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最终要归于哲学
——曲黎敏再推力作《生命沉思录2》
9月1日,北京国际图书节在中华世纪坛开幕。中国 影响力的健康教育者曲黎敏,携新书《生命沉思录2——人体文化解读》与读者见面。该书全面细致解读人体,对人体的结构、生理功能、身心协调等方面进行独特的解读和思考,医院过度检查治疗、紧张的医患关系、中医的困境等问题,提出很多真知灼见。这是一本了解人体、反思西医中医得失、反思健康和生活管理,乃至人生哲学的一本力作。
如何“以貌取人”?
为什么有的人我们一见就烦,有的人我们一见就欢喜?为什么很多成功人士鼻子比较大?为什么女人比男人的直觉更准确?女人更专一是因为卵子少吗?很多男人滥情是因为精子多吗?五脏六腑可以启发我们为人处世?手脚的结构可以启发我们协调工作?
这些我们平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的问题,在此书中都能得到醍醐灌顶的解答。“以貌取人”是有一定依据的,“西方有‘颅骨学’,中国有‘相面术’,现在人事招聘还要讲‘面试’。其实都是从人体来研究人性的‘学术’。”本书以人体为起点,引领读者从人体读懂性格、婚恋、职业、人生,乃至哲学和信仰。人体从头到脚20个部位、五脏六腑11大系统、人体内分泌7大腺体,无一不在曲黎敏笔下与生命的重要问题有了关联。“身体结构体现了造物主的崇高精神,本书要探究的,就是身体内部隐藏的秘密,以及这崇高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医学已经进步到没有人健康了”
“医学已经进步到不再有人健康了。”曲黎敏引用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话说明,众多的医学数据和指标对大多数市井小民来说,“已经不是提醒,而是灾难”。“我们被裹挟在各种资讯和指标当中,迷失了方向, 迷失了自我。”她认为,人得到的资讯越不足,就越容易接受治疗,而其中很多都属于过度治疗。所以,我们需要更清醒、自觉地去掌握更多医学和健康的资讯,这样对医疗措施的仰赖就会减少很多;离苦得乐,更根本的需要依靠内心的觉悟,树立生命的信心和自尊。
中医的困境和未来
曲黎敏认为,“中医之衰败,源于其主体性的丧失,源于教育的失败,源于对所谓主流医学的媚俗等等。要想光大中医,首先要重建自信,重建我们对传统文化精神的信仰。”当前中医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是中医医生和中医教育的困境。振兴中医,需要传承《*帝内经》《伤寒论》等恢弘经典,需要中医行医者纯真慈悲而又勇于担当,既博览群书又有见地有道心。
医学最终要归于哲学
除了身体层面的伤痛,人还有心灵层面的伤痛。所以,对应的,医生除了医疗人身体层面的伤痛,更重要的是有一种“共情能力”。单靠科学意义上的对症下药,不能帮助病人抗争病魔。曲黎敏认为,比医学能力更重要的,是医者的“共情能力”——设身处地、认同和理解别人的处境和情感的能力,换位思考和将心比心。“理性思维的模式是语言,情感的模式则是非语言的。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会拯救一条脆弱的生命。”“医生必须学会倾听,理解并尊重病人。更高的医者是大艺术家,能够直指人心,切中要害。”
曲黎敏认为,治病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从疾病的痛苦经历中获得自我觉悟,只有自我觉醒,才能真正拯救我们的人生。“要消病,更要消除病因,消除病因中隐藏的生命的焦渴、委屈、愤怒、恐惧和不平。治病的 意义在于重新唤醒和拯救我们的人生。”
正如亚里士多德说的“哲学应该从医学开始,医学最终要归于哲学。”《生命沉思录2》全面讲述了人体、医学问题,但更着力讲的其实是哲学,是一种生命态度,自我尊重、自我超越的生命态度,健康,既是身体的滋养,亦是心灵、品性的修炼。是对生命的自觉、自爱、自尊。“不论我们学什么,无论我们修什么,最终都要完成自我超越。从祭坛走向神坛,从乞讨者变为给予者,从被创造者变为创造者。我的人生我做主,自足之后深沉广大地爱,觉知,欢乐,法喜,新我。有了这个新我,才有新世界。”
众多文化届名人对曲老师赞赏和肯定,学者周国平说她是“真正善养生者”,作家王蒙说她“充满灵感”,经济学家时寒冰说她的书有“大智慧”“深刻哲理”。阅读此书,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位拥有大智慧和灵性感悟的学者的情怀,这是一次全面细致探究身体奥秘的历程,一场传统文化和现代医学的精彩思辨,一次饱含诗意与哲思的文字之旅。
欢迎治疗白癜风什么方法好北京治白癜风到哪家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qz/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