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前15世纪和14世纪的上半段,米坦尼在古代近东地区可是一股不能小瞧的强大势力呢,在它盛的时候,控制着很大一片地方。
米坦尼除了把哈布尔河上游当作统治的中心地带外,还朝着东边扩张到了底格里斯河东部的阿拉法国,在北边控制了伊苏瓦地区。
向西的话,基祖瓦特纳(就在现在的西里西亚那里)被控制了,还有叙利亚西部的阿勒颇、喀尔喀米什、突尼普、努哈什舍、卡特那以及卡迭什也被控制了;向南呢,边界在幼发拉底河中游的特卡这个地方。
因为两河流域早期的历史记载大多是南部苏美尔地区城邦的情况,所以在公元前三千纪的历史记录里胡里安人出现的时候,他们就已经生活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北部和东北部地区了。
所以,胡里安人到底是从哪儿来的,这还没办法确定呢。大家普遍觉得他们要么来自外高加索地区,要么就是土耳其东部的凡湖地区。
阿卡德国纳拉姆辛统治的时候,有块铭文提到他在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和底格里斯河东部征战,铭文中有一些带胡里安因素的地名。
也是在纳拉姆辛统治的时候,有一个年名和苏比尔地区一个叫阿兹乌辛努木的城镇,还有一个叫塔西沙提里的人有关。从塔西沙提里这个名字能看出来,他是个胡里安人,说不定还是这个城镇的公或者军事首领呢。
古巴比伦时期有一篇文献,这篇文献提到了纳拉姆辛时期的一场暴动,里面还说到有个西穆鲁姆国叫普提姆-阿塔尔,他有个胡里安名字。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在苏美尔的宗教中心尼普尔,有一份能追溯到阿卡德时期的铭文,这铭文里有不少胡里安人的名字。铭文里还有一份送给一个叫谢赫林-伊乌瑞的胡里安人的礼物清单呢。因为这铭文是刻在珍贵的大理石上的,所以能看出来,这个胡里安人的地位不低。
从好多前面提到的证据能看出来,阿卡德国那时候,美索不达米亚的北边和东北部就已经有胡里安人建立的城邦国家了。
阿卡德帝国灭亡之后,胡里安人就借着这个机会,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北部和东部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权。有个叫阿塔尔-申的胡里安人,宣称自己是乌尔卡什和纳瓦尔的国。
乌尔卡什就在现在托鲁斯山脉脚下的泰尔-莫赞,叙利亚东北部的哈布尔河流域呢。后来的文献材料显示,乌尔卡什还是胡里安人神话里主神库玛尔比的崇拜中心。
纳瓦尔这个地方呢,一开始人们觉得它是在迪亚拉和小扎卜河之间的扎格罗斯地区,有个叫纳木里或者纳玛尔的地方。不过呢,后来确定在哈布尔河流域有个城镇就叫纳瓦尔。
阿塔尔-申具体的统治年代不太明确,人们普遍觉得他生活在库提人统治的末期或者乌尔第三朝早期。
除了这个阿塔尔-申,后世的材料里还记载着一个胡里安人,叫基克里普-阿塔尔,他统治的城镇是土克里什,在美索不达米亚东边呢。
到了乌尔第三朝的时候呢,舒尔吉这些乌尔第三朝的国发动征服战争,结果东底格里斯河地区北部的胡里安人城邦,大部分都被乌尔第三朝统治了,而且还有好多胡里安人被抓到苏美尔地区当俘虏。
在那儿被雇为重要劳动力,所以在乌尔第三朝的时候,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就有不少带胡里安名字的人出现了。
在那个时候,乌尔卡什依旧维持着独立的状态,并没有被乌尔国统治,而且他们双方还保持着外交关系。
乌尔第三朝衰败之后,美索不达米亚北部还有东底格里斯河北部,像有胡里安人城邦的那些地方政权的势力就不断壮大了,也许又重新独立了。不过呢,因为材料不够,具体情况就不清楚了。
直到亚述的沙姆希-阿达德和汉谟拉比那个时候,也就是公元前18世纪末期,关于胡里安人扩散情况的记录才又多起来了。
在幼发拉底河中游马里的宫发现的档案里,提到了叙利亚北部、美索不达米亚北部、东底格里斯河地区还有扎格罗斯山等地方的好些胡里安城邦。
这些城邦被视作是胡里安人建立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这些城邦的国名字是胡里安人的名字,另一个是城邦里大部分人讲胡里安语。
