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

封面报道二李办学移植以色列式创新


一位是全球商界 ,一位是金融界领*人物,李嘉诚与李剑阁在汕头筹建新式理工学院,以孕育创新人才,催生中国硅谷

财新特派记者赵晗(发自特拉维夫)记者盛梦露(发自北京)

尽管进入深秋,位于以色列北部的港口城市海法仍是烈日炎炎。工人们将以色列理工学院(Technion-IsraelInstituteofTechnology)老校区的一块地圈起来,忙着修整学院里的两棵棕榈树。

这两棵棕榈树已经有多年的历史,其中一棵由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年以色列理工学院创校时亲手种下,另一棵则由他的妻子种下。

在这座校园,24岁的校友YonatanElul留着络腮胡子,和财新记者打趣说:“或许我看上去很年轻,但我正经营着一家医疗器材的创业公司。”

在创业国度以色列,Elul的经历并不算太特别。在以色列,每人中就有1人创业,平均8小时就有1家创业公司诞生。

在公里之外的中国海滨小城汕头,汕头大学的行*楼改建工程刚刚完成。这里将作为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GuangdongTechnionIsraelInstituteofTechnology,GTIIT)的过渡校区。准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学院定于12月16日举办建院启动仪式。

尽管中国已有9所“洋大学”(其中2所尚在筹建中),但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将是 所理工型的中外合办大学。备受瞩目的,是办学的两位关键人物:一位是极具影响力的全球商界 李嘉诚,另一位是中国学界和金融界的领*人物李剑阁。两人不谋而合,期冀借力理工学院,在南方建立中国的硅谷。他们的愿望能否成真?

随处可见的“爱因斯坦”

两年前,作为一名交换生,21岁的北京大学三年级本科生马潇,前往以色列理工学院学习电子工程和科研实习。初到之时,马潇感叹,整个海法市“分明就是以色列人从山上硬生生地切出的一个城市”。在她看来,没有什么比马丁?路德?金的“从绝望之山上砍出一块希望之石”这句话来形容海法更贴切的了。

以色列理工学院,又称“以色列的麻省理工学院”,坐落于以色列第三大城市海法,校园依山而建。从年创校至今,以色列理工学院有着曲折而辉煌的历史,爱因斯坦是该校协会的 任主席。因此,在现今的校园,随处可见关于爱因斯坦的图像和标识。

在工业工程、科技创新等领域,以色列理工学院处于全球 水平,是全世界仅十家曾经制造并发射人造卫星的大学之一。年,该校两位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和阿夫拉姆?赫什科,因发现蛋白质降解新工艺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年,该校教授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因发现准晶体而独享诺贝尔化学奖。在美国国家工程院的外籍院士中,以色列理工学院的人数排名第二。

此外,其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亦为外界称道。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半数以色列公司由该学院校友创办。而在市值达10亿美元的美国各大高科技公司中担任首席执行官一职的,该校校友人数居第七位。该校校友所领导的公司出口量占以色列工业出口量的51%,并且领导着全以色列85%的科技型公司。更有意思的是,该校有23%的毕业生在职业生涯中,至少创办过一家公司。

马潇在以色列理工学院感受到,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夏季阳光*辣,冬季狂风大作,裸露的*土让人绝望。但是在这里,她看到几乎每一小株绿色植物的根部附近都有半掩埋着的滴灌管,每一栋楼房的顶层都是太阳能板,在广袤的沙漠里居然还可以养花和养鱼。马潇感慨说,在这个国度,“相信和质疑、敬畏和挑战可以矛盾地共存。以色列的创新是与犹太文化和民族浑然一体的。”

马潇提到的这种精神,或许可以用一个希伯来词汇概括:Chutzpah。“Chutzpah”没有直接对应的中文词汇,不同的以色列人给出的诠释也不同,但大意离不开敢于挑战权威,敢于进行大胆尝试,做一些在其他人眼中不可能完成甚至“离经叛道”的新事。

在以色列,学生经常质疑和反驳教授的观点。在犹太人的大学里当教授,并非一份美差。

“我很遗憾地看到,一些中国教授为学生撰写的推荐信,最末都有一句‘他是一个非常听话的学生’。”以色列理工学院校长PeretzLavie感叹说,“我不想要听话的学生,听话的学生当不了创业家,没有创新能力。我期待那些可以挑战我、有Chutzpah精神的学生。”

目前,摆在以色列理工学院面前的、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就是学院的中国分校——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的运作。

这所学校的建设酝酿了两年左右。年4月9日,教育部批准了汕头大学与以色列理工学院合作创办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这也是以色列理工学院 次在以色列之外成立本科分校。

以后,像马潇这样的学子,也许再也不用远赴以色列,在汕头即可享受到与以色列理工学院一样的本科教育。但是,除了育人,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创办的关键人物还有着更大的愿景??

