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巴勒斯坦 > 巴勒斯坦时差 > 玫瑰月默想第11天圣母献耶稣于圣殿事迹
当前位置: 巴勒斯坦 > 巴勒斯坦时差 > 玫瑰月默想第11天圣母献耶稣于圣殿事迹
?玛22:1-14那时候,1耶稣又开口用比喻对他们说:2「天国好比一个国王,为自己的儿子办婚宴。3他打发仆人去召被请的人来赴婚宴,他们却不愿意来。4又派其他的仆人去,说:你们对被请的人说:看,我已经预备好了我的盛宴,我的公牛和肥畜都宰杀了,一切都齐备了,你们来赴婚宴罢!5他们却不理:有的往自己的田里去了,有的作自己的生意去了;6其余的竟拿住他的仆人,凌辱后杀死了。7国王于是动了怒,派自己的*队消灭了那些杀人的凶手,焚毁了他们的城市。8然后对仆人说:婚宴已经齐备了,但是被请的人都不配。9如今你们到各路口去,凡是你们所遇到的,都请来赴婚宴。10那些仆人就出去到大路上,凡遇到的,无论坏人好人,都召集了来,婚宴上就满了坐席的人。11国王进来巡视坐席的客人,看见在那里有一个没有穿婚宴礼服的人,12便对他说:朋友,你怎么到这里来,不穿婚宴礼服?那人默然无语。13国王遂对仆役说:你们捆起他的脚和手来,把他丢在外面的黑暗中:在那里要有哀号和切齿。14因为被召的人多,被选的人少。」本主日的福音内容是前两个主日经文的延续发展:司祭长和法利塞人听了「二子」和「园户」的比喻之后,发现耶稣是针对他们讲的,就想逮住祂,耶稣却又开口给他们说了一个「婚宴」的比喻(玛22:1-14)。主教团礼仪委员会出版的主日感恩祭典,将这个主日的福音分为「长式」和「短式」两种诵读方式,这种分法不仅是按内容分段,而且也恰好反映出经文的不同形成阶段。所谓短式是玛22:1-10,这一段经文是比喻本身;而长式则是加上11-14节的经文,这部分应该是玛窦对比喻所做的应用与发挥。我们认为在感恩礼中,应该诵念完整的福音经文。原始的比喻路14:16-24以及(伪)《多默福音》No.64也记载了这个婚宴的比喻,将它们和玛22:1-10的经文相比较,就可以看出这些福音中的经文应该是根据一个非常简单的比喻发展出来的。这个原始的比喻大概含有下列基本内容:「有一个人举办晚宴,派遣仆人去邀请朋友前来参加,但是这些人不但拒绝邀请,并且还粗暴地对待了仆人们。这位主人因此大为愤怒,遂转而邀请其他人来参加宴席。」最初在耶稣口中所讲述的比喻,大概只是针对当时犹太宗教的领导阶层提出批判,指摘他们自我封闭、不接受耶稣所宣讲的福音喜讯,拒绝天主的召叫。因此,他们眼中的穷人、受轻视者、甚至罪人必将取代他们而进入天国。比喻中的图像玛窦把上述简短的比喻,发展成一个救恩历史的缩影。一个富人举办的晚宴场合,被转述为一个国王为其儿子举办「婚宴」的情景。在犹太传统中国王常被用来当做天主的象征,因此,整个比喻在描述一个天主的行动。旧约中常用婚姻来描写天主和以色列子民的关系(欧2:18;依54:5-8),这个传统对初期教会的影响很深。在初期教会的观点中,天主使祂的儿子得到 的胜利,使祂统治审判一切,完成救援历史。所以,「喜宴」就是人们所期待的末世性天国,亦即圆满救恩的象征(玛8:11,25:21-23)。救恩历史中的使者这个比喻和「园户」的比喻(玛21:33-44)一样,国王前后两次派遣仆人去邀请客人,根据路14:16-17可以推知,这个情况可能反映出耶稣时代巴勒斯坦地区的风俗:在正式宴会中都先有一个类似通知性质的邀请,在正式宴席开始之前人们还会再次邀请,借以催促客人尽速前来赴宴。但是,比喻中的两次邀请都遭到拒绝,在救恩史的观点下, 组仆人大概象征旧约中代替天主发言的先知,而第二组则可能已经暗示着基督信仰中的福传使者。历史背景的影射受邀者以各种借口拒绝赴宴,原意是象征这些人被世上事物捆绑纠缠。国王因而动怒并决定「杀人毁城为惩罚,这样的惩罚象征这些人被拒绝于天国之外。