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

以色列约旦游记20耶路撒冷锡安山


我们离开伯利恒,前往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Jerusalem)是位于近东黎凡特地区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在地理上位于犹大山地,介于地中海与死海之间,为原巴勒斯坦 城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由联合国管理,-年 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占领了耶路撒冷西部建立了新市区,约旦则占领城东旧区。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占领了整个耶路撒冷,年以色列宣布耶路撒冷为“永远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自治*府宣布耶路撒冷是是未来巴勒斯坦国的首都。在21世纪,耶路撒冷仍然是巴以冲突的中心。

耶路撒冷同时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亚伯拉罕宗教(或称“三大天启宗教”)的圣地。

自从公元前10世纪,所罗门王在耶路撒冷建成圣殿,耶路撒冷一直是犹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圣的城市,昔日圣殿的遗迹西墙,仍是犹太教最神圣的所在。基督徒也相当重视耶路撒冷,因为根据《圣经》记载,这里是耶稣受难、埋葬、复活、升天的地点。伊斯兰教也将耶路撒冷列为麦加、麦地那(均位于沙特阿拉伯境内)之后的第三圣地,以纪念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并在圣殿山上建造了2座清真寺——阿克萨清真寺和圆顶清真寺来纪念这一圣事。

我们的车进入耶路撒冷之后,直接开上了锡安山。

位於耶路撒冷以南的锡安山,是基督徒的圣地,因为这里有耶稣曾经走过的足迹。锡安是一个神圣的名字,在以色列国歌《希望》里被提到好几次,可见以色列人的锡安情怀。歌词里说:

只要我们心中,

还藏着犹太人的灵*,

朝着东方的眼睛,

还注视着锡安山顶,

两千年的希望,

不会化为泡影,

我们将成为自由的人民,

立足在锡安和耶路撒冷。

旅行车停在锡安门(ZionGate)外,大家下车步行。

这就是锡安门。注意看,锡安门的石头墙上有许多子弹留下的小洞。

锡安门由苏莱曼大帝兴建于年,因为正对南面的锡安山而得名。城门内是耶路撒冷老城里的亚美尼亚区和犹太区。

年5月13日, 一支英国*队撤出耶路撒冷,将锡安门的钥匙交给犹太 莫迪凯·万家顿。随后爆发的 次中东战争中,帕拉玛赫在锡安门为争夺犹太区控制权的战斗归于失败,今天仍可看见当时留下的密集弹痕。锡安门和耶路撒冷旧城处于约旦控制之下,而锡安山由以色列控制。此后锡安门一直关闭,直到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才重新开放。在耶路撒冷,到处都是血和泪的历史痕迹。

耶路撒冷老城面积只有一平方公里,周围有高大的城墙。城墙有八个门,分别是:锡安门、大马士革门、雅法门、新门、粪门、金门、狮门、希律门。分为4个区:

1.基督区(ChristianQuarter):面积 的一个区,位于老城西北部。 的耶稣殉难教堂就位于这个区。

2.犹太区(JewishQuarter):位于老城南部, 的哭墙就位于这个区,是犹太教最神圣的地方。

3.穆斯林区(MuslimQuarter):位于老城东部,包含 的圆顶清真寺(相传说穆罕默德夜行登霄之处)。圆顶清真寺与哭墙相邻,建在犹太教圣殿的遗址上,因此成为犹太人与穆斯林宗教冲突最为激烈的地区。

4.亚美尼亚区(ArmenianQuarter):位于老城西南角,是最小的一个区。

它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这是锡安门外的老城墙。

刚下过一点小雨。没有人,很安静。

我走进锡安门。这个门很奇怪,不是直进直出,而是往右拐90度角出去。

这是城门里面的亚美尼亚区和犹太区。

马路两侧停着许多车。不断有车进出锡安门,车进门便要90度转弯,才能出去。以色列人车技很好,几乎擦着墙穿过锡安门。

我们沿着锡安门对面的一条小马路往南走。

到了一个岔路口,我们往左侧走。

路边有一座塑像。

这是以色列联合王国第二代国王大卫(公元前年-年)的塑像。大卫王头戴皇冠,坐着弹奏竖琴,一眼望去更像一位音乐家。据《圣经》记载,大卫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写了很多优美的诗篇(记载于圣经的诗篇),还擅长演奏竖琴。雕塑没有展现大卫的文攻武略,却展现了大卫更具人性的一面,艺术家真是独具匠心。