亚洲首富的“心思”

年10月下旬,在以色列老城耶路撒冷,*人们荷枪实弹。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冲突前几天刚刚升级。到过以色列的人,难免抱怨在机场繁琐的安检经历。“有没有人碰过你的行李?”“你来以色列做什么?”“有没有当地的朋友?”回答所有盘问,至少要花上10分钟。以色列人似乎生活得自在安逸,内心却有强烈不安全感。

就连亚洲首富李嘉诚到访,也被尴尬地问起:“是谁替你收拾的行李?”年9月,李嘉诚到访以色列理工学院,正式签署备忘录,促成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创立。

一切开始于四年前。年9月,PeretzLavie夫妇飞到香港,与李嘉诚和李嘉诚基金会董事周凯旋一起吃午饭。

Lavie教授是以色列理工学院现任校长,曾于年被以色列国家报TheMarker评为以色列 影响力的位人物之一。

席间,李嘉诚告诉Lavie,“我有个梦想,是在中国开办一家正规的大学,可以成为中国教育的标灯。”李嘉诚说,基金会已经考察过全球许多所大学,想要寻找有影响力的伙伴,加强推动中国的教育改革,得出的结论是以色列理工学院是不二选择。

“但是我现在改变了主意。”李嘉诚话锋一转。Lavie顿感惊讶,瞪圆了眼睛急忙问,“李先生,你是什么意思?”李嘉诚和盘托出他的构想:“一开始我希望你能成为汕头大学的伙伴,但现在,我想更应该与广东省合作,在中国开办一所‘以色列理工学院’。”

“当时,你要知道,我惊呆了。”在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办公室,Lavie对财新记者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在此之前,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在中国开分校。”

之后不久,Lavie与以色列理工学院副校长PaulFeign等人研究了这一方案的可行性,“最终我们决定接受这一挑战。”在此之前,他们对汕头这个海边小城闻所未闻,颇有疑虑。但后来,他们反而对学校选址不在北京或上海感到一丝庆幸,“因为那里早已汇集了太多的资源和竞争”。

在中国,中外合办大学仍处于起步阶段。教育部发布的名单显示,截至年5月21日,中国共有所高等学校,其中包含中外合办大学9所,其中2所在筹备中。(详见辅文“洋大学:高教改革‘特区’?”)“很多人看不起汕头。我们必须要克服人们的这一偏见,但这显然并不容易。”Feign对财新记者说。

在以色列第二大城市特拉维夫的街头,如果搭上出租车,就会发现司机都在使用一款名为Waze的导航软件。与传统导航应用软件不同的是,Waze的交通信息均由用户上传,Waze根据用户上传的数据建立自己的地图,并且根据实时道路状况、行驶速度、交通事故等信息,为其他用户提供到达目的地的 路径。

这家初创企业年被全球搜索引擎巨头谷歌收购。如今,Waze的联合创始人之一、腼腆的理工男EhudShabtai在谷歌位于特拉维夫的办公室,自豪地告诉财新记者:“每个以色列人,每天会提出新点子、新想法,思考如何超越别人。”Waze早在年就引入李嘉诚作为投资人,而李嘉诚也因Waze被谷歌收购,赚得盆满钵溢。事实上,李嘉诚投资眼光独到,早在年就涉足以色列, 项目是和“PartnerCommunications”合作。

李嘉诚拿出投资Waze所赚的收益,加上其他捐款总计1.3亿美元,创办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李嘉诚的更大愿景是,希望借此推动中国高校教育改革,带动国家创新产业发展。由于在过往几十年已经对汕头大学倾注了相当多的捐赠和精力,李嘉诚希望广东以色列学院落户汕头,可以与汕头大学产生协同效应。

年9月,以色列理工学院与李嘉诚基金会签署了一份备忘录,学院获得1.3亿美元捐款,与汕头大学合作创办大学。

据财新记者了解,这一计划从一开始就得到广东省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汕头市委、市*府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广东省省长朱小丹,还亲赴以色列推动建校进程。广东省和汕头市*府也计划拨款9亿元(约合1.47亿美元)以资助其建设和初期运作,并划拨约.45亩土地作为该学院校园建设用地。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年,李嘉诚基金会就和广东省*府、教育部三方共同创建了汕头大学。至年,李嘉诚基金会对汕头大学的支持款项将达到80亿港元。

“在自然的世界中,物竞天择是一股进化的正能量;然而,一旦优势病*(DominantVirus)现象发生,竞存能力滞后,不懂去芜存菁,突变率减慢,失去各层面的更新力,最终会被歼灭。”李嘉诚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谈及缘何引入以色列理工学院进入中国时说。