但是,这个惩罚似乎显得太过严厉,福音作者大概是用这种方式,来影射耶路撒冷城被罗马人摧毁的事件。这正是圣经学者推论玛窦福音成书于主历七十年之后的主要证据之一。教会的成员替代的客人来自于「各路口」,意思是城市中的「边缘人」,大概是指非犹太人,亦即外邦人。路加福音说是「贫穷的、残废的、瞎眼的、瘸腿的」(路十四21),亦即是被犹太领导阶层轻视的下层社会人物。玛窦心中大概已想到,当时的教会具体上是由犹太人和外邦人共同组成。一切人都被邀请进入教会,参与天国喜乐之宴。但是,玛窦并未完全脱离现实,而说出教会目前仍是「坏人和好人」同时混合在一起的团体。决定性的分隔,在末世之时才会发生,这正是他在比喻之后加上的经文所要传达的信息。信仰团体的警惕婚宴大厅坐满了客人,象征蒙召进入教会的人非常多。教会虽然是天国的象征,但是进入教会并不等于已完全得救。借着「未穿着相称礼服」的客人的遭遇,玛窦警告教会团体的成员:小心,看清楚,不要因为不慎而失去了你们的召叫。「被召的人多,被选的人少!」这里所谓的「多」和「少」,并不是按「数目」来理解,而是玛窦对基督徒团体所提出的鼓励与提醒(玛19:30,20:16):基督徒必须去结与信仰相称的果实(穿着礼服);否则将如同教会中的不良份子,终将被逐出教会,永远地失去天国。
圣若望廿三世(教宗)
教宗圣若望廿三世,原名安哲罗.若瑟.龙卡利(AngeloGiuseppeRoncalli),于年11月25日,出生于意大利北部贝加莫(Bergamo)。
年,安哲罗.龙卡利进入当地修院。自始他习惯写下他的灵修笔记,直到去世。这些灵修笔记集合成书,即《灵心日记》。
-年,安哲罗.龙卡利就读罗马宗座修院。年晋铎,随即被委作贝加莫主教的秘书,协助主教履行牧职,并在修院执教历史、教父学及护教学,亦因此深深被圣嘉禄及圣方济沙雷氏的灵修所薰陶。
年教宗本笃十五世委派他到罗马传信部工作。
年,教宗比约十一世委任他为主教,领衔Areopolis,出任保加利亚宗座代表。
年,安哲罗.龙卡利主教调任土耳其及希腊作宗座代表。
年,他被委任为枢机,并出任威尼斯宗主教。
随着教宗比约十二世逝世,年10月28日,安哲罗.龙卡利枢机被选为教宗。
教宗若望廿三世于年召开罗马主教会议,于年10月11日,召开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并于年成立修订天主教法典的宗座委员会。
教宗若望廿三世于年6月3日逝世。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于年9月30日宣布教宗若望廿三世为真福。年4月27日,教宗方济各把他列入圣人的名册。
圣谭勒休、圣普洛布、圣安德洛尼(SS.Tarachus,ProbusandAndronicus)殉道
戴克里先皇帝迫害天主教的时期,西雪利亚的庞彼普利城有三位教友被捕,这三位教士的名字是谭勒休、普洛布、安德洛尼。三人解往省城泰尔斯,由总督玛西墨亲自审理。三人中,谭勒休年纪 ,总督先提他到公座前审问。
总督:你的名字叫甚麼?
谭勒休:我是基督徒。
总督:你原籍何处?有甚麼职业?
谭勒休:我是罗马人,原籍依苏里亚,以前一向在*队服务。
总督:你看看自己的头发斑白,还不快些醒悟。你快快向神道献祭,非但保存性命,还可以获得重赏,你看我们的皇帝也向神道献祭呢!
谭勒休:皇帝受了魔*的哄骗,才作出这种儍事。
总督:把这人的颚骨打断,他居然敢说皇帝受了欺哄。
谭勒休:我还是这样说。
总督:不要多口,快些向神道献祭。
谭勒休:我决不违背天主的诫命。
总督一再欺骗恐吓,谭勒休一口咬定,宁死决不背教。总督命令将他羁押狱中,提第二个犯人上堂。
总督:你叫甚麼名字?
普洛布:我最重要的、最尊贵的名字是:基督徒。
总督:你在何处出生?父亲是甚麼地方人?
