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读完苏珊·阿布哈瓦的《大卫的伤疤》,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一直以来都知道在遥远的中东有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叫巴勒斯坦,阿拉法特、巴解放组织、耶路撒冷这些名字从小就从新闻中听过无数次,印象里那里是个常年战火纷飞的国家。但那些只是停留在新闻里、书本里的直观印象,看了《大卫的伤疤》,让我 次如此近距离的看到了巴勒斯坦人民遭受的苦难,看到了战争中人性的分化、生命的脆弱、*治的肮脏。
《大卫的伤疤》讲述了从年开始,艾因霍德村的灾难接踵而至。在西方国家支持下,以色列犹太复国分子入侵,吞并了巴勒斯坦人的土地,世代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橄榄树林、房子和清真寺,流离失所,沦为难民。在艾因霍德村人被赶出家园的那一天,一个名叫伊斯梅尔的婴儿被一名以色列士兵掳走,成为犹太人的孩子,取名大卫,他最终成为了一名以色列士兵,一家人在战争中经历了一系列的惨剧。
巴勒斯坦应当是我见过最委屈和多难的国家之一了,19世纪末开始巴勒斯坦接纳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移民,却未曾想到会养虎为患。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将2.6万多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地区一份为二,巴勒斯坦人战绝贫困干旱的46%地区。但这还只是梦魇的开始,随后在西方国家支持下以色列逐步通过战争侵占了巴勒斯坦国土,现在巴勒斯坦人实际控制的面积仅为平方公里,还不到原本国土面积的10%!巴勒斯坦人口约万人,其中难民就达到万人,意味着接近每两个巴勒斯坦中就有一个人是无家可归的难民!用“苟延残喘”来形容巴勒斯坦都不为过!
02
对于我们这些80后、90后来说,和平如同我们每刻呼吸的空气一样习以为常,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难以想象在遥远的巴勒斯坦,还会发生无休无止的战争、肆无忌惮的屠杀、成千上万的难民,我们更难以想象,20世纪后期甚至21世纪,竟然还会发生屠杀手无寸铁的婴儿、剖开孕妇肚子的惨剧,这些刽子手难道未曾受到一点教育,难道还生活在野蛮社会吗?
但事实却是入侵巴勒斯坦人家园的这些犹太人,他们受过世界上 的教育,是世界上智商 的民族,他们也深切感受过最惨无人道的屠杀,他们最懂得什么叫做苦难。在事情的一开始,二战中深受纳粹*害的犹太人为了建立一片自己的家园把目光投向了巴勒斯坦,那时很多人理解他们、同情他们,因为他们的经历实在是太痛苦了,甚至大多数阿拉伯人也同情他们。但当他们在巴勒斯坦建立了“以色列”这个犹太人自己的国家以后,他们却想要更多。于是他们一次又一次挑起战争,一次又一次入侵阿拉伯人的家园,他们占领村庄、抢夺土地、屠杀平民,他们在年轻犹太人的心里种下对阿拉伯人的蔑视和仇恨,把德国纳粹施加在他们身上的暴行全都还给了阿拉伯人。
仇恨是泯灭人性最*的*药,《大卫的伤疤》中有一个场景让我难以忘怀。一个年轻的以色列士兵把枪口对准了一个巴勒斯坦妇女的额头,这张稍显稚嫩帅气的脸庞上渗满了害怕紧张的汗水,或许眼前的妇女和他妈妈一般年纪、一样慈爱,他没有扣动扳机,但转眼间这个妇女为了保护自己的女儿还是死在了他同伴的枪口下,年轻士兵颤抖着自言自语:“我这辈子再也不会开枪了”。战争的残酷性就在于它对人性的毁灭,或许前一分钟他们还是某人的儿子、某人的丈夫、某人的父亲,享受着家庭的温暖,但后一分钟拿起枪时他们就成了魔*,屠杀一个个与自己父母、妻子、孩子相仿的平民,毫无感觉地毁掉了一个又一个家庭。
03
战争、惨剧又一次向我们展示了*治的肮脏,从历史上我们可以很悲痛地看到,以色列人肆意屠杀,而欧美国家却称赞以色列为“勇敢的斗士”、“和平的捍卫者”,国际机构未踏入难民营一步、未到屠杀现场看过一眼就在调查报告中告诉世人“巴勒斯坦不存在屠杀和非人道行为”。先姑且不论谁先挑起战争、谁应为战争负责,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面对这些惨剧时难道仍能忍心偏袒刽子手吗?
就在前段时间,美国总统特朗普单方面宣布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无疑在巴勒斯坦人的伤口上又撒了一把盐。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人的宗教圣地,也是巴勒斯坦名义上的首都,但是从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就占领了整个耶路撒冷。现在美国为了自己的*治利益不顾历史和现实,一句话就把耶路撒冷“送”给了以色列。这也激起了耶路撒冷人的激烈反对,据悉目前已经发生流血冲突事件,造成多人死亡。
巴勒斯坦离我们很远,战争离我们很远,也许那儿死了再多的人对我们的生活也不会有一丝影响,但作为一个有点良知的人我们起码不能忽略这些灭绝人性的惨剧,所以我一直很佩服那些不仅不忽略惨剧更做出行动的国际志愿者、战地记者、国际援助人员们,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这些惨剧不仅仅是大卫的伤疤、巴勒斯坦的伤疤,更是全人类的伤疤。
小强
赞赏
人赞赏
人喜欢
长按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刘云涛北京白癜风 的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sc/1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