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欧阳羞授权转载。
▼
原创文章作者:欧阳羞ID:oyx-gongzhonghao
前段时间写完《这一篇就够了:西藏问题根源、中印战争始末》,一些读者朋友在后台给我发消息,说文章里的立体地图很好看、比平面地图震撼多了,说是 次看到这样的。
好东西要和大家分享~现在把这个地图的高分辨率、干净版发出来,在电脑上也能放大看,大家不妨保存下来。另外,给公号的后台发送"地图"两个字,可以自动收到我挑选出的另外几张有趣的图,有的分辨率也挺高。自己看、给小孩子看看,也有教育意义,可以从另一个奇妙的角度,重新认识我们的家园。
今天我想顺着这个话题,说一些扩展性的东西。那篇文章中,不是提到一条45°倾斜的线嘛,线的西北一侧有大半国土、却只生活了中国5%的人口。
——这条线,就是不动声色地反映着我们14亿人生活的"胡焕庸人口分界线",也叫"黑河(爱辉)--腾冲线",从东北的黑龙江省黑河/爱辉,到西南的云南省腾冲。
它非常神奇、非常重要。
01.胡焕庸线
那么具体体现在哪里呢?我先贴几张图,大家看有什么不对劲?
比如:腾讯QQ,最多时有2亿多个账号同时在线,你的坐标在哪?
比如,买房投资去哪?
比如,网上购物,你的快递物流走到哪了?春节坐车,春运客流量哪里最拥挤?
发现什么蹊跷了吗?
没错!
你本人、你的快递、你们家的6个钱包……全都在那条红线的东南边跑来跑去。
即使,我们有时候做"驴友",唱着《我要去西藏》一路向西,实际上 还是回来了:西藏面积万平方公里=8个山东、或10个福建、12个江苏/浙江、个上海……其实呢,只有多万人住在那。
——还没有巴勒斯坦人多。
包括人们常说的属于"西部"的陕西大部、成都盆地、重庆、昆明等地,也是错觉:其实在线的东边。只有新(乌)、西(宁)、兰(州)是在西部。
媒体有时候吆喝《逃离北上广》,人们说这是"制造焦虑"~我今天不讨论情绪化的东西,而是说,在涉及人生、家庭的重大决定方面,大家应该知道有一个概念叫做,
"人是理性的经济人"。实际上,北京市昌平区北5环外的回龙观/天通苑那一片社区,就住了万人。
大家感受一下,这个差别有多悬殊。
而且,如果大家还记得秦朝版图,一定会惊讶。
2年前秦始皇时的版图,和这个地区几乎吻合,也就是下图中红线之内的部分(整个的*色是清朝版图)。
图:红线以内是秦朝
"中国腹地、本部",大体上就是红线内的部分。
2年过去了,是巧合吗?这就要说说"胡焕庸线"那些事儿。
02.来历、意义
首先,请记住一个重大事实和数据:
全国95%的人口、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在胡焕庸线的东南边。
中国所有一二线大型城市、几乎所有的高等院校、铁道、交通客流、快递包裹、滴滴……中国人的绝大多数生活、生产活动,都在这条线东南边。
“胡焕庸线”太重要了,也被称为中国的“天命线”。
虽然人们早就知道西北地广人稀、东南人口稠密,但是从来没有准确的统计、描述,只是一种直观的印象。
那么,这条线是怎么来的呢?
年,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用“1个圆点表示2万人”的形式,徒手把2万多个小圆点,一个一个画在了地图上,得出了中国人口密度的分布。当时,中国总人口有4.7亿:
这条线西北侧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4%,人口却只占4%;东南侧居住着全国96%的人口。——他不禁感叹,差别太悬殊了。
他的这个动作有什么意义?
这是历史上 次弄清了中国人口地理分布的真实情况、用定量的方式直观地呈现了出来,画出了史上 张中国人口密度图。他的研究成果,是中国人口、地理、经济、社会活动的重要参考依据,影响深远。
关键是,他的结论今天仍然成立。
这一点有多牛?
我们看看年至今的将近90年,都发生了什么吧:
年苏俄迫使外蒙古万平方公里脱离民国、中国版图从“秋海棠”变成“大公鸡”;黑龙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三线建设;援疆、援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全国人口从4亿、增长到了14亿;流动人口2.5亿+;……
中国实现了人类文明史上 规模的工业化……
所有这一切,都没改变"胡焕庸线"。
再往上看一眼2年前的秦朝版图……
还有上篇文章《先把台湾变成,再说其他的》提到的、中央发布规划年要把铁路修过呆湾海峡。大家看全国铁路网最密集的部分(红线是主干线),就是秦朝疆域。
02.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条线?
大体上讲,有2个原因。
自然方面:气候、地理环境;
社会方面:经济发展水平、历史事件的塑造。
而且,自然条件是基础原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
这个话题,我想和大家多分享一些。
我从小就喜欢历史类的故事,但是有个问题,光看历史其实看不明白。
直到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sc/6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