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

马晓霖多重因素叠加,巴勒斯坦不断被边


白癜风医师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98817.html

今日午后,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西溪学者(杰出人才)、曾常驻加沙三年的前新华社记者、环地中海研究院院长马晓霖教授将做客上戏艺术书店,与大家探讨加沙局势。

现转发两篇源自上海东方卫视和《北京青年报》的两篇分析文章,供大家提前学习。

近日,以色列与哈马斯激战11天后,双方终于摁下了停火键。曾一度被边缘化的“巴以问题”重回大众视野,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马晓霖教授在5月3日接受了上海东方卫视《环球交叉点》栏目的采访,并发表了个人看法。

主持人:时隔七年,巴以为何冲突再起?

马晓霖:一是格局发生变化。尤其是美国拜登*府上台后,较特朗普一边倒亲以的立场有所回摆。二是几个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对巴勒斯坦搞“越顶外交”,它被边缘化的情况加剧。三是美国与伊朗将进行伊核问题谈判,加上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内部的选举,(多重因素叠加)。

关于哈马斯武装能力升级,马晓霖教授表示:哈马斯做了7年时间的长期准备,是饱和式的攻击。并且这次从心理战的层面讲,它学以色列事先公布袭击目标,打“*治牌”,不一定要对以色列平民造成伤亡。哈马斯声音比较弱,不会作秀,但也公开声明,提前发出警告,目标不是 平民。这次一是饱和攻击,二是扩大纵深,三是包括像击中储油罐这样的战略目标,以震撼以色列的安全感。用无人机超低空飞行,用气球向以色列投掷燃烧品,手段五花八门。

主持人:以色列“定点清除”,对哈马斯打击有多大?

马晓霖:哈马斯是一种意识形态,是巴勒斯坦民族斗争的组成部分,哈马斯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不是简单的肉体消灭能解决的问题。内塔尼亚胡前不久说:我们对哈马斯的*策是剿而不灭,这样 以色列的国家利益。留下哈马斯可以和阿巴斯的法塔赫这样的温和派形成抗衡,使巴勒斯坦永远不能形成一个统一的谈判代表。所以从上个世纪80年代哈马斯诞生到后来,外部给的钱,实际上都是以色列*府给哈马斯的。

主持人:巴勒斯坦内部分裂,给解决巴以问题带来了什么挑战?

马晓霖:哈马斯和以色列强硬派是一对“好兄弟”,都是为了各自的选票。根据民调,哈马斯不仅可以完全控制加沙,约旦河西岸——法塔赫的传统地区,很多选票也流向了哈马斯。这种情况下,选举对温和派的阿巴斯是不利的,它只好通过推迟来做更多准备。这件事直接刺激到哈马斯,所以利用斋月发动火箭弹袭击。

主持人:有网民说这是反以事业的“巴勒斯坦内卷”。

马晓霖:可以这么说。自年自治协议开始,哈马斯是被边缘化的。但是主和派成立自治*府后,经济没搞好,和谈没下来,最终导致老百姓不满,所以他们重新选择了哈马斯。哈马斯在年夺去了选举的胜利,往后对阿巴斯形成了压迫感。

巴以血战无关中东格局

文章转载自公号:浙外马晓霖

原载:《北京青年报》A年5月日

作者:浙江外国语学院

环地中海研究院院长马晓霖

5月1日,持续11天的新一轮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大规模流血冲突画上休止符。当地时间1日凌晨时起,捉对厮杀的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和以色列*队接受并实施埃及斡旋的停火协议。这场7年来巴以间规模 的武装较量一如此前几次类似冲突,除了造成巨大伤亡外,没有也不会改变中东既有格局,更难以改善巴以关系现状。

综合双方统计,截至停火协议生效,这场被哈马斯称为“圣城利剑”、被以色列冠以“卫墙行动”的血火对决,导致巴方死亡3人,伤余人,以方死亡1人,伤余人。双方物资设施损失暂且难以估计。

这是自以色列吞并整个巴勒斯坦以来,双方爆发的第四次大规模冲突。年1月6日至年1月18日的 次冲突(以方称为“铸铅行动”),双方死亡多人,伤4多人;01年11月14日至1日的第二次冲突(以方称为“护刃行动”),双方死亡人,伤余人;年7月8日至31日的第三次冲突(以方称为“护刃行动”),双方死亡0人,伤近万人。由于实力极其悬殊,加沙地域狭小且人口密度大,尽管以色列尽量 打击,三次冲突依然以巴方伤亡最为惨烈,百倍于以方。

