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以色列,对很多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存在于《新闻联播》里的战乱国家:街上到处是持枪的士兵,房子被炸得乱七八糟。
殊不知,这个弹丸小国,却拥有如下成就:
1、中东 的发达国家;
2、人口万,尚不足北京的一半,竟有3.8万名科学家;
3、人均创业密集度世界 (平均每人中就有一人创业);
4、截至目前,拥有多家科技创业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数量仅次于美国;
5、人均读书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6、为世界贡献了20%以上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从几乎被摧毁到绝地重生,从漂泊流离到建立被人们称为世界上“最小的超级大国”。
以色列的故事,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民族一千多年来坚持梦想的故事,是一个在深渊边缘徘徊的民族最终实现救赎的故事,更是一个国家创造奇迹的故事。
一篇文章,根本写不尽。
关于以色列,如果只读一本书,应该选哪本?
现在,已经有了答案:《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
这是一本公认易读的、会让对犹太人和以色列感兴趣的人爱不释手的勇敢之作。
年此书在国外面世,当年便获得美国国家犹太图书奖。
这是犹太著作领域中持续时间最长,并被公认为最负盛名的奖项。
国外读者对此书评价:(来源:“美国豆瓣”goodrads网站)
看看他们具体怎么说。
亚马逊评分:
可见,国外读者对这本书毫不吝啬好评。
中文版《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已于去年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虽不是巨型大部头,但拿到这本书的朋友一定能感受到此书的“厚重”。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书中收录了8幅极具史料价值的历史地图和44幅极富现场感与时代意味的历史图片。多页的附录与注释,倾注了作者、译者与编辑的心血,为读者了解和理解这个民族提供了详细的解说。
撕开历史的伤口,是神圣外表下的无奈
1
毫无理由的仇恨,没有任何道理可讲
飞儿乐队曾有一首名为《应许之地》的歌曲,开头几句:
多事之秋耶路撒冷的天空
破碎的梦应许之地消失中
你神圣的外表之中有多少无奈
这纯粹的仇恨啊你想证明的是什么......
来源:网络
“这纯粹的仇恨啊,你想证明的是什么?”
也许就是几百万惨遭杀害的犹太人最想问的一句。
年4月19日复活节,俄国人对犹太人的敌意从语言攻击发展为暴力袭击。
当天下午,25支人数在30—50人之间的队伍冲入比萨拉比亚首府的犹太区,掠夺和毁坏犹太人的财产。
当暴徒们发现*府并不会干预,当晚就开始实施大屠杀。
5万犹太人成为这些野蛮行为的受害者。一位两岁男孩还活着时被割掉舌头,一位只有一只眼睛的店主在交出60卢布后还被挖掉另一只眼。有的犹太人脑部被打入钢钉,身体被切成两半,肚子剖开后被塞进羽毛,妇女和女孩惨遭强奸。
这次集体迫害,就是 的基希涅夫暴力杀人事件。
在以色列建国历史中,希伯伦暴乱,碎玻璃之夜等等,类似的集体迫害与屠杀远远不止这一次。
毫无理由的仇恨,没有任何道理可讲。犹太人因为是犹太人,所以要被人如此欺侮。
2
无处可去,即使能离开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三艘难民船的经历,清晰地体现了当时全世界犹太人的更为艰难的处境。
年5月,载有名乘客的“圣路易斯”号客轮从汉堡出发前往古巴。轮船到达目的地后,古巴总统拒绝他们入境,美国和加拿大也拒绝提供庇护。只有荷兰,法国,英国,比利时同意各接收一些难民。
“圣·路易斯”号的明信片。摄于年5月。来源:青年参考
但没想到离开欧洲一个多月后,这艘客轮又启程驶回欧洲,6月中旬靠岸。随着战局的变化,这些接收国家大多成为纳粹势力范围,这些乘客又回到了纳粹的魔爪下。
第二艘船的目的地是巴勒斯坦。客轮上的炸药直接将船炸沉,超过人被淹死。英国人 将剩下的难民送到海法附近的拘留营。
第三艘船是“斯特鲁马”(Struma)号难民船,这艘船年12月16日载着名犹太难民从罗马尼亚出发前往巴勒斯坦,本来几天时间即可到达,但由于引擎故障,船只被迫停靠伊斯坦布尔港口。
土耳其*府拒绝临时收容难民,他们不得不在船上生活了两个月,这艘船上只有四个洗手池、一个净水龙头和八个没有卫生纸的厕所位。船上也没有配备救生圈。犹太代办处请求英国*府允许这些犹太难民进入巴勒斯坦,临时入境后再将他们带到毛里求斯,但遭到英国人拒绝。
年2月24日,土耳其人要求“斯特鲁马”号离开港口,他们将船拖到黑海。没有引擎,这艘船只能漂在黑海上。当时一艘苏联潜艇接到密令,击沉所有航行在黑海上的敌方和中立国船只,遂使用鱼雷将“斯特鲁马”号击沉。船上的男女老少几乎全部遇难,只有一人幸存。
犹太人无处逃离。建立犹太国事关生死。
3
回到“应许之地”,绝地重生
年,马克·吐温在《哈泼斯杂志》上写道:
“如果把全世界最狡猾的大脑集中到这里建立一个自由国家……我认为 还是阻止他们。让这个种族发现自己的力量可不是件好事。别让赛马知道自己的力量,否则我们再也没法骑了。”
马克·吐温大概想不到自己是多么有先见之明。
这段话在《哈泼斯杂志》上发表50年后,以色列建国。犹太人,回到了上帝赐给犹太民族的“应许之地”。
年5月14日,在特拉维夫博物馆,本-古里安站在赫茨尔的画像下宣读以色列《独立宣言》。
其中过程,被写进了《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
今天的以色列,文化、经济、*事等等各方面都超过了大多数国家,成为了中东地区 的发达国家,令人不得不佩服,令人不得不尊敬。
我们很难找到另一个民族在经历了如此多的苦难后,能够用短短几十年时间取得如此成就,达到如此高度。
过去一百年发生在以色列的事情有时听起来像神话,但都是真实的。
一位住在耶路撒冷的写书人一个壮观的人类故事
丹尼尔·戈迪斯,年生于纽约市一个犹太书香门第,39岁时举家移民以色列,目前就居住在耶路撒冷。他任教于耶路撒冷的沙勒姆学院,以色列 所按照美国常青藤学府办学模式打造的博雅学院。
作者:丹尼尔·戈迪斯
这种背景使他迥异于那些以色列背景的现代以色列历史的研究者。他在观察以色列时,既有那份能够入乎其内的谙熟,又有一份出乎其外的超然。
他写的这本《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情感细腻、文笔优美、立场公正、观点睿智,就连《我的应许之地》作者阿里·沙维特等众多同样写过以色列故事的作家都极力推崇。
为什么国际社会如此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sc/6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