李嘉诚指出,“以色列人的历史和环境,令到他们有种不能怠慢的触觉和意识,坚决靠知识、科技超越自身界限,以脑袋滋润大地,追求永续发展;以色列理工学院创办的目的,并非成为 学府,而是以建设国家为支柱,为国家提供逾八成工程师,自年至今培养了逾10万名优才,毕业生创建或领导超过家以色列公司,在科技、*工及各行各业取得海量突破。有这样的态度和决心,无论从任何角度,都是一所 学府。”

“推动中国教育发展,资金投放十分重要,但并非惟一;所以我一直提倡鼓励教改,建立新的模式,让代代有思考力、心力和能力,拥有多元才能,勇于重新想象(Reimagine),敢于重燃(Rekindle)。很高兴得到广东省有物相之的共鸣,携手建立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缔造未来的无限可能。”李嘉诚说。

李剑阁校长新使命

以色列是一个南北狭长的国家,国土从东至西最窄处不过14公里。在纵贯南北的高速公路中,有一半路程要经过浩瀚的内盖夫(TheNegevDesert)沙漠地带。恶劣的自然环境,再加上地缘*治危机四伏,共同造就了以色列人坚毅的性格。

以色列人自比仙人掌果,外表坚硬多刺,打开后,果肉又甜又软。以色列理工学院这颗沙漠中的“仙人掌果”是否可以成功“嫁接”到广东汕头,是摆在李嘉诚面前的不小难题。校长人选成为解决这个难题的关键。

中国学界和金融界的领*人物李剑阁,成为校长不二人选。

李剑阁是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理事长、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联席院长。出生于江苏南通的李剑阁,是恢复高考后的 批大学生。他完成数学本科学习后,又获得中国社科院经济学硕士学位。他先后担任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常务副主席,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年,他离开*府机关,先后担任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中国国际金融公司董事长、申万宏源公司董事长等职位。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重大改革历程,李剑阁都曾亲身参与。他从业资历深厚,横跨*界、学界、金融界。作为“学者型管理者”,李剑阁在学术上亦有造诣,曾三次获得中国经济学界 奖项——孙冶方经济学奖。更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对推动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做出的特殊贡献,他于年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是非医学界惟一获此大奖的人士。

据财新记者了解,从一开始合作办学各方沟通就相当顺畅,李剑阁成为了各方不谋而合的中意人选。各方都曾分别表达过希望李剑阁来担任校长的意愿。李剑阁也乐意担此重任。他深知教育,特别是理工教育对于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他表示,高度重视新的岗位和职责,必将全力以赴。

以色列理工学院教授、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阿龙?切哈诺沃将出任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执行校长。

“希望通过这次合作,把以色列先进的办学模式和创业、创新的理念引进中国,以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为基地,在中国南方打造一个新硅谷,促进广东和全国产业的转型升级。”李剑阁告诉财新记者。

了解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筹备的一位匿名人士向财新记者指出,广东教育水准跟经济发展不相匹配,这会制约广东今后发展。如今引进 的以色列理工学院,“把大鱼搁到小鱼里头,整个小鱼都能活起来,希望可以产生‘鲶鱼效应’”。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争取于年开始招生。理工教育和科技创新是该校的核心目标,也是以色列理工学院最擅长的领域。在双方的合作愿景中,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未来将在工程技术、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等领域推动教育、研究和创新的进程。

在海法的以色列理工学院校园里,除了爱因斯坦多年前种的棕榈树,还有不少见证着人类科技进步的雕塑和模型:重力的发现、浮力的认知、飞机的发明??

在依山而建的校园里,以色列理工学院副校长PaulFeign告诉财新记者,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的教学水准将不低于以色列理工学院。

在Feign小小的办公室内,摆放着大量来自中国的纪念品。有书法《晋唐心印》,还有攀枝花图案的刺绣。过去两年,Feign前后十次前往广东,主要探访汕头,和当地官员会面,商讨办学事宜。“我们提供的课程水准是一样的。”Feign说,在12月16日的建院启动仪式上,将有40多名 的以色列理工学院教授和教职人员,从海法飞赴汕头“助阵”。

从沙漠到南海的挑战

外界对以色列的教育一直存在误区,认为这里人人精英,人人创业。事实上,以色列万人口中,高新技术人才只有大约7万,但这7万人为以色列创造了一半的外汇收入。以色列非常注重精英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尽管在平等教育和精英教育中有过纠结的“历史”,但最终以色列选择了后者,目前推行的是在普及大众素质教育之上的精英教育。其中,在年成立的“天才儿童教育中心”就是一个代表,这也是以色列教育部最为重要的一个任务。但这与中国的少年班,从机制到运作并不相同。

在以色列,天才儿童的选拔每年举行,目前已经建立了非常完善的选拔网络。以色列专家认为天才儿童占普通儿童的比例约为3%。以色列目前共有50多个天才儿童培养中心,培养方向均不相同。这些天才儿童是国家的重点培养对象,被视作以色列科技创新人才的“源头”,*府、老师和家长会对其倾注更多的心力和资源。以色列总在尽可能地挖掘着人的潜能。

“我们想开办的可不是一所平庸的大学,而是一所优质的精英大学。”Lavie神采奕奕地向财新记者诉说着他们的“中国大计”:为中国教育带来改变。(详见辅文“洋大学:高教改革‘特区’?”)

