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康复明星 http://baidianfeng.39.net/a_yyxw/160501/4842705.html(昨天的文章排版有失误,有一段贴重复了,抱歉)
先说答案,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但肯定是有条件的存在,条件主要是两个:一是以色列经济一直保持良好平稳发展。有钱,才具备蛋糕合理分配的客观条件。二是巴勒斯坦人要成为以色列认可的合格的皈依者。
由这两个先决条件来看,标题说的可能性只会存在于理论上。
就经济发展而言,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敢保证自己的经济一直保持平稳发展,有高速发展期,就总会有低潮期。一旦遇到经济发展放缓或者低迷,分配不公的矛盾就会大范围出现。
这种条件下,以色列人作为实际意义上的“我们”,在资源分配上就自然会给“我们”多分点儿,巴勒斯坦人作为“我们”认为的“他们”,肯定就要被“我们”少分点儿。
即使巴勒斯坦真的被以色列认为是合格的皈依者,但再合格的皈依者也是皈依者,和“我们”相比,那也是“他们”,分配上就不可能将“我们”与“他们”平等对待,这符合西方的价值观体系。
总之,在西方观念里,所谓的国家认同,或者说共同信仰往往受血统、民族、宗教的制约,这与咱们这儿以文化认同为共同信仰所产生的国家观念有本质的区别。所以在皈依这件事儿上,以色列不可能将不同血统、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巴勒斯坦人当成真正意义上的“我们”。
以色列怎么看巴勒斯坦人,会不会把巴勒斯坦人当成“我们”,主动权在以色列手里。也可以理解为即使巴勒斯坦人即使真正的成为皈依者,他们的命运也不会掌握在自己手里。
因此,即使巴勒斯坦人成为皈依者,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合并为一个整体,巴勒斯坦人的命运也好不到哪去,也许现在不会再有战争,将来的一个时期里也不会被战争暴力摧残,但假以时日,世界上是肯定不会再有巴勒斯坦人了。
这俩水火不容的民族一定是要分开过的,在人类傻乎乎的美好愿望里,这本来就不应该是个问题,你过你的,我过我的,井水不犯河水,你有广厦万间,我有草房一院,都按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这不就挺好的。
但现实中,人和人之间,或者说种族和种族、民族和民族之间不可能达成一种没有交流没有交往完全隔离状态下的生活方式。因为资源某种程度上是个定量,而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生活质量的优劣主要取决于谁的资源占有率更高。
想要得更多,这永远都是矛盾的根源。
所以就别再提什么目前作为弱势一方的巴勒斯坦人只要屈服于以色列就会迎来和平,香蕉剥了皮只会腐烂得更快。
在咱们的历史上,也不乏这种幼稚的理想主义者。
胡适当年在抗战中,曾提出了很多高论,也是用行动来支持向日本鬼子屈服的。当鬼子打过来的时候,他马上就提出“我情愿亡国”“绝不主张对日作战”的高论。点明了另一种投降主义方向。
在被派到美国争取援助时,胡适也不忘捞取美国各个名校的荣誉学位,就好像这就是为国争光似的。这阶段他又对更强大的美国谄媚,公开宣称美利坚是他未曾蒙面的祖国,俨然一副殖人派老祖宗的嘴脸。
类似胡适这种人有这种观念也并不奇怪,对他们而言,换个国家如同换个老板,高级经理人马甲一换还是高级经理人,个人利益往往不但没有损失还可以通过出卖原国家利益得到增长。反正到时眼睛一闭,再跪到哪儿,也不会比岳飞庙前那位收到的口水更多。
再强大的人或者国家,如果仅以利益诉求为核心,只会因利而聚、因利而散。
处于上升期的美国能通过掠夺全世界掩盖一切内部矛盾,一旦失去这个能力,社会矛盾,种族矛盾,宗教矛盾肯定会将它撕裂。
年的那次美国大萧条,美国是没有解体,但也只能说差一点,幸好二战来了,没有二战摘桃子,美国不会成为超级大国,也不可能保持一个所谓的美利坚民族。
同样的,以色列在内部矛盾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怎么可能长盛不衰。总忙于战争,也不可能保持一个有凝聚力的整体,这都做不到,拿什么去给巴勒斯坦人分果果!
回到巴以问题,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咱们这儿有些人总强调巴勒斯坦人依附于以色列就会过上富足的生活,这不是给巴勒斯坦人找出路,而是给咱们上眼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ly/11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