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巴勒斯坦 > 巴勒斯坦签证 > 动荡的中东第五次中东战争8
当前位置: 巴勒斯坦 > 巴勒斯坦签证 > 动荡的中东第五次中东战争8
在约旦河西岸,由于约旦与以色列*队的拉锯,这片土地荒芜了,野花野草在瓦砾间繁盛地生长。约旦曾经是大巴勒斯坦的一部分,约旦河西岸曾经是巴勒斯坦难民最多的地区。年六五战争后,居住在约旦河西岸的居民被以色列*队驱赶到河的对岸,他们排着长队小心翼翼地从炸塌的桥上通过。六五战争后的年9月,约旦爆发黑九月事件。约旦*府把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总部及其所属的游击队驱赶到邻国黎巴嫩,致使黎巴嫩南部的巴勒斯坦难民达到60万人。
巴解武装力量——法塔赫武装成员,黑九月事件后,巴解残余部分撤至黎巴嫩
赎罪日战争,也就是第四次中东战争后,达扬呼吁说,以色列并不要求阿拉伯人热爱他们,只要求他们面对一个基本事实。以色列是国家实体,不应当从地球上被抹掉。这时,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开始中东之行,他乘坐特制的波音飞机或大型*用直升机风尘仆仆的穿梭于阿拉伯各国首都。基辛格抵达大马士革与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会晤,阿萨德最终接受了美国方案,同意叙利亚*队与以色列*队脱离接触。年11月中旬,经美国斡旋,在开罗至苏伊士公路公里处的联合国*帐篷中,埃以将领会晤,双方同意交换战俘,同意*队脱离接触,以色列撤出西奈半岛部分领土,建立缓冲区。
年11月,萨达特总统率领代表团访问以色列首都。以色列前总理拉宾回忆说:当萨达特总统出现在机舱舱门的时候,我们的情绪达到了从前不可能达到的高度,对在场的所有人来说,这是标志着新的时代到来的时刻。在机场欢迎萨达特的都是他过去的势不两立的对头,包括前总理梅厄夫人,国防部长达扬,和赎罪日战争的功臣、后来的国防部长沙龙。在以色列国会萨达特发表讲话说:既然你们愿意和我们共同生活在世界的这个地区,那么我真诚的告诉你们,我们欢迎你们同我们一起生活。这一番话不知道使得多少以色列人流下了眼泪。年9月,美国总统卡特邀请萨达特总统与以色列总理贝京访问美国,并在戴维营举行会晤。次年春,萨达特与贝京签署《埃以和平条约》,以色列为换取埃及的承认而同意退出西奈半岛。
美国斡旋下,埃及萨达特访问以色列
埃及与以色列的关系正常化对世界是件好事,而对巴勒斯坦人则未必是好事。埃及从前是对抗以色列的主力*,现在埃及撤伙了,联合国规定的巴勒斯坦国渺无音讯。巴勒斯坦难民什么时候才能重返家园呢?这个对巴勒斯坦人生死攸关的大问题,没人理睬了。不仅如此,他们在黎巴嫩遇到了麻烦。巴解总部及所属游击队自从从约旦迁到黎巴嫩后,与黎巴嫩*府的摩擦时有发生,由此引起亲巴勒斯坦的当地穆斯林骚乱。在黎巴嫩*府*对骚乱的镇压中,巴解人员时有伤亡。他们有时举着“巴解”的旗帜,抬着死难战士的灵柩游行示威。在以色列看来,埃及这个老对头被安抚住了,现在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及支持他的黎巴嫩穆斯林民兵成为重点打击对象。以色列人在约旦河西岸建立的定居点,他们错落有致,秩序井然,城堡般的建筑拱卫着整个建筑群落,成为荒凉的土地上的一块洞天福地。六五战争中,以色列人占领了约旦河西岸的、包括耶路撒冷旧城在内的大片土地。早在年11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号决议,要求以色列退出年6月5日第二次中东战争后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以色列非但不执行联合国的决议,还以最快的速度在约旦河西岸建立起居民点。
