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hl/201215/8498648.html点击上方蓝色“国关国*外交学人”可订阅学习
学人简介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副研究员
黎巴嫩4日发生大爆炸后,民众连续多日示威,引燃*治危机,总理迪亚卜10日宣布*府辞职。黎巴嫩为何走到这一局面?大爆炸如何成为压垮*府的 一根稻草?本期“论坛”特请专家解读。制度设计缺陷发展趋势跑偏问:为什么爆炸会导致黎巴嫩*府辞职?黎巴嫩*治局势如何?答:4日贝鲁特港口大爆炸,发生在黎巴嫩*府摇摇欲坠、国内秩序濒于瓦解之际。爆炸后,愤怒的民众走上街头抗议示威,要求国际社会介入彻查事件背后的渎职、腐败和*府失能,呼吁替换或驱逐“所有统治者”。混乱局势愈演愈烈,10日总理迪亚卜宣布*府集体辞职,表示“与人民站在一起,为改革而战”。突发的爆炸事件,成为压垮黎巴嫩*府的 一根稻草。事实上,去年10月中旬开始,黎巴嫩就不断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要求*府下台。10月底,时任总理哈里里离职。但和这次一样,总理辞职没能安抚民众的不满,动荡延续至今。因为民众怒气所指并不是某一个或几个*治人物,而是黎巴嫩*治体制本身。黎巴嫩年独立后便确立了教派分权体制,国家元首必须是基督教马龙派,总理是逊尼派穆斯林,议长是什叶派穆斯林。虽然名义上确保了18个宗教团体“排排坐吃果果”,实际上为日后的*治分裂、对立乃至长达15年的内战埋下了祸根。短期看,这有助于各派和解、稳定局势;但长期看,会造成权力分配和宗派认同不断固化,培育出庞大又竞争的利益集团。各集团分食国家权力并攫取利益,致使裙带关系盛行,官僚腐败成为常态,阻碍高效协调的中央*府形成。黎巴嫩内战期间,地区国家和域外大国势力争相介入,进一步加剧*府分裂。有学者哀叹:黎巴嫩从来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而是各宗派角力的战场。制度设计的缺陷和发展趋势的跑偏,不可避免地削弱了国家的治理能力,一方面公共服务衰退,一方面对民众极尽压榨之能。抗议者认为,正是这种制度及寄生其上的*治掮客,造成国家的许多问题,也导致大爆炸悲剧的发生。迪亚卜*府辞职后成为看守内阁,意味着一段时间内*府处在瘫痪状态,改革难有进展。更不容乐观的是,在教派分权体制运行数十年后,黎巴嫩已无法找到不隶属于任何宗派且能得到广泛支持的“洁净力量”、打破*治分裂的恶性循环,彻底改革也不具备现实土壤和条件。社会矛盾激化处在崩溃边缘问:黎巴嫩社会矛盾是如何激化的?答:*治危机只是黎巴嫩当前危机中的一环,经济和社会公共服务也处在崩溃边缘。黎巴嫩是全球债务负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公共债务占GDP比重高居世界前三且上升势头猛烈,从年的%一路走高,年为%,预计年将升至%。*府外汇储备几近枯竭,今年3月未能按期偿还12亿美元欧债,出现首次主权债务违约。黎巴嫩总理还公开表示有限外储要留待“满足国内基本需要”,因此不排除拒还其他亿美元外债的可能。国家面临破产,银行被迫采取非正式资本管制措施,限制民众支取美元存款。黎巴嫩货币贬值80%以上,6月通胀数据同比升高90%,年度食品类通胀率飙升到%。物价飞速上涨,依赖进口的燃料、食品等民生物资紧缺。民众整体失业率达25%,青年群体失业率高达37%,约三分之一人口挣扎在贫困线以下。据世界银行估算,到年底,黎巴嫩贫困人口将增至总人口的一半以上。普通黎巴嫩人收入急剧下降,全国 工资从每月美元减少至80美元,甚至连*队和安全部门的补贴都难以保证。同时,黎巴嫩人还不得不忍受每天20个小时以上的停电、街道上堆积如山的垃圾、昂贵且匮乏的教育与医疗服务等。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权贵阶层生活 豪华,能够自由地跨国转移资产,且有足够的钱从私营企业购买电力和清洁用水,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公平情况日益严重。今年年初疫情暴发,黎巴嫩形势更是急转直下。一方面*府抗疫不力,在美欧病例增长曲线相继进入平台期之时,黎巴嫩确诊病例却出现激增趋势;另一方面*府借疫情之名实施封锁,限制民众上街抗议,导致民间怒气无法宣泄,循环累积。疫情给所有国家造成的共性冲击,如经济停滞、企业大批破产,各类犯罪增多、社会治安恶化,公共福利体系瘫痪、医疗资源挤兑等,叠加黎巴嫩固有的连环问题,给民众尤其是中下层民众造成更严重的 。此外,黎巴嫩此前经历各种艰难时刻,总能得到海湾国家和美欧等援助,但在疫情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各国自顾不暇,黎巴嫩陷入空前孤立。