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巴勒斯坦 > 巴勒斯坦时差 > 停泊过诺亚方舟,一个古老民族的ldqu
当前位置: 巴勒斯坦 > 巴勒斯坦时差 > 停泊过诺亚方舟,一个古老民族的ldqu
亚美尼亚共和国是位于亚洲与欧洲交界处的外高加索南部的内陆国。西接土耳其,南接伊朗交界,北临格鲁吉亚,东临阿塞拜疆。
年4月底,一支香港和土耳其联合探险队宣布:在圣山—亚拉拉特山顶发现诺亚方舟“遗址”,成功进入巨型木结构的方舟内。
年9月底,亚阿两国的犬牙交错地——纳卡地区,战事又起。阿塞拜疆出动了大批无人机,攻击对方*事战略资源。亚美尼亚出现祖孙三代上战场的画面。
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地图
战事又起,亚美尼亚祖孙三代上战场
圣山和“不忘初心”的复国之路
9月中旬的亚美尼亚依然炎热,坐在没有空调的小车上,放眼望去右前方影影绰绰有一座山峰屹立,山头上还能看见皑皑的白雪。同学海兄说,那是西方宗教史上地位 的山峰——亚拉拉特山(MountArarat)。《创世纪》一书中记载,诺亚方舟在大洪水后, 停泊的地方就在亚拉拉特山上,亚美尼亚人的祖先是上古大洪水中被上帝拯救的子民,但现在这座山峰却坐落在土耳其东北边界境内,为该国 峰。
只有2.98万平方公里国土的亚美尼亚,面积比海南岛都小不少。站在亚美尼亚的土地上,很多地方都能遥望到亚拉拉特山,此时的圣山就像一个巨大的感叹号,时常让万亚美尼亚人揪心。
年4月启用的亚美尼亚共和国国徽,其正中央盾牌图案里,诺亚方舟停泊在亚拉拉特山头。亚美尼亚法定货币德拉姆(AMD)版纸币,50德拉姆正面是亚美尼亚裔音乐家恰恰图良的头像,背面就是亚拉拉特山下,一对手握宝剑的青年男女在翩翩起舞(《马刀舞曲》)(年,因为通货膨胀50面值的德拉姆停用)。某年,亚美尼亚银行发行了诺亚方舟纪念钞。
年发行的50面值纸币,背景是亚拉拉特山。
亚拉拉特山纪念币
走进亚美尼亚城市,你很快会发现,似乎一切都以圣山的名字命名:报纸、酒店、白兰地酒厂、足球队、研究机构,许多家庭都有亚拉拉特山为主题的装饰品,旅游纪念品上更以此山为标准形象代言。圣山在亚美尼亚文化艺术中有图腾的地位,许多文学家、画家把亚拉拉特山作为创作背景或主题。
亚美尼亚共和国国徽,居中是诺亚方舟和圣山
亚美尼亚人对圣山念念不忘,既是对祖先和历史的缅怀,也是对信仰的虔诚和骄傲。
为了不被波斯人的拜火教同化,公元年,亚美尼亚王梯里达底三世最终接受主耶稣基督为救主,亚美尼亚成为全世界 个定基督教为国教的国家。但亚美尼亚教会拒绝接受罗马教廷确认基督的兼具神人二性的教义,坚持基督一性论,只有神性,并于年成立亚美尼亚使徒教会。显著的差别是,亚美尼亚人不会在12月25日过圣诞节,因为使徒教会确认1月6日主显节是耶稣的诞辰。
亚美尼亚人认为自己是诺亚最小儿子雅弗的后代,亚拉拉特山映衬在首都埃里温(Yerevan)的天际线上,就像一个“不忘初心”的提示,他们曾经站在了世界的“制高点”上。
亚美尼亚曾经站在了世界的“制高点”上
亚美尼亚历史上有大国梦
历史上亚美尼亚大国梦,从来不仅仅是一个梦想。
亚美尼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年前。公元前年,亚美尼亚各王储领地统一并归一个*府,自此地理上和*治上的亚美尼亚概念诞生。历史上亚美尼亚的传统疆域及其辽阔,一度包括当代的高加索地区和土耳其东部广大区域。公元前1世纪提格兰二世建立的“大亚美尼亚”,是当时西亚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被称为三湖之国,今天位于土耳其境内的凡湖、亚美尼亚的塞凡湖和伊朗的乌尔米耶湖皆在疆域之内,其文明中心地带乃是亚拉拉特山区域。
