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

亚太争夺,中美各自的战略目标


在写一些关于欧洲和中东的文章里,或许是因为我写的比较含蓄,也或许我写得不够激情。所以,此类文章的阅读和点击都不甚令我感到满意。当然,作为一名写作者,如果你的作品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那原因只能在自己身上找。读者永远是不会错的。这就像一个厨师做出了自以为得意的菜肴,食客寥寥的原因只能从厨师身上找。要不然,隔壁店为什么人声鼎沸,食客如云你就没有办法解释。

只不过,我是一个颇为自我坚守的作者,我知道哪些文章读者们感兴趣,我也知道我这篇文章是我自己花了很大精力写出来却不一定受到读者喜欢的。但我依然坚持把它写出来。因为我所写的文章是出于我自身对于国际观察上的一个仅属于我的架构。我坚持自己的思路,坚持自己的写法。写出来不仅仅是为了读者的喜爱,更是对自我架构的一种完善。如果仅仅是因为读者的不感兴趣就不写,那么我的架构就会缺少重要的一环。读者看不明白不要紧,我自己的架构由此产生了扭曲和不稳定是我所不能接受的。所以我坚持自我。

在我的读者群中,有很多朋友喜欢把这个世界的很多大事都和中国扯上关系,似乎中国在当前的世界无所不能,无所不在。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看法。如果这样写的话,或者读者能够激情澎拜,赞赏如云,但实际上并不有利于我们对于这个世界客观的了解。

比如中东这个坑儿,我们可以做的并不是很多。基于历史的原因,中东地区我们就一直没有很直接的存在,特别是是*事*治领域上的存在。如果有的话,那也仅仅是资源的购买开发和*事装备的售卖,但同样情况下,欧美在这一地区的存在就一定比我们大很多倍。当然,这些状况目前正在以极快的速度改变,只是谈到决定性的影响,我们为时尚早。决不能因为某一件事情的成功,就认为我们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在中东这块土地上,起决定性作用,做残酷性搏杀的还是西方体制下的俄欧美,中国的定位应该是一个能够左右平衡的看客。

不要以为看客很无聊,看客就是打酱油的。中国有句俗话“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还有一句叫做“坐山观虎斗,搭桥望水流”。可见如果是一名高明的看客,不但地位超然,不受 ,且可以在关键的时刻获得一笔不菲的收入。比如装进鱼篓的鹬蚌,放到烤架上的虎肉。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踏破铁鞋的那些博弈大佬们,不一定就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但伸手可及的看客也不一定就需要花费太大的代价。这是我对除了中国周边之外,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热点地区中国所下的定位。只不过,由于我们现在鱼篓变大了,需要捡拾鹬蚌太多了,所以,看客的身份也越来越难做了,因为无论是相争的鹬蚌。,还是互斗的猛虎,都想把中国这位看客拉进水里,一同搏斗。这其实是我们需要警惕的,而不是拿来宣扬和自豪的。时之未到,强之枉然。

不过,在我们的周边,这种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在这一地区,我们是天然的鹬蚌和猛虎,是必然要下场搏斗的一方。所以在这些地区的博弈中,中国就需要更为主动一点。

朝鲜半岛自不必说,这是我们当前博弈的主线。美日在南海碰壁之后,必然会把半岛作为一个博弈的主战场。因为实在是没有一个更为适合中美这样体量的博弈双方相互出招的合适所在了。

中美博弈的关键所在就是要看他们双方所要达到的战略目标。弄清楚这一点,我们基本上也就可以忽视那些细枝末节,不为所惑了。美国的战略目标是什么?这个众所周知,就是要保住美国近百年来的世界霸权。这句话奥巴马先生已经赤裸裸的表达过了,那就是美国要继续领导世界一百年。特朗普先生更为直接,抛出了美国优先,美国 的壮志豪言。所以,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围绕这一战略目标而实施的。那么也就简单了,谁有可能取代他们这个 的位置,谁就是他们打压的对象。欧洲尚且不可避免,中国也就不必心存幻想,想要获得什么G2共治了。这在美国人心中,就是一个不存在的选项。如果我们被这个虚幻的目标所迷惑,我们最终只能沦落为美国的走狗。

