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有微友希望介绍一下犹太人为什么会被歧视的问题。
其实,应该明确的是,对于犹太人来说,并不存在鲜明的单一的歧视问题,这与很多人对黑人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存在性质上的差异。在欧洲人态度基础之上形成的对黑人的歧视是赤裸裸地、未加任何掩饰的,充满着对“低等文明”的“讨厌”。而从历史上来看,世界尤其是西方人和伊斯兰世界对犹太人也存在长期的抵制和压制,但这种抵制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歧视”,更多地掺杂着“恐惧”和“嫉妒”的成份,是对更“ ”的异质文明的一种惧怕。它就像插在身上的一枚针,让一些人坐立不安。
现代社会对于犹太人的态度已与过去大为不同。犹太人在各个国家,尤其是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使得犹太的地位大为改观。犹太人不存在与黑人类似的鲜明的肤色特征,现代世界对于犹太人其实已不存在鲜明的歧视。倒是犹太复国主义的不断胜利使得以色列成为了中东地区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们还是看看历史吧!
具体来说
发端于年前的犹太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两个主体精神从古至今一脉相承的文明之一,另一个是中华文明。不过,与中华文明乃至世界上几乎所有文明都不同的是,它是一个在近年里失去了故土和家园,没有固定的主体活动地域,流散并渗入世界各地域的文明。正因为此,在漫长的岁月里,犹太文明常常被视为“外来”的甚至“异端”的东西以致受到客居地主体文明的强烈冲击乃至挤压,还经常遭受敌对势力的打击和摧残。在这种艰难困苦的状况之中,犹太文明居然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而且不仅能不断发展自身,还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内中的原因十分复杂,但主要是因为犹太文明具有超乎寻常的内聚力和生命力,而这种力量来源于犹太文明的三大支柱:以犹太文化传统为主体的民族认同感,以犹太教为纽带的共同信仰和价值观,以家庭为基础、犹太会堂为核心的社团网络。
种族历史
犹太人,又称犹太民族,属闪米特人,人种为欧罗巴人种闪米特——含米特亚种,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的一个民族。犹太人通常有两种情况,广义上来讲,根据犹太教(Judaism)律法《哈拉卡》的定义,一切皈依犹太教的人(宗教意义)以及由犹太母亲所生的人(民族意义)都属于犹太人。犹太人发源于西亚的以色列地或希伯来地。
古希伯来人属于闪族的一种,它在公元前十三世纪时游牧于幼发拉底河流域的草原。公元前十二世纪中叶,进入迦南,就是后来称为巴勒斯坦的地区,当时的迦南人把外来的人叫做“希伯来人”,意思是“从河那边来的人”,这里的“河”是指幼发拉底河。根据《圣经?旧约》的历史记载,他们的远祖亚伯拉罕(阿拉伯语发音为易卜拉辛)原来居住在苏美尔人的乌尔帝国附近,后来迁移到迦南。他有两个儿子,嫡幼子以撒成为犹太人祖先,根据《圣经》和《古兰经》的记载,亚伯拉罕与侍女夏甲所生的庶长子以实玛利(阿拉伯发音易斯玛仪)的后代就是阿拉伯人。所以在原始血缘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很近。
三次大流散
犹太民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但是由于人口数量、国土面积等原因,其武力上在历史上都大大落后于同一时代的其他国家。从公元前8世纪开始犹太民族在历史上经历了三次大流散,遭遇了颇多磨难。
1. 次大流散
犹太人到迦南(即巴勒斯坦地区)后,征服当地迦南人,建立了强盛的希伯来王国。公元前年,所罗门去世。所罗门之死标志着古代希伯来王国“*金时代”的终结。公元前8世纪,以色列王国被亚述帝国的铁骑所灭。先是基色城被攻陷,居民被掳走;继而到公元前年,亚述王萨尔贡二世率*占领北部以色列王国首都撒马利亚,将国王及其臣民多人押回本土,王国领土成为亚述帝国的一个行省;被掳走的以色列人后被放逐到庞大的亚述帝国各地,从此他们被称为“失踪的以色列10个部落”。
南部犹大王国的命运要比北部以色列王国好一些,它以向亚述帝国称臣纳贡为代价继续维持了多年,在亚述与埃及争霸的夹缝中得以生存。公元前年,亚述被美索不达米亚复兴的新巴比伦帝国灭亡,两年后新巴比伦帝国攻入耶路撒冷,将犹大王国收为其附庸国。
公元前年,耶路撒冷再次被攻陷,新巴比伦帝国皇帝尼布甲尼撒二世下令夷平耶路撒冷城墙,捣毁上帝大圣殿。包括国王、贵族、祭司和工匠在内的上万名犹大人戴着手铐脚镣,被掳往巴比伦,这就是历史上 的“巴比伦之囚”,希伯来王国彻底覆灭。和此前那些被异族同化的北国以色列十个部落百姓不同,被掳往巴比伦的犹大国人仍能集中聚居,保留本民族传统信仰和习俗。此后他们及其后裔就被称为“犹太人”。