亚美尼亚统治亚拉拉特山地区长达年之久。
但外高加索后来历史中,上帝似乎没眷顾亚美尼亚。
亚美尼亚被罗马帝国和帕提亚帝国分割,又沦为波斯的一个行*区。之后,马其顿、希腊、阿拉伯、土耳其帝国入侵,亚拉拉特山地区也不断因战乱被割让、占领,隶属于不同的统治者。
长达多年,亚美尼亚并不是以一个完整国家存在,直到年短暂复国,年又成为苏联加盟国,连亚拉拉特山也被苏联作为利益交换,在年划给了凯末尔统治的土耳其。
年亚美尼亚共和国正式独立,虽然疆域大大缩小,但其复国历程之漫长和艰辛,堪比犹太人的以色列复国。没有一个强大的“初心”,强大信仰的支撑,是很难想象的。
退伍老*人,当年是在苏*服役。
埃里温街头
歌声绕梁的教堂,信仰润物细无声
刚到埃里温的 天,恰好是周末,我们驱车来到附近的世界文化遗产——埃奇米亚津大教堂(世界上最古老的主教座堂和官修教堂,建于~年,见证了基督教成为国教的历史。教堂的博物馆藏有两件圣物:传说中诺亚方舟的残片和刺死基督的长枪枪头。
大教堂是一组建筑群落,恰好是周日,里面人山人海。当地人拖家带口,举着照相机的背包客们,像泥鳅一样在人群里滑来滑去。我难得听到宗教活动中所谓高亢深邃的“圣咏”,那是西方教会单声圣歌的主要传统,是一种单声部、无伴奏的罗马天主教宗教音乐。圣咏只用人声,歌词采用拉丁文,不用器乐伴奏,传统上多用男孩(男声)担纲唱诗班。
埃奇米亚津大教堂唱诗班则由清一色女士组成。音调丰富,音域宽广,肃穆超脱又细腻深沉。主持仪式的主教也在唱,歌声绕梁,信徒沉浸、默念、祈祷,让参观的游客无不动容。
埃奇米亚津大教堂的女性唱诗班世界闻名
歌声绕梁,信徒沉浸、默念、祈祷
周日的大教堂,携家带口、游人如织
后来读到台湾摄影家阮义忠的书《花与泪与河流:亚美尼亚的千年悲歌》才知道,当年他就是在台湾听到了亚美尼亚夜莺歌手鲁馨·萨卡扬吟唱的《Echmiadzin(埃奇米亚津大教堂)》,冥冥中受到了指引,在年就探访了亚美尼亚。而鲁馨·萨卡扬曾经是这座教堂唱诗班的主唱,去世后安葬在柯依扬(Gayane)修道院。
我在QQ音乐上查到了这部年出版的专辑。这部专辑是这座教堂的神父、亚美尼亚教父级音乐家柯米塔斯(Kemitasi)创作的,他把亚美尼亚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结合再创作,轰动了欧洲音乐界,曾经让德彪西激动不已。
曾经震撼了台湾摄影家阮义忠的教堂歌曲
歌声绕梁的圣殿,是信仰在召唤。大教堂院落里有一座专事洗礼的小教堂,牧师也是浑厚的男中音,边唱边给孩子洗礼,圣水漫过出生不久的女婴身体,父母擦干孩子身体后,又是赐圣餐。仪式的庄重、流畅和歌声浑然一体。
后来到了亚美尼亚其他教堂同样发现,如果没有举办仪式,一般也会播放赞美乐,即便是在亚美尼亚人居多的卡拉巴赫也是如此。无论男声或女声,在教堂的空旷穹顶下,庄严响起,令人遐思。每当此时,我也会静静地坐下来,凝思片刻。
埃奇米亚津大教堂洗礼
洗礼后
音乐对世界的影响润物细无声,上一代亚美尼亚(前苏联)音乐人阿拉姆*伊里奇*恰恰图良(AramllitchKhatchaturian)创作了流传久远的《马刀舞曲》。
最近几年来,亚美尼亚音乐已渗入流行乐坛和好莱坞的电影配乐。金球奖 作曲奖的电影《神*战士》以及罗伯特·德尼罗和让-雷诺合演的《冷血悍将》,里面都有亚美尼亚的民间曲调。
世界上最 的羊皮手稿
亚美尼亚的教堂音乐是独特的,其中的中世纪教堂还有另一项成就,其穹顶的建造样式,影响了西方教堂后来的建筑风格。从造教堂到建城,亚美尼亚人独树一帜,首都埃里温也是公元前多年就建成的的古城,据说建城比罗马早了几十年。
埃里温博物馆都在市中心高台上,可以一览全城
但在埃里温举世闻名的不是建筑工程和历史遗迹,而是一座图书馆。
