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隆……”昨日傍晚18时左右,一声巨响震彻了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北部。
爆炸触发的巨大蘑菇云,从港口地面高高升起。
凄厉的尖叫声从人群中炸开。紧接着,建筑如碎片一般四散坠落,发出低沉而悲壮的呻吟。
爆炸威力之大,不仅震动了英里外的塞浦路斯,就连公里外的赛普勒斯也听到了声响。
一名塞浦路斯居民说,在听到声响并感到房子震颤后,本以为是遭遇了炸弹袭击。上网一查,才知道是隔壁的黎巴嫩发生这一惨案。除此之外,约旦地震观测站也检测到,这次爆炸的规模,相当于4.5级的地震……黎巴嫩卫生部门 消息称,此次爆炸已造成78人死亡,多人受伤。其中,伤者里至少还有60人,未脱离生命危险。这也便意味着,在不久的未来死亡人数还将持续攀升……而且据黎巴嫩卫生部长哈马德·哈桑透露:目前现场的一队约10人的消防队员,在救援过程中“失了踪”。他在镜头面前痛哭道:“眼前的这一幕,让我想起了核弹爆炸后的广岛和长崎。消防队员随之赶着去救火,但现场却发生了爆炸,我们正在努力寻找他们……”昔日的城市家园如今已成 炼狱,死伤者的血迹在街道上形成了一道道水坑。悲痛之余,很多人不禁会想,如此大威力的爆炸,为什么会发生呢?据黎巴嫩总理和内*部长表示,爆炸是由存放在仓库中的吨 铵引发。这些 铵已在仓库内放置了6年,以色列《国土报》报道显示,这些 铵是6年前被黎巴嫩海关查获的。
爆炸前后对比
国内的一名防务专家就指出,吨 铵的量,无疑让港口挨了一颗小型战术核弹。因为其威力,就相当于二战中,在日本广岛投放“小男孩”原子弹的近1/5……事实证明,也果真如此。根据现场的爆炸画面显示和目击者的描述,他们先是看到了大火,随后就发生了爆炸,有些人因为靠的太近,还瞬间失去了听力。一声震天巨响后,血红的蘑菇云和黑烟爆裂升空,宛如火山爆发时的情景。与此同时,爆炸不仅摧毁了方圆数公里的建筑物,还让整座贝鲁特城下起了“碎玻璃雨”。而人们惊恐的嚎叫,像是要把整座城市撕裂……
倒塌的建筑,将许许多多来不及反应的人们,压在了碎石和瓦砾下。
当地一位名叫巴苏勒的居民就说,爆炸发生时,她与其母亲在一起。她非常明显地感受到了两次十分猛烈的爆炸:“周围的人都在尖叫,巨大的冲击力,还把几辆汽车‘吹入’大厦内,我的房子也损毁严重。”挪威难民理事会的一员哈迪德,也在网上发声说:“整座大厦被大爆炸完全摧毁,到处都是死伤者……”有人踩在建筑的废墟上,神色慌张而茫然,像是在急切寻找着什么。他在找什么呢?是家人还是什么重要的物件?他还能抱着些许的希望吗?面对家人的离开,有大男人抱着对方的尸体,在街头难掩悲痛,嚎啕大哭。他不敢相信,明明白天出门还好好的,人怎么说没就没了呢……一切都发生得太快了,爆炸方圆几公里内,到处都有人倒在血泊中。受伤不太重的,还能靠自己走出危险地带。但好些人却只能被人放在铁架上,被七手八脚的抬出去。在嘈杂、医院走廊里,一名年轻的妈妈蹲下来。伸出双手抱住蹒跚学步的孩子,哭着对他说:“爸爸去 了。”有女人全身是血,被人抱上车后,却极其木然。整张脸上写着的都是“惊*未定”。当地一位名叫乌萨迈的居民说:“整个黎巴嫩今天只有泪水和悲伤。”与此同时,爆炸产生的红色烟霾还笼罩了城市,刺鼻、有*的异味钻进了家家户户。以至于有人喊出了:“这就像是世界末日,真的、真的太恐怖了!”更让人揪心的是,由于爆炸的影响,医院都受损严重,加上患者的激增。医院出于负荷爆满状态。医院外,汽车、*车、救护车、手推车的声响此起彼伏。医院内,则躺满了骨折、被炸伤、全身插满玻璃碎片……疼得嗷嗷乱叫的病人。就像贝鲁特市长所言,“这是黎巴嫩全国性的浩劫”。当我们目睹这危及上千人的流血事件,听到其中悲痛的嘶吼时,我们要为黎巴嫩求平安。“因为那城得平安,你们也随着得平安。”/提及「黎巴嫩」,想必许多人,特别是基督徒一定都不陌生。由于在古时,它盛产高大馨香的香柏木,得以用来建筑房屋宫殿,又紧挨着以色列。在《圣经》中,“黎巴嫩”一词就足足出现了64次。
*色部分为黎巴嫩
