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梗概
?文丨互联网
这几天趁着中央重视实体经济,大佬们和专家们出来说了几句中国宏观税负过重的话,要求减税的声音越来越高,越来越成为主流的民意。
一、中国为什么不减税?
来源:脱轨时代
这几天趁着中央重视实体经济,大佬们和专家们出来说了几句中国宏观税负过重的话,要求减税的声音越来越高,越来越成为主流的民意。
但是,中国减税的可能性很低,年税收超收10万亿都没有减税,现在更不可能减。
为什么不减税?
这话题比较敏感,浅着点说,别和上次谈地产(中国经济运行的核心原则是什么)一样被举报删帖。
准确的说,因为入不敷出。
除了部分一线城市(北京上海深圳这些土地财*收入丰厚,有总部经济支撑),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财务,已经陷入旁氏状态。
去年年底,全国人大会议上透露的数据,有的省、地区负债率超过%,多个市本级、多个县级的债务率超过了%。尽管从去年至今进行了债务置换,但是,利息支付压力也很大。
所以,今年发生了两件事:
1,11月14日,国务院印发了《地方*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因为地方*府通过融资平台以及地方国企继续举债,中央*府没办法堵住,只能从市场端堵。
2,去库存*策导致各地火上浇油刺激地产泡沫,即使中央领导人提出“抑制资产泡沫”后,地方*府也继续纵容市场“暴动”,就是为了多卖点地,多交易一些房,增加一些财*收入。
可以看出,地方*府不顾大局正在千方百计的“弄钱”,你要减税,一些地方就会趁机“破产”给你看,中央*府到时候怎么办?一个破产给埋单,其他的都跟着破产,这单还要不要买?
这个事情,早在换届的时候就是一颗定时炸弹,因为当时这些债是以“四万亿”的名义,中央*府要求地方*府大搞刺激。所以,在换届的时候,地方*府要总理先把债务这事情谁来埋单说清楚。但说不清楚啊。
地方*府这个“穷样”,就会想方设法提高财*收入,由于各个部门执法具有随意性,主观性,没毛病也能挑出毛病。一些地方税(费)种,说上调就上调,昨晚问一个做企业的同学,工厂的土地税由每年每平米6元一下子上调到13元。你找谁说理去?
在这种制度下,财*困局就会导致中国经营环境会越来越恶化。
为什么不给企业减税,和为什么中国的商品这么贵,是同一个问题。很多人比较中美商品价格,发现中国贵的离谱,如果再加上两国收入比较,贵的更离谱。为什么,税费多。我们*府与国企控制的能源、资源性产品都很贵,一直以来中国以资源价格改革的名义不断上调价格。我们的国企消耗了太多资源,亏损的僵尸的需要财*补贴,垄断性的则不断提高价格,然后百姓埋单。
中央有减税的空间。问题是,中央的转移支付压力也很大,一些地方甚至养老金快发不出来,基本的公共服务或工资支出都要出问题。我们还有强*目标,维稳工作。唉,我们的*府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太多。越是这样的局面,越需要更多的财务去“裱糊”。
中国有很多国有资产,这些资产很难变现,但无数次被专家学者们拿来做信心担保。基层*府可卖的东西几乎没有,也没人买。中央*府手里的东西又不舍得卖。
实际上,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不是减税,主要是缺乏一种可靠的制度保障,随意性太强,导致企业家没有安全感,这种随意性不仅包括成本随时增加,还包括产权的安全性没有法治保障。如果你的企业没有多少利润可言,为什么还要天天担惊受怕呢?而且这种趋势会随着经济增速下滑而不断恶化,经济越差,环境就会越糟糕,在还没有太差之前,走为上,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中国 的问题是保增长的*治正确性,因为保增长所以才激励地方*府借债投资,征集比拼,导致债务不断积累。只有旁氏借款才能支持地方领导人追求*绩的保增长。但 一定会有总结算。
影响实体经济的,更大的因素是土地。曹德旺表示地产吸收了太多劳动力,导致制造业工人工资不断上涨。宗庆后认为工业用地价格太贵。任正非认为炒房子会导致投机,华为正在撤离深圳。
土地是所有地方*府都控制的生产资料,都在挖地三尺的利用土地。结果导致制造业成本大涨,居民贫富差距拉大,消费潜力大降,土地就是中国的鸦片,中国这个瘾君子会被吸破产!
随意写的帖子,将就看。
二、死亡税率下的制造业我们会变成委内瑞拉吗?
作者:海石来源:冷眼观经济(pp)
我曾经写过《日本组团撤离和华为印度设厂中国地产泡沫》、《不要让万达跑了》两篇文章,搁笔没有多久,跑路的人是越来越多了,而且影响力都还不小。
如果说前面只是外资、高端制造、房地产、金融企业看空大陆市场、看空人民币汇率而跑路的话,那么当前跑路的,基本就是中国制造业中最核心、最实在的台资和民营企业,他们从事着加工制造业最基础的部分,也是中国30年来赖以立足世界的根本,对中国的威胁和 更大。
外资和民企跑步撤退美国建厂
近日,两个新闻炒作得沸沸扬扬,都和美国建厂有关。一个是响应特朗普的号召,跟随着苹果生产线回撤美国本土的步伐,台湾鸿海集团(富士康)将和日本软银集团投资亿美元在美国建厂,创造10万个就业岗位,这是继在印度大量买地建厂后,富士康的第二个战略布局,全球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sc/4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