埃里温的核心城区,一些古老博物馆常伫立在高台,我们爬过一段长长的台阶,才进到高台上的马坦纳达兰图书馆。正门口是一尊巨大的石雕,公元年亚美尼亚文字的创造者—梅斯罗普·马许多茨石雕像,旁边用他所发明的沿用至今的古老文字刻了两句话:“欲求智慧与学问者,唯通达理性格言尔。”
亚美尼亚人相信,他们是上帝的宠儿,所以要以举国之力祀奉上帝,担当弘扬历史和宗教文化的重任。
被认为是亚美尼亚语言神殿的这个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古老 规模的文献手稿陈列馆,里面藏有一万三千多本亚美尼亚古代文献和近万份用阿拉伯文、波斯文、希腊文、拉丁文和其他文字书写的珍贵资料,不少手稿是直接写在经加工的羊皮上的。
这几乎是人类在诞生印刷术前就存在的最有规模、并保存完好的文字载体。
古老的埃里温在年被评为世界图书之都,它的价值不仅是那些古老的手稿,还包括手稿上面至今在使用的年前发明的文字系统,几乎没有太多的修改。
似乎是在比照文化上长生不老的奇迹,在手稿图书馆大堂还特别出售一种古老的润肤液,用亚美尼亚当地的多种植物配制而成,既有涂液也有口服液,能让女士焕发青春、神采照人。
马坦纳达兰图书馆里世界上最古老手稿世界上最古老的手稿
从马坦纳达兰图书馆眺望埃里温街区
1.5元大饼和现实的平淡无奇
离开那些辉煌的场景,真实的亚美尼亚又是如此平淡无奇。年中国的人均GDP跨入一万元(美元)时,亚美尼亚人均GDP达到了美元,按照购买力平价计,中国为1.68万美元,亚美尼亚为1.42万美元。两国人均差别没想象得那么大,但亚国GDP总量多亿,仅相当于中国一个名列中游的百强县。
好消息是,亚美尼亚年GDP增速为7.6%,成为世界上GDP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按购买力平价,中国和亚美尼亚的人均GDP差距并不那么大
亚美尼亚街市像中国的三四线城市
从首都埃里温向东南方向km,就是戈里斯(Goris)靠近伊朗边境了,车子加气的时候还遇见了热情合影的伊朗人。沿着南高加索起伏的丘陵和铺着金*草丛的原野,一路狂开,山谷旁 处的峭壁上就是Tatev修道院,这些年开通的索道被誉为世界上最长跨度的索道,有5.72公里,直达山顶,但那天周一停开,我们需要开车40分钟,小心翼翼地沿着砂石铺的盘山公路上行。
中世纪时,Tatev修道院一度是亚美尼亚文化中心,鼎盛时期有多名修士,附近还有洞穴相连,战争期间修道院会保留下许多珍贵的宗教圣像。已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世界上最 的旅游攻略书“Lonely?Planet”已把修道院的形象作为亚美尼亚卷的封面,所以这里游人络绎不绝。但走进去发现修缮工程似乎开始没多久,很多地方走不进去。
中世纪时,Tatev修道院一度是亚美尼亚文化中心
下山回到戈里斯市区,那是一个冷清的小镇,坐落在南高加索山脉的怀抱里,方圆一公里多,超市、便利店、杂货店、服装店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餐厅、咖啡馆都很少,App“猫途鹰”里只收录了区区六家。小镇以满足基本生活为根本,少有社交(我把餐厅计入)、娱乐型商业设施,基本能反映出当地生活水平。
我们住的Lara酒店,大概是这里 的酒店了,城边一栋独立的楼,包括餐厅、酒店,每晚人民币元,老板娘领着9岁的女儿忙前忙后,为我们开车的司机就是她的小叔。对周边印象最深的只有街边的烙饼店,很薄很软一张面盆大的面饼只要当地币元(合计人民币1.5元),够吃个7分饱了。
戈里斯城很冷清
历史在山区里还打着盹,等待复苏:而在城里,现实总是乏善可陈。辉煌的历史能否成为亚美尼亚人开启未来的钥匙?
