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

礼宾司亚非处办公室墙上的四个大字


作者简介

吴德广,年生于广东潮州,年毕业于外交学院,同年调入外交部。先后任礼宾司科员、驻卡拉奇总领事馆职员、礼宾司国宾接待处副处长、驻日本使馆一秘、礼宾司处长、中国驻古晋首任总领事。主要著作有《世界各国国旗》《 各国国旗国徽》《从礼宾官到总领事》《花园国度——马来西亚》《犀鸟情思》。

年我到礼宾司工作不久的一天下午,司领导让我随一位老同志去中南海西花厅,协助安排周总理会见巴基斯坦驻华大使罗查先生的相关事宜。在这里,我 次见到周总理。此后我又有机会数次见到周总理,聆听他的指示和谆谆教诲。

有一次周总理要礼宾司的同志记住四个字——“礼宾革命”。不久礼宾司就把“礼宾革命”四个字贴在礼宾司亚非处办公室的墙壁上。周总理让我们每个人天天看到“礼宾革命”,并永远牢记它。

“礼宾革命”

“礼宾革命”就是指礼宾改革。这是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我国礼宾工作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它指引我国礼宾工作不断改革、完善和提高。周总理指出,历史上的礼宾制度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封建帝国的,一类是资本主义的。

过去有很多礼宾规格是资本主义国家定下来的,我们学了一些这类东西,同时还学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东西,我们不能完全同意这套礼宾制度,也不能完全废除,但可以打破一些,要进行改革,要更多地发挥创造性。

这也就是说,改革的目标是形成既与国际上公认的习惯做法相一致、相衔接,又要具有我国风格的社会主义的中国礼宾。礼宾工作不能墨守成规,要不断改革创新,开拓前进,使礼宾能更好地为贯彻我国外交*策和发展对外关系服务。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在周总理的领导和关心下,那时的礼宾工作作出许多重要改革。大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删繁就简

即删简礼宾安排方面一些过于烦琐的礼仪和程序。例如,国宾来访,取消双方领导人在机场讲话、外交使节在宴会上轮流向宾主一一敬酒等烦琐仪式;简化为到任的外交驻华使节递交国书。这种改变,减少了程序,缩短了活动时间,丝毫不影响原有仪式的隆重,对各方都有益处,同时还规定国家国宴为四菜一汤的标准、降低涉外赠礼标准等。

二、创新开拓

即根据我国的情况和我国对外工作的需要所采取的一些独特做法。如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国宾来访安排的机场群众欢迎仪式,体现了我国对各国一律平等的外交原则。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支持越南和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斗争,我国给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驻京代表机构以大使馆同等的地位和优遇等。

三、有的放矢

有针对性、不强求一致。周总理经常教导礼宾司的同志,礼宾安排要有针对性,注重实效,要根据客人的情况来决定,做到有的放矢,要严谨细致,技术上的差错往往会造成不良的*治影响。

他强调礼宾活动安排要依据对象、情况、时间与地点等诸多因素来灵活地运用多种形式与做法,不生硬照搬。如我国宴会席次安排,周总理就主张区分不同情况、采用多种方法安排,突破了西方的一些习惯做法,如举行宴会时非得女陪男、男陪女的固定模式。

周总理是一位富有远见卓识的*治家、外交家。他日理万机,非常忙碌。他经常强调礼宾司工作无小事,凡是涉外的工作他坚持事必躬亲。他经常打电话到礼宾司了解情况,审核礼宾安排,决定宴请外宾桌次和席位,确定菜单等。他那忘我的不知疲倦的工作精神和细致周到的工作作风感人至深。

我的同事曾讲过一件事: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和联合国恢复我国的合法席位以后,不少第三世界国家的领导人要求访华,其中一些 希望我国为他们提供接送的交通工具。按照国际上传统做法,接待国不为外宾提供境外的交通工具。对此礼宾司议论好久,提不出什么好方案。

周总理有点生气,批评礼宾司对“礼宾革命”在思想上还是没想通。他说:“第三世界 要来中国,不能拒之门外。这次联合国恢复我国席位,就是第三世界国家投赞成票,这是*治上对中国 的支持。礼宾司怎么这个*治账都算不过来!”他要求对这些国家要有求必应,派专机出国迎接,由礼宾司的领导去办,并要求礼宾司写报告送给他批。

这件事让我想得很多。“礼宾革命”不等于简单化,必须从实际出发,审时度势,敢于创新,服从*治大局。新中国的礼宾就是遵照周总理的改革创新、不断开拓的思想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在礼宾司的日子里,我亲历多项礼宾改革。礼宾改革有其深刻、丰富的内涵,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随后我参与礼宾改革的实践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顺应形势的发展,改革以往的某些礼宾程序;

二是保证礼遇规格,恢复和增加必要的礼仪形式;

三是在开展礼宾工作时更加注重实效,提高工作效率,在保证完成外事任务的前提下,精打细算,节省外事开支。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周总理不时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sc/4252.html

蒙ICP备2023004182号-1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