0多年前,黎巴嫩南部古城“西顿”和“推罗”,还曾是耶稣布道和行神迹的地方。耶稣离开那里,退到推罗、西顿的境内去。马太福音15:21作为地中海东边,一块斜长条形的土地。“黎巴嫩”这一名字的来源,其实与国土内一座名为“黎巴嫩”的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黎巴嫩山”,南起推罗以北的里昂河,经过西顿的东方,一直向北延伸,全长约公里,山上也遍布着《圣经》中极为重要的香柏树。当年所罗门建造圣殿时所需用的木料,就是由推罗王希兰命人,将黎巴嫩的香柏木扎成筏子,从海上运送给所罗门的。《雅歌》以及《诗篇》中,常将黎巴嫩山及其香柏树,喻作良人、佳偶的美丽、馨香......这一座高耸的山脉,本意原为“白色”。此山脉纵贯黎巴嫩,消融的雪水又为全境,提供了珍贵的水资源。《圣经》中就曾记载说:黎巴嫩的雪从田野的磐石上岂能断绝呢?从远处流下的凉水岂能干涸呢?耶利米书18:14黎巴嫩山,更是“良人”形状的比喻,“形状如黎巴嫩,佳美如香柏树”,可谓尽美尽善,引人羡慕。不过,由于扼守亚非欧战略要道,不少民族和国家,都曾把矛头直指黎巴嫩。历史上,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罗马都曾统治过这片土地。 次世界大战后,它又成法国委任统治地。
内战时期
直到年,黎巴嫩才正式脱离法国的委任统治,成立黎巴嫩共和国,定都贝鲁特。而到了年,它又爆发一场持续15年的内战,35万人死伤。90万人、约20%的战前人口流离失所,数不清的建筑沦为废墟……
内战留下来的痕迹
近三十年后,这个内战前被誉为“中东小巴黎”的国度。才慢慢从旧日伤痕中走了出来,在逼仄、复杂的中东地区夹缝生存。
一边是教堂,一边是清真寺
1万平方公里,全亚洲大陆的最小国。黎巴嫩戏剧性地充斥着世界上,最为极端的对立和统一:穆斯林和基督徒,破败与完整,古老与摩登,传统与现代,战争与和平……众多的矛盾,在此地或摩擦或融合。作为中东国家,黎巴嫩并不是一个“穆斯林”占 地位的国家。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以及各自不同的教派在此共存,其中基督徒比例甚至占到了总人口的40%。这一现象反映到*治和文化中,也凸显了它的复杂和特殊性。还记的去年,那部火爆全球的黎巴嫩电影——《何以为家》吗?
电影《何以为家》
影片借由男孩“赞恩”的流浪之旅,串联起战争难民,卑微的生存现状、社会经济脆弱的发展,以及残酷现实中人性的交织与碰撞。作为一部改编自真实生活的电影,《何以为家》更像是一部客观记录黎巴嫩社会现状的纪录片。
黎巴嫩难民
要知道目前黎巴嫩有近三分之一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国内还生活着万名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的难民。而其实早在疫情爆发之前,黎巴嫩的经济状况就濒临崩溃。加上近期,受到了疫情和全球粮食危机的重创,当地的粮食价格还上涨了%。成千上万的人涌上街头,表达对本国严重贫富差距、公共债务高企、失业率居高的愤怒。更有许多难民因粮食危机而命悬一线。如今,这又碰上了危及数千人的大爆炸。无疑是让黎巴嫩本就艰难的局势,雪上加霜!
黎巴嫩香柏树
在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笔下,他曾写道:“你们有你们的黎巴嫩及其难题,我有我的黎巴嫩及其瑰丽。你们有你们的黎巴嫩,连同其中的种种企图和目的,我有我的黎巴嫩,连同其中的种种梦幻和希冀。”今日我们与黎巴嫩——这一《圣经》中曾反复提及的“佳美之地一同”站立,并与那些哀哭的人同哭。求主垂怜这片土地,亲自看顾并安慰那些,正饱受痛苦的百姓……赐下属天的平安在黎巴嫩,叫那国的百姓回转归向耶稣,好摸着主的繸子,便得着真正的医治。使命未完待续跟随永不放弃
hallelujah
-end-
[温馨提示]此文章转摘出处:黑門哥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sc/6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