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

以色列如何侵略巴勒斯坦迷思与事实


为了合理化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民的种族清洗与压迫,犹太复国主义(锡安主义)运动与以色列持续制造关于当前冲突的谬论,这些谬论掩盖冲突的起源,也拒绝给予人民应有的正义。理解当前冲突的 方法,就是揭穿这些迷思,区辨何者为史实,何者又仅是锡安主义者捏造的谎言。

原文标题“DebunkingthemythsofIsrael/Palestine”,刊载于澳洲左翼网站「RedFlag」。

文/KimBullimore

译/陈韦纶(苦劳网特约编辑)

5月13日,以色列持续对加萨走廊空袭,炸毁一栋15层楼建筑物。(图片来源:AlJazeera)

迷思一:以色列攻击巴勒斯坦是因为「宗教冲突」

在锡安主义的神话中,以色列攻击巴勒斯坦被形容成犹太人与阿拉伯裔巴勒斯坦人长达数百年的宗教冲突。但这是虚构的故事。事实是:这是一场从20世纪初期才开始的定居殖民主义战争。

锡安主义起源于19世纪,是对当时欧洲反犹太主义与反犹太大屠杀浪潮的回应,后来则成为以色列建国的意识形态基础。

为了回应奥匈帝国与俄罗斯帝国对于犹太人的迫害,欧洲一小群犹太裔小资产阶级认为:反犹太主义不是历史发展的结果,而是只要犹太人生活在非犹太人社会,反犹太主义便不可避免地会发生。锡安主义者开始了建立「民族」家园的运动,尽管锡安主义者们并非民族,更像是某种宗教或文化团体。

锡安主义运动之父赫茨尔(TheodoreHerzl)认为:当时世界正被互相竞争的殖民强权所瓜分,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的「民族家园」几乎不太可能实现。

赫茨尔曾经考虑在安哥拉、肯亚或北非建立犹太民族家园的可能性。赫茨尔去世前一年(),他满怀期待地接受英国提议,即在乌干达建立一个犹太人国家。然而,年的世界锡安主义者大会拒绝这项提案,并且支持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国家。

锡安主义运动之父赫兹尔。(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迷思二:以色列不是「定居殖民主义国家」

「定居殖民主义国家」是一种帝国主义形成的特定类型,它以种族清洗、种族灭绝、同化的方式,排除土地上的原住民人口。

与其他以资源剥削为核心的殖民主义不同,定居殖民主义(settlercolonialism)更在乎如何掌控领土与消灭原住民人口,并以定居者人口取而代之。一如定居殖民主义理论家沃尔夫(PatrickWolfe)所说:「定居殖民主义先摧毁、之后取而代之。」

以色列建国前后,锡安主义运动持续支配巴勒斯坦,消灭原本居住于此的阿拉伯裔巴勒斯坦人口,并且建立 的定居者社会。

年代以前,巴勒斯坦的犹太裔人口不到4%,剩下的都是说阿拉伯语的穆斯林与基督徒。起先,锡安主义运动尝试向巴勒斯坦与阿拉伯地主购买土地,同时驱逐在此工作数百年的巴勒斯坦佃农与家庭。然而,绝大多数巴勒斯坦人无意将土地卖给这群欧洲移民。

年,联合国无视阿拉伯裔巴勒斯坦人民意愿,分割巴勒斯坦,提议将54%的领土交给锡安主义者,当时,在1,,位居民中,犹太人仅占33%,阿拉伯裔巴勒斯坦居民则占67%。不到一年的时间,年底,人口结构产生反转,犹太定居者成为多数。

这是因为在联合国提案分割巴勒斯坦的几个月前,也就是年十二月至年四月之间,锡安主义民兵对巴勒斯坦城市与村落展开攻击,恐吓并杀害数千名巴勒斯坦人。锡安主义民兵最终以武力将一百万名阿拉伯人从个巴勒斯坦城市驱赶出去。75万人逃难至邻国,15万人在新建立的锡安主义国家中沦为流离失所的难民。

以色列掌控78%的巴勒斯坦土地,在个被以色列种族清洗的村落中,有个完全被摧毁。

无论锡安主义定居者试图以购买或是强夺方式取得土地,锡安主义运动及以色列国的定居殖民主义都是以取代原有人口的方式,永远殖民统治领土。

今天的以色列是一个仍在扩张的定居殖民主义国家。在被占领的西岸与东耶路撒冷,以色列持续偷窃巴勒斯坦土地,并且种族清洗巴勒斯坦人民,目的是建造一个专属犹太人的非法殖民地。以色列将7万至10万名居住在内盖夫(Naqab)的巴勒斯坦裔贝都因人逐出家园,进一步建立犹太人定居城市。