普洛布:我的父亲是德拉斯人,我在潘非利亚出生,我一向坚信基督圣教。
总督:你何苦这样!这宗教对你有甚麼好处?快快向神道献祭。
普洛布:我以前很有钱,我把家产捐献给慈善事业,一心事奉天主。
总督:把犯人绑起来,用牛筋重重的鞭打。
百夫长狄来德利上前,劝普洛布道:还是快些服从总督的命令,性命可以保存,你看,满身都在流血了。
普洛布:任凭你们把我的身体怎样处理好了,你们的刑罚,我觉得很甘饴呢。
总督:你真是一个疯子。
普洛布:我比你们聪明多了,我不朝拜魔*。
总督:把犯人的身体转过来,重重打他的肚腹。
普洛布:天主!求你帮助你的仆人。
总督(对差役说):你们打一下,就问犯人:帮助他的人是谁?
普洛布:天主帮助我。你们这种刑罚,我一点不放在心上。
总督:疯子!你看你的骨头都打断了,地上满是鲜血。
普洛布:我的身体越多受苦,我的灵*越坚强。
总督下令将普洛布还押监狱,提安德洛尼到公庭。总督用尽种种方法,威迫利诱,无法打动安德洛尼的心,对他施以种种酷刑, 押在监狱里。
第二次审案,在马苏帝亚城举行,三人到了公庭,态度和上次一样坚决。安德洛尼把自己的伤口指给总督看,上次鞭刑的伤口完全好了,连疤痕也没有。总督责备狱吏不应给犯人敷药医治。
狱吏:我可以宣誓, 没有用甚麼药给犯人敷伤。他的手脚用铐鍊锁住,连动都不能动。假如我有半句谎言,甘愿立刻斩首。
总督:那麼,他的伤势怎麼会好的?连伤痕也看不见了!
狱吏:这事我不知道。
安德洛尼:你们这些疯子,医生是耶稣基督,祂是全能的天主,祂在天上,也在世界各处。
总督:这些话对你一点也没有好处。我看你还是趁早向神道献祭,否则性命难保。
安德洛尼:我决不改变我的决定。
第三次审案在安纳时白城举行。 个提到公庭审问的,是谭勒休。当他綑在刑架上时,说道:「我的身份是*人,按律可以免受这刑罚,可是我宁愿放弃我*人身份的特权。」
总督下令对普洛布施酷刑,然后叫差役把祭酒和祭肉硬塞在普洛布的嘴里:你现在不是已经吃过祭肉,喝过祭酒了吗?你不是已经参加祭礼了吗?
普洛布:你强迫我作的事,我 不接受。
总督:不必多言,只要你答应以后肯向神道献祭,当场就可以恢复自由。
普洛布,你强迫我作的事,根本违反我的意志。我的灵*还是清白的,一点没有受到污秽。
总督无计可施,下令将三人解往竞技场,供野兽吞噬。到了这天,安纳时白城居民纷纷湧往竞技场参观。三位烈士到了广场,观众见他们很可怜,起了同情心,一致鼓噪起来,骂总督不应该这样野蛮。一部份人立刻离场,以示抗议。总督恼羞成怒,命兵士将竞技场出口封锁,不准任何人离场。
人们放了一头熊,一头狮子到场里。可是这些野兽走上前去,以舌舐烈士的伤口,不肯 他们。总督无法,命人将三位烈士用刀剑刺死。
总督下令将三位烈士的遗体,与别的尸体混在一起,并派了六名兵士看守,以防信友将烈士的尸体运走。可是到了半夜,狂风大雨,兵士四散避雨。信友乘机将三位烈士的遗体抢出(有一道异光照在烈士的尸体上,所以教友们很容易辨认)。
圣尼大略(St.Nectarius)君士坦丁堡总主教
三八一年,圣额我略纳齐盎继任君士坦丁堡总主教,不久提出辞职,遗缺由圣尼大略继任。
圣尼大略原籍泰尔斯,执行主教圣职达十六年,致力扑灭亚略派异端,保卫信德。
尼大略于三九七年九月廿七日逝世。尼大略去世后,由圣金口若望任君士坦丁堡总主教。
圣加尼斯(St.Canice)院长
圣加尼斯是爱尔兰人,年青时赴威尔士,弃家修道,拜圣加多克为师。加多克非常器重这位弟子的圣德。
加尼斯晋升铎品后,入克洛纳圣芬尼学校深造,学业完成,在爱尔兰各地传扬天主教,建立了许多修院。