在奥龙特斯河下游的阿拉拉赫,有个被年代断代为公元前17世纪早期到大概BC的第七层。在这儿呢,已发现的人名里差不多有一半都是胡里安人,整体上胡里安人的比例能达到八分之三。
在哈布尔河上游的恰加尔巴扎尔,人们发现有不少胡里安人(至少占20%)。在位于尼尼微和辛贾尔山之间的泰尔-艾尔里马,也出现了数不清的胡里安人的名字。
另外,在美索不达米亚东北部小扎卜河上游的舒莎拉发现的文献里,不但有一个叫库瓦里的胡里安人首领,而且胡里安人在人口中还占了绝大多数。
在更往南的努斯,也有讲胡里安语的人居住。胡里安人从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大规模往别的方向扩散,一是因为奴隶贸易,二可能是饥荒逼得他们不得不搬到气候和农业条件更好的南部去。
在幼发拉底河以西,马里信件提到了乌尔舒和哈苏姆,它们位于幼发拉底河上游喀尔喀米什以北。从这两个地方国的名字来看,它们可能是胡里安人城邦,除此之外就没别的了。
有些学者觉得喀尔喀米什还有以阿勒颇为中心的雅姆哈德国都是胡里安人的城邦,不过很明显,没什么可靠证据能证明这一点,特别是阿勒颇的国还是阿摩利人呢。但必须承认的是,阿勒颇境内住着不少胡里安人。
米坦尼国形成和崛起的时候,印度-雅利安人可是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呢。
后来出现的米坦尼国还有贵族的名字能让我们很清楚地看到这一点(米坦尼国的名字从公元前十五世纪早期才开始出现)。从词源学角度看,他们的名字都不是胡里安语,差不多能确定是印度-雅利安语姓名。
就像在吠陀梵语里,阿尔塔塔玛的意思是“他的住所就是利塔”,图什拉塔的意思是“他的战车凶猛地向前奔”,还有一个米坦尼国叫沙提瓦扎,这个名字的意思是“获得战利品”。大家都知道,古代印度是雅利安人迁徙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除了米坦尼国的姓名,密特拉、伐楼拿、那沙提耶这些在一些古代印度宗教文献里常出现的神祇,也被米坦尼国们所崇拜。
除了前面提到的那些,在公元前14世纪早期,美索不达米亚东北部的努斯发现了一些关于“马”的术语,还有来自赫梯的、一个米坦尼人写的养马小册子里有关训练马的用词,这些也都来源于印度-雅利安语。
从这也能看出来,印度-雅利安人是很会用马的一群人。在青铜时代晚期特别流行的二轮马拉战车,很可能就是印度-雅利安人带来的,之后很快就被整个近东、埃及还有爱琴地区用上了。
这种战车的驾驭者后来甚至变成了米坦尼、叙利亚以及巴勒斯坦各个城邦的贵族马里阿奴。有个相关的梵语词汇“maurya”,它的意思是“年轻男子”。
其实,在历史上一个族群统治另一个族群这种情况挺常见的。就像加喜特人统治巴比伦、诺曼人统治英格兰,还有和米坦尼类似的、同样被印欧人统治的赫梯,这些都是例子。
雷德福觉得,印度往世书里记载了这样一句话:“普拉西塔斯有个儿子,这些儿子都是国,他们是野蛮人国的统治者,后来迁居到北方地区。”雷德福认为这句话是雅利安人成为各个土著政权首领的关键证据。
从时间上看,在沙姆希阿达德一世去世后,两河流域北部又陷入混乱,之后印度-雅利安人来了。他们是从俄罗斯草原,确切说是从外高加索地区往南进入新月地带的。
印度-雅利安人是怎么、啥时候成了胡里安人政权的统治者的呢?这显然是个不好回答的问题。不过,从一些语言学方面的证据看,雅利安人好像在外高加索地区就已经统治当地胡里安人了,之后跟着新一批南迁到美索不达米亚北部的胡里安人一起行动。
不管怎么说,雅利安人自身就有尚武的特性,还掌握了用二轮战车打仗的法子,这对他们最终成为米坦尼和其他很多胡里安人国家的统治阶级肯定起了很大作用。
雅利安人融入胡里安人社会之后,马上就不再用自己的语言,而是改用被他们统治的胡里安人的语言了。结果呢,根本找不到任何能证明印度-雅利安人在米坦尼社会一直存在的证据,只有一些名和神祇的名字能表明米坦尼的统治者是印度-雅利安人的后裔。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qz/14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