年,联合国居住权特别报告员谴责以色列,「在加利利、内盖夫、东耶路撒冷与西岸,以色列当局推动的土地发展模式,排除、歧视、驱赶了弱势,特别是巴勒斯坦社群,同时却加速犹太人支配的定居模式。」

被以色列空袭的加萨走廊。(图片来源:AlJazeera)

迷思三:以色列是对抗阿拉伯巨人的勇敢大卫

锡安主义神话持续将以色列描绘成为生存而战的大卫,邻近的阿拉伯国家则是歌利亚巨人,虎视眈眈地随时要摧毁它。时至今日关于年锡安主义者建国,以及年以色列夺取西岸、加萨与东耶路撒冷的历史,也是在这样的叙事下被述说着。

直到年代,一批以色列「新历史学家」系统性地挑战这样的叙事。施莱姆(AviShlaim)等新历史学家揭露:以色列国家在一群「数量上占有 优势」的阿拉伯游牧部落环伺下奇迹似诞生的说法只是迷思。

根据施莱姆,年5月中旬,在巴勒斯坦战场中,正规与非正规阿拉伯部队人数合计不到25,人,以色列国防*(IDF)却超过35,人。同年7月,以色列*队人数为65,人,12月时更增加至96,人。锡安主义者的*事训练也优于阿拉伯部队。施莱姆表示,「战争最终结果不是奇迹,而是巴勒斯坦战场上双方*力的如实呈现。」

同样地,锡安主义神话也将年的以色列描述为随时会被阿拉伯侵略者摧毁的主角。前以色列外交部长埃班(AbbaEban)在年6月19日于联合国发表演说,为以色列夺取巴勒斯坦、埃及与叙利亚领土的行径辩护:锡安主义国家正遭逢「生死关头」,「要嘛捍卫民族生存,否则只能永远失去。」然而,以色列在6月5日对埃及、叙利亚与约旦发动的六日战争,不是出于自卫而是为了扩张,以色列藉此夺取、占领剩余的巴勒斯坦土地。

以色列历史学家帕普(IlanPappe)在《十个关于以色列的迷思》一书中表示:自年起,以色列*事与*治菁英便不断寻找机会夺取剩余的巴勒斯坦,目的是建立「更大的以色列」,帕普认为年的战争正是「 时机」。

战争开始前,以色列与美国都注意到埃及总统纳赛尔(Nasser)无心求战。时任以色列部队指挥官的拉宾(YitzhakRabin)向*府表示,虽然埃及在西奈半岛部署部队,但却不是处于攻击位置,而且「纳赛尔不想发动战争。」在六日战争期间担任*府阁员的前以色列总理比金(MenachemBegin)后来承认以色列才是侵略者,「我们必须对自己诚实。是我们决定攻击埃及的。」

前以色列总统、曾任国防部长的魏茨曼(EzerWeizmann)在年时是以色列*事行动指挥官,并在发动六日战争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他也坦承以色列并未面临被摧毁的威胁,相反地,如果埃及先发动攻击,以色列的*力优势有能力在13小时内「完全击溃」埃及。

曾在年领导*事行动的将*佩莱德(MattiyahuPeled)在年彻底揭露以色列发动战争是因为即将被毁灭的迷思。佩莱德声称上述说法不过是「假象」,并且谴责以色列的行径是「恐怖主义扩张的虚伪行动」。

今日,以色列拥有全世界最强大的*队。根据国防资讯网站「全球火力」(GlobalFirepower)年的排名,以色列*队在个国家中排名第十一,甚至 加拿大与澳洲。二战后,以色列是美国外援 的受益国。年,美国与以色列签订十年的*事援助协议,这笔价值亿美元的合约是美国历史新高。与年以美*事援助协议相比,足足增加27%。

美国帝国主义企图掌握中东广大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为此,美国帝国主义与以色列成为主要盟友,美国-以色列联盟建立在共同的*治利益之上,目的是打击他们在中东地区支配地位的阿拉伯基进主义。

年的六日战争,以色列车队押解埃及士兵前往战俘营。(图片来源:卫报)

迷思四:以色列是中东 的民主国家

以色列经常自诩为「中东为民主国家」,但是以色列对待国民的方式并不民主。事实上,以色列是一个「一族统治」国家,全体国民并不享有相同权利。年,刚成立的以色列国,通过的 条法律就是「缺席者」财产法,允许没收1百多万名被锡安主义逐出家园的巴勒斯坦人的土地与财产。