加尼斯偕同圣高隆巴赴燕威斯谒见布罗德王。布罗德王是异教徒,拔出宝剑想杀死两位传教土,加尼斯举手划了一个十字圣号,布罗德王的手就不能动弹。
加尼斯周遊各地,劝化了许多异教徒,他是圣高隆巴的挚友。有一天,高隆巴在海上船只几乎失事复沉,他对左右说:「你们不要害怕,加尼斯现在奔到教堂去为我们祈祷了,天主一定会俯允他的祈求。」那时候,加尼斯在爱尔兰,正在饭厅进午膳,他知道高隆巴有难,立刻到教堂祈祷,高隆巴安然脱险。
加尼斯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致力传杨福音,是该两地区的着名圣人。五九九年逝世。
圣亚奇布(St.Agilbert)巴黎主教
圣亚奇布是一位主教,出身法兰克族,自幼在爱尔兰读书。西撒克逊王高华领洗入教后不久,亚奇布到了威撒克斯。高华见他才德出众,请他留在那里。亚奇布在威撒克斯传扬福音,劝化了异教徒无数。圣威弗烈领受铎品时,主持祝圣典礼的,就是亚奇布。
当地教会因复活节日期问题,开会讨论。亚奇布出席参加,他一向坚决拥护罗马使用的日期。在会场,奥斯维王请他发表意见。亚奇布因为圣威弗烈英文说得流利,就请威弗烈代表致词。
亚奇布因不谙英语,在传教工作方面,遭遇很大的困难。高华王只会讲本国言语。所以后来他的王国分成两教区,一个教区由亚奇布管理,另一个教区(包括首都敏斯特在内)由另一位英国主教管理。
亚奇布在英国提出辞职,渡海赴法国。六六八年,任巴黎主教。威撒克斯的那位英国主教到了伦敦,当地没有主教,高华王写信请亚奇布回来。亚奇布无法摆卸巴黎的教务,就推荐爱留德兰到威撒克斯特任主教。爱留德兰也是一位才德双全的人,由圣刁多禄祝圣为主教。
圣亚奇布于六八五年逝世。
圣古玛勒(St.Gummarus)
圣古玛勒出身贵族,在彼来王的宫廷任职,热心敬主,乐善好施。彼来王给他作媒,娶了一个贵家女子。这段婚事很不幸,古玛勒的妻子性情暴戾,生活奢华。古玛勒逆来顺受,将一切献给天主,时时用各种方法规劝妻子改过。
古玛勒随彼来王出征作战,八年后回来,家务糟得不堪收十,他再度耐心规劝妻子,毫不见效。
古玛勒晚年独居隐修,与圣勒慕共同在李耳城创立了一座修院。
古玛勒于七七四年逝世。
圣勃路诺(St.BrunotheGreat)高伦总主教
今天瞻礼纪念的圣勃路诺,与本月六日的加多森会会祖圣勃路诺同名,是高伦的总主教。
九二五年,圣勃路诺生于高伦(较加多森会会祖圣勃路诺早八十年)。他是奥督皇帝的胞弟,亨利皇帝和圣後玛蒂达的儿子。四岁起,入学校读书,聪敏好学,精通希腊文字。他的胞兄奥督皇帝召他赴宫廷任职,勃路诺虽然年轻,办事能干,九四O年,任皇帝机要秘书。
勃路诺看破红尘,弃家修道。廿五岁那年,晋升铎品,随奥督皇帝赴意大利,他全力谋取国家教会合作,传扬福音。
九五三年,勃路诺当选高伦总主教,执行主教神职共十二年,全力发展教务,提高信友道德水准,维持教会的纪律。他对神职人员们要求的资格是:真正的学问和修道的精神。他对教育非常注意,担任主教府辖下学校的教师,都是 的学者。
勃路诺除了在高伦设立修院外,对于本国其他区域的传教工作也非常注意,设法提高全国人民道德水准。
勃路诺推选的主教,个个都是才德双全的杰出人士。
九六一年,奥督皇帝赴意大利加冕,国*由勃路诺和梅兹主教圣威廉摄理。
勃路诺于九六五年十月十一日在莱斯去世,享年仅四十岁。
圣亚历山大沙烈(St.AlexanderSauli)巴维亚主教
一五三四年,亚历山大沙烈生于意大利米兰。年青时,入巴尔纳伯会修道。一五五六年晋升铎品,在大学教授神学、哲学,兼任主教府神学顾问。
