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杰里科
在巴勒斯坦,有很多历史悠久的古城。而在距离耶路撒冷38公里的地方有一座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杰里科,在年前,这里就有多人居住。她的历史近万年,在出土的大量文物中证明当地是人类最早的定居点之一。除了是最古老的城市外,杰里科因其低于海平面多米,也成为了世界上“ 的城市”。如今的杰里科人口只有3万多人,市区只有一万多人,大多是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
沿着伯利恒的马槽广场往下走,有一个大型商场,商场内有各种纪念品店,货币兑换处,还有餐馆最出名的当然是KFC了,有意思的是在巴勒斯坦你只能吃到KFC而吃不到麦当劳,而在以色列却相反。在商场的地下是停车场和巴士站,通常很多旅游大巴都会把巴士停在下面,也因此在路上看到好多世界各国的旅游团。
走出大巴停车场,可以看到一辆辆*色面包车整齐地停放在那,这就是在巴勒斯坦各个城市之间运营的小巴。
我们一出现,就有司机过来问“拉马拉?”由于这些司机基本上不会英文,因此只能抛出个地名。可见从伯利恒去拉马拉的人和车应该比较多,当我们说杰里科的时候这些司机好像就一下闷了,旁边的司机也都围了过来一边看热闹一边嘀哩咕噜,这时我发现小巴站虽大,可是明显在这等客人的司机人数要比坐小巴的乘客多得多。其中一个阿拉伯司机用手势比划着价格40,我们觉得太贵,跟他说市场价明明就是20,你们不做我们生意在这也是浪费时间啊,不过他们好像听不懂,理直气壮的我反而显得很无奈,就拿出手机打数字给他们看,司机们摇摇头表示不可以,又开始各种议论,旅行中再次感觉到了鸡同鸭讲的痛处。正在僵持不下之时,一个会英文的阿拉伯乘客过来要坐车去拉马拉,得知情况后便帮我们与当地司机进行沟通。他告诉我们如果要按照20的价格去杰里科的话必须得等到车坐满人,可是这边去那的人真的很少,所以如果付40就相当于包车了,可以马上走。尽管如此,双倍的价格还是有点偏高,好在这位年轻人的帮助下, 我们还价到30一个人成功说服了一位原本驾驶“伯利恒—拉马拉”路线的司机带我们去杰里科。
坐车前往杰里科路上,从窗口向外望去,大块的白云、蜿蜒爬行的公路以及笔锋钝厚的山峦,有一种非常辽阔的感觉。
杰里科虽然距离其他巴勒斯坦城镇较远,但这座城市对于巴勒斯坦人来说 至关重要,因为这几乎是他们出国的 通道。
距离杰里科八公里处就是约旦河,那里的侯赛因大桥是 一个巴勒斯坦人可以前往约旦的口岸。因为巴勒斯坦没有自己的机场,想要前往别的国家只能用特拉维夫的本古里安机场,或者是约旦的国际机场。考虑到巴以目前的局势,前者几乎不大可能,那么后者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大部分巴勒斯坦人的 。
杰里科除了他上万年的古城遗址外,最出名的应该就是诱惑之山了。圣经中耶稣就是在这里冥想40个日夜最终抵御了撒旦的诱惑。现在有缆车上山,不过价格有点昂贵,山顶有一座东正教修道院,修道院四点就关门。
遥望诱惑山上的修道院
山上还有住家
走近看修道院,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才华,竟然能在山上建造出这样的建筑。
除了缆车,可以搭出租车到山脚下有一条比较平整的坡道和台阶上山,一般游客不知道,我们也是在一个出租车司机的带领下才找到了这条路。
修道院大门,每天四点准时关门。
内部的壁画和装饰
石头铺成的走道和古代修女们的房间
修道院内的一个洞穴,角落放了很多照片和硬币,应该是教徒祈祷后留下的。
祷告的游客和在开导年轻孩子的教父
在修道院上俯瞰整个杰里科
离开修道院后,便去探访杰里科古城遗址。大部分去过的人都会说这是一个大坑,虽然门票不贵,但是到了那里什么都看不到。而所谓的遗址,就是上万年前人类生活的地方,现在除了乱石和一个个大坑真的什么都没有,也没有指示牌告诉你这是以前的什么什么,烈日炎炎下,走在一堆乱石上确实不好受,只能说来感受感受近万年前人类生活的土地罢了。
这是 一张介绍古城遗址的图文
难得看到一个标识了这曾是青铜器时代城墙的木板。
古城遗址内大部分都是这样的坑
古城外访客中心的小喷泉,泉水是淡水,因为这里以前都是盐碱地,淡水的发现归为神迹。
院子里闲逛的孔雀
里面还有餐厅和纪念品店
上山的缆车站,可以看到缆车空空,可见来这里参观的人并不多。
巴勒斯坦临时首都——拉马拉
拉马拉是巴勒斯坦中部城镇,巴勒斯坦临时首都(巴方主张耶路撒冷为其法定首都),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所在地和巴勒斯坦自治*府驻地。拉马拉也因此发展非常快速,越来越现代化。
拉马拉拥堵的交通
比起去杰里科,从伯利恒去拉马拉的车很多,人也不少很快就凑满了一辆可以出发。一路上又看到了连绵不断的隔离墙和监视塔,真的难以置信和让人怀疑一个国家的丑陋行径,瞬间对以色列没有了好感。