号决议同时要求阿拉伯国家尊重并承认以色列,在但以色列竟不退出所占领的阿拉伯领土,深受重创的阿拉伯国家当然也不可能尊重、并承认以色列。因此,决议形同一纸空文。到第四次中东战争之后,参战的或没有参战的阿拉伯国家动用石油武器。两个 的产油国沙特阿拉伯与科威特宣布,西方有关国家如果不放弃支持以色列的*策,阿拉伯产油国将削减以至完全停止对他们的石油供应。阿拉伯人迫使世界正视巴勒斯坦难民的存在,这么一来联合国就有了新话题。巴勒斯坦难民的数字已经达到万人,他们主要居住在约旦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帐篷或瓦楞铁皮搭起的房子中,只有极少数难民加入流亡国家的国籍。绝大部分仍然在等待返回巴勒斯坦,难民的存在已经在黎巴嫩引起了当地教派的冲突。
中东战争造成了数百万的巴勒斯坦人无家可归、成为难民
众所周知,中东是伊斯兰教的世界。在静谧的*昏中,清真寺金*色的屋顶泛着神秘的微光。黎巴嫩是不同血统的居民组成的多元社会,山区人口与小亚细亚有联系,沿海居民多为阿拉伯后裔,因此成为中东国家中 的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并存的国家。无论是基督教还是伊斯兰教,对犹太人在二战中遭受残酷迫害的史实都是寄予深切同情的,但两大宗教的信徒对巴勒斯坦难民却持不同看法。以色列中东站稳脚跟后,以色列出动*队清剿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游击队主力。据称,巴勒斯坦游击队主力经常从黎巴嫩南部的营地出发,袭击以色列北部加利利地区的民房,破坏雷达站和桥梁。以色列新任国防部长沙龙决定出动正规*消灭巴勒斯坦游击队,而巴勒斯坦游击队在黎巴嫩境内,以色列*队要找他们报复,就必须进入黎巴嫩领土。
当以色列人打过来时,黎巴嫩人和巴勒斯坦难民一同躲在地下室中避难。在地下室中,受伤的巴勒斯坦平民随处可见。对这些外来户,黎巴嫩人分为泾渭分明的两大派。普天下的穆斯林是一家,黎巴嫩穆斯林视巴勒斯坦难民为兄弟,愿意援助他们;黎巴嫩基督教徒却并不同情巴勒斯坦伤员,认为他们是祸根,是他们引来了以色列人和灾难。作为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两大宗教并存的国家,黎巴嫩的两大宗教势力都是教中有*,*中有派。每个教派都有一只或数只武装力量,这个仅仅多万人口的国家竟然有将近80个*派和40支武装力量,形成山头林立,武装割据的局面。早在40年代的黎巴嫩议会中,基督教徒与穆斯林所占席位是6:5,总统与武装力量总司令由基督教中的亲马龙派人士出任,总理和议长由伊斯兰教中的逊尼派和什叶派人士出任,两大宗教势力很认可这种平衡局面。然而到了70年代,由于巴勒斯坦难民大量潜入,教派和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穆斯林占到了人口总数的六成,而基督教徒只占人口总数的四成,平衡被打破了,穆斯林提出要重新分配权力。
教派武装林立导致黎巴嫩内战(没有最乱,只有更乱)
大打小打早就使得国家残破不堪,而在这时,已经迁入黎巴嫩境内的巴解总部和黎巴嫩的穆斯林结盟,直接卷入教派纷争,使得这个满目疮痍的国家固有的教派矛盾激化。基督教徒认为巴解组织支持穆斯林,已经严重威胁到基督教马龙派的利益,于是他们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采取敌对*策,一场大规模的内战正在酝酿之中。基督教马龙派民兵属于黎巴嫩阵线,该阵线由杰马耶勒、夏蒙和佛朗基亚家族三方组成,领导核心是长枪*,民兵有*装,主要轻武器是苏制K47冲锋枪,还有少量美制坦克和重型火炮,总人数在3万人到4万人之间。美国对长枪*民兵没有明面支持,传说暗中有所偏袒;以色列也采取这种立场。长枪*民兵的势力范围在黎巴嫩中部沿海地区和首都贝鲁特的东区,控制区域占全国面积的三分之一,他们的目标是维护国家原有*治格局,不同意巴解组织在黎巴嫩的存在。在贝鲁特附近的山区,与长枪*民兵对立的是穆斯林民兵。从装备水平上看,他们的武器与长枪*民兵差不多,也是使用苏制的轻武器,没有什么重装备,领导他们的是全国运动组织。全国运动的创始人是伊斯兰教德鲁兹派的领导人卡迈勒,该组织被视为穆斯林的左派组织,拥有武装力量三万多人,目标是根本改变国家*体制度,实现教派间新的平衡。
