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暴涨背后的惊天内幕
——股事
之前刚写过一篇关于房地产的博文,但最近关于房地产的声音很多,看着一线几个城市不断上涨的房价,有大声喝彩的,说10万/平米是起步价,也有很多说房地产泡沫岌岌可危的,目前上涨是非理性的,很多人套用各种数字以及国外实例对比,等等不一而足。
本轮几个一线城市房市火爆是从深圳开始的,去年12月深圳新房同比涨幅高达47.5%,二手房同比涨幅达42.6%;然后是上海,套千万级新房一天被抢光,房东一天三涨价。此类新闻被媒体反复炒作,仿佛刚过完春节,人们的注意力全都是房子,除了房子就是房子。而一河之隔的香港房价在开始下跌却无人问津,据报道,香港去年四季度房价下跌6.9%,今年1月香港私人住宅楼价环比下跌2.2%,至十三个月新低。春节后拍卖的一副新界大埔区住宅用地,比同地段去年的一块地,价格大幅下跌了近7成。香港和内地深圳上海可谓冰火两重天。
针对本轮一线房市暴涨的各种言论观点,股事不敢随便赞成或反对,也不会简单的去套用各种“过去式”,更不会单单通过各种渠道的数字来单方面下结论。对任何事物的趋势的研判,股事更愿意去从其本身内在动因去找原因,找出事物的内在主因,以及主导方利益的取向,进而看清事物的本质,进而推断出其发展趋势。而这些判断肯定不是单单从一方面来做出的。
现在很多媒体和专家们在大肆宣传,一线城市房价暴涨是因为房源紧张,供不应求所致。真是这样吗?这话听着怎么有点问题?如果真是供需问题,地方*府早就解决了,卖地是地方*府这十几年最卖力的事情。如果真是房源短缺导致房价暴涨,那么房租也应该跟随同步上涨。可是,一线城市在十年中房价涨幅超过5倍,租金才上涨了不到1.5倍,租售比从5%跌到不足2%。这充分反映了一线城市房源并不像房价反映的那样短缺。是什么原因呢?
还是之前说的,真正有购买力的人不缺房,甚至都拥有多套住房,而真缺房的人却买不起。在中国,不到10%的人拥有50%的银行存款份额,而这些人是不缺住房的,他们是没有购买欲望的。所谓的刚需是个伪命题,所谓刚需,我理解应该是有购买力,也有购房需求的人。现在是,有购买力的人不缺房,有购房需求的人没购买力,只好去融资借贷,透支几十年几代人的购买力。
怎么才能让有购房需求的刚需买得起房呢?于是乎,股市中的加杠杆套路开始了,先是*府出台众多的鼓励购房*策,鼓励银行对个人按揭放贷(加杠杆),然后是降低首付比例(加杠杆),然后首付部分还可以通过众筹、P2P、首付贷等高杠杆房地产理财产品加杠杆。
购房的首付20%已经是5倍的杠杆了,而这20%的首付又通过“首付贷”等产品继续加杠杆。“首付贷”主要由互联网金融平台、地产中介设立的小额贷款公司等发起,甚至有银行介入其中,为购房人变相发放可用于首付的贷款。以搜狐和搜易贷联合推出的“首付贷”为例,在无抵押贷款的情况下,“首付贷” 可贷1万元, 可以贷到房屋总价的20%。其流程是,平台把“首付贷”包装成年化收益率8%至12%的P2P产品,然后对外发售。还有拼房网类的房产众筹平台,投资者 只需投资元,即可参与购房,按比例分享收益。
如此,杠杆放大到了 。说一组数据:链家销售额中大约有亿元使用了杠杆交易,房天下是亿,我爱我家是亿,整个中介行业超过1万亿。而沈阳居然提出了零首付的*策,这是追赶美国次贷危机的节奏啊!
(股事:gushi)
再拿深圳为例,截至年12月末,深圳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亿元,同比增长40.0%。年全年,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亿元,增长2.1倍。更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qz/5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