大卫(David)是耶西的第八个儿子,生于伯利恒,为牧羊人。大卫(David)的意思是“被蒙爱者”。圣经记载耶稣是大卫的后裔。公元前年左右,大卫建立了统一的以色列王国,定都耶路撒冷。大卫死后,由所罗门继承王位。大卫及他的儿子使以色列成为凌驾外邦的*事强国,国内兴盛的商业为以色列人带来前所未有的财富和声誉。他的王朝持续了差不多四个世纪,而大卫在位的四十年是以色列的*金时期。大卫建立了统一而强盛的以色列国,对犹太民族和世界都产生了影响。多年来犹太人恢复故国故都的期望都以大卫为中心。

大卫是圣经中的少年英雄。“大卫战胜歌利亚”的故事里说:当非列士部族侵犯他的家乡,以色列城池受到严重威胁时,牧童出身的大卫挺身而出,用放牧时打死过狮子和熊的投石机把非列士的巨人歌利亚杀死。这是米开朗基罗以“大卫战胜歌利亚”的故事为蓝本,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创作的大卫雕像。

大卫左手扶着肩上的投石机,右手下垂握着圆石块,扭头向左前方搜索敌人,表现了大卫即将战斗的紧张情绪和坚强意志。

《大卫》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雕塑家(画家)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创作于公元-年,现收藏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这尊雕像被认为是西方美术史上最值得夸耀的男性人体雕像之一。雕像用整块大理石雕成,高厘米,重多公斤。米开朗基罗在雕刻过程中注入了巨大的热情,塑造出来的不仅仅是一尊雕像,而是文艺复兴思想解放运动在艺术上得到表达的象征。作为一个时代雕塑艺术作品的 境界,《大卫》将永远在艺术史中放射着不尽的光辉。

上面的照片是年我去意大利时拍摄的,地点在佛罗伦萨市*厅广场美第奇宫的大门前。当然这个雕像是复制品。当时我并不知道大卫是以色列王,只知他是圣经里的少年英雄。这次到以色列还知道了一件有趣的事,大家玩的扑克牌中的黑桃K就是大卫王。顺便说一下,方块K是罗马帝国的恺撒大帝、梅花K是马其顿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红桃K是法兰克帝国的查理曼大帝。

继续往前走,前面就是大卫王墓。在大卫王墓前,我碰到一位犹太教牧师和老董,这位牧师给了老董一张中国人的名片,意思是他有许多中国朋友。然后说,可以把自己的心愿写在一张白纸上,丢到大卫王墓上,你的心愿就会实现。然后再拿出一叠钱,其中也有人民币,意思是让我们捐款。我捐款之后,他给了我一顶白色的圆帽子,必须戴上才可以入内。这种圆帽子希伯来语叫“Kippa”,是一种只能遮住头顶的圆形小帽,遮盖头部表示对神的谦卑。

走进去,先进了一个大房间。

房间里有桌椅,右侧墙边的书架上摆放着许多书籍,我想应该是犹太教经卷,气氛肃穆、凝重。身着传统服装的犹太人有的在专注的读经,有的坐在椅子上默默地祈祷,甚至有人低着头、眼里满含着热泪。看着他们脸上散发出虔诚致敬的光芒,我有些吃惊,毕竟大卫王已经去世三千年了。犹太民族的凝聚力可见一斑。

再进去就是墓室。

墓室很小,里面有一个宽2.48米、高2.44米的衣冠冢。大卫王墓是仅次于哭墙的犹太圣所,每天来此朝觐的犹太教徒挤满了窄小的墓室。我大气也不敢出,白纸条也没有写就出来了。

大卫王墓的旁边就是马可楼。马可楼,又名晚餐楼。是耶稣与12门徒享用 晚餐的地点,於此建立了圣餐崇拜的礼仪。耶稣复活后,在同一个楼房向门徒显现两次,也在此楼房中,众门徒领受了圣灵。