亚历山大在巴维亚讲道的成绩非常美满,圣嘉禄特邀他赴米兰讲道。圣嘉禄和史丰德弟枢机(未来教宗额我略十四世)亲自出席旁听。亚历山大的讲道词,诚恳动人。圣嘉禄和史丰德弟枢机听了感动得流下泪来,二人都请亚历山大作他们的听告司铎。
一五六七年,亚历山大当选巴尔纳伯会总会长。一五七O年,教宗圣比约五世任命亚历山大为科西嘉亚勒力城主教。亚历山大一再谦辞,教廷坚持邀他为科西嘉教区服务,由圣嘉禄主持祝圣礼。
整顿科西嘉的教务,是一件很艰难的工作。那时候,人民的宗教知识很浅薄,盗贼横行,复仇的陋习非常流行。亚历山大带了三位巴尔纳伯会会士同行,到了科西嘉,召集教务会议后,颁布了一连串的改革办法,督促教友遵守。
亚历山大执行主教神职达十二年。在他的英明领导下,科西嘉的教务,获得空前未有的辉煌成绩,所以人们称他为科西嘉的宗徒。
脱利腾大公会议结束,亚历山大在本教区全力执行大会的决议,整顿教区纪律。
亚历山大在主教任内,常往罗马处理公务。他成了圣斐利伯内利的挚友。圣斐利伯内利非常钦佩亚历山大的才德。
亚历山大生平着作很多,对宗教法律尤有深邃的研究。由于他在科西嘉传教的辉煌成绩,教会当局一再请他担任多督诺和热那亚的主教,可是他谦辞不就。一五九一年,教宗坚欲他出任巴维亚主教,亚历山大遵命履任,在任仅一年,一五九二年逝世。一九O四年荣列圣品。
福女玛利亚沙烈达(Bl.MarySoledad)童贞、圣母婢女会创办人
福女玛利亚沙烈达与圣女玛利亚弥基拉、福女日奇美、福女维孙徐亚,前后媲美。这四位女子都是西班牙人,献身事主,专为病人和贫苦的人服务。
福女玛利亚沙烈达的父亲是西班牙马德里的一个商人,生有子女五人,玛利亚行二,一八二六年出生,洗名爱麦诺爱拉,自幼乐善好施,热心敬主。父母给了她食物,就保藏起来,带出去送给贫穷的小朋友;閒暇时,教她们念经。
马德里江波利区有一位神父高士,深感患病者乏人照顾,确是一件很不幸的事,召集了七名女子,组织一个女修会,专门照顾病人。其中一位就是爱麦诺爱拉,她取的会名是玛利亚沙烈达(即「痛苦圣母」之意)。
修会成立时,遭遇不少困难,发展很迟缓。五年后,高士神父到斐南波创设了一座学院,玛利亚沙烈达留驻马德里修院,担任院长的职务。
一八六一年,圣母婢女会获得主教批准。马德里有一间女犯收容所,划交该会管理。一八六五年,大疫期内,玛利亚率领修女从事救济工作,博得众人的讚赏,不久分院遍设各地。
一八七五年,圣母婢女会的事业扩展到海外,在古巴圣地牙哥设立分院。修会的事业一天比一天发达,医院,饮水思源,玛利亚沙烈达是修会的 功臣。
一八八七年,玛利亚患病,十月八日病笃。修女们请她降福,一位修女把她扶起来。玛利亚举起手来,慢慢地说道:「孩子们,愿你们和平相处,团结到底。」十月十一日逝世。
玛利亚烈达任圣母婢女会的 达三十五年之久。修女人数最初只有六名,后来分院遍设意大利、法国、英国、葡萄牙、西班牙、南北美洲各国。这种伟大艰巨的工作,必须有彻底的自我牺牲精神,才能顺利推展。
玛利亚沙烈达于一九五O年荣列真福品。
玫瑰圣月-第十一天圣母献耶稣于圣殿事迹(路二:23-38)按梅瑟的法律,一满了他取洁的日期,他们便带了孩子上耶路撒冷去献给上主,就如上主的法律上所记载的:“凡开胎首生的男性,应祝圣于上主。”并该照法律上所吩咐的献上祭物;一对斑鸠或两只雏鸽。那时在耶路撒冷有一个人,名叫西默盎,这人正义虔诚,被圣神充满,他期待着以色列的安慰。他曾蒙圣神启示:自己在未看见上主的受傅者以前,决见不到死亡。他因圣神的感动进了圣殿,那时抱着耶稣的父母正进来,要按照法律的惯例为他行礼。西默盎就双臂接过他来,赞美天主说:“主啊!现在可以照你的话,放你的仆人平安去了!