巴解武装领导人——阿拉法特
穆斯林的习俗不允许女人抛头露面,而穆斯林民兵中有不少女兵。在穆斯林民兵的阅兵式上,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发表了讲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阿拉法特以其灰白的胡子、方格头巾和鲜明的个性,活跃在巴勒斯坦人争取恢复民族权利斗争的舞台上,成为法塔赫的代言人。“法塔赫”一词是“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的阿拉伯文缩写。巴解总部自从迁到黎巴嫩之后,便在教派武装割据的夹缝中谋求生存与发展。黎巴嫩的穆斯林们作为国内的少数,绝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但他们中的许多人是巴勒斯坦人的后裔,愿意与流亡的巴勒斯坦人共度危机。巴勒斯坦武装力量最初是法塔赫的暴风突击队,早期只有人,编为4个旅,后来发展为反对以色列的主要武装力量。有关他的总人数,出入很大在。在两万人到五万人之间,他们有一定的编制,是不折不扣的游击队武装。头上戴的不是*帽,而是巴勒斯坦的方格巾。他们骁勇善战,经常潜入以色列境内作战。作为报复,以色列作战飞机也进入黎巴嫩南部,袭击巴勒斯坦游击队营地。不仅如此,以色列装甲部队也进入黎巴嫩南部城镇,清缴巴勒斯坦难民营,借口是难民营中隐藏着法塔赫游击队。
黎巴嫩势力分配范围
在黎巴嫩南部,*府说话已经不管用。当地人和巴勒斯坦难民所拥戴的是全国运动领导人卡迈勒,阿拉法特把全国运动组织视为巴勒斯坦难民营的庇护者,以卡迈勒为主席的全国运动领导机构由社会进步*、独立纳赛尔运动、共产主义行动等15个*派组成,曾经得到苏联的支持,阿拉法特及其巴解组织也站在卡迈勒的身后。小小的黎巴嫩,内外矛盾交加。内有两大教派冲突,中间裹着基督教马龙派对巴解组织的排斥,外有以色列的不断袭击和叙利亚的坚定支援。内外矛盾迟早要惹出大乱子。年4月13日,长枪*民兵在贝鲁特的大街上伏击一辆巴勒斯坦人乘坐的公共汽车,造成多人死伤。巴勒斯坦游击队要报复长枪*民兵的袭击,这两家打起来以后,穆斯林民兵当然不会袖手旁观,所以帮助巴勒斯坦穆斯林兄弟打长枪*民兵。冲突迅速发展为基督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全面内战,内战一旦打起来规模是很难控制的。巷战原来在首都贝鲁特进行,后来蔓延到黎波里,赛依达等城市。
黎巴嫩除了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两大派之外,还有一个超乎教派纷争之外的*府。但*府*偏袒基督教徒,曾出动飞机为被包围的长枪*民兵解围。内战愈演愈烈,黎巴嫩本就不多的高楼一座座坍塌焚毁,贝鲁特 的假日饭店也被炸毁。黎巴嫩内战造成四万人死亡,十万人受伤,医院人满为患。伤员中既有贫民,也有民兵,药品供应不上。黎巴嫩首都贝鲁特被两大教派肢解了,东区基本上是由基督教马龙派长枪*民兵控制,西区由穆斯林民兵控制。但在长枪*民兵控制的东西,还有巴解组织控制的两个区域,一部分巴勒斯坦难民生活在基督教徒的包围之中。黎巴嫩内战使得他的邻国叙利亚压抑已久的欲望苏醒了。
黎巴嫩内战使得叙利亚蠢蠢欲动
年6月7日,叙利亚以其与黎巴嫩历史上曾是一个国家为说辞,开进巷战正酣的贝鲁特街道。无论是基督教徒、还是穆斯林都不曾想到,他们之间的战争会招引来这样一位不明不白的第三者。由于事情来得过于突然,战斗暂时停了下来。当黎巴嫩又开启战端时,其他阿拉伯国家坐不住了。当年十月,由黎巴嫩、巴解、以及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埃及和叙利亚六方参加利雅得 会议,各方达成结束黎巴嫩内战决议。随即,有关国家组成的阿拉伯威慑部队进驻黎巴嫩,他们的任务是维持停火。