目前,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的架构已经基本搭建完毕。财新记者获悉,学位课程的主要教学语言为英语。学院 阶段(年-年)将设置工学、理学、生命科学3个学院10个专业,在校学生规模达到人。

在 年,学院计划招收工学院学生名。报考的学生需要在高考中获得高分,会说流利的英文。除高考外,学生还需通过该校组织的面试。毕业时,将用以色列理工学院的标准衡量学生的成绩,将向学生颁授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本科毕业证书及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学位(与以色列理工学院所授学位完全一致)。学院未来也将向中国教育部申请颁发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资格,预计学生总数将达名。

在师资方面,以色列理工学院的教师至少占三分之一,其他教师将在全球范围招聘。“这也帮我们解决了一些招聘问题。”Feign解释说,获得以色列工作签证并不容易,但如果可以在中国就业,对招聘双方都是好事。“距离不是问题, 教授既可以前往中国执教一个学期或一段时间,也可以网上授课,或以公开课的形式授课。”

每每谈及以色列的创新,很多人忽略了一点:不少创新并未高举“复国”大旗,只是围绕自己的切身利益和兴趣展开,这与犹太民族的个人主义、务实主义特性有关,也与以色列更贴近人性也更为有效的激励机制有关。

“从汕头大学会议室的窗户望出去,能见度只有15米。”Lavie皱起了眉头。也正因如此,他决定在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创校后,首推环境工程和治理的课程。以色列理工学院在环境治理方面享誉盛名。

“除了严谨治学,我们还打算把以色列的创新、创业精神带到中国。”Lavie信心满满。

不过,与Lavie相比,Feign看上去则冷静许多,讲话时并没有Lavie那般眉飞色舞。“在汕头开办分校绝非易事。我们一直小心翼翼,始终强调质量,而非一味地把事情做快做大。”目前,以色列理工学院和工业、企业的合作非常密切。据Feign介绍,这其中主要有两种形式。首先是学生自己创立的公司。第二,许多大型跨国公司会把研发中心建在以色列理工学院附近的地方,与教授和学生密切互动,而且会向大三、大四的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我们想要引入中国的是完整的生态体系。首先是学校,之后是学校周围的工业园区。我们还打算鼓励以色列公司在汕头建立研发中心。”

《创新国度——以色列》一书中写道:是什么让以色列具有如此强大的创新能力?最明显的答案是集群效应。集群由高密度的名牌大学、大型企业、创业公司组成,还有将它们联系在一起的生态系统——包括供应商、大学、大量的工程师人才以及风险资本。此外,以色列*队投入大量研发资金用于发展 科技,培育精英科技部门。也正是因为这些实质性的投资,大量的科技和人才资源溢出到民用经济领域。

“不幸的是,汕头目前对于大型跨国公司而言,并不是那么具有吸引力。”Feign向财新记者表达了他的忧虑,“但是我们希望至少可以从学生的创业公司做起。”此外,Feign表示还会引入一些以色列和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创业公司,主要应对空气污染的治理。“吸引大公司来汕头仍需时日,可能要待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更为出名之时。”

Feign也并不掩饰他的隐忧。他很坦白地说,拥有互联网的自由非常重要,可以使用谷歌也很关键,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必须要保持和外界的联接。学院目前已经和广东省*府就此事进行了协商,“我们希望可以有所进展,否则这对我们运营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来说 是个挑战。”

另一方面,Feign和Lavie都对*委将如何影响学校的运作表示困惑。Lavie给财新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在中国考察时,他曾经和一位非常知名的大学校长一同座谈。Lavie认为他“非常成功”,并问了他一个问题:“你还将在任多久?在以色列至多八年。”这位校长笑而不语,指向不远处一个建筑物下的人,说:“这你得问他。”原来,那人是该校的*委书记。

Lavie补充说,如果要办一所研究型大学,必须有充足的自由。然而,“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在谈及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未来面对的种种挑战时,Lavie这样说,“以色列建国后也是什么都没有,我们从零开始。当然,我也希望我20年前就在汕头。”■

财新实习记者刘怀彦、谭欣雨、蒋佳颖对此文亦有贡献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向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qz/6297.html

蒙ICP备2023004182号-1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