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

感受的根源上


白癜风治疗 http://www.znlvye.com/

听到不中听的话:四种选择

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有四种选择。

第一种是认为自己犯了错。例如,有人气愤地说:“我从没见过像你这么自私的人!”这时,我们可能会自责:“哦,我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真是太自私了!”这会导致我们内疚、惭愧,甚至厌恶自己。

第二种是指责对方。这时,我们也许会驳斥对方:“你没有权利这么说!我一直都很在乎你的感受。你才自私!”在争吵时,我们一般会感到恼怒。

第三种是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有些伤心,因为我们看重信任和接纳。

第四种是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也许就会想“他伤心可能是因为他需要体贴和支持”。

通过了解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以及想法,我们不再指责他人,而承认我们的感受源于自身。

请注意以下例句表达失望的方式有何不同。

例1:

甲:你昨晚没来令我很失望。

乙:昨晚你没来,我很失望,因为我想和你说一些烦心事。

在上面的例句中,甲认为,她的感受是由他人的行为引起的。而乙认为,她感到失望,是因为她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

例2:

甲:他们取消了合同让我很不高兴。

乙:他们取消了合同,我很不高兴,因为我对自己说这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在这个例子中,甲认为,他人的行为使她不高兴;而乙认识到,她的观点使她不愉快。在非暴力沟通中,我们还鼓励乙进一步了解她的愿望:她的哪些需要、期待或价值取向没有得到满足?我们把愿望说得越清楚,他人也就越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例如,乙可以这样表达她的愿望:

“他们取消了合同,我很不高兴,因为我想重新聘用我们在去年解聘的员工。”

如果我们想利用他人的内疚,我们通常采取的办法是,把自己不愉快的感受归咎于对方。家长也许会和孩子说:“你成绩不好让爸爸妈妈伤透了心!”言下之意是,他们快乐或不快乐是孩子的行为造成的。看到父母的痛苦,孩子可能会感到内疚,并因此调整行为来迎合他们。遗憾的是,这种调整只是为了避免内疚,而非出自对学习的热爱。

使用以下表达方式时,我们可能就已经忽视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1)只提及相关的事情。

“公司海报出现拼写错误使我很生气。”

“这件事令我心神不宁。”

2)只提及他人的行为。

“我生日那天你没打电话,我很伤心。”

“你没有把饭吃完,妈妈很失望。”

3)指责他人。

“我很伤心,因为你说你不爱我。”

“我很生气,因为老板说话不算数。”

我们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例如:

1)“看到公司海报出现拼写错误,我很不高兴。因为我重视公司的形象。”

2)“你没把饭吃完,妈妈感到失望。因为妈妈希望你能健康成长。”

3)“老板说话不算数,我很生气。因为我想有个长假去看弟弟。”

非暴力沟通需要: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

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一个人说“你从不理解我”,他实际上是渴望得到理解。如果太太说“这个星期你每天都工作到很晚,你喜欢工作,不喜欢我”,那反映了她看重亲密关系。

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不幸的是,大多数人并不习惯从需要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在不顺心时,我们倾向于考虑别人有什么错。例如,如果孩子把外套放到了沙发上,而没有挂在衣柜里,我们可能就会说他们是懒虫。如果同事没有听从我们的建议,我们也许会指责他们不负责任。

有一次,我应邀调解南加州的一些农场主与工人的冲突。这些工人是外国移民,他们与农场主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争吵不断升级。会谈一开始,我就提出两个问题:“你们双方各有什么需要?为了满足这些需要,你们希望对方做什么?”一位农场工人喊道:“他们是种族主义者!”而一位农场主嚷道:“他们不尊重法律和秩序!”很明显,他们都在指责对方,而没有表达自己的需要。

还有一次,为了增进信任,一些以色列人和一些巴勒斯坦人走到了一起。在会谈开始时,我问了同样的问题:“你们现在需要什么?为了满足这些需要,你们希望对方做什么?”然而,一位巴勒斯坦人接着就说道:“你们的所作所为和纳粹一样!”这当然很难得到以色列人友善的回应。

一位来自以色列的妇女立即站起来驳斥他:“胡说八道!”他们来这里本来是为了改善关系,可是,他们的对话只是使关系变得更糟。发生这样的情况,一般是因为双方都习惯于指责对方。在这个例子中,如果这位妇女想表达她的需要和请求,她也许会说:“我希望我们能互相尊重。你刚才评论我们的行为方式,我想请你谈谈,你的评论针对的是怎样的行为?”

