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

以色列巴勒斯坦游记2耶路撒冷


年12月-年10月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是以色列 大城市,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三教圣城。耶路撒冷在古希伯来语里是“和平之城”的意思。希伯来人就是最早的犹太人,意思是“渡河而来的人”。公元前年,摩西带领犹太人用了四十年时间穿过西奈沙漠,越过红海,回到迦南(就是现在巴勒斯坦地区),用"以色列人"这个名称取代了“希伯来人”,意思为“与神角力者”。电影《出埃及记》就是根据圣经中这一段事件的描述拍摄而成。

耶路撒冷老城北侧的城门,是 的大马士革门。公元二世纪,罗马时期奥斯曼帝国的苏莱曼大帝建造而成。

进入耶路撒冷老城区需要经过安检,中国人的面孔似乎在当地的危险程度很低,安保人员只是简单地看了我们一下就放行。但有些人似乎就不那么幸运了,正在被严格盘查。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都曾单方面宣布过耶路撒冷是他们的首都。年以色列刚建国的时候,耶路撒冷当时还归属于巴勒斯坦。经过三次中东战争之后,以色列以武力占领了耶路撒冷直到现在,实力碾压巴勒斯坦,枪杆子里面不仅出*权也出疆土。老城区分为基督区,犹太区,穆斯林区和亚美尼亚区四个区域。耶路撒冷有人口80万,65%犹太人,32%穆斯林,2%基督徒,三大宗教人群都非常虔诚而又执着自己的宗教信仰,教规和教义。这是我 次切身感受到的不同文化的冲突,在同一个城市,同一个时刻,一切迥然各异,彼此不同。

伊斯兰教—圆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

圆顶清真寺又称为金顶清真寺,萨赫莱(岩石的意思)清真寺。据说圆顶清真寺是穆斯林先知莫罕穆德登天的地方。圆顶清真寺是耶路撒冷颜值 的建筑,从橄榄山上看耶路撒冷,最为耀眼夺目的就是圆顶清真寺那金灿灿的顶。

阿克萨清真寺又名“远寺”,是耶路撒冷地区争议 的一座寺庙。穆斯林认定阿克萨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第三大圣寺,以色列则认为阿克萨清真寺是犹太祖先所罗门王建造的犹太神庙。在年,以色列强硬派 阿里埃勒沙龙(后来当选为以色列总理)强行参观阿克萨清真寺,由此引发了当年在巴勒斯坦地区的严重冲突。

由于耶路撒冷拥有圆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两大 的寺庙,因此耶路撒冷成为仅次于麦加、麦地那在全球穆斯林心中的第三圣地。

基督教—苦路和圣墓教堂

苦路是指耶稣终结时走过的一段路,这条路记载了耶稣离世前的14个重要时刻,也称十四苦路。当时路的两旁都是商店站满了人,人们在路的两旁冷漠地看着耶稣受难。世界各地的基督徒来耶路撒冷朝拜时,都会沿着这条路走一遍,边走边祷告。

十四苦路 一处,就是圣墓教堂。这里是耶稣遇难、安葬和复活的地方

犹太教—哭墙

哭墙是犹太人的圣殿,年以前耶路撒冷的征服者大卫王的儿子所罗门王建造了圣殿。多年前罗马人攻占耶路撒冷并毁掉了圣殿,拆除了圣殿山的所有建筑,但是保留了圣殿西面的一堵墙,用以羞辱犹犹太人,这面墙就是哭墙,是圣殿保留下来的 的一处遗址。哭墙在希伯来语称为“KOTEL”,在英文里也被称为“WesternWall”-西墙。圣殿存在时,是犹太人宗教和精神的中心,圣殿毁灭之后,这仅剩的一面墙也成为了犹太人最神圣的朝拜场所。

哭墙的朝拜和祈祷男女分开中间有隔离带。犹太人祈祷时,面向圣殿和哭墙,用双手触摸哭墙的巨石。在他们心中,那里是最靠近圣所的地方。

一起同来的北京的妹子,也到哭墙前去感受一下犹太人的虔诚和苦难

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历史混合了宗教,神话和现实于一体,很难说清楚哪些是神话,哪些是历史,哪些是宗教神祗。

走过苦路看过哭墙,心情非常的压抑,耶路撒冷的沧桑和厚重有点让人窒息。夹杂着宗教的历史,血腥的*权更迭交错,这三大宗教的信徒之间,积怨和仇恨交织,确都执拗地固守在同一个地方,三大宗教共同的圣城-耶路撒冷。

哈尼耶胡达夜市

每个星期五的日落到星期六的日落,是犹太人的安息日,这一天犹太人不工作,不购物,不旅行,不做饭,公共交通停运,商店,餐馆都关门。我们入住耶路撒冷宾馆的时间刚好安息日解禁,约了同行的几位伙伴撇开导游,去体验耶路撒冷的公共交通和夜市的喧闹。以色列的官方语言是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得益于英国托管的那段历史,英语在此地应用的非常普遍,这给了我们乘坐当地的公共交通和逛夜市酒吧的便利。

购买轻轨车票,可选择英文或是希伯来文,但是车上播报站名全部是希伯来语。我们先看好路线,记好需要坐几站到达,就毫不犹豫地登车直奔耶路撒冷很有名气的一个夜市--哈尼耶胡达夜市。

哈尼耶胡达市场(MachaneYehudamarket)建于奥斯曼帝国统治耶路撒冷时期,一直繁荣至今。Timeout评选过世界十大市场,本耶胡达当时位列第十。夜市上中东,欧洲,亚洲等各国餐馆,酒吧林立。

很多人喜欢土耳其水烟

酒吧街的人们,喝酒闲谈,看他们虽也轻松但没有人真正开怀大笑。我们这一群中国人非常有吃瓜群众的自觉,只品美酒聊美女,不谈*治和宗教。一杯Majito在手,喝的开心,聊的尽兴。

两旁店铺的卷帘门和墙上,到处都是人物涂鸦,据说有很多还是诺贝尔获奖者的作品。可惜自己眼拙不识,但很赞叹这些艺术家的表现力。

耶路撒冷-和平之城的寓意,但这座城市真的是命运多舛,先后被摧毁过8次。感叹以色列生不逢时也生不逢地,在阿拉伯世界环绕中的以色列,耶路撒冷是各种宗教纷争和抢夺的圣地,也成为了不同文明冲突的角斗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sc/6609.html

蒙ICP备2023004182号-1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