“巴比伦之囚”及先前亚述王掳走以色列王国居民一事,即是古代犹太民族的 次大流散。从此,世界上其他地方的犹太人开始在数量上超过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这对犹太民族此后的历史,特别是犹太文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公元前年,新巴比伦帝国被新兴的波斯帝国所灭,犹太人转而成为波斯帝国的臣民。波斯大帝居鲁士需要在地处西亚北非间要冲的巴勒斯坦由犹太人建立一个稳固而友善的据点——它既可作为进攻埃及的跳板,又能用以抵御希腊人的东侵。同时鉴于犹太教一神观符合其巩固专制统治的利益,居鲁士把这个任务交给了犹太人,准许流亡的犹太人重返家园并支持他们在耶路撒冷重建圣殿,并且复兴犹太教。到公元前年,经过20年的修建,耶路撒冷重建圣殿的工程竣工,犹太历史上的第二圣殿时期开始。此后耶路撒冷和巴比伦两地的犹太人仍然保持着密切联系。
2.第二次大流散
公元前年,希腊——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率*攻入耶路撒冷,繁华的耶路撒冷再度被洗劫一空,城中大部分建筑被烧成灰烬。公元前年,亚历山大率领东征*占领波斯首都苏撒,灭掉了波斯帝国,建立了地跨欧亚非的亚历山大帝国。巴勒斯坦也随之成为亚历山大帝国的一部分,犹太人进入了持续年的希腊化时代。
在幅员辽阔的亚历山大帝国境内,被征服居民杂居交往,造成犹太人历史上的第二次大流散,巴勒斯坦的犹太人逐渐流散到南欧、地中海诸岛以及北非、中亚各地。公元前年,亚历山大病死在巴比伦,随后地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被一分为三:即安提柯王朝统治下的希腊及马其顿,托勒密王朝统治下的埃及和塞琉古王朝统治下的叙利亚。公元前年,托勒密率*征服巴勒斯坦,把上万的犹太人掳到亚历山大城;公元前年,犹太人又落入塞琉古王朝控制下。两王朝继承了亚历山大推广希腊文化的*策,仅在巴勒斯坦一地就建立起30多座多民族杂居的希腊化城市。
在托勒密王朝统治期间,犹太人开始大规模定居埃及,其中既包括被迫迁来的犹太战俘、奴隶、雇佣兵及家属,也有出于各种原因而寓居的犹太工匠、商人、祭司和文士。到公元1世纪时,全埃及已有犹太人近万。总体来说,犹太人在当地希腊文化的熏陶下,结合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兼具犹太和希腊特征的文化。这种文化不仅影响古代犹太哲学,而且对早期的基督教也产生了相当大的作用。犹太教希伯来圣经最早的希腊文译著——“七十子希腊文译本”,即是这种犹太——希腊文化的光辉结晶。
3.第三次大流散
塞琉古王朝时期,犹太人在马卡比及其后人的领导下,恢复了犹太人的独立和宗教信仰,以耶路撒冷为首都建立了一个*教合一的犹太神权国家,史称马卡比王国。公元前64年,正当马卡比王国内部各派为争夺耶路撒冷圣殿大祭司的职位争吵不已时,早已虎视眈眈的罗马帝国伺机而动。罗马大将庞培于东征途中率领铁骑攻陷耶路撒冷,将巴勒斯坦划入罗马帝国的叙利亚行省。
公元前37年,罗马人任命了新的犹太王,由此马卡比王国存在了一百多年之后终于覆灭,一度享受到独立自由的犹太民族,重新开始了他们漫长的苦难生涯。
公元6年,迦南犹太人转归罗马直接统治,罗马帝国“铁与火”的野蛮专制、横征暴敛,激起了犹太人连绵不断的武装反抗。在公元前后,犹太人数度掀起反抗罗马暴*的民族大起义,在历史上称为“犹太战争”。公元66年,罗马总督弗洛鲁斯公然抢劫耶路撒冷圣殿的财宝,愤慨万千的犹太人在爱力阿沙尔等领导下,举行暴动歼灭罗马驻*,随后又与前来镇压的罗马*队争战数年。公元70年阿布月9日,罗马大将梯特率兵攻入耶路撒冷,第二圣殿被焚毁。此后,圣殿再也没有重建。后来,一些犹太人在圣殿的西外墙废墟上,用原圣殿所残留的石块垒起一堵长48米、高米的大墙,称为“西墙”。这里后来成为犹太教的重要圣地。每年阿布月9日的圣殿被毁日,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都要身着民族服装,在此或虔诚祈祷,或为民族历史上的苦难哭泣,因此西墙又称为“哭墙”。
公元年,犹太人在大卫家族后裔巴尔?科赫巴的领导下,开始了规模空前的大起义,一度占领耶路撒冷。罗马当局不得不从不列颠调派大将塞维鲁率*征伐,将耶路撒冷攻下。起义*撤退到耶路撒冷西南的贝塔尔要塞,一直坚持到公元年,终因力量对比悬殊,起义 失败,包括科赫巴在内的犹太起义*遭到罗马*队捕杀。出于对桀骜不驯的犹太人的极端恐惧,罗马皇帝哈德良下令将耶路撒冷犁耕为田,到处是残壁断垣,该地人口几乎被战争和随之而来的大批贩奴者消耗殆尽;故都周围再无一片土地是犹太人居住的中心了。经过数次起义,犹太人死亡多万,幸存者几乎全部逃离耶路撒冷,从而开始了古代犹太人长达多年的第三次大流散。
第三次大流散之后,犹太人失去了国土,客居世界各地,与客居地文化之间难免发生冲突,从而导致一些摩擦,甚至斗争。
二战时期对犹太人的迫害问题
二战时对犹太人的迫害问题主要是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这里边的原因大概有四个:
一是历史上本来犹太人与客居地民族之间的矛盾;
二是德国人信仰的主体宗教与犹太教之间的矛盾,德国的民族宗教主义占了上风;
三是犹太人积累的大量财富成了德国法西斯觊觎的对象;
四是希特勒的个人原因,狂暴残忍的病态心理也是犹太人遭到迫害的重要因素。
do_say
赞赏
长按儿童白癜风怎样治疗北京中科医院骗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qz/2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