因为我亲眼看见了你的救援,即你在万民之前早准备好的:为作启示异邦的光明,你百姓以色列的荣耀。”大圣若瑟和圣母就惊异他关于耶稣所说的这些话。西默盎祝福了他们,又向圣母玛利亚说:“看!这孩子被立,使以色列中许多人跌倒,许多人兴起,并成为受人反对的标志。至于你自己的心灵,也将被一把利剑刺透,许多人心中的隐念将因此显露出来。”又有一位女先知亚纳,是阿协尔支派法努尔的女儿,已上了年纪。她出阁后,与丈夫同居了七年以后就守寡,直到84岁。他斋戒祈祷,昼夜事奉天主,总不离开圣殿。正在那时刻,她也前来称谢天主,并向一切希望耶路撒冷得救赎的人,讲论这孩子。耶稣诞生后四十日,到了取洁的日期,这“取洁礼”原是梅瑟法律上的规定。因为不取洁,不许摸什么圣物,也不许她进圣殿。梅瑟法律规定:凡妇人生孩子都被看作不洁净,这个不洁净,只是法律上的认为,并不是生养子女,父母犯罪。这个取洁礼是怎样做的呢?就是妇女到了取洁的日期(为男孩满了四十天,为女孩八十天),就去站在会堂门口。有钱的献给司祭一只当年生的羔羊,当作全燔祭就是整个烧了祭献天主。另外,再献一只小鸽子或斑鸠,当作赎罪祭(就是煮了应吃掉)。没钱的,只好献一对斑鸠或一对小鸽子,一只作为全燔祭,一只作为赎罪祭。献祭后,司祭再给她行赎罪礼。就是用牛漆草沾水向她洒去,同时念取洁的经文。这样就算洁净了。圣母到了取洁的日期,就抱着婴孩耶稣,若瑟拿着一对小鸽子,跟着圣母,走到圣堂门口,要求受取洁的礼。圣母玛利亚,你既为天主之母卒世童贞,从始胎又无原罪,本可不守这条法律。但你不愿意表现突出,甘愿如同一位普通妇女一样自谦自卑,严格遵守法律,把所受于天主的恩宠,完全隐藏起来,回想我自己,却完全与你相反,满身最恶,反愿表现自己高人一头,把天主的恩典,当了个人的美善。圣母玛利亚,求你赏我效法你那样的心谦吧!圣母行过取洁的礼以后,紧接着就把头胎男孩子献于圣殿,这也是梅瑟法律的规定。这规定,一方面是为纪念天主从埃及法老皇帝的手里,从为奴之家救出犹太人来。就是他们因着把羊羔的血,抹在门上,天使没进去杀他们的长子。却把埃及地所有的长子(不论是人,是牲口)凡是头胎生的,都杀了。天主为叫他们纪念大恩,让他们把一切头胎长子,都要献于上主。过后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献上五个“协刻耳”(合九块钱)把孩子赎回去。另一方面,是天主为叫他们知道,天主是上主,对他们有 无上的主权。因为我们的一切,都是来自天主,天主有权力要求我们把一切都奉献给他,我们也有义务作这个奉献。但是,天主所喜爱的是我们的诚心,而不是物质。所以我们无论给天主献什么都必须有一颗真诚的心,才能博得天主的欢欣悦纳。圣母也依照这个法规,把耶稣献于天主,并献上了穷人的礼物,把耶稣赎回。圣母的奉献是极真诚的。她把爱子耶稣及自己一起献给了天主。而吾主耶稣也把他自己完全奉献于天主,作为承行天主圣意及救赎人类的赎罪祭品,这个奉献也就是将来十字架祭献的开端。圣母玛利亚,至圣玫瑰经的皇后,你把你的圣子耶稣奉献于天主,这真是伟大的、完善的、纯洁的、真诚的极其中乐天主的奉献。求你也赏我效法你,把我的思想、言语、行动和生命,都能以心神和真诚奉献于天主,并且无论做什么都要纯心为天主而做。让我们确实从心里承认,我们的一切所有,都是来自天主的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sc/5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