去塞凡湖(SevanLake)路上又是一阵狂想:
一个文明的生命周期到底由哪些因素决定?
如果说复杂地缘*治和各种文明势力会消耗尽一个古老民族进步的能量?为何以色列犹太文明在冲突中更加强盛?
亚美尼亚历史文明,给未来提供动力的精神资产会是什么?
亚美尼亚文明给它未来提供动力的精神资产会是什么?
埃里温居然还有一座清真寺
赛凡湖是世界上 的高原淡水湖之一,也是外高加索三大圣湖之一,2、3千年来,圣湖周边建立许多教堂、古堡,和成千上万亚美尼亚特有的“十字架石”,一种刻有十字架和蔷薇、藤蔓图案的宗教石碑,是亚美尼亚中世纪宗教建筑标志性附件,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进《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赛凡湖区域作为高加索文明的中心地点,湖边也曾是丝绸古道密集,多少贸易商队长途跋涉路过这里,充满艰辛和凶险的旅程,留下脚印或者十字架下的故人。赛凡湖的名字来源于湖边那座座9世纪建成的黑色古寺院,不大的院落,大门紧闭,犹如一部缄默不语的历史。
湖边的山坡上,一位摆摊的手工艺人,在古寺院墙体一样的黑色石头上,用刻刀雕刻石像。其中一尊“负重行者”,高大的身躯,微驼的背,肩扛背囊,艰难前行,很像历史长河中的亚美尼亚先人的生命状态。。我买下了这尊石像,取名“过来人“,一直放在我办公室的窗台上。
赛凡湖是高加索 的淡水湖
赛凡湖畔的石雕“过来人”
庞大“海外*团”,影响基督教世界
一个庞大的亚美尼亚古国,在故国逐渐缩小的年历史进程中,发生了异乎寻常的人口外溢。今天亚美尼亚人口多万,98%为亚美尼亚族,是个相当纯粹的民族国家,但是却有万人口散布在全世界。他们成为亚美尼亚屹立于世界之林的重要支撑。
亚美尼亚人口多万,98%为亚美尼亚族
两国冲突,对亚美尼亚人口外流有微妙影响
入侵和压迫带来逃离或被驱逐。近代历史上,-年一战期间,奥斯曼土耳其*府,因为害怕亚美尼亚人叛乱,对控制区内的亚美尼亚人进行了种族灭绝的大屠杀,死亡人数估计在—万之间,数以万计的亚美尼亚人流亡海外,他们带走了历史的痛苦记忆。
近些年的人口外流和经济因素关联更多,人口出生率很低的俄罗斯近年一直用各种优惠*策吸引前加盟国的亚美尼亚人入籍。而亚美尼亚独立后,经常的边境战争,对人口外流也有微妙影响,年9月28日,亚美尼亚颁布禁令,禁止18岁—55岁的亚美尼亚男性公民离境。
很多亚美尼亚的伟大人物也是出生在境外,或者生涯中重要阶段并不在亚美尼亚国内。亚美尼亚音乐家科米塔斯出生在土耳其,后来去柏林学习,直到年在埃奇米亚津大教堂从事音乐创作、研究,后又移居伊斯坦布尔。
亚美尼亚裔艺术家开始参与祖国当代艺术发展
在埃里温市中心的高台上,我们拜访了亚美尼亚最伟大的诗人、作家、*论家图曼尼扬(HovhannesTumanyan)纪念馆,这里珍藏着8千册诗人自己的或者是别人纪念、研究他的作品。看到了图曼尼扬和他同时代诗人普希金、惠特曼、莱蒙托夫、拜伦的通信来往,那个年代亚美尼亚也是让许多文化精英想去寻根的神圣之地,图曼尼亚成为了这个神圣国度的代表之一。