据《新约圣经·马可福音》记载:耶稣 一次到耶路撒冷去过逾越节,犹太教祭司长阴谋在夜间逮捕他,但苦于无人带路。正在这时,耶稣的门徒犹大向犹太教祭司长告密说:“我把他交给你们,你们愿意给我多少钱?”犹太教祭司长就给了犹大30块钱。于是,犹大跟祭司长约好:他亲吻的那个人就是耶稣。逾越节那天,耶稣跟12个门徒坐在一起,共进 一次晚餐,他忧郁地对12个门徒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了!”12个门徒闻言后,或震惊、或愤怒、或激动、或紧张。

我走进马可楼。房间里面空空荡荡的,这是房间的一角。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房间里的一棵金色的小圣诞树,据说,当年耶稣就是坐在这里和他的12个门徒共进晚餐的。

站在金棕榈树前,转过身来看整个房间,罗马柱支撑着肋形穹窿。

怎么也想象不出达·芬奇 油画“ 的晚餐”里的场景。

《 的晚餐》宽厘米,长厘米。达·芬奇不仅在绘画技艺上力求创新,在画面的布局上也别具新意。一直以来,画面布局都是耶稣弟子们坐成一排,耶稣独坐一端。达·芬奇却让十二门徒分坐于耶稣两边,耶稣孤寂地坐在中间,他的脸被身后明亮的窗户映照,显得庄严肃穆。背景强烈的对比让人们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于耶稣身上。耶稣旁边那些躁动的弟子们,每个人的面部表情、眼神、动作各不相同。尤其是慌乱的犹大(左4),手肘碰倒了盐瓶,身体后仰,满脸的惊恐与不安。

达·芬奇的《 的晚餐》不仅标志着达·芬奇艺术成就的 峰,也标志着文艺复兴艺术创造的成熟与伟大。《 的晚餐》收藏于意大利米兰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

走出马可楼,我看还有时间,就到处乱逛。走到一个似洞穴一样的房间,里面灯光昏暗,却有许多以色列年轻人在里面聚会。

这是女孩子在聚会。

她们把包包放在地上,双臂相互环抱,形成一个圆圈,大声地唱歌。我不知她们在干什么,但是从她们青春焕发的脸上,看到了以色列年轻人的朝气蓬勃。这里是大卫王墓,难道她们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男孩子也在聚会。

我又爬到房顶上。

这是附近的圣母安眠堂。

下来之后,突然发现头上的Kippa小帽没有了。不敢怠慢,赶紧上楼去找。上楼之后,一位犹太人看我在低头寻找,便将手中拿着的帽子还给我,微微笑了一下。我把这顶帽子带回了杭州。

参观结束了。在返回锡安门的路上又经过三岔路口,我特意到右侧去看了一下。

这是圣母安眠堂。

传说圣母玛利亚在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后,由耶稣的门徒圣保罗带领来到土耳其以弗所附近的山上安度晚年。我们眼前的这座圣母安眠教堂是纪念耶稣的母亲玛利亚安息主怀之处,但不是其葬身之处。这是一座拥有圆顶钟塔的本笃会教堂,教堂地下室有座卧着的圣母玛利亚进入永远睡眠的雕像。年德国凯撒威廉二世(KaiserWilhelmII)用12万德国马克从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SultanAbdulHamidII)手里买下了这块地,并于1年建造了这座雄伟的教堂,现由德国本笃会管理。圣堂里布满金色的马赛克画。

我抓紧时间,到教堂里拍了一张照片。

不在我们行程中的还有锡安山的鸡鸣堂。鸡鸣堂是一座罗马天主教堂,教堂顶部的十字架上昂首挺立着一只大公鸡。当初建立这个教堂就是为了纪念彼得在鸡叫两次以前三次否认耶稣。

根据《圣经》中《马可福音》的记载,耶稣被捕前,曾对弟子彼得说:“鸡鸣前你将三次不认主。”当时彼得不以为然,还声言会“誓死追随”,但他自己也忘了这番对话。耶稣被捕后,彼得慑于罗马*的势力,果真应验了耶稣的预言,三次否认与他有关系;然后鸡鸣声响起,彼得才悔悟自己所犯的罪。

一张锡安山的照片。

要离开锡安山了,我有点理解以色列人的锡安情怀了。正如以色列国歌“希望之歌”中所唱:“我们将成为自由的人民,立足在锡安和耶路撒冷。”

杭州老魏

朋友的赞赏就是给我加油,谢谢!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白颠预防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sc/2965.html

蒙ICP备2023004182号-1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