根据我长期以来的经验,一旦人们开始谈论需要,而不指责对方,他们就有可能找到办法来满足双方的需要。以下是一些我们每个人都有的基本需要:

1.自由选择(Autonomy)

选择梦想/目标/方向Choosingdreams/goals/values

自由制定计划来实现这些梦想、目标和方向

Choosingplansforfulfillingonesdreams,goals,values

2.庆祝(Celebration)

庆祝生命的创造力以及梦想的实现

Celebratethecreationoflifeanddreamsfulfilled

纪念人生的失落:亲人的去世或梦想的破灭等(表达悲伤)

Celebratelosses:lovedones,dreams,etc.mourning

3.言行一致(Integrity)

真诚Authenticity创造Creativity意义Meaning#9;自我肯定Self-worth

4.滋养身体(PhysicalNurturance)

空气Air食物Food运动Movement,exercise

免于病毒、细菌、昆虫及肉食性动物的伤害

Protectionfromlife-threateningformsoflife:

Viruses,bacteria,insects,Predatoryanimals

休息Rest住所Shelter触摸Touch水Water

5.玩耍(Play)

乐趣Fun欢笑Laughter

6.情意相通(SpiritualCommunion)

美Beauty和谐Harmony激励Inspiration#9;秩序Order平静Peace

7.相互依存(Interdependence)

接纳Acceptance欣赏Apprecation亲密关系Closeness社区Com-munity体贴Consideration成长Contributetotheenrichmentoflife

安全感EmotionalSafety倾听Empathy

诚实(诚实使我们能够认识和超越自己的局限性)

Honesty(theempoweringhonestythatenablesustolearnfromourlimi-lations)

爱Love信心Reassurance尊重Respect支持Support信任Trust理解Understanding

非暴力沟通把需要看作是有助于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而不是某种具体的行为。一种要素是否被当作需要,关键在于它能否促进生命的健康成长。

难以承受的痛苦

社会文化并不鼓励我们表达个人需要。对于妇女来说,尤其如此。长期以来,妇女的形象和自我牺牲联系在一起。一旦把照顾他人当作最高职责,她们也就会倾向于忽视个人的需要。

在一次研讨班中,我们就社会文化对妇女的影响展开了讨论。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下,许多妇女在表达请求时感到别扭,好像做错了什么。

例如,她可能不会说:“我今天累坏了,晚上想休息。”

相反,她的话听起来也许就像是辩护词:“你知道我一整天都没歇过,我熨了所有的衬衣,把这周的脏衣服都洗了,准备了午餐和晚餐,还出去买了东西.......;你是否可以......;?”

“不!”

她委婉的请求非但没有被接受,反而马上被拒绝了。她试图证明她应当获得某种权利。然而,对方的拒绝似乎再次表明她的需要微不足道。如果我们不看重自己的需要,别人可能也不会。实际上,如果直接说出需要,获得积极回应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在另一次研讨班中,一些女士谈到对表达个人需要的畏惧。我母亲参加了那次研讨班。她突然站了起来,离开了房间,很久都没有回来。回来时,她脸色很苍白。

我问道:“妈妈,你还好吗?”

“还好,”她回答说,“刚才想起了一件事情,心里极为难受。”

“什么事情?”

“36年来,我一直在生你父亲的气,我认为他不在乎我的感受。我终于意识到,我从没有和他说我想要什么。”

是的。在我的记忆中,她总是委婉地表达自己,而不直接说她需要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她回忆说,小时候家里极为贫困,只要她想拥有一点东西,哥哥和姐姐就会教训她:“你知道家里很穷,怎么还这么贪心!你以为家里就你一个人?”于是,她也就不敢说她需要什么。

有一次,她妹妹在阑尾手术后得到了一个漂亮的小钱包。妈妈那时14岁。她是多么想要那样一个装饰有小珠子的钱包啊!但她不敢说。接下来发生什么呢?她假装病痛,并一直隐瞒家人。家里人带她去看了几个医生。医生无法作出诊断,于是就决定做手术检查。对妈妈来说,这太冒险了。不过,她最后如愿以偿,得到了一个一模一样的小钱包。收到礼物的喜悦让她暂时忘记了手术后身体的痛苦。

接着,有两个护士走进了病房,其中一个把温度计放在她的嘴里。妈妈这时把钱包递给另一个护士看。

护士很惊讶,说道:“哦。给我的?为什么?谢谢!”她收下了钱包!妈妈不知所措,她不知道该怎么告诉那位护士:“我不是这个意思,请把钱包还给我。”这个不幸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无法说出自己的需要,会是多么的痛苦!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qz/13613.html

蒙ICP备2023004182号-1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