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

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年终国际经济


粮食安全关乎全球稳定、人类福祉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全球战略。长期以来,国际社会、各国以及各利益攸关方致力于解决全球粮食不安全问题,包括消除不健康食品、改善营养不良、提高健康食品可及性、减少和消灭饥饿,以及应对与农业粮食系统相关的气候变化等,在持续努力下取得巨大进步,当前全球饥饿人口比上世纪90年代减少了3亿。尽管如此,粮食不安全问题仍在年继续困扰全球,影响粮食安全的各种因素犹存,局部地区和部分国家出现粮食危机,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及世界粮食计划署等相关国际组织的报告显示,年全球粮食安全经历了复杂挑战和严重冲击。总体来看,影响年全球粮食安全的诸多因素大体仍与往年相同。冲突战乱及动荡、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事件及自然灾害,仍是造成年全球粮食不安全的两大肇因。全球70%的饥饿人口生活在冲突战乱地区,气候危机又推动全球饥饿及粮食不安全状况急剧恶化。年,新冠疫情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且增长放缓,俄乌冲突持续,巴以冲突爆发并严重升级,大宗商品和能源市场动荡,食品、农业投入品和能源价格上涨,耕地减少或荒废,不平等和贫富差距加大,这些因素交织叠加,冲击全球粮食生产、运输及供应,威胁全球粮食供应链,增大全球粮食安全不确定性,局部地区和部分国家发生粮食危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等发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显示,当前全球饥饿和营养不良危机规模巨大,影响广泛。目前全球约有7.35亿饥饿人口,高于年的6.13亿。处于粮食不安全状况的全球人口占比从年的25.3%大幅增长至年的29.6%。在新冠疫情暴发后的短短两年内,全球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风险的人数从疫情前的53个国家的1.35亿人增加到年的79个国家的3.45亿人,多达7.83亿人面临长期饥饿威胁。世界粮食计划署对其开展工作的78个国家评估后认为,年全球超过3.33亿人面临严重等级的粮食不安全,与新冠疫情前的水平相比,这一数字令人震惊地增加了近2亿。全球营养不良状况亦未明显改善。目前全球数亿人无法获得健康饮食,儿童营养不良及发育迟缓、孕产妇贫血等状况亦未得到大幅改善。年以来,新冠疫情持续且反复、气候变化冲击和俄乌冲突等因素引发全球动荡,全球新增饥饿人口超过1.22亿。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粮食计划署等5家机构对年全球粮食安全发出警告称,如果放任粮食不安全态势发展,各国将无法如期实现到年消除饥饿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该警告还指出,到年实现可持续发展议程“零饥饿”目标的愿景无疑将面临巨大挑战,到年,预计全世界仍将有近6亿人面临饥饿威胁。该警告呼吁,鉴于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背后的主要驱动因素已成为全球“新常态”,各利益攸关方别无选择,唯有加倍努力,推动农业粮食系统转型,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下关于农业和粮食的各项具体目标。从地区形势看,在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脆弱地区,如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亚等地区,陷入粮食不安全、营养不良、饥饿和贫困的人口数量最多。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粮食安全危机日益严重,该地区35个国家约1.46亿人面临严重等级的粮食不安全威胁。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世界粮食计划署最新公布的全球18个饥饿热点地区涉及22个国家或地区,这些地区处于严重粮食不安全紧急水平,其粮食不安全形势或进一步恶化,预计将面临饥荒。布基纳法索、马里、南苏丹和苏丹仍处于粮食不安全最严重水平。受巴以冲突严重升级影响,巴勒斯坦在年10月份被列入粮食不安全最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sc/14122.html

蒙ICP备2023004182号-1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