关于中国的战略目标,是存在一定的争议的。其实也不算是争议,只是对于目标达成的阶段性存在不同的看法。有人说,我们马上就要走向星辰大海了,世界 ,非我莫属。也有人说,当前中国的战略目标还是在于取得阶段性的胜利,而不是一蹴即就的成为世界 强国。总体上来说,持有这两种看法的,都是基于对国家的信心,对民族的自信。区别仅在于快慢而已。不过有时候令我遗憾的是,往往这两派会争得头破血流。这实在是不应该。须知,在中国,还有不是主流的第三派,那就是向往西方体制的投降派。这一派,前些年甚嚣尘上,弄的中国整个网络舆论污秽不堪,人心惶惶。在大掌柜的强力外交,全力惩腐下,这一派的生存土壤已经没有多少了,再加上当前国民的眼界越来越开阔,那些糊弄人的玩意儿也很少有人相信和跟风。但无论这些投降派的势力如何衰弱,也是我们需要严厉打击奋力抨击的对象。而不是前面两派的相互内耗。

言归正传,作为我个人来说,我属于第二派,就是中国正处于一个阶段性成长的过程,离真正走向世界之巅还有一段距离。就目前来说,中国在*事*治领域并不具备统领世界的实力,在文化传播上还没有达到雨润万物的效果。这一切,都是我们走向世界之巅的基础条件,眼下我们正在努力,离目标尚有距离。

我记得年3月份,大掌柜在访问美国之前,曾接受过《华盛顿邮报》记者的采访,在这个采访里,他说到“太平洋够大,足以容下中美两国”这其实就是我们主要的阶段性目标。也就是我们的本阶段目标是要达到太平洋共治。美国有美国的太平洋,中国有中国的太平洋。明白了我们的阶段性目标,我们也就明白了当前在中国周边所发生一切事情的本质。

美国想要维护住自己的霸权,所以他需要在中国的周边挑动波澜,中国需要一个足够容纳自己体量的太平洋,所以中国在这一地区奋然接战。失去西太,美国就失去了遏制中国的工具,得到西太,中国则可以完成自己的阶段性目标。所谓“不忘初心”,这就是其中的一种初心。所以,无论是半岛还是中国的其他周边,都是美国出招,我们接招,或者我们跟着还上一招。最经典的接招拆招还招一气呵成,就发生在中国的南海。如行云流水般的三招迭出,成就了我们当下的东南亚局面。这种博弈在年要是说出来的话,会被人当做笑话看。可是今天我们猛然回头,你会发现,这简直就是武学界的一个传奇。躬逢盛会的我们要是到现在也没有看清楚这一招的话,那只能说你的反应太迟钝了。

所以,当下的半岛,我们应该怎么看其实不重要,因为有些事情我们就是看不懂,有些事情看懂了其实也不能说。仅此而已,但我们可以在这里多一句话,半岛这场博弈,我们在先占一局的情况下,有着一招负手,目前已经在就势逆转。或者是我的眼界太狭窄,或者是我们逆转的非常完美。总之,这一招负手逆转导致的是一个国家的完全挫折,甚至会就此一蹶不振,但这是它自作的。在半岛这场危机中,只要我们能放开手脚和美国一样的以万物为刍狗,我们的胜算已成定局。这个以后可以说说。

现在我来说一点实际的东西,免得各位读者说我云山雾罩的不知所云。

当前在我们周边,配合半岛事态的危机并不止半岛一块儿,之前的印度洞朗,现在的缅甸罗兴亚,都在毂中。我们已经看到,美国的*火商已经快要把F16的生产线放到了印度。这是一个以后的局,当前的局是对于缅甸昂山素季*府处理罗兴亚人问题。

在西方一片倒的谴责昂山素季违背初心的情况下,昂山素季其实也很委屈。所谓的西方式普世,别说在缅甸行不通,在西方也是同样行不通。美国之所以和谐,是因为他们已经把砍杀印第安人血淋淋的刀枪送进了博物馆,欧洲之所以和谐,是因为历史上在欧洲存在的比如犹太人都被他们赶尽杀绝,并驱逐到一个叫做巴勒斯坦的土地上。撇开历史不说的话,这几天在西班牙举行的加泰罗尼亚地区独立公投,西班牙*府直接把装甲车和坦克开到了巴塞罗那的街头。什么西方曾经做过,而且现在还在做的事情,放到她昂山素季身上就是一个大罪名呢?这个是昂山素季 想不通的。

其实很简单,一切和所谓的民主人权都没有关系,而是西方现在需要一个听话的缅甸*府们,如果不听话,那么结果就只有乱。容忍罗兴亚人的骚乱缅甸是乱,不容忍,也是一个乱。因为罗兴亚人的背后有着西方给于的武装支持。除非昂山素季自愿沦落为西方的忠实走狗,这一切才可以停止。但当走狗的 件事就是要反华。这个和昂山素季致力于发展民生是相违背的。