贝鲁特港口爆炸更使危机加速发酵。首都核心经济区和港口、机场、粮仓等基础设施受损严重,直接影响物资尤其是粮食进口,联合国粮食机构负责人警告,黎巴嫩可能会在未来数周内就面临严重的食品紧缺。爆炸造成各类损失多达亿到亿美元,财*缺口大,而国际社会承诺的紧急人道主义援助仅3亿美元左右,杯水车薪。救灾工作和灾后重建推进缓慢,且有加剧疫情传播风险,给*府治理带来更大挑战。而且有种种迹象表明,爆炸事故很可能是官僚系统腐败和*府管理不善导致,进一步摧毁了民众对统治阶层和各*派的信心,社会矛盾正在持续激化,推动黎巴嫩加速滑向“失败国家”的深渊。黎以两国关系仍会持续紧张问:爆炸后曾有猜测是以色列袭击,以色列立刻否认并主动向黎巴嫩提供援助,是否意味着两国有化敌为友的可能?答:港口爆炸前,黎巴嫩与以色列边境紧张局势不断升级,双方都作好了冲突准备。但是以色列否认与爆炸有任何关系,计划向黎巴嫩提供人道和医疗援助以显示诚意和“清白”。但黎巴嫩并未回应,这也在意料之中。黎以两国矛盾根植于巴以冲突,夙仇难解。二战后犹太人争取到英美支持,在阿拉伯人世代居住的土地上建立了以色列国,引发阿拉伯世界激烈反对。与以色列毗邻的黎巴嫩联合埃及、沙特等七国对以色列宣战, 次中东战争爆发。但此次战争以阿拉伯国家战败告终,大量巴勒斯坦难民涌入黎巴嫩,他们心怀毁家灭国之恨,与以色列势不两立。上世纪70年代初,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总部在黎巴嫩获得特殊地位,以黎巴嫩南部领土为基地,不断对以色列发起袭击。同时,巴解组织的进驻也壮大了黎巴嫩穆斯林力量,打破了他们与基督徒之间的微妙平衡。为打击巴解组织,以色列不仅尝试支持黎巴嫩境内基督教势力建立亲以亲西方*权,还亲自上阵,两度攻入黎巴嫩并占领大片领土,与巴解组织及其支持者叙利亚短兵相接。黎巴嫩一度陷入分裂,成为巴以冲突的前线、地区国家对抗的战场。黎巴嫩真主*成立后,得到地区什叶派大国伊朗支持,迅速成为抵抗以色列的主力,双方开始了旷日持久的消耗战。0年,在联合国斡旋下,以色列从黎巴嫩撤*,真主*占领黎巴嫩南部并建立“国中之国”,在以黎边境对以色列形成持续的*事威胁。6年,以色列与真主*再次进入战争状态,以色列对黎巴嫩进行海空封锁,并轰炸电厂、炼油厂等民用设施,造成严重损失。年叙利亚内战爆发,并逐渐演变为地区层面危机,黎巴嫩真主*和以色列都被卷入其中。双方在叙利亚战场上时有冲突,关系并无任何缓和迹象。目前,真主*是黎巴嫩国内势力最强大的**集团,能够对*府决策施加相当影响。只要这一局面不发生变化、黎巴嫩国内各派力量对比没有重大改变,黎以关系就会持续紧张并在冲突边缘徘徊。美国对黎*策陷入两难境地问:爆炸后美国总统特朗普 时间抛出袭击论,美国在黎巴嫩如今的乱局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答:特朗普称爆炸事件可能是一次“恐怖袭击”,但目前并没有可信证据。美国国防部长埃斯珀称,不排除是真主*运送武器的船只爆炸引发了港口存放的 铵爆炸,但遭到真主*坚决否认。黎巴嫩总统奥恩也表示,爆炸原因尚未确定,“有可能”是外部力量通过火箭弹等施加干预。这些论调各有目的:黎巴嫩总统大概率是为了转移国内民众对*府失职的愤怒指责,所谓“外部干预”意有所指。美国则有意使爆炸事件*治化,向被其列入恐怖组织名单的黎巴嫩真主*施加压力。美国在黎巴嫩的核心利益与美以关系、美伊(朗)关系直接相关,致力于遏制并打击真主*势力,阻止黎巴嫩继续向叙利亚、伊朗这些地区反美国家靠近,一方面确保盟友以色列的安全,另一方面切断伊朗影响力在中东延伸。从这点出发,美国对真主*影响力上升的黎巴嫩*府可能并无好感,因此对爆炸后黎巴嫩民众抗议活动给予声援。但此次黎巴嫩危机爆发的时间节点对美来说是不小的挑战。一是美国作为全球疫情最严峻的国家,经济损失严重,社会福利负担增大,无力干预黎巴嫩事务;二是特朗普*府忙于准备大选,聚焦于国内事务,不愿在中东地区浪费资源和时间;加上近年来美国中东*策整体调整,地区事务重要性下降,很可能会放任黎巴嫩危机继续发展。但问题在于,危机越严重,真主*在黎巴嫩国内地位就越牢固,也就越可能推动*府转向伊朗寻求支持。伊朗已表示接受黎巴嫩使用本币结算购买石油,并声称如黎巴嫩提出要求,可为其提供电力。这无疑将使美国对黎巴嫩*策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约瑟夫·奈:全球权力转移的另一种方式
●年“国关青年说”专栏征稿启事
小编:Jl
本文不代表国关国*外交学人平台学术观点。
文章来源:新民晚报;国关国*外交学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ly/6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