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这是时寒冰老师曾经发表在中央*报的关于粮食的论述,特此转发。
21世纪以来,随着金融全球化进程的推进,粮食市场与货币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以及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联动关系日趋紧密[1],国际主要粮食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也愈演愈烈。当前,粮食价格已不再简单地仅仅由粮食的供求关系所决定,而是越来越多地受到货币和资本的影响,粮食的金融属性日益突显,粮食这一传统产业正面临非传统因素的威胁。一、粮食金融属性的形成原因粮食作为传统的农业产品,因其低弹性的生产供给和刚性的消费需求等特点,历来是衍生品套期保值的主要交易对象。随着衍生品市场的不断创新与蓬勃发展,粮食的金融属性逐渐形成并日益突显。此外,在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中,农产品包括粮食,都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能源化倾向,粮食的金融属性通过与能源市场进而衍生品市场的间接联动进一步得以强化。(一)衍生品创新与交易赋予粮食以金融属性期货起源于粮食的远期交易,以标准化合约的形式和保证金交易制度,赋予了粮食等大宗商品以最初的金融属性。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粮食的金融属性并不明显,粮价的波动幅度比较小,大的复合性价格波动更是鲜有发生。年代末期以来,随着金融衍生产品的不断创新,交易电子化、网络化等新技术的应用,全球衍生品市场规模迅速增长,在进入21世纪后,更是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数据显示,到年,全球场内衍生品(期货、期货期权与期权)交易量已经达到.43亿手,较上个世纪末的24.06亿手,翻了9番。也正是从21世纪开始,全球衍生品交易量的上升与食品价格指数关系的内在联系日趋明显,粮食的金融属性日益增强。通过对-年之间的全球衍生品交易量与国际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两组数据的回归分析及相关性检验(结果见表1),我们发现国际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与全球衍生品交易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约为0.97),但不排除这一结果受到两组数据自相关性的干扰(无滞后线性回归D-W值约为1.53)。进一步研究发现,一阶滞后回归检验后,自相关性显著改善(D-W值约为1.82,更接近2),表明全球衍生品交易量与国际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之间影响几乎没有延迟现象,二者运行的方向与幅度几乎是一致的。这与国际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与全球衍生品交易量同步上涨的趋势(见图1)是相吻合的。在全球衍生品交易市场如此庞大的当下,粮食等大宗商品的贸易方式早已突破了个别企业谈判决定交易价格的模式,商品期货交易本身也已突破了发现价格引导价格的功用,而对商品价格起到一定的决定作用。粮食价格不再仅仅是由粮食的供求关系简单地决定,而是更多地受到衍生品市场成交量的影响。当衍生品交易量增大时,意味着,粮食等大宗商品获得了全球更多资本的白癜风北京专科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正规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sc/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