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基本信息
吉狄马加是当代具有代表性的诗人之一。这种代表性源自三方面:
第一,他是一位少数民族诗人。他生长于四川凉山,彝族人。大凉山的水土和彝民族独特的精神文化对他的影响深入骨髓,塑造了他诗歌创作的母题,给予他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和素材,因此他的诗歌不仅显露出诗人的自我意识,还有彝人的民族意识,成为“双重意义上的‘少数’”。
第二,他有从政经历,而且官做得不小。早在年,他就出任青海省副省长;年,就任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现在,他是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做副省长和宣传部长时期,他牵线创办创立了一系列国际性文化活动及文化品牌,如青海湖国际诗歌节、青海国际土著民族诗人帐篷圆桌会议、“金藏羚羊”国际诗歌奖等,为不同地域、民族、风格流派的诗人搭建了交流平台。身份的双重性和特殊性,使他在文化推广工作中有一般诗人不可比拟的优势。
第三,他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他曾多次受邀出席国际诗歌节、论坛并发表演讲。年度南非姆基瓦人道主义奖首次颁给两位亚洲人,一位是巴勒斯坦首席谈判代表埃雷卡特,另一位就是吉狄马加。
无论吉狄马加本身的诗歌作品,还是特殊经历对他创作形态的塑造、诗人身份的加持,都让他称得上“当代具有代表性的诗人之一”。然而,很多人不很了解这位诗人以及他的作品。以这本《马鞍的赞词》为例,正因为不了解,我不推荐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读,而是先读第二辑『文学演讲和随笔』,再读吉狄马加答法国诗人菲利普·唐思林问的整理《诗歌是现实与梦境的另一种折射》,再读第一辑『诗歌』,最后读耿占春教授的阐释与评论文章《吉狄马加:返回吉勒布特的道路》。
图书封面一读第二辑『文学演讲和随笔』
《马鞍的赞词》不只是一部诗选集,还收录了诗人吉狄马加的文学演讲和随笔,这部分内容对于理解吉狄马加的诗歌内涵、创作初心以及诗学理念有很大帮助。
比如《寻找另一种声音》介绍了外国文学对他创作灵感的涵养:普希金诗歌中饱含的人道主义精神感召他“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ly/13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