于是我在苏伊士附近捕捉了大量的鱼,在鱼尾上装了铜环,然后把鱼放生海里。过了几个月,我在叙利亚沿岸捕获了几条带铜环标记的鱼。两海通道昭然若揭。于是我同鹦鹉螺号一起寻找通道,终于找到了,并冒险通过,不久,教授先生,您也将穿越我的阿拉伯地下水道。”尼摩船长在红海将从阿拉伯地下水道,穿越到地中海。第二部第四章阅读测试题填空题1.尼摩船长将从地下通道穿越到地中海,这条地下通道是()。2.红海的颜色是红色,原因是()。第二部第四章阅读测试题填空题1.尼摩船长将从地下通道穿越到地中海,这条地下通道是(阿拉伯地下水道)。2.红海的颜色是红色,原因是(海里有大量的红色束的毛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jj/5247.html

蒙ICP备2023004182号-1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