中国一向是个建设性大国,我们在非洲修铁路,搞基础建设,在我们的周边国家修铁路,搞基础建设,想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共同发展。这个和西方的攫取性掠夺是有本质区别的。昂山素季想要发展民生,会做出什么选择,她自己的心里很清楚。除非她受不了压力,抛弃了自己立志造福缅甸的初心,甘心当狗。

所以,,这个时候,她是需要支持的,支持如约而至。

9月19号,我们的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关于罗兴亚的问题“我们希望昂山素季国务资*的讲话能有助于国际社会增进对缅甸国内局势的了解,理解并且支持缅甸*府致力于实现国内和平与和解的有关努力。作为友好邻邦,中方将继续为缅甸维护国内稳定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

短短的几句话,表明了我们的态度,对于昂山素季*府当前所选择的*策,我们是理解且支持的。这种表态显得掷地有声。如果昂山素季真的以缅甸人民的福祉为理想的话,那么我们的态度也很明确。

在我们的周边,我们正在一步步走向强有力的轨道,这种表态不但传达出我们对于缅甸*府的支持,更是传达出一种信号,在我们的周边,我们是不容许再发生西方恶意挑唆导致局面混乱的事件,我们会给我们的朋友强有力的支持。当这个信号传达出去并进一步落实之后,在我们的周边,美日以及西方想要捣乱的目的也就很难达到了。

也只有这样,我们的阶段性目标才会在最快的时间内完成达到。

果冻上的世界!

最近一个月,墨西哥城接连发生两次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 和财产损失。在这里首先向遇难者表示哀悼。

也就是在看对于本次接连地震的介绍时,我听到了一个名词,叫做“果冻上的城市”,说的是墨西哥城当初建城的时候,选址的地方是一个巨大干涸的湖泊中央。也就是说,诺大的墨西哥城是建立在一个松软的沉积层上。虽然很多高大的建筑会把地桩打到岩石层,但要求相对不高的建筑就不可能花费那么大的成本。而墨西哥城的大部分建筑都不具备高层的特质;再加上墨西哥城的地下水开采过度,失去最为柔性的保护。整个墨西哥城的地下基础就形成一种松而不柔的特质。所以,一旦地震,就会造成巨大的灾难。本次的震中不在墨西哥城附近,而年的墨西哥城大地震则造成了数万人的伤亡。

好吧,其实我说的不是地震。我只是想从“果冻上的城市”延伸到“果冻上的国家”。

在我看来,一个国家能否长远的走下去,能否长久的把自己的文化传承下去,并以这种文化建立一个欣欣向荣,繁荣富庶的国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文化沉淀有多深,有多久。沉淀越深,时间越久,那么他的沉淀就会变成岩石,如果时间不够久,沉淀不够深,那么地基状况就会比较松散。当一个繁华的国家建立在这两种不同的基础上的时候,平时并无大碍,可是一旦遇到地震,特别是强烈的地震,那么果冻效应也就显现出来了。

纵观历史,中国当然算的上一个沉淀久远的国家,其文化思想的坚硬不但表现得内核上,到了明清后期,甚至连外表都被一层坚硬所覆盖,这导致了我们在那一段时期内跟不上这个时代的发展。得益于西方文化的冲击,以及我们的自我觉醒。这层坚硬的外表已经慢慢的被软化,敲破。适合在这上面建设一些现代化的建筑了。但其内核的坚硬 难以改变。这也就会造成我们在表面所营造的繁华会因为内核的坚实而不容易被摧毁,被颠覆。

传说中的四大文明,硕果仅存的只是中华文明。这是这个世界 也是最坚实的文化内核。百摧不毁,百折不挠。

相比较于西方文化,他们也正在努力打造自己的文化内核。虽然他们拿着一本圣经宣扬自己文化的久远,但毕竟传说太假,断层太多,分叉也太广,很难拢为一体。这就导致了即便在被打扮了无数次,剪辑了数百遍之后,西方历史的文化内核依然无法形成为一个整体。其依靠现代科技文明打造的繁华盛世也因为内核的松软而无法接受地震的考验。

美国,正是这种情况下的一种典型表现。在他形成一个国家的初期,生机勃勃,野性四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在之前的上百年里,它的魅力超过了这个世界上的所有国家。因为年轻,所以健美。这没有什么好说的。这是西方文化在美洲培育出的一株妖艳的奇葩。只不过,这一切都只是建立在一个不是十分坚硬的内核上,一旦发生振动,一切皆为泡影。

或者有人说,西方的内核是有圣经做基础的。我们从十字*东征就可以看出,宗教的凝聚力还是非常强大的。但宗教的变异性也是非常巨大。十字*东征的是异教徒,可是这个异教徒也正是从所谓的圣经里分化出去的,一本圣经,大的分叉有东正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等等,纵览欧洲的历史,基本上就是这几个教派之间的打打杀杀,毫无新意。这也是导致欧洲零散不堪的主要原因,从宗教的分支,到宗族的区别,欧洲,从来就凝聚不成一个完整的世界。

或有人说,美国,不是在多教派下形了一个完整而强大的国家了吗?