黎巴嫩广大和平居民实在不愿意打仗,他们发自内心地欢迎阿拉伯威慑部队。坦克部队开进贝鲁特,全面内战就这样暂时停止了。但放眼望去,好端端的一个国家被战争糟蹋的不像个样子。一个多万人的国家,15万人伤亡,45万人外逃,不少 的宗教历史建筑毁于战火。贝鲁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破坏的最厉害的大城市,这个城市的经济全部瘫痪了,大街小巷变得面目全非,成为一个废墟和瓦砾的世界。那段时间,贝鲁特成为美国好莱坞制片商的*金宝地,但凡他们要拍摄反映外星人毁灭地球的影片,他们就到贝鲁特来拍外景;甚至有的反映地域的宗教影片外景地,他们也选在这儿。正如观察家所指出,两大教派民兵加上巴解组织游击队尽管狠狠的打了一场,但却是谁也没有捞到什么,两手都是空空的,占到便宜的只有以色列。
黎巴嫩内战使得贝鲁特成为 炼狱,以色列成为 受益国
内战暂停后,民兵开始在贝鲁特街头巡逻,他们三人一个小组。黎巴嫩的内乱引来了外患,外患又使得内乱升级。现在只是短暂的平静,事到如今叙利亚*队还没有撤走,以色列人还虎视眈眈,谁能预料他们何时还会再来呢?年3月,以色列以巴解袭击耶路撒冷为由,出动装甲部队开进黎巴嫩南部。以色列的装甲大*清一色美式装备,远不是黎巴嫩民兵和巴解组织所能够抵挡的*队。好在这次,以色列入侵时间不长,不久就迫于联合国第号决议撤回国内。以色列*队回国前,在以色列和黎巴嫩的边境地区扶持起基督教马龙派的独立自由黎巴嫩国,这片所谓国土不允许巴解游击队的存在。
年6月初,以色列从海上、空中、陆地同时大举进犯黎巴嫩。由于来头很大,有人把它称为“赎罪日战争”之后的第五次中东战争。以色列投入兵力达12万人,包括辆坦克,辆装甲车,这支大*的作战目标不单纯是摧毁巴解组织,还要乘机扩大地盘。美制F16多用途战斗机,接连轰炸巴勒斯坦难民营、法塔赫训练营及贝鲁特机场。巴解游击队进行了防空作战,但收效甚微。以色列地面部队打入黎巴嫩,造成黎以边境地区居民流离失所。以色列人的目的很明确,即便不能全歼巴解的武装力量,也要把他们撵到北非国家去。年,以色列撤*时,在黎以边境地区建立了一支亲以色列的南黎巴嫩*,还以保障以色列北部安全为由,沿着黎以边境划出一条面积为平方公里的安全地带,由南黎巴嫩*驻防。
黎巴嫩地形图
由于地处阿拉伯世界和西方世界的结合部,黎巴嫩的历届*府都利用这种地理形势发展旅游和商业服务。而在持续战乱中,旅游失去了客源,商业服务严重萎缩,国家赖以生存的支柱产业不断萎缩,*府形同虚设。在内战冲突中,*府*难以进入两大教派控制的区域,维持社会治安和沿途盘查行人都是步兵。长枪*民兵向来往的车辆征收费用,在长枪*民兵的地盘里建立了自己的宪兵、警察、法庭和海关等*治行*机构,还建立了独立的税收制度。而在黎巴嫩南部,虽然巴解武装力量历经了以色列*队数次围剿,但没有被摧毁,反而有所发展。从游击队中派生出来一部分正规*,他们的武器装备不断正规化。在黎巴嫩,巴勒斯坦武装人员及其眷属近万人,巴解领导人巴哈什也来看望他们。难民向他提出种种问题,巴勒斯坦人不愿意在异国他乡长期的治疗下去,他们渴望巴解组织领导人与国际社会充分合作,使他们尽快重返家园。
内战后的黎巴嫩成为一片瓦砾
自年以来,联合国*就已经驻*在黎巴嫩,他们的巡逻车每天架设的重机枪在各地巡逻,力图维持停火。黎巴嫩*府充分认识到依靠联合国*维持,毕竟不是一个国家的正常出路,只有解散各教派民兵,结束武装割据局面,驱逐外来势力,才能真正实现和平统一。80年代后期,黎巴嫩*府废除当年与巴解签署的、允许巴结在黎巴嫩的*治*事存在的开罗协议。90年代初期,两大教派的领导人都向*府表示,他们愿意交出武装。但黎巴嫩与以色列的冲突还远远没有解决,黎巴嫩的和平进程还需要一段漫长的路程和一段漫长的时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qz/4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