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皮肤病的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c/140106/4322698.html在这个西洋最热闹的节日里,话匣妹的朋友圈满是晒圣诞大餐、大红袜子、各色礼物的。
就在大家凑热闹挺洋气儿地纷纷抛出“MERRYCHRISMAS!”时,话匣妹在今年6月有幸穿越巴以隔离墙,来了一场意外的“圣诞”寻根之旅。
对圣诞节有着粗浅了解的人都知道,圣诞节源于庆祝耶稣的诞生。那么耶稣究竟诞生于何地?传说就在巴勒斯坦的中部城市伯利恒。
巴以两国的长期战火纷飞,导致伯利恒目前日常行*虽由巴勒斯坦进行管理,但以色列却控制着伯利恒的进出口。
(巴以隔离墙)
(巴以隔离墙哨所)
从以色列耶路撒冷出发,沿着长长的隔离墙,驱车一个小时不到,便可穿越两国边境来到伯利恒。
一墙之隔,两个世界,直达目的地伯利恒市中心马槽广场的圣诞教堂。
很多人都知道,耶稣一出生,母亲玛利亚就将他用布包起来放在了一个马槽里。公元4世纪,教徒们在马槽遗址之上建造了这座圣诞教堂。
在过去的多年间,圣诞教堂屡遭战火洗劫,创痕累累。外墙斑驳,脚手架林立,我们到这的时候一次大修正在进行。
(谦卑之门)
教堂的入口,仅有1.2米高,很多人会惊讶这么 的教堂其入口处怎么会这么小?其实原来的教堂是有大门的,而且十分宽大,可以通过一个骑高头大马的骑士通过,后来人们觉得这样对耶稣不恭,便开始将大门改小,随着一次次的改小,现在只能躬身而入了。
(星洞入口)
全世界人冒着点儿“小风险”来到伯利恒的圣诞教堂都是为了来一睹耶稣的“摇篮”——马槽。在教堂的右手边有一个小小的门洞,狭小的门洞只能一个人通过。
这里就是通往亿万人瞩目的耶稣出生地,圣诞星洞入口,通往地下马槽。
下面空间相当狭小,步入阶梯正对大家的就是马槽。这个已经不是当年的泥马槽了,取而代之的是大理石,周围圣灯长明,伴其左右!
对于基督教徒来说,马槽对面“星洞”的地位也许远胜于马槽。这就是耶稣的具体诞生地——圣诞圣坛。
“星洞”用红白大理石围成一个半圆的空间,中央镶嵌着银质14角星,上书拉丁文“圣母玛利亚的基督耶稣诞生地”。
银星被誉为“伯利恒之星”,呈齿轮状,中间是一个圆口。此星始刻于年,但年被盗,年又用一几乎乱真的复制品代替。
14角伯利恒银星上方悬挂着15盏属于基督教各派的油灯,分不同时间点燃,昼夜不灭地映照着这块狭小而让无数人牵挂的神圣角落。
走出星洞,再仔细参观这座气度不凡的教堂。教堂内光线昏暗、烛光摇曳,许多颂扬耶稣和圣母的画像颜色深暗,年头久远。
在公元年,伯利恒成为世界千禧年庆祝活动的一个中心,自年年底开始,罗马天主教、希腊东正教等基督教主要流派先后按着自己的传统在伯利恒举行了隆重和盛大的圣诞庆祝活动。
走出教堂,在附近稍稍地走动了一下,小心地观察着周遭的环境,和印象中的战火连天大相径庭的是,这是一个异常安静的城市。
(教堂对面的步行街上,商铺林立,不过并不繁华。)
(老者们的头巾终于让我感受到了此时此刻是在巴勒斯坦。)
(警察岗亭)
(岗亭悬挂着阿拉法特的照片)
(警察均荷枪实弹,不过对游客都非常友好。)
往街角深处小走几步就是隔离墙,透过电网,一步之遥就是以色列的耶路撒冷。伯利恒之行短暂而丰富,也让话匣妹意识到约旦河西岸并不仅仅只有冲突和战火!
话匣子百科早在耶稣降生前数百年,有一位名叫弥迦的先知预言救世主将来要在伯利恒降生。数百年后,有个叫玛利亚的童贞女,因圣灵感孕,怀上了一个男婴。玛利亚的未婚夫约瑟知道此事后,就想休掉玛利亚。后来,约瑟得到天使的启示,知道了神的计划,才将此事作罢。并按神的旨意将玛利亚迎娶过门,照顾这对母子。过了一段时间,罗马皇帝奥古斯都下令普查全国人口。约瑟带着临产的马利亚到伯利恒申报户口。他们到了伯利恒的时候,城中客店已经住满了,他们只好在一间马厩里过夜。这天夜里马利亚生下了婴孩,她将婴孩用布包起来,放在马槽里。马槽成为了耶稣基督的摇篮。此后这里就成了圣诞圣地。
上海广播记者,带您换个角度看新闻。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qz/10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