图曼尼扬坚持在文学中反映“民族的精神、痛苦、欢乐、习俗”,即便是这么一位民族的精神 ,大半生时间并没有在亚美尼亚,而是居住在格鲁吉亚首府第比利斯的一座住宅里。我们在他的作品里能感受到诗人离开故土,身心分离的痛苦和愤懑。
太多漂泊在海外的亚美尼亚人的存在方式和诗人曼图尼扬一样,不在故土,心想往之。
海外亚美尼亚人永远忘不了寻根
很多亚美尼亚精英并不出生在祖国
在第比利斯、美国加州、耶路撒冷、威尼斯等,甚至在中国,一切可能的地方,亚美尼亚人的存在感不容小觑。
亚美尼亚人HovhannesGhazaryan,被称为JohnLazar,在十九世纪初, 个把圣经译成中文。近代史上,中国对基督教传教士会非常警惕,因此耶稣会传教士常伪装成亚美尼亚商人进出国门。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的养母克拉拉·哈戈皮安·乔布斯,也是亚美尼亚移民的后代,则一般不会注意到。
基督教世界里,亚美尼亚人至今占据了不容忽略的空间。
年,我到了约旦伯利恒。耶稣出生的岩洞上面就是圣诞教堂(ChurchoftheNativity)。教堂只有一座,但是三分天下:东正教部分,亚美尼亚使徒、基督教徒,他们共同管理者着这座所有基督徒的神殿。
在耶路撒冷老城西南角,有一个亚美尼亚区,其他三个是犹太区、穆斯林区和基督教区,那里的圣马可教堂是《 的晚餐》真实发生地。
巴勒斯坦伯利恒圣诞教堂,亚美尼亚使徒教会共管圣殿
以他们对亚拉拉特山上祖先的自豪和骄傲,侨居在海外的亚美尼亚人以各种方式在回馈着祖国。
西欧和北美的侨民为数众多,不乏富有和影响力的,在美国约万人,在法国 5万人。为帮助亚美尼亚度过建国之初的危机,面对土耳其封锁,他们为母国提供了大量资金和生活用品,甚至直接报名当志愿兵。
来自美国亚美尼亚群体的援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每年达万至万美元。
亚美尼亚族“海外*团”还对其居住国的*府施加了相当大的*治影响。亚美尼亚裔人在美国 的社会群体很多居住在加利福尼亚、马塞诸塞和新泽西州,他们甚至影响了美国国会,颁布法令禁止向阿塞拜疆提供任何外援。
亚美尼亚成为人均接受美国援助额占第三位的国家,对自身生存必不可少的,因此获得了一个特别绰号——“高加索的以色列‘。
漂泊海外的游子,心中的亚拉拉特山和诺亚方舟,是一种痛苦的骄傲;离开祖国的虚空,又成为永远的乡愁。
埃里温有许多名人故居
海外亚美尼亚人永远是痛苦的骄傲和乡愁
诗人图曼尼扬纪念馆
诗人图曼尼扬在 的诗歌《亚美尼亚的痛苦》中吟诵到——
“我的心灵悲哀地漂浮。。。但它无法达到海底,也永远寻不到海岸。“
”在亚美尼亚的痛苦中,在黑色空间中,我的心灵饱经忧伤。”
写于年9月14日
改于年10月6日
相关阅读:《全世界不承认“国家”又流血,亨廷顿预言再应验》
老景Eric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sc/6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