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60406/4817104.html疫情让地球「打烊」了。
只是,一些国家底气够,「打烊」之后仍能过冬;而那些平时就处在「寒冬」的国家,就没那么好运。
比如,黎巴嫩。
比疫情的冬天更惨的,是雪上加霜的粮食与经济危机。
在黎巴嫩人眼里:
「因饥饿或者无家可归而死的人,可能要比感染新冠病*而死的人多得多。」
其实早在疫情开始前,黎巴嫩的经济状况就濒临崩溃。
年,贫困人口已经占据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而世界银行预测,年黎巴嫩的贫困率可能上升到50%。
也就是说,一半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饥饿,比疫情更可怕,但黎巴嫩*府却无所作为。
黎巴嫩究竟发生了什么?
在所有中东国家里,黎巴嫩是非常特殊、复杂的一个。
特殊之处在于,作为中东国家,黎巴嫩并不是一个穆斯林占 地位的国家。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以及各自的不同教派在这里共存,基督徒甚至占到了总人口的40%。
复杂之处在于,这里**林立,教派丛生。宗教因素并未在世俗化*体中褪去,而是成为各个**用来做*治动员的工具。
年,黎巴嫩的宗教宗派占比。图片来源:Britannica
*教没有完全分离的状况,让黎巴嫩的*局格外纷繁难解。
黎巴嫩长枪*是基督教马龙派**;伊斯兰教逊尼派建立了「未来阵线」;德鲁兹派集中在社会进步*;基督教右翼群体支持「自由爱国运动」。
伊斯兰教什叶派建立的真主*,虽然在多个国家被列为恐怖组织,不过在黎巴嫩,它仍是合法**,还拥有不可小觑的*事力量。
建国之初,黎巴嫩人就试图通过*体设计来平衡宗派力量。
建国文件规定,按照人口比例,总统必须是基督教马龙派,总理由逊尼派穆斯林担任,议会议长是什叶派穆斯林,副议长和副总理则是希腊东正教徒。议会的议员名额在基督徒和穆斯林之间按照6:5分配。
这样的平衡看似精巧,其实非常脆弱。一旦宗教比重发生变化,很容易引起*局动荡。
数次中东战争,让黎巴嫩国内涌入大量的巴勒斯坦难民,穆斯林人口增加,还带来了激进的*治思想,宗派关系变得异常紧张,基督徒与穆斯林之间最终爆发内战,从年到年,战争时间长达16年。大约有15万人丧生,20万人受伤,近一百万平民流离失所。
内战摧毁了曾被称为「中东小巴黎」的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战后重建工作至今未完成。图片来源:BertilVidet
在内战尾声的年,各方签署了《塔伊夫协定》,达成了教派之间的初步和解。这份文件规定,增加议会席位,且议席由基督徒和穆斯林均分。而 职务的分配方式依循建国文件,没有发生变化。
可以看出,这份休战协议并没有彻底解决黎巴嫩的*治问题,而更像是各派系之间的又一次妥协。
妥协到了今天,却让沙特与伊朗之间进行代理人战争钻了空子。
我们之前分析过中东局势的基本情况,中东分为两大阵营:
(1)沙特阿拉伯阵营:海湾地区的逊尼派主导的国家,比如阿联酋、巴林、埃及、约旦;叙利亚反对派;也门的流亡*府;黎巴嫩的逊尼派势力;(2)伊朗阵营:海湾地区什叶派主导的国家或势力,比如阿萨德领导的叙利亚*府;也门的胡塞反*府武装组织;黎巴嫩真主*。
伊朗和沙特盟友势力范围地图图片来源:red24
黎巴嫩真主*信仰上属于什叶派,站队伊朗;而黎巴嫩的逊尼派势力,则站在沙特一方。
各种逊尼派势力中,「未来阵线」的势力不容小视。
其创立人是逊尼派穆斯林拉菲克·哈里里(RaficHariri),早年在沙特经商,成立了一家建筑公司,接了大量来自沙特王室的商业单子,成为亿万富翁。黎巴嫩内战末期,拉菲克·哈里里还成为了沙特对黎巴嫩的外交代表,《塔伊夫协定》就是他一手促成。
年,拉菲克·哈里里(左二)与萨勒曼亲王(右二,现任沙特国王)一起出席颁奖活动。图片来源:iktissadevents.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sc/10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