虽然拉马拉现在贵为巴勒斯坦最重要的一座城市,但因为没有什么旅游景点可以逛,连旅游大巴都不会带游客来这。也许正因为此,我们的出现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不过那是友好的善良的眼神,走在街上,他们会主动地跟我们打招呼,甚至会说欢迎来到巴勒斯坦。
在一栋楼上跟我们打招呼的巴勒斯坦年轻人
这天是拜五,街上全是人和车,堵的水泄不通,给人一种大城市的错觉感。其实是因为他们的街道确实很小,连中国的三四线城市都不如,可哪怕如此,对于巴勒斯坦来说这里已经非常不错了。
而*色小巴车站竟然还在市中心的一块空地上,这样的规划虽然让来往城市间的人们方便了,却给这个繁忙的城市添了堵。
下了巴士,道路旁竟然是菜市场,都是卖菜的卖水果的,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竟然还有马车出没,真是惊到宝宝了。
走到主街上,道路两旁卖馕卖面包卖水卖菜卖衣服的鞋子的,应有尽有,跟伯利恒杰里科那样的旅游城市相比,十足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要知道巴勒斯坦进口的所有东西都是要通过以色列耶路撒冷进来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巴勒斯坦的发展。而近些年,很多聪明的巴勒斯坦人开始学习计算机,开创了很多计算机网络公司,他们通过网络给世界各国各个公司提供服务,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巴勒斯坦的发展。这里的人民努力地在学习,在进步,国家也在发展。在拉马拉仿佛看到了巴勒斯坦美好的未来。
在巴勒斯坦难得看到如此高的楼房。
小商场和街边小店
两手拿东西还可以头顶一包的阿拉伯大妈,真的不容易。
坐在路旁看报纸的老爷爷
在拉马拉虽然大部分是信奉穆斯林的阿拉伯人,大部分餐厅白天也都不营业。但是还是有好心的店主看到我们是游客,请我们到楼上的一个角落,帮我们准备了午餐。不算丰盛,但足够填饱和满足,还有便宜的价格。
来到拉马拉,有一个必去的地方,那就是阿拉法特纪念馆。
阿拉法特作为巴勒斯坦民族英雄和 ,深受阿拉伯人的爱戴。
阿拉法特的照片及画像
纪念馆外挂着画有阿拉法特和巴勒斯坦现任总统马哈茂德·阿巴斯的横幅
纪念馆外美丽的鲜花
迎风飘扬的巴勒斯坦国旗
阿拉法特之墓,墓碑一直都有卫兵守卫。
在阿拉法特之墓后面就是其纪念馆,里面详细介绍了阿拉法特的生平事迹以及巴勒斯坦的历史,有影片和图文介绍非常详细,是个了解巴勒斯坦和阿拉法特的好地方。
一首非常感人的写给巴勒斯坦的情诗
当年周恩来会见阿拉法特的照片
阿拉法特的护照
来自各国多个医疗机构的阿拉法特死亡报告,证实阿拉法特并非自然死亡
除了这些,纪念馆里还原封不动地保留了阿拉法特在世时的会议室,工作室,厨房,保安的起居室以及他的卧室。
全世界最丑陋的墙
这里是巴以旅行中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没有之一。来这里不只是来参观,而更多的是感受。感受坐牢的滋味,感受被歧视的痛楚,感受不平等带来的忧伤,感受这里的人民对自由,对和平的渴望。
自年6月起,以色列开始沿年战争前以巴边界线修建高8米、长约公里的安全隔离墙,目前尚未全部完工。其目的是将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地区与以色列彻底隔离开来,阻止巴激进组织成员渗透到以境内实施袭击。
尽管海牙国际法庭宣布以色列违反国际法,尽管受到联合国的反对,可是以色列还是继续嚣张地修建着这一堵极其丑陋的钢筋混泥土。
隔离墙由数米高的钢筋混凝土墙体、铁丝网、高压电网、电子监控系统组成,并由以色列巡逻队和哨兵进行警戒。
为修建隔离墙,以色列已在约旦河西岸的西北部摧毁了栋房屋,影响到87.5万巴勒斯坦人的生活,来自个家庭的2多人流离失所。由于关键的水源都被占领,巴勒斯坦水资源的缺口达万立方米。
想想当年纳粹屠杀犹太人时候的残忍和不择手段,而如今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所作所为又何尝不是惨无人道。
一家纪念品店外非常出名的几幅渴望自由的漫画
墙上的这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让人看得眼眶湿润。
而每个文字和涂鸦无不诉说着这里的人们对于和平,自由的向往。
这堵世界上最丑陋的墙,让人的心情无比的沉重,默默许下一个心愿,希望在有生之年可以看到这堵墙被推倒,生活在世界上任何角落的人都该拥有自由的权利。
这是在阿拉法特博物馆的纪念馆内看到的最让人感动又心碎的视频,深刻表达了巴勒斯坦人民对和平与自由的向往。忍不住录了下来,可惜声音在耳机里,在现场的我都看哭了。
苹果爱吃西瓜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北京治白癜风需要多少钱白癜风山东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qz/2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