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
击
上
方
关
注
文
明
和我们一起看文明知中国走世界
“
11月16日是国际宽容日。年诞生的《联合国宪章》序言中写道:“力行容恕,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国际宽容日的目的就在于强调在多元化社会里,应通过普及宽容方面的教育,使人们和谐、和平地生活在一起。
”
硝烟中的文明
◎
策划/于宁赵德润撰文/季燕京支持/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支持/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组委会
△
年4月6日,尼泊尔各地爆发大规模反国王示威活动。图为4月7日反对*支持者堵截加德满都的一条道路。
经常有人说,人类文明史是一部战争伴随的历史。此言并不为过。从世界文明起源至今,战争之手一直是文明进程的重要影响力量之一。即使进入21世纪,战争和暴力冲突仍是人类挥之不去的噩梦。
01
在今天伊拉克及其周边地区的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史称美索不达米亚,曾经是人类文明最密集的地区。距今年到年,从苏美尔文明到巴比伦文明,再到波斯文明,中间年,至少6个文明体生存发展过,各自形成相当复杂的社会体系、文字、国家形态、*体形式和城市等等,人类文明的要素一应俱全。但是,它们都不存在了,为什么?是战争消灭了它们。
△
年8月1日,以色列北部,在一次以色列空*对黎巴嫩村庄艾塔阿沙布村的空袭之后,浓烟滚滚升起。
△
孩子是阿富汗战争 的受害者。8岁的阿克拉姆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冲突迫使他的父母带他移居到巴基斯坦,他像乞丐一样生活,被高压电 ,双臂被截肢。图为年11月,回到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阿克拉姆与朋友们玩足球。
△
由于多年战乱,阿富汗这个有多年悠久历史和文化的伟大国家变得岌岌可危、奄奄一息。现在阿富汗正在慢慢走上恢复国力的道路,但是它的经济依然一团糟,人们身处的环境也危机四伏。图为年10月22日,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一个当地牧羊的孩子赶着他的羊群。
△
年10月10日,苏丹达尔福尔地区,一位抱着婴儿的妇女从村子里的井里打水。袭击随时可能发生,妇女们也警惕着阿拉伯民兵的性侵犯。“武装骑兵队”(阿拉伯民兵自称)已使这一地区饱受灾难。
02
历史进入了21世纪,人们在享用现代高科技文明和经济全球化的成果时,以意识形态对抗为核心的“文明冲突”仍在狼烟四起。人们必须反思,为什么科技文明越发达,战争能力就越强。回顾西方文明的历史,不难看出理性启蒙的双刃剑结果: 是现代核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成果,第二就是改变了文明形态的标准,把人类按意识形态的所谓“主义”分类,每个国家都将归属于某个“主义”。
△
年5月16日,在泰国首都曼谷,一名反*府红衫*对着燃烧的汽车投掷轮胎。
△
年11月3日,在加沙市北部城镇贝哈努的入城处,一群头戴面纱的巴勒斯坦妇女正在试图接近以色列*队的坦克以示抗议。
△
年2月1日,排成人墙的以色列警察与犹太右翼抗议者在约旦河西岸发生冲突。
03
过去,因为战争,那些正在风中消散的传奇和辉煌离我们越来越远,毁灭的文明不会再现,而废墟却留存了无限感慨的空间。封存地下的宫殿与墓葬,散落荒草残垣间的瓦砾,古道西风,瘦马夕阳……保留着一个个不朽的文明发达的故事。
△
年8月9日,格鲁吉亚首府第比利斯,一名男子抱着他在轰炸袭击中遇难的兄弟。
△
年4月22日,在首都加德满都,尼泊尔警察正在驱散抗议者。
△
年开始,苏丹达尔富尔地区冲突不断,许多人称这里发生的一切是种族屠杀。图为达尔富尔地区的“苏丹解放*”士兵。
04
今天,又因为我们的文明水平尚未达到消灭战争的程度,甚至在科技和工业的辉煌中,反而营造了生态的危机,天灾人祸一点都不少,世界文明的脚步将更加沉重。在我们的生活中,战争、暴力冲突这些令人生惧的话题总是被提起,因为在这个星球上它们从未绝迹。暴力冲突的危险总是让人感到这个世界深不可测,以至于我们不得不用文明传播学的视角重新去审视战争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再一次呼吁:和平——这个全世界共同的心愿。
△
年,苏丹达尔福尔地区,85岁的AbuHamidOmar,在武装骑兵队和苏丹*府*袭击和焚烧他所在的村子之后,他是 的男性幸存者,但是身体被烧伤打上了烙印。
△
年5月19日,在科威特与伊拉克边境附近的布卡关押中心内,美国士兵让伊拉克囚犯手持国旗唱国歌,然后自己再向他们敬礼。
△
年8月8日,阿富汗赫尔曼省,美*士兵将颈部中弹的战友抬上直升机。
△
年11月20日,乍得。在一场武装袭击后,村民被迫向中部的难民营进发以寻求庇护,图为他们在树下简单布置安身之地后在篝火前祈祷。
??????
本文节选自《文明》.04月刊
本期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力求百姓信赖北京中科医院几级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dl/1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