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

中国人有什么令人敬佩或者恐惧的细节


中国人有什么令人敬佩或者令人恐惧的细节?

五千年前,我们和古埃及人一样面对洪水;

四千年前,我们和古巴比伦人一样玩青铜器;

三千年前,我们和古希腊人一样思考哲学;

两千年前,我们和罗马人一样四处征伐;

一千年前,我们和阿拉伯人一样无比富足;

现在,我们和美利坚一较长短。

Alfred.Hutry

龙牙

种地是中国人的种族天赋。很多人都听说过这句话,但是对这句话其实并不真正理解。

这是胡焕庸线:

黑河、腾冲连线,是由人口专家胡焕庸提出的,我国94%的人口位于这条线的右边。由这幅图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分布极其不平均,万平方公里国土内大部分是无法耕种的高山、戈壁、荒原。所以「中国用占世界总量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是一句分量非常重的话。

关于种地,其实有两个方面,中国人是 走在世界前列的。这两项独特的技能,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基因中, 堪称「令人敬佩或者令人恐怖畏惧的细节」。

以下是我本人设计和管理的一个农业园区,位于号称「生命禁区」的西藏腹地:

这里海拔米,年平均气温7摄氏度,年平均空气相对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62%,日照强烈,紫外线水平极高。年的时候还是一片河滩,全是拳头那么大的鹅卵石,夹杂一些*沙。刮风的时候,大白天瞬间伸手不见五指。

现在是这个画风:

年的时候,西藏新鲜蔬菜还完全不能自给,猪肉、鸡肉、鸡蛋缺口极大,到了冬天,新鲜水果蔬菜肉食立马飙升到天价。到年,蔬菜已经实现基本自给,具有西藏特色的农产品已经开始向内地和国外销售。

这就是中国人种地的种族天赋。

中国人种地的种族天赋,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对土地的寸土必争。

充分有效的利用土地,是中国人自古以来深藏在潜意识里的本能。在我小时候四川山区农村,梯田田坎外侧种植桑树,能够保护田坎的同时,提供桑蚕养殖用的桑叶,夏天的桑葚还是一道难得的美味;梯田田坎内侧还可以种植*豆,为人们提供珍贵的植物蛋白同时,还可以为养猪提供豆渣,为厨房提供燃料。

发展到现代,立体种植、养殖已经发展到了神乎其技的地步。

这是在水培蔬菜的床下,用遮阳网遮光种植姬菇。上方照常出产水培生菜,下面还可以出产蘑菇,两个产量都不错。

实际上原理非常简单,靠的是对土地的珍爱而已。你用测光笔测一下光照度,用麻袋片隔离土壤做好消*,保持好湿度和温度,水培菜和蘑菇共生不是啥稀罕事情。

二是对资源的锱铢必较。

循环农业听起来是个高大上的名词,其实我们中国人千百年来一直在这么干。小时候在农村,猪粪、人粪是 不能浪费的,必须经过发酵用于施肥;剩饭剩菜乃至于厨房垃圾都要收集起来喂猪;一点作物秸秆都不会浪费,要么作为燃料,要么用于堆肥。所有物资都肯定会物尽其用,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循环。

现代循环农业,不但秉承和保持了千百年来的传统,而且更为精确高效,融合动植物、微生物新发现,设计更为科学合理,效率更高。

下面介绍几种简单的循环农业模式:1、生猪、蔬菜循环。

这是堆肥池。用作物秸秆粉碎,掺杂猪、鸡、羊的粪肥,调节好碳氮比,投入相应的细菌菌种发酵,可以制作肥效持久自然的生态有机肥,也可以继续加入炭渣、河沙、珍珠岩等等物质,制成有机基质栽培用的基质。

这样就完成了一个简单的循环:作物秸秆补充生猪养殖饲料,生猪粪肥经过垫料床发酵分解,控制污染的同时提供堆肥原料,堆肥产品改善土质。

2、鸡、蚯蚓、鱼、果树循环。

在果园散养蛋鸡,同时在果园里制作蚯蚓沟,蛋鸡产生的粪便混合其它农业生产残渣投喂给蚯蚓,蚯蚓和残余少量鸡粪投喂给鱼,蚯蚓还可以供蛋鸡采食。

实际上你还可以用玉米代替果树。玉米采取轮作的方式防止鸡啄食,蚯蚓粪同时就可以为玉米提供有机肥。鱼塘采取分层设计,顶层、中层、底层鱼分开,鱼粪采取底排污的方式为玉米提供肥料。

3、羊、粮食作物、蔬菜循环。粮食作物秸秆经过青储、*储处理,补充肉羊养殖饲料。羊粪混合无法利用的秸秆和其余残渣堆肥,用于蔬菜和粮食种植的底肥。

经过长达10年的努力,本园区已经实现了零排放、零污染的稳定运行。只从外界拉运进场饲料、化肥,不往外排放一丁点废弃物。同时土质得到了极大改良,人工清理鹅卵石,已经形成了厚达50厘米的可种植土壤层,肥力每年得到稳定提升。

原先的卵石河滩已经可以开展大田蔬菜种植。

大棚菜稳定高产。

已经具备高附加值作物种植的条件。

中国有句老话:只有懒人,没有癞地。如果有必要,中国人可以把菜种到天上去。

山羊月

刚刚在YouTube上看了一部半岛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叫做《埃及:中国制造》,里面讲述了在开罗的一万多中国人如何在一个陌生的国家一点点把生意做起来,甚至做大做强的故事。

但真正的亮点并不是这部纪录片,而是这部纪录片下面的评论。一位来自巴勒斯坦的兄弟,用他不太标准的英语讲了他遇到的一件小事:

翻译:我来自巴勒斯坦,一天我去埃及,在我回来的路上,我们穿越了一个巨大的沙漠。我们在巴士里待了五个小时。在穿越沙漠的路上我们发现一家商店,那里有一位中国妇女在卖冰激凌。这非常有意思: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在一个拥有最多人口的阿拉伯国家,我们没看到埃及人,却看到了一个中国妇女。

我理解,这一定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评论者没有任何理由去在一个英文纪录片下面杜撰一个中国人的故事。它初听起来是如此奇幻,但仔细咀嚼就会品出复杂的味道。

一个在异国他乡的沙漠中央卖冰激凌的中国妇女,这是多么可敬又可怕的精神啊!这种精神已经超越了智慧,勇敢,勤奋等等词汇的内涵,它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蕴藏在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灵*深处和基因内部的,一直维系我们文明续存的力量。借用关汉卿的比喻,这种精神,就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哪怕是女子,哪怕在埃及,哪怕在沙漠,它也能让她做起卖冰激凌的生意。

我理解,如果问中国真正让世界战栗的地方是什么,答案并非是中国拥有多少飞机大炮潜艇航母——这些美国佬都有,还比我们多。真正的答案,应该是中国拥有怀着这种铜豌豆精神,走遍七大洲五大洋做生意的中国人。

接下来的评论里,有人问这位巴勒斯坦兄弟买了冰激凌没有,他回复道:

翻译:整车人都买了,即使她把水卖到十美元,我会买,谁不会呢?我的意思是,这可是在沙漠中间啊!

·end·

本文内容来自知乎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点击阅读原文,发现更有趣的「知乎」

赞赏

长按







































怎么引起白癫风的
广州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sc/1965.html

蒙ICP备2023004182号-1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