巴以四次大规模冲突有三个共同特点。其一,规模和烈度上升为战役级。其二,哈马斯由以往的“人体炸弹”袭击升级为火箭袭击,以色列则使用除原子弹之外的所有常规近战武器,包括被国际法禁用的白磷弹。其三,哈马斯几乎单枪匹马与以色列较量,加沙地带和以色列中南部成为主要战场,约旦河西岸的其他巴勒斯坦派别全部隔岸观火,进而使这个系列冲突堪称“哈以之战”。

令人不安的是,第四次冲突具有几个新特点。其一,哈马斯火箭袭击能力明显升级,对以袭击更有纵深也更为 。第二,哈马斯动用携带炸药的无人机并突破以色列“铁穹”防御网。其三,以色列采用更为 的“定点清除”“团灭”战术,以及更为强势的舆论攻势。其四,以色列境内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卷入大规模暴力冲突,两大族裔公开对峙前所未见。

这场被世界全媒体实时报道、直播的巴以冲突,缘于土地之争和圣地归属等老掉牙的话题,却不幸被双方*客添油加醋带节奏,变成服务于两厢选举*治的民族主义“姿态秀”和“肉搏战”,让无辜平民的死难和伤残蒙上更强烈的悲剧色彩。

面对这场冲突,国际舆论大致分为三种声音——根据亲疏远近支持哈马斯或以色列的两种对立态度,以及呼吁尽快停火、避免伤及平民的相对超脱、理性的立场。阿拉伯国家泛泛谴责以色列,也不乏保持沉默者,再现了前三次冲突中哈马斯已成“阿拉伯弃子”及和平进程异数的尴尬处境。土耳其和伊朗对哈马斯的声援和支持,既诠释了哈马斯被内部孤立的原因,也凸显了阿拉伯阵营更加分崩离析和阿拉伯民族主义继续衰落的现实,反衬出非阿拉伯力量对中东格局的有力塑造。

美国的表现令人大跌眼镜但并不出人意料,因为偏袒与呵护以色列原本就是美国不可撼动的中东*策基石。美国公开支持以色列“自卫”,及时补充以色列精确制导炸弹武库,并四次阻挠联合国安理会敦促停火止暴的集体努力,为以色列放手报复哈马斯并延续战争提供保护伞。直到国内外舆论忍无可忍且以色列基本达到目标,白宫才建议以色列接受停火。

相比之下,作为本月安理会轮值主席国,中国充分体现了维护地区和平的大国担当。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亲自主持安理会紧急公开会,表达中国关切,提出中国主张,动员国际社会寻找降温止暴和减少人道灾难的路径。此外,王毅再次吁请巴以恢复和谈。中国*府中东问题特使翟隽也多方斡旋活动,集体会见阿拉伯国家驻华使节,积极与巴勒斯坦、埃及*府电话磋商,推动斡旋停火。0日,中国又启动人道主义应急机制,准备向巴方提供紧急援助,帮助开展伤者救治和流离失所者安置等工作。

巴以实现停火,硝烟背后双方弹痕累累各自疗伤,破碎家园可以重建,但彼此冤仇会否进一步加深?以色列建立的隔离墙或可减少“人体炸弹”渗透,却挡不住火箭弹、无人机和燃烧气球袭扰,不归还巴被占领土就难以真正赢得和平。更严峻的是,以色列境内两族大规模冲突表明,隔离墙隔绝了以色列与西岸的联系,强化了犹太国家属性,淡化了青年犹太人的负疚感,也使过去“熟悉的陌生人”阿拉伯邻居变成“外邦人”。看不到这一点,就不能理解相安无事近50年的犹阿两族何以在几十个城镇同时陷入暴力冲突。

跳出巴以看这场冲突,尽管这是中东*治大棋局一角,是地区力量相互博弈和地区国家与域外大国较量的组成部分,但是,巴勒斯坦问题很难摆脱被边缘化的现状,哈马斯与以色列平时小打、隔几年大打的态势,恐怕一时难以改变。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公号:浙外马晓霖

插图源于网络

在此鸣谢

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友朋会在线课堂——

——加入同人读书会学友群——

——推荐阅读——

马晓霖

中东五强十年“主唱”

张松

从波斯到伊朗

殷罡

苏莱曼尼之死应警醒伊朗,波斯民族不能被狂躁的极端思潮毁灭

漫谈伊朗,巴列维王朝与.

行走伊朗

你所不知道的伊朗

唐浩明

从优贡生到铁桶将*

赵林

骑士文学与哥特式教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fz/7942.html

蒙ICP备2023004182号-1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