至年间,以色列国内的巴勒斯坦公民生活在戒严之中。相较于犹太公民,巴勒斯坦公民生活在宵禁与*治迫害之下,以色列的*事统治官却享有有罪不罚的特权。巴勒斯坦公民虽然具备以色列公民身份,却不能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进入或离开自己的城镇,他们的教育与就业被限制,也不能参与*治活动与组织。

年,巴勒斯坦运动家毕沙拉特(OdehBisharat)回忆至年间以色列*事统治下的生活。除了每天得为争取进入「犹太城市」工作的许可而努力,毕沙拉特也表示巴勒斯坦人民的生活中充斥以色列秘密警察「辛贝特」(ShinBet)与线民,目的是确保「*事统治占领我们的家园,渗透至我们的家庭,直到一切事物都变得可疑。」

尽管戒严于年正式结束,以色列的巴勒斯坦公民仍无法享有与犹太公民同等的民主与公民权利。根据以色列人权团体「阿达拉」(Adalah),自年起,以色列订定超过50部针对巴勒斯坦人民的法律。

至年间,以色列又制定七部法律,针对巴勒斯坦公民,以及生活在被占领东耶路撒冷、西岸与加萨生活的巴勒斯坦人。阿达拉指出这些新法「剥夺巴勒斯坦人的基本法律保障、权利与自由,包括选举与被选举权、表达*治意见的权利、被拘禁者的程序保障,以及财产权。」

其中一部法律允许国会里头的犹太裔多数以*治或意识形态为由,罢黜经选举产生的阿拉伯裔议员。根据阿达拉,这部法律企图「取消以色列国内经选举产生的巴勒斯坦少数族群*治代表」,其他噤声阿拉伯裔巴勒斯坦人的法律还包括《选举门槛法》、《浩劫法》与《杯葛法》。

以色列斋戒月一连串攻击行动,引发世界各地声援巴勒斯坦人民的集会。(图片来源:AlJazeera)

以色列种族隔离的真面目

尽管颁布超过50部歧视非犹太裔公民的法律,以色列*府与支持者持续否认锡安主义国家的种族隔离本质,宣称以色列与南非并不一样。

虽然以色列没有对巴勒斯坦人民实施与南非一模一样的种族隔离统治,它却的权利制度却是基于种族与宗教认同,这么做已经符合年《禁止和惩治种族隔离罪国际公约》对于种族隔离的定义。

根据该公约,种族隔离包括剥夺特定族群的生活权利、恣意逮补、违法监禁、严重生理或心理 (包括酷刑或是令人屈辱的惩罚),以强制劳动剥削特定族群,以摧毁特定为族群损害他们的生活条件。

该公约第二条将种族隔离进一步定义为:拒绝给予特定族群「基本人权与自由」,以及以「法律或其他措施阻止特定族群参与该国*治、社会经济与文化生活,包括国籍权、教育权、就业权、言论自由、和平集会、居住与迁徙自由。」

以色列的巴勒斯坦公民被迫接受种族隔离统治。最恶名昭彰的种族隔离法就是《公民身份与入境以色列法》,年制定的该法,拒绝承认被占领地区内巴勒斯坦人民、以及来自伊朗、黎巴嫩、叙利亚与伊拉克并与以色列公民联姻的的阿拉伯人的公民身份与居住权。根据阿达拉,该法已让以色列国内数千户巴勒斯坦家庭无法共同生活。

以色列针对巴勒斯坦公民与生活在*事统治之下的巴勒斯坦人民制定种族隔离制度。自年起,生活在被占领地区的巴勒斯坦人被*事法统治,他们日常生活各层面都被控制。巴勒斯坦人经常遭受严苛惩罚与限制,家园与农作物被摧毁,移动自由也被限制。

以色列在占领地区实施的种族隔离制度,允许当局在未经定罪或审判的情况下拘禁、逮捕巴勒斯坦公民。被拘禁的巴勒斯坦人民与他们的律师,无权知道他们被指控的罪名,以及指控他们的「证据」。

年起,超过40%的巴勒斯坦男性都曾被以色列拘禁,其中也包括未成年。根据巴勒斯坦声援囚犯与人权协会「阿达米尔」(Addameer),「自年起,以色列占领的重要因素就是针对巴勒斯坦与阿拉伯囚犯的身理与心理酷刑。」该协会预估:自年 次巴勒斯坦大起义以来,至少3万名巴勒斯坦人曾经遭遇以色列的酷刑。

--

苦劳网是一个仰赖读者捐款运作的独立媒体,为生产更多新闻内容,持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sc/8631.html

蒙ICP备2023004182号-1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