不错,的确是这样的,但美国的完整和强大,其凝聚的力量不是来自于文化内核,而是来源于对资本的控制。北美开发之初,寥廓的北美大地上,人迹罕至,资源丰硕。当欧洲人来到这块土地上,迅速在这里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也迅疾用欧洲传统的财富控制模式把整个北美笼罩。庞大的财富累积和有效的资产管理使得这块土地诞生了西方有史以来最有效率的*府机构。其建设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地震爆发的频率。这就使得我们可以看到美国这样一个妖艳繁庶的国家存在。

总是有人说中国缺少一个统一的信仰,而美国的强大正是因为他有着一个强大的信仰所致,那就是上帝。还说中国当前的信仰就是对于物质的追求,而美国则有着较为文化的信仰追求,也就是宗教。其实这些都不过是历史中昙花一现的表象。事实恰恰相反。中国人的信仰来自于悠久文化浸润在血液里的传承,而美国以及西方其他国家的信仰正是对于金钱和资本的追求。如其不然,美国宗教信仰的来源地欧洲为什么就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国家呢?之所以美国能够,正是上面所说的原因,是因为财富的快速积累使得他们可以在这个果冻般的内核上建立起一个迷人的国家。但其内核是果冻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或问:什么样的地震能够使这个果冻上的国度发生坍塌?其实很简单,当我们明白了美国之所以成功的原因就应该知道,当财富的集聚效应消失分散的时候,也就是这个果冻上的国家发生崩塌之时。能够使他发生崩塌的原因不会来自于种族的分离,信仰的对峙,而是来自于经济的萎缩和财富支配权的消失。

中国之所以能够在历史上分分合合,循循环环,并最终都是以一个统一的国家出现,是基于其文化内核的坚实,而对于美国来说,一旦财富分散,其再次聚集的几率就很难存在,因财富快速积累而成立的美国一旦崩坍就很难再次有积聚财富的机会。可以这样说,中国的一统是文化传承的必然,而美国的崛起不过是财富累积的偶然。必然就会产生无数重生的机会,偶然却一定难以再次回血的复制。

眼下,这个世界的财富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向东转移,这是有目共睹的。以美元为霸权,以*事为手段的美国也正在竭力阻止延缓这种情况的发生。这倒不是美国人认识到自己是站在一块果冻般的内核上,而是因为资本嗜利的本质使然。无论如何他们也不允许资本的流失和财富的消散。或许他们不知道这种流失和消散对于他们是致命的,但他们却一定不会容忍这种情况的发生。

历史上,我们这个国家曾无数次历经苦难,一穷二白,但都很快再次站立。这就是文化内核的力量,我们并不依靠掠夺别国的财富来使自己再次强大,而是依靠自力更生和勤俭节约来使自己再次富裕。但在西方的体系里,他们无论是贫穷或灾荒,所做的 件事就是拿起刀剑出门抢掠。西方的财富基础正是来源于此。这也是他们为什么不能一统的原因。

或者有人再问,为什么南美就没有形成类似于美国的结构呢?这也很简单。当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以及英国人初次登上南美大陆的时候,他们的选择不是把财富在当地积累,而是通过航海把这些财富搬运到欧洲大陆。这就像一个乍发财的人会先把自己的家里用财富填满,到了北美开发的时期,这种激动狂躁的心理已经有了很大的舒缓,一部分财富的掌控者开始考虑在北美这块新大陆上建设自己的新家。这就是南美和北美命运不同的原因,当然,这里面还有南北美地理环境的因素。但主要原因还是对于资本财富的处置方式的不同。

明白了这些,我们也就明白,只要我们的文化传承不被打断,那么我们就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就坚实的内核,我们就能立足于这个内核建立一个最强大的国家。这是大势所趋,这是也历史必然。

眼下,果冻正在发生变异,震动正在慢慢形成。或许我们能够有幸看到一个果冻上的国家轰然倒塌,瓦砾遍地。点一支蜡烛先!!!

奋笔疾书解读局势只为唤醒更多人,认同就请支持我吧。

另:大量粉丝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点zan的习惯,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zan,以示鼓励!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全球博弈公众)

赞赏

长按







































泉州白癜风医院
北京去哪家医院看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a.com/btly/1176.html

蒙